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书五经详解
定价:29.80元
作者:孔子,思履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1133791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包括《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是中华民族*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经典中蕴含了华夏先哲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内容涉及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自西汉“独尊儒术”后,这些经典就一直备受推崇。《国学典藏书系:四书五经详解(超值白金版)》通过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次地向读者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增加注音、注释、译文等辅助性项目,为读者扫除了字、词、句等阅读障碍,使几千年前的经典浅显易解。1000多幅精美图片,包括人物画像、情景示意图等,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当时历史背景、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情感、精神风貌,诠释圣贤的思想和言论。千百年来,四书五经启迪了中国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受,启发了华夏儿女的智慧,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一生都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四书五经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使我们既可以通过它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现状以及将来,也可以在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过程中,增智广识、立德励志。
内容提要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所谓四书,是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四本书,它们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所谓“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这五本书的合称,经朱熹编定之后广为流传。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经典中蕴含了华夏先哲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内容涉及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诸多方面。四书五经自南宋定名后一直延续至今,影响极为深远。阅读四书五经,既可修身养性,又可增智广识,还可立德励志。《国学典藏书系:四书五经详解(超值白金版)》在参考多个版本的基础上,对四书五经进行精编精选,通过增加注音、注释、译文等辅助性项目,为读者扫除了字、词、句等阅读障碍。同时,为帮助读者更为直观地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国学典藏书系:四书五经详解(超值白金版)》选取了与正文相契合的精美插图示意,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当时历史背景、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情感、精神风貌。对于文章中难于理解的部分,更做详细图解,让人一目了然。阅读四书五经,通晓古今智慧,塑造完整人格,丰富美好情感,同时改进我们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和思维方式,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目录
总论
卷 大学
第二卷 中庸
第三卷 论语
学而篇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第四卷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章句下
公孙丑章句上
公孙丑章句下
滕文公章句上
滕文公章句下
离娄章句上
离娄章句下
万章章句上
万章章句下
告子章句上
告子章句下
尽心章句上
尽心章句下
第五卷 诗经
国风·周南
关雎
卷耳
桃夭
汉广
国风·召南
鹊巢
草虫
采
甘棠
国风·邶风
柏舟
绿衣
燕燕
击鼓
式微
静女
国风·鄘风
柏舟
君子偕老
桑中
相鼠
载驰
国风·卫风
硕人
氓
河广
木瓜
国风·王风
黍离
君子于役
扬之水
采葛
国风·郑风
缁衣
叔于田
风雨
子衿
国风·齐风
东方未明
甫田
国风·魏风
园有桃
伐檀
硕鼠
国风·唐风
绸缪
有杕之杜
国风·秦风
蒹葭
无衣
国风·陈风
衡门
月出
国风·桧风
匪风
国风·曹风
蜉蝣
国风·豳风
七月
小雅
鹿鸣
常棣
采薇
鸿雁
鹤鸣
斯干
宾之初筵
采绿
何草不黄
大雅
文王
思齐
板
荡
颂·周颂
维天之命
烈文
昊天有成命
颂·鲁颂
有
颂·商颂
玄鸟
第六卷 尚书
虞书
尧典
舜典
益稷
夏书
禹贡
甘誓
商书
汤誓
伊训
西伯戡黎
周书
牧誓
酒诰
君奭
秦誓
第七卷 易经
上经
乾卦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需卦第五
讼卦第六
师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谦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随卦第十七
蛊卦第十八
临卦第十九
观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一
贲卦第二十二
剥卦第二十三
复卦第二十四
无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颐卦第二十七
大过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离卦第三十
下经
咸卦第三十一
恒卦第三十二
遁卦第三十三
大壮卦第三十四
晋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睽卦第三十八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损卦第四十一
益卦第四十二
夬卦第四十三
姤卦第四十四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渐卦第五十三
归妹卦第五十四
丰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巽卦第五十七
兑卦第五十八
涣卦第五十九
节卦第六十
中孚卦第六十一
小过卦第六十二
既济卦第六十三
未济卦第六十四
系辞传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
第八卷 春秋
隐公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七年
桓公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十二年
庄公
元年
二年
四年
五年
九年
十一年
十五年
十九年
二十三年
三十一年
闵公
元年
二年
僖公
元年
五年
十五年
二十三年
二十六年
三十一年
三十三年
文公
元年
二年
三年
五年
六年
九年
十年
十二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宣公
元年
四年
五年
九年
十年
十二年
十五年
十七年
十八年
成公
元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八年
九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襄公
元年
二年
五年
八年
九年
十一年
十四年
十六年
十九年
二十二年
二十九年
昭公
元年
六年
七年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五年
二十二年
二十四年
二十九年
三十二年
定公
元年
二年
六年
十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哀公
元年
二年
六年
十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第九卷 礼记
曲礼上
曲礼下第二
学记第十八
冠义第四十三
婚义第四十四
燕义第四十七
聘义第四十八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典雅的仿古风格,配合着烫金的书名和庄重的封面材质,一拿在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充满了文化底蕴。我特别喜欢它采用的字体选择,那种略带瘦长的宋体,在保证清晰度的同时,也散发着一种穿越时空的韵味。内页的纸张也很有讲究,不是那种漂白得太过刺眼的白色,而是偏向米黄色的纸张,久读不累眼,这对于需要长时间研读的经典著作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装订方面也相当结实,即便是频繁翻阅,也看不出松动的迹象,足见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用心。不过,我倒是觉得,如果能在侧边增加一个细致的书签绳或者磁吸翻页设计,那就更完美了,毕竟涉及到这么大量的文本,方便随时标记和回顾是非常实用的功能。整体而言,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光是摆在书架上,都能为整个空间增添一份宁静而厚重的气息,让人一见便心生敬意,忍不住想要翻开探索其中的奥秘。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于“人”的关怀和“用世”精神的强调。很多关于经典的解读,容易将圣贤们描绘得过于高远、不食人间烟火,让人觉得那些道德准则只适用于庙堂之上,与我们日常柴米油盐的生活格格不入。但在这套详解中,作者非常善于从那些宏大的哲学命题中,提炼出与现代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处世哲学。比如,关于“克己复礼”的论述,它被解释为一种在复杂人际关系中保持内心秩序的方法,而不是僵硬的教条;再比如,关于“中庸”的阐述,它被描绘成一种动态的平衡艺术,而非平庸和妥协。这种将“天道”熔铸于“人道”之中的阐释方法,使得我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反思和精神修炼,它给了我很多在面对现实困境时可以借鉴和实践的智慧,让人觉得,这些流传千年的经典,从未过时,依旧能为当代人的精神困惑提供有力的指引和慰藉。
评分坦率地说,我是一个对注释和引文要求极高的人,因为很多所谓的“详解”其实是“乱解”或“泛泛而谈”。但在这套书中,我找到了久违的严谨性。每一次引述其他典籍或重要学者的观点时,都有明确的出处标注,这使得整个论证过程显得无比扎实可靠,而不是空穴来风。我注意到,在处理那些历史上存在争议性的观点时,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他们没有武断地采纳某一家之言,而是客观地呈现主要的几种学说,并分析其各自的侧重和局限性,引导读者自行思考。这种尊重历史、尊重文本原意的学术态度,非常值得称赞。相比那些只求“好看”而不求“求真”的解读本,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耐心且博学的老师,他提供的知识点是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证的,为我的后续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人相信自己所学之处,根基是稳固的。
评分初读这套书的感受,可以用“豁然开朗”来形容。我过去对传统儒家经典的理解,往往停留在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点上,总觉得那些古奥的文字像一道道高墙,难以真正触及其核心精神。然而,这套书的编排结构和解读思路,却非常巧妙地搭建了一座座理解的桥梁。它并非那种枯燥的逐字逐句解释,而是将不同篇章之间的内在逻辑线索梳理得井井有条,让我得以窥见圣人思想体系的完整脉络。尤其是在阐释一些涉及政治哲学或伦理实践的段落时,作者并非生硬地套用现代概念,而是深入挖掘其时代背景下的具体意涵,再辅以恰当的现代生活类比,使得那些看似遥远的教诲,瞬间变得可触可感。这种由宏观到微观,再由古至今的递进式讲解,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人在敬畏之余,更能体会到古人智慧的鲜活生命力,对于想要系统性建立传统文化框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份绝佳的入门指南。
评分在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和校对工作做得非常出色,简直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对比着阅读了其中几篇我较为熟悉的篇章,试图找出哪怕是一处印刷错误或是错别字,结果是令人惊讶地少之又少。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把控,在动辄百万字的古籍整理中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在注释部分采用了侧边栏和页脚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了正文阅读的流畅性,需要深入了解时,所有的辅助信息又能触手可及,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专注度。对比我过去阅读过的某些版本,那些注释频繁跳跃到书末,查找起来非常耗时费力,完全打断了思路的连贯性。这本书的设计者显然是深刻理解“阅读体验”的真正含义,他们知道,对于经典学习者而言,任何微小的干扰都可能导致理解的中断,因此这种“无缝连接”的排版布局,是功不可没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