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图书 华夏文库 经典解读系列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论语》人生课堂 97875350

正版图书 华夏文库 经典解读系列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论语》人生课堂 9787535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冬颖 著
图书标签:
  • 论语
  • 孔子
  • 华夏文库
  • 经典解读
  • 人生哲学
  • 国学
  • 传统文化
  • 正版图书
  • 教育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海燕出版社
ISBN:9787535061829
商品编码:3018385082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华夏文库 经典解读系列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论语》人生课堂

定价:20.00元

作者:刘冬颖

出版社:海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3506182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为国学普及读本 “华夏文库”系列其中一册,本系列书精选了中华民族思想史、文学史上有深远意义的典籍、著作,邀约对此有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全新、全面的分析与解读,使其能够在不改变原有思想主题的前提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的人群进行了解和阅读的出版物。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 “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作者对于儒家文化精研多年,书稿中对于《论语》内涵的博大智慧提出了深刻而新颖的见解,适合对于儒家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学习。

目录


目 录
序:一个丰富、洒脱的孔子
一. 孔子的真面目
1. 孔子是个威猛男人
2.孔子的个性气质
3.孔子的精神风貌
二.孔子的身世之谜
1、从微子启说起
2、孔家迁居鲁国的原因
3、孔父叔梁纥的英勇事迹
4、孔父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5、老夫少妻惹争议
6、寡母独子凄凉度日
三.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1、母亲培养学习兴趣
2、向郯子学历史文化
3、问礼于提升明显
4、洛邑访学影响深远
5、与师襄子切磋琴艺
6. 传说中的小老师项槖
7.不断总结学习理论和方法
8. 从布衣到圣贤
四. 衣橱中的礼仪
1.讲究穿戴=讲究礼仪
2.服饰不等于气质
3.衣冠中的师生情
4.丧服代言哀思
五. 舌尖上的《论语》
1.每食必祭显恭敬
2 .科学饮食重要
3.饮食礼仪不可少
4.饮酒无量不及乱
5.陈蔡绝粮亦坦然
6.儿子因食物得名
六. 杏坛设教弦歌长
1.私学的意义
2.孔门诸贤弟子
3.银杏树下筑坛讲学
4. 教育普及与公平
5.教学方式灵活多变
七. 孔门弟子的成材路
1.好学生颜回
2.“坏学生” 宰予
3. 野蛮学生子路
4. 学生子贡
5. 因材施教促成长
6.真诚关爱学生
八. 当女人遇见孔子
1. 与孔子有关的女性
2.隐没在历史中的孔夫人
3.没完没了的“子见南子”
九. 孔子的生态理念
1.多识草木鸟兽之名
2.肯定自然,远离鬼神
3.以仁心待生灵万物
十.孔子醉心音乐
1. 孔子是音乐发烧友
2. 音乐言说心声
3. 音乐中的礼仪
4. 音乐中的外交
5. 整理音乐文献

作者介绍


刘冬颖,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黑龙江省长江学者后备人才、黑龙江省“六个一批”理论人才

文摘


序言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论语>人生课堂》:一窥至圣先师的成长之道与智慧之光 千载悠悠,岁月流转,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无疑是最璀璨的星辰之一。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更成为东方智慧的瑰宝,在世界范围内散发出恒久的光芒。《论语》,这部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更是被誉为“中国人的圣经”,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治世方略、为人之道,至今仍能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与指引。 然而,孔子并非生而圣人,他的伟大同样源于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求索之路,一段充满挫折、磨难与坚持的成长历程。《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论语>人生课堂》一书,正是试图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藩篱,深入探究这位至圣先师,是如何从一个出身寒微、屡遭困顿的普通人,逐步成长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最终奠定其不朽地位的。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孔子的生平事迹,而是通过对《论语》原文的细致解读,挖掘孔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他的应对策略、以及他从中汲取的智慧,从而构建出一幅立体而鲜活的孔子形象。 一、 洞悉《论语》的表层与深层:解码孔子的成长密码 《论语》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但要理解孔子“怎样炼成”,则需要我们超越字面意义,去体悟其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与成长逻辑。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导读者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论语》,将其视为一部充满智慧的人生教科书。 从“学”的起点看孔子的不懈追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之语,便揭示了孔子一生治学不辍的核心理念。本书将深入剖析孔子是如何将“学”作为人生的首要课题,如何对待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以及如何将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看到,孔子并非只满足于书本知识,他更注重实践,注重体验,注重在生活中学习、在与人交往中学习。他“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每一步的跨越,都离不开持续的学习与反思。本书将通过具体的《论语》篇章,展现孔子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学习状态,以及他如何通过学习不断超越自我,解决人生难题。 困顿中的坚韧与反思: 孔子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屡次被弃用,甚至遭遇颠沛流离。然而,正是这些挫折,磨砺了他的意志,丰富了他的阅历。《论语》中处处可见孔子面对困境时的泰然自若与深刻反思。本书将着重解读孔子在逆境中是如何保持乐观心态,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如何调整自己的方向与策略。例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用此来形容自己的心境,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始终坚持内心的平静与坦荡,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仁”的实践与深化: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贯穿其一生。本书将深入剖析孔子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的,以及他如何不断深化对“仁”的理解。从“克己复礼为仁”,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将抽象的道德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本书将通过分析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以及孔子在不同情境下的言行,展现他对“仁”的百般解读与身体力行。我们看到,孔子并非一个空谈仁义的学者,他更是一个身体力行、将“仁”融入生命的实践者。 教育的智慧与人格的塑造: 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人格的塑造。《论语》中记录了大量孔子与弟子们的教育场景,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充分发挥了每个弟子的潜能。本书将深入探讨孔子在教育过程中所体现的智慧,例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孔子对“君子”的塑造,不仅仅是对政治家、管理者,更是对每一个追求高尚品德的个体。 二、 穿越历史的迷雾:还原一个真实而立体的孔子 历史的记载往往是碎片化的,而《论语》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孔子的窗口。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文本解读,而是力求还原一个更真实、更立体、更具人情味的孔子。 从“人”的角度理解“圣人”: 伟大的“圣人”同样是普通人,有情感,有弱点,有喜怒哀乐。《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将尝试打破“神化”孔子的思维模式,而是从一个“人”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成长。他也会有无奈,会有失落,会有对现实的忧虑。本书将通过解读《论语》中那些看似平淡的对话,捕捉孔子作为个体在面对人生选择时的思考与挣扎,从而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孔子的人生哲学在现代社会的映射: 尽管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所阐述的人生哲理,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并非将《论语》束之高阁,而是着力于挖掘其中蕴含的普适性智慧,并将其与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相联系。例如,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保持内心的定力?在人际关系中,如何做到真诚与尊重?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本书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孔子的人生智慧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论语》的时代背景与孔子的局限性: 任何思想都诞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孔子也不例外。《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将引导读者了解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理解当时的社会动荡、政治变革,以及他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思考与应对。同时,本书也并非无保留地推崇孔子,而是会客观地探讨他思想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取舍与扬弃。这种辩证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孔子及其思想。 三、 “人生课堂”的启示:学习孔子的成长智慧,成就更好的自己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论语>人生课堂》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孔子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学习孔子、如何从孔子身上汲取人生智慧的书。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人生课堂”,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启发,在思考中找到方向。 重塑学习观: 孔子对学习的终身坚持,对我们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书将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如何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如何将学习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而实现持续的成长。 涵养坚韧品质: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坚韧的意志是成功的基石。本书将通过孔子面对逆境的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在压力下保持积极的心态。 践行仁爱之道: “仁”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人际交往中体现仁爱,如何在社会中做出贡献,如何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担当的人。 提升自我修养: 孔子对“君子”人格的追求,是每个人都可以努力的方向。本书将通过对《论语》中关于品德、言行、修养的解读,帮助读者认识到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结语: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论语>人生课堂》是一次深入灵魂的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求索。它不仅仅是对一位古代圣贤的致敬,更是对我们自身人生方向的探索。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孔子的伟大,更能从中汲取滋养,学习他一生不懈的追求、面对困境的坚韧、以及普适的人生智慧。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重温孔子的成长之道,重拾《论语》的人生课堂,无疑是为我们当下的人生困惑提供了一面镜子,为我们未来的前行点亮了一盏明灯。它邀请我们一同踏上这场成为更好自己的旅程,正如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唯有学思结合,方能豁然开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耳目一新,我原本以为这又是一本枯燥的历史解读,没想到作者的叙述方式如此生动活泼。开篇就抓住了读者的心,仿佛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将那些遥远的历史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特别是对于一些经典篇章的阐释,不再是生硬的教条灌输,而是结合了现代生活的诸多困境,让人读来深有感触,觉得那些几千年前的智慧,竟然能精准地切中当下的痛点。比如,书中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解读,我以前只是记住了字面意思,但这本书深入剖析了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平衡知识的摄入与独立思考的紧迫性,简直是为当代知识焦虑症开出的一剂良方。作者的文笔流畅自然,时而幽默风趣,时而又深沉内敛,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感,让整个阅读过程成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我甚至会时不时停下来,合上书本,细细回味那些蕴含的哲理,反思自己平日里的言行举止,感觉自己的内心世界似乎也因此变得更加丰盈和开阔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递上,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框架,引导读者去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哲学。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它的装帧设计吸引了,那种沉稳中透着古朴的质感,让人爱不释手。然而,更让我惊喜的是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我之前读过好几本关于古代思想家的传记和著作选读,大多是侧重于学术研究或者理论构建,读起来总感觉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但这本书不同,它采取了一种非常接地气的“对话式”叙事结构,仿佛作者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位智者,用最日常、最贴近生活的比喻和案例,将那些高深的道德准则和处世哲学掰开了揉碎了呈现在我们面前。例如,书中对于“君子和而不同”的论述,不是简单地解释和谐相处,而是结合了现代职场人际关系的复杂性,阐述了如何在保持自我独立性的同时,实现有效的合作共赢,这点对我的职业发展有极大的启发。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考证非常严谨,引经据典却又恰到好处,绝不卖弄学问,而是将这些学术支撑作为基石,去搭建更具人性关怀的解读平台。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度的心灵SPA,洗涤了心灵上的尘埃,让人在喧嚣中寻回了一份难得的心静与清明。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类“经典解读”的书籍通常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它们会流于表面,或者用现代的视角过度解读古人的本意。但是,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试图把古人“塑造成”完美无瑕的圣人,而是真实地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在时代洪流中不断摸索和完善自我的精神导师形象。作者似乎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挖掘那些被主流解读所忽略的细节和语境,使得那些看似简单直白的格言警句,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看似矛盾或难以理解的论述时的坦诚和细腻。比如,书中对于“仁”的层次性探讨,就非常到位,它没有给我们一个一成不变的答案,而是展示了“仁”在不同人生阶段需要达成的不同境界,这极大地减轻了我们追求完美的心理压力。这本书更像是一本“使用说明书”,它告诉我们如何将那些抽象的道德要求,具体化到我们每一天的柴米油盐、每一次与他人的互动之中,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评分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古代思想的普及读物,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现代人精神世界的诸多缺失。我是在一个非常忙碌的阶段开始阅读的,原以为会读不下去,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每一章的篇幅适中,核心观点明确,即使每天只能挤出半小时阅读,也能保持连贯的思考。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大量采用了对比和反思的视角,将古代的智慧与当下的社会现象进行碰撞。比如,书中对“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的现代演绎,让我深刻反思了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唯资历论”的弊端,重新审视了个人核心能力的构建。语言风格上,它有一种罕见的亲和力,既有学者的严谨,又有朋友间的真诚,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更像是并肩而行,共同探讨人生的课题。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成功地拉近了我们与先贤的距离,让我们不再觉得那些圣贤言论是高不可攀的古董,而是活生生的、可以指导我们度过难关的实践指南。

评分

我必须要强调一下这本书在叙事节奏上的高明之处。它并没有采取线性的、按照篇目顺序的解读方式,而是根据不同的主题和人生议题来组织材料,这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当前最迫切的精神需求,灵活地选择阅读的切入点。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自我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章节,作者通过一系列极具画面感的场景描绘,展示了古代士人是如何平衡个人理想与时代使命的。这种叙事手法,避免了传统解读中常见的、将思想家抽象化的倾向,反而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可信。书中对一些具体行为的分析,比如“行礼”的意义,不再被视为繁文缛节,而是被提升到人与人之间尊重与界限的维护层面,这在人际关系日益疏离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解读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它探讨了“为什么”以及“如何做”,为我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灵导航系统,让人在迷茫时,总能找到一个坚实的支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