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蛋糕面包烘焙全书
:39.80元
作者:黎国雄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5375361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亲自动手给家人制作一款蛋糕,是不是很温馨呢?烘焙近几年来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其中常见的就是蛋糕和面包了。但是对于习惯于中餐的国人来说,成功的制作出一款蛋糕或面包却并非易事。其实,烘焙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用心,你一样可以做出满意的糕点来!
内容提要
《蛋糕面包烘焙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介绍重油蛋糕、欧式蛋糕、慕斯蛋糕和芝士蛋糕等的制作过程。另一部分主要介绍数种主食面包、花色面包、调理面包和丹麦面包等的制作过程。做法明了,制作简单,让你一看就会!
目录
作者介绍
黎国雄
1987年,制作了本蛋糕专业画册,开创了顾客在蛋糕店看图片订制蛋糕的先河。1993年,发明了个塑料仿真蛋糕,改变了国内蛋糕店用奶油蛋糕做展示的状况,大大节约了成本。2001年,研发了艺术陶瓷蛋糕,并获得国家。2007年,发明了捏土仿真蛋糕,使蛋糕突破食品的范畴,向艺术的方向延伸。携手多位烘焙名家,创办了黎国雄蛋糕烘焙中心,从创校至今,已为中国烘焙界培养了数万名烘焙技师。
文摘
序言
如果说有什么地方可以称得上是“美中不足”,那可能就是它对特定地区才能购买到的特殊原料的依赖性稍微强了一点点。虽然编辑在脚注里努力提供了替代方案,比如用国内常见的可可粉替代特定的法芙娜黑巧,或者用本地的坚果品种代替图示中的夏威夷果,但有些配方,比如某些特定的发酵菌种或者特定的欧洲水果酱,在国内的大型超市里确实很难找到。这使得我有时候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本地化改造”,牺牲掉一点点原汁原味的追求。举个例子,有一款用山核桃和枫糖制作的磅蛋糕,配方里要求使用Grade A的琥珀色枫糖浆,这种糖浆的风味层次是最丰富的,但我只能找到普通的全能型枫糖浆替代。尽管如此,这本书的编者也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他们提供的“原料替换指南”做得非常专业,不仅告诉你“可以换什么”,还详细说明了“换了之后风味会产生什么变化”,这种坦诚和严谨的态度,反而让我对这本书更加信赖,因为我知道,即便是面对原料的局限性,他们也给出了最科学的应对策略。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硬壳精装,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下了血本的。封面是那种复古的奶油色调,配上手绘的麦穗和精致的法式点心插图,光是放在厨房的书架上,就感觉整个空间都提升了一个档次。内页的纸张选择了偏象牙白的哑光铜版纸,触感细腻,油墨印刷非常清晰,即便是最复杂的蕾丝花边装饰或者巧克力淋面的光泽度,都能精准地还原出来。我最欣赏的是它的排版布局,采用了大量的留白设计,让每一张成品图都有足够的呼吸空间,不会显得拥挤。而且,它在食谱介绍的旁边,还会穿插一些历史典故或者原料产地的介绍,比如关于马达加斯加香草豆荚的采摘过程,或者是不同种类黄油的风味差异,这些细节的补充,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我甚至舍不得弄脏它,每次使用都小心翼翼,生怕油渍溅到那些漂亮的图文上。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可以收藏和欣赏的美学画册,对于注重生活仪式感和视觉体验的烘焙爱好者来说,绝对是物超所值。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是为我们这种“手残党”量身定做的,每一个步骤都写得如同贴身私教一般耐心细致。我以前做戚风蛋糕总是塌陷,试过无数种网上的教程,效果都不理想。这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严格按照这本书里关于蛋白打发状态的描述来操作——它没有用模糊的“硬性发泡”之类的词,而是要求你观察蛋白霜在打蛋头提起时,形成的小尖角应该是“略微弯曲,但能保持形状”的状态,并配上了不同状态的实拍对比图。打发完成后,它还特别提醒了翻拌手法,强调了要用“切拌”和“从底部翻起”的组合,而不是快速搅拌。结果呢?这次出炉的戚风,完美!顶盖平整,切开后气孔均匀细腻,口感轻盈得像云朵。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在每一个配方中,即便是最简单的饼干,它也会告诉你揉面时间过长会导致黄油过度融化,从而影响饼干的酥松度。对于需要精确掌握火候和状态的烘焙项目,这本书提供的操作细节指导,绝对是成功的关键保障。
评分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国际化,它不仅涵盖了我们熟悉的那些经典欧式面包和美式甜点,还大胆地融入了一些小众且充满异域风情的烘焙品类。我特别留意到了关于北欧裸麦面包(Rye Bread)的部分,里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处理酸种启动和维护,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水分来获得那种特有的紧实湿润的口感,这在很多国内的烘焙书里是很少见的深度探讨。另外,它还收录了几款东南亚风味的烘焙小吃,比如用椰浆和斑兰叶制作的糕点,色彩鲜艳,风味独特,让我仿佛进行了一次舌尖上的旅行。这种打破常规、拓展边界的编纂思路,极大地激发了我尝试新事物的热情。以前我总是在德法系烘焙的框架里打转,这本书像一扇窗,让我看到了烘焙世界更广阔的可能性。它不仅教你做“好吃的”,更教你做“有故事的”和“有文化背景的”食物,这让烘焙这件事从单纯的技艺提升到了文化体验的层面。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沉浸在这本烘焙指南的理论部分,老实说,它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简直可以用“庖丁解牛”来形容。它没有简单地罗列配方,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一种核心原料在烘焙体系中的作用机制。比如,它详细解释了面筋的形成与面团延展性的关系,并用图表对比了高筋、中筋、低筋面粉在不同液体含量下的蛋白质网络变化;又比如,在关于糖的部分,它不仅区分了蔗糖、转化糖浆和葡萄糖的作用,还探讨了它们对烘焙成品褐变反应(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的精确影响。对于乳化稳定性的讲解也极其到位,即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那些复杂的化学名词也能通过清晰的流程图和生活化的比喻变得易于理解。我尤其喜欢它对“温度控制”这一核心环节的强调,书中有一整章专门讨论了烤箱的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偏差问题,并提供了校准烤箱的实用小技巧。读完这些基础理论,再去看那些复杂的法式甜点配方,我突然感觉自己不再是机械地遵循步骤,而是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要这么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