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039: 安史之乱 印加帝国覆灭记 普鲁士海军军官佩剑史 指文烽火工作室

战争事典039: 安史之乱 印加帝国覆灭记 普鲁士海军军官佩剑史 指文烽火工作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指文烽火工作室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战争
  • 安史之乱
  • 印加帝国
  • 普鲁士
  • 海军
  • 军事史
  • 冷兵器
  • 指文烽火工作室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7315
商品编码:2999256682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战争事典039: 安史之乱 印加帝国覆灭记 普鲁士海军军官佩剑史

定价:59.80元

作者:指文烽火工作室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168173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高仙芝被冤杀,哥舒翰晚节不保,洛阳、长安两京沦陷,玄宗出逃成都……八年安史之乱如何平定
一段疯狂的历史:168个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人口上千万的印加帝国!
详细讲解象征荣誉的军官佩剑在普鲁士海军中的演化过程。

内容提要


本书讲述了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战争故事。其一,长达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不仅腰斩了盛唐的繁华,还拉开了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的帷幕,为宦官提供了温床。在这场翻天覆地的巨变中,谁忠,谁奸,谁人获利?其二,当活在青铜时代的千万印加人遭遇步入火器时代的百余名西班牙殖民者,将会发生怎样的碰撞?详细讲述贪婪的殖民者如何在印加帝国大肆劫掠,征服这个古老国家。其三,普鲁士海军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7世纪,但制式的海军军官佩剑却出现于1849年。从军刀的诸多细节出发,描绘普鲁士海军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前的军官佩剑情况。

目录


前言
腰斩盛唐的安史之乱——唐皇权柄衰弱与藩镇割据之始
被血洗的秘鲁——印加帝国覆灭记
普鲁士海军军官佩剑史1657—1870(上)

作者介绍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目前已经出版军事历史类图书四十余本,其中包括《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丛书,以及《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倭寇战争全史》《明帝国边防史》《拿破仑战记》《秘密战三千年》《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帝国强军:中国八大古战精锐》等专题性图书。
原廓:现任指文烽火工作室和自媒体公众号“冷兵器研究所”主编,记者,电视纪录片策划及撰稿人,音速及北朝论坛古战版块版主,长期致力于军事历史研究及相关图书的策划、编审、出版工作,努力打造专业军事图书和自媒体平台,致力于专业的古代与近代军备评测,普及中外军事历史知识,讲述不为人所知的战争故事。
杨亮:河南安阳人,200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著有《岁序飞歌》《图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趣味一战史》《南明悲歌》。
张炜晨:湖北武汉人,爱好文学、旅游、摄影。自幼研读历史,尤喜战争题材,常写有历史随笔。曾在报刊上发表过旅行游记,也曾出版过摄影集,闲来写作一二,渐渐也积攒许多,著有《战场决胜者:史上不可思议的战役复盘1~3》。
王骏恺:2014年入读中央财经大学商法专业,2016年前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当交换生,军事史爱好者,主攻方向为15—19世纪世界史。

文摘






序言



烽火连天:世界历史的群像 第一卷:东方列强之兴衰 序章:黄河岸边的风云变幻 自古以来,中原大地便是文明的摇篮,也是战火燃起之地。本书将时间轴拨回唐朝中叶,深入剖析一场足以改写历史走向的巨大动荡——安史之乱。这场由藩镇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叛乱,不仅使盛世唐朝元气大伤,更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我们将细致描摹战乱前夜的政治腐败、边疆军政的结构性矛盾,以及这场叛乱如何从内部点燃了帝国的火种。 第一章:藩镇割据的根源与激化 唐玄宗时期,为有效应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朝廷大力发展节度使制度。初期,节度使是维护边疆稳定的中流砥柱,但随着时间推移,权力日益坐大,尾大不掉。本章将重点探讨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的权力斗争如何成为点燃战火的直接导火索。我们将比对宫廷文献与地方史料,还原长安城内复杂的人际网络与政治倾轧,揭示一个看似繁荣的帝国如何因为内部的权力失衡而走向崩溃的边缘。 第二章:战火下的黎民与军旅百态 安史之乱的残酷性不仅在于其规模之宏大,更在于其对平民百姓的深重灾难。从洛阳到长安的易手,每一次更迭都伴随着屠城与流离失所。本章将跳出帝王将相的视角,聚焦于底层士卒、地方豪绅以及逃难百姓的真实经历。通过搜集整理的唐代诗歌、民间记录残片,试图重构那个时代普通人在战乱中的生存哲学与道德抉择。战场的血腥与人性的光辉,在这场浩劫中交织展现。 第三章:平叛与转折:郭子仪等人的作用 平定叛乱并非一蹴而就。本章着重分析了以郭子仪、李光弼为代表的忠臣良将如何力挽狂澜。他们的军事才能、外交手腕以及对朝廷的忠诚,是重建秩序的关键。我们将剖析唐廷在平叛过程中的战略部署,包括对回纥、吐蕃等外部势力的借兵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对后续唐朝与周边民族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平叛成功后,藩镇割据的局面并未消除,反而被固化,为后唐五代的混乱埋下了伏笔。 --- 第二卷:新大陆的悲歌——印加帝国的陨落 序章:太阳之子的帝国 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中,曾经矗立着一个高度发达、组织严密的帝国——印加。它没有轮子,没有文字(以奇普记录),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工程奇迹和高效的社会管理体系。本卷将带领读者深入被誉为“美洲的罗马”的印加文明腹地,探寻其历史的辉煌。 第一章:印加的扩张与社会结构 从库斯科(Cusco)的小王国到横跨数千公里的庞大帝国,印加的扩张速度令人咋舌。本章详细阐述印加的政治制度,特别是萨帕·印加(Sapa Inca,太阳之子)的绝对权威,以及“米塔”(Mita)劳役制度对帝国基础设施建设(如卡帕克·南路,印加古道)的支撑作用。我们将解析印加的农业技术,如梯田和灌溉系统,如何使贫瘠的山地成为富饶的粮仓。 第二章:内战的阴影与致命的裂痕 当皮萨罗率领的西班牙征服者登陆时,他们所面对的,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帝国,而是一个刚刚经历过血腥内战的残躯。本章聚焦于阿塔瓦尔帕与瓦斯卡尔兄弟之间的继承权之争。这场内战极大地消耗了帝国的军事力量和政治资源,为外来入侵者提供了绝佳的可乘之机。我们将分析这场兄弟阋墙如何成为印加文明最终覆灭的内因。 第三章:征服的序幕:火枪、疾病与欺骗 西班牙人的到来,本质上是一场技术与免疫力的不对等碰撞。本章将详细描绘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如何利用极少的兵力,通过诡计诱捕阿塔瓦尔帕。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欧洲带来的天花等疫病,这些“看不见的敌人”在征服者到来之前就已经摧毁了印加帝国大量的人口基础,为后续的军事行动铺平了道路。最终,黄金的诱惑与殖民者的残暴,如何将这个辉煌的太阳帝国彻底碾碎。 --- 第三卷:钢铁意志的象征——普鲁士海军军官佩剑史 序章:波罗的海的荣耀与挣扎 在陆权主导的欧洲大陆上,一支新兴的、以陆军著称的军事强国——普鲁士,也曾试图建立一支与其政治雄心相匹配的海军。本卷将目光投向波罗的海的寒冷海域,聚焦于普鲁士海军军官佩剑的历史演变,这柄佩剑不仅是战斗的武器,更是身份、荣誉与国家意志的载体。 第一章:早期舰队的建立与佩剑的初步形制 (18世纪中叶) 普鲁士海军的雏形,源于腓特烈大帝时期对海上力量的渴望。本章追溯早期海官佩剑的形制,通常继承自陆军佩剑,带有明显的法国和瑞典风格影响。我们将分析当时海军军官的制服规定,以及佩剑的装饰性如何体现出新兴强国对欧洲军事传统的模仿与超越。 第二章:帝国崛起与“九号剑”的定型 (19世纪) 随着德意志邦国的统一,威廉一世和俾斯麦大力发展海军。进入19世纪下半叶,普鲁士海军军官佩剑的形制开始走向成熟和标准化。本章将细致考察“九号剑”等典型型号的设计特点,如手柄的狮头装饰、护手的造型以及刀刃的弧度。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设计图纸和实物照片,探讨这些细节如何反映了帝国海军的自信心与德国军事美学。 第三章:海权梦想的终结与最后的荣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普鲁士海军梦想的终结。战败后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海军进行了严苛的限制。本章将探讨一战后期至魏玛共和国时期,海军军官佩剑的设计如何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以及这些佩剑在战后如何成为一种怀旧和对“昔日荣光”的缅怀。我们将分析退役军官如何珍藏或销毁这些象征着昔日荣耀的物品,揭示佩剑背后的个人史诗与国家悲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作者署名(指文烽火工作室)给我的感觉是专业且专注。通常,一个以“工作室”名义出现的团队,意味着背后有一套成熟的研究流程和协作体系,而不是单枪匹马的个人创作。这对于处理跨地域、跨文化的大型历史题材尤为重要,因为这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交叉验证。我期望这种集体智慧能够带来更全面、更少偏见的论述。此外,“烽火”二字也烘托出一种紧张而宏大的历史氛围,暗示着书中的内容将聚焦于剧烈的社会动荡和权力更迭时期。我希望看到他们如何平衡史料的严谨性与故事的可读性,能够将复杂的历史脉络梳理得清晰明了,让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到那个时代波澜壮阔的图景。

评分

这本书的定价如果放在同类历史读物中,算是相当具有竞争力的。考虑到它所属的系列(虽然我不知道这个系列具体讲了什么,但从书名的一致性来看,应该是一个有体系的出版项目),它所提供的知识量和装帧质量,这个价格是相当厚道的。我通常在购买历史书籍时会非常注意性价比,毕竟很多时候内容丰富但装帧简陋的书籍,阅读体验会大打折扣。这本书似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既保证了视觉上的享受,又没有将成本全部转嫁给读者。我期待它能像承诺的那样,提供扎实可靠的史料支撑,而不是浮于表面的故事叙述。能够做到这样的平衡,说明出版方在整个制作链条上都进行了精细的把控,这一点值得赞赏,也让我对阅读体验充满了信心,相信它能带来物超所值的满足感。

评分

从书名和副标题的组合来看,这本书似乎采取了一种非常宏大且跨越时空的叙事策略,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几个主题并置在一起,这本身就充满了挑战性和趣味性。这种“大杂烩”式的结构,需要作者具备极强的驾驭能力,才能让不同历史时空和地理背景下的事件之间产生某种潜在的联系或对比。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构建这种叙事框架的,是倾向于在对比中寻找普适性的历史规律,还是仅仅将它们作为特定时代背景下权力运作的多个侧面来展现?这种不拘一格的选材方式,无疑拓宽了读者的历史视野,避免了传统历史书籍的单线叙事带来的枯燥感。这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我非常期待看到这种多元视角碰撞出的火花,它预示着一种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历史解读方式。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带着历史厚重感的色彩搭配,加上字体排版的讲究,一眼就能看出作者和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我特别喜欢那种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翻页时的触感很舒服,完全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品能比的。虽然内容尚未涉猎,但光是作为一件实体书的收藏品,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它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那种沉静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究里面的故事。而且,内页的插图和地图(虽然我还没看到具体内容,但从整体风格推测)似乎也处理得非常精美,这种对视觉体验的重视,对于阅读历史题材作品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加分项。这种对待书籍本身的尊重,让我对书中蕴含的知识密度和深度有了更高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体现了制作团队对历史的敬畏。

评分

这本书的命名方式,特别是“战争事典”这个前缀,暗示了一种侧重于军事、技术和社会结构变迁的分析角度。我个人对军事史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而“事典”则意味着它可能不仅仅是事件的罗列,而是对特定历史现象的系统性梳理和归档。例如,如果它涉及了古代帝国和近代军事力量的对比,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从战略、战术乃至后勤补给等多个层面进行细致的剖析。这种偏向于“技术与权力”交织点的探讨,往往能揭示历史进程中那些不易察觉的驱动力。我希望它能够提供深入的、非流行的观点,而不是重复已被大众熟知的历史片段,真正做到“事典”的严谨与详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