2007进口手表年鉴:名表论坛

2007进口手表年鉴:名表论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钟泳麟 著
图书标签:
  • 手表
  • 名表
  • 进口手表
  • 年鉴
  • 论坛
  • 钟表
  • 收藏
  • 2007
  • 参考书
  • 工具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黄金美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152111
商品编码:30185139176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07-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2007进口手表年鉴:名表论坛

定价:198.00元

作者:钟泳麟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538152111

字数:

页码:303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07进口手表年鉴:名表论坛》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形形式式的更多品牌将陆续来到中国消费者面前,此中或有李逵,或有李鬼,是否真的黑旋风聚眼难辨。《2007进口手表年鉴:名表论坛》除了介绍本年度的新款,还希望借此机会传递重要的讯息,让读者们知道哪些是正式的进口表,哪些表有实用或收藏价值,而真表又可以从哪些指定商店买到,不会有伪早、水货或者二手货充足其中。

目录



卡地亚
伯爵
沛纳海
江诗丹顿
积家
爱彼表
精工
万宝龙
美力士
播威
劳力士
欧米茄
百达翡丽
宝珀
郎格
宝玑
萧邦表
格拉苏蒂
芝柏表
万国表
帝舵表
DEWITT
尊达
丹尼诺夫
海瑞温斯顿
豪爵表
浪琴表
真利时
雅典表
贵朵
香奈儿
君皇表
尚维沙
艾美
百年灵
宇宙
玉宝
帕玛强尼
窝路坚
蕾蒙威
瑞宝
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经典机械之光:一部跨越时代的腕表鉴赏录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年份的行业报告,而是深入探讨了高级制表工艺的哲学、历史演变及其在当代美学中的体现。我们以一种更宏观的视角,审视了机械腕表从实用工具到艺术品的蜕变过程,重点剖析了那些定义了现代钟表美学和技术的标志性机芯、设计语言和品牌传承。全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时间的概念与机械的起源”、“制表工艺的黄金时代与技术革命”、“当代设计哲学与复杂功能美学”,以及“收藏与鉴赏的艺术”。通过对不同时期钟表制造商的深入研究,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立体的、富有洞察力的腕表知识体系,帮助爱好者理解一块精良时计背后的匠心与故事。 --- 第一部分:时间的概念与机械的起源 本章节追溯了人类对时间精确测量的不懈追求,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钟表艺术的起点。我们没有局限于二十一世纪初的商业动态,而是回溯到更早的时期,探究机械装置如何从天文仪器演变为个人佩戴的精密仪器。 精确度的哲学探索: 详细阐述了摆轮、擒纵机构等核心机械部件的发明历程。重点分析了如霍伊根斯(Huygens)在摆钟设计上的突破,以及哈里森(Harrison)在解决航海计时这一世纪难题中所展现的工程智慧。这些早期的成就奠定了现代腕表技术的基础,其设计理念至今仍是制表师们反复研习的经典范本。 从怀表到腕表的过渡: 探讨了腕表从女性配饰向男性军用工具的转变,这一历史性的演变不仅是形式上的改变,更是对计时需求和佩戴方式的深刻理解。分析了早期为飞行员和潜水员设计的表款,这些具有特定功能驱动的设计,如何反向塑造了我们今天所推崇的运动腕表的经典比例和坚固性。 第二部分:制表工艺的黄金时代与技术革命 本部分聚焦于二十世纪中后期,那个被誉为“制表黄金时代”的时期。这是一个技术创新与美学设计完美融合的阶段,许多至今仍被奉为圭臬的经典系列和机芯都在此期间诞生。 复杂功能的成熟与普及: 详细解析了三大复杂功能——万年历、计时码表和三问报时——如何在批量生产的背景下,依然保持其顶级的工艺水准。我们深入研究了如导柱轮计时机制与导柱轮技术的演变,以及如何通过精密的凸轮和杠杆系统,实现对日历显示的精确控制,而非仅仅依赖于电子元件。 材料科学在钟表中的应用: 讨论了传统贵金属(如K金、铂金)在表壳制造中的应用特点,以及新型材料如钛合金、陶瓷等在提升腕表耐用性和佩戴舒适度方面的初步探索和应用趋势。这一时期的材料选择,往往直接反映了当时工业制造的能力上限和对品质的执着。 自动上链系统的进化: 剖析了自动上链机制的效率提升。从早期的“锤击式”到更高效的“双向上链转子”,每一个微小的改进都代表着工程师对动能储存和损耗的深入理解。我们探讨了如何优化齿轮传动比和摩擦力,以确保腕表在日常佩戴中能保持稳定的动力输出。 第三部分:当代设计哲学与复杂功能美学 本章节跳脱出单一型号的介绍,着眼于高级制表设计语言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当代设计师们如何平衡“历史致敬”与“未来表达”。 表盘艺术的层次感: 深入分析了表盘(Dial)作为腕表“面孔”的重要性。探讨了如日内瓦波纹(Côtes de Genève)、放射纹(Sunburst)以及磨砂(Matte)等不同表面处理工艺对光线反射和可读性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刻度(Indices)的打磨和指针的造型如何服务于整体设计语言的统一性。 复杂功能的“可视化”表达: 当今的趋势是让复杂的机械结构更加透明化。我们考察了镂空(Skeletonization)技术的发展,它不仅要求极高的切割精度,更考验制表师对结构强度的把握。开放式视窗(Open Heart)和全透明底盖下的机芯展示,是现代制表对“机械之美”的最佳诠释。 人体工程学与佩戴体验: 探讨了表壳形状、表耳弧度、表冠设计(如旋入式、按压式)以及表带与表壳连接处的无缝衔接,如何共同决定了一块腕表在不同尺寸手腕上的佩戴舒适度和视觉平衡感。 第四部分:收藏与鉴赏的艺术 本章内容转向了腕表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和投资对象的价值。它引导读者建立一套成熟的鉴赏标准,而非仅仅停留在对品牌名称的追捧上。 机芯打磨标准的解读: 详细解释了区分高级制表与普通机械表的关键指标——打磨(Finishing)。从镜面抛光(Mirror Polishing)的难度,到倒角(Anglage)的精细程度,再到宝石轴承的实际作用,帮助读者理解何为“手工完成”的价值所在。 历史传承与限量价值: 分析了腕表收藏中的“原版”与“后续生产”的价值差异。讨论了特殊序列号、历史事件纪念款以及停产型号的市场定位逻辑,理解品牌叙事如何在收藏界创造溢价。 维护与保养的长期视角: 强调了机械腕表是一种需要“生命呵护”的精密仪器。提供了关于定期保养的必要性、润滑油的选择、防水性能的衰减规律等实用建议,确保珍贵时计的长期运行状态。 总结: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深入且多维度的视角,审视高级机械制表艺术的演变脉络。它关注的是那些超越时间潮流的工程成就、永恒的设计原则以及隐藏在精密零件背后的工匠精神,引导读者真正欣赏机械运转的诗意与逻辑。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需要耐心的。它不是那种你能在通勤路上快速浏览的快餐读物。它要求你坐下来,泡上一杯好茶,静下心来,去欣赏那些复杂的机械结构图和那些略显晦涩的专业术语。我当时常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对照着书里的图,去观察我手上(或者我能接触到的)实物的细节,对比书里描述的工艺标准和实际情况的微小差异。这种“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极大地提升了我对精湛工艺的鉴赏力。很多现在看来已经普及的技术,在当时可能还是高端制表的标志,这本书很清晰地梳理了这些技术的“普及阶梯”。对于一个刚入门的爱好者来说,它提供的知识框架非常扎实,不像现在很多网络资料那样,只告诉你“这个很贵”或者“这个很热门”,而是告诉你“为什么”它值得被关注和珍藏。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挺有心思的,封面那种低调的奢华感,皮革纹理的触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它作为一本“年鉴”的分量。我记得当时买它,主要是冲着它那个“名表论坛”的名头去的。说实话,那个年代,信息不像现在这样爆炸,能有一本集中的、经过筛选的钟表资料集,简直是如获至宝。内页的纸张质感非常棒,印刷清晰锐利,尤其是那些高清的表款图,细节处理得一丝不苟,连表盘上的细微纹理、指针的打磨工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我当时花了好长时间,就是对着那些图册,对比着自己心仪已久的那几款机械表,研究它们的不同版本和细微差别。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是现在刷手机屏幕永远无法替代的。而且,这本书的排版风格非常严谨,信息密度高而不乱,看得出编辑团队在资料整理上是下了大功夫的,不是随便拼凑出来的玩意儿,很有权威性。

评分

翻开书页,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那种“论坛”的氛围感。虽然是印刷品,但阅读时总感觉自己是坐在一个私密的沙龙里,听一群真正的资深玩家在低声交流。它不像官方宣传册那样光鲜亮丽,而是更偏向于一种内部交流的实用性。比如,某些小众独立制表师的作品,在当时可能还默默无闻,但在这本书里却被给予了相当的篇幅和公正的评价,这体现了编纂者不盲从主流的勇气和深厚的行业洞察力。我记得有一篇关于二手市场趋势的分析文章,虽然现在看来某些预测可能不完全准确,但其分析的逻辑和切入点,在当时绝对是走在前沿的。这种前瞻性,加上对细节的执着,让这本书远超一本简单的产品目录,更像是一份值得反复咀嚼的行业报告。

评分

我一直把这本书视作那个黄金时代留下的一个物证。它所收录的很多表款,如今已经停产多年,成为了市场上追逐的对象,而当时作为“新品”被详细介绍的它们,在书中的描述带着一种新鲜感和未来感。这种历史的错位感,让每一次重读都变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特别是那些关于材质创新和设计语言演变的论述,现在回过头看,更能体会到品牌创新背后的艰辛和坚持。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进口手表”的年鉴,不如说它是一部微型的、关于全球钟表设计史和工艺发展史的侧记。它没有华而不实的渲染,只有对机械美学最纯粹的致敬,这种沉稳和内敛的气质,是很多现代出版物所缺乏的。

评分

我当年收藏这本《年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记录了那个特定的历史节点。2007年,对于整个腕表界来说,是个承上启下的年份,很多经典系列的最新改款都在那前后集中发布,市场上的风向标也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这本书就像一个时间胶囊,完整地封存了那个时候市场的主流审美和技术热点。我记得其中关于某些复杂功能机芯的介绍部分,写得相当深入,虽然没有直接给出复杂到让人头晕的参数表,但用一种非常“行家”的语言,阐述了不同品牌在陀飞轮或万年历设计上的独到之处和制表哲学。这对我理解机械之美,建立起早期的钟表知识体系,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相比于现在网上那些碎片化的、往往带有商业倾向的评测,这种基于特定年份的系统性总结,显得尤为珍贵和客观。它强迫你以一种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品牌的发展脉络,而不是仅仅关注当下的“爆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