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定自选集(精装珍藏版·礼盒套装)

季羡林定自选集(精装珍藏版·礼盒套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季羡林
  • 文学
  • 文化
  • 散文
  • 随笔
  • 名家名作
  • 经典
  • 精装
  • 礼盒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磐恒志行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102382341
商品编码:29990571212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作  者:季羡林 著 定  价:580 出 版 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装  帧:盒装 ISBN:102382341 《季羡林谈国学》:
做真实的自己(代序)/1
辑东方文化
东方文化/5
再谈东方文化/12
我与东方文化研究/18
倡议编撰《东方文化集成》/24
“天人合一”新解/37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56
21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84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问题/89
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126
中国青年与现代文明/133
第二辑西方不亮东方亮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141
议论东西方文化的意义/147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间的盛衰消长问题/153
西方不亮东方亮/158
东西文化的互补关系/171
西化问题的侧面观/186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是季羡林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全14册包括:《季羡林谈国学》《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季羡林谈佛》《季羡林谈人生》《读书·治学·写作》《赋得较为的悔》《红》《一生的远行》《彼岸印迹》《牛棚杂忆》《我的心是一面镜子》《象牙塔日记》《悼念忆:师友回忆录》《风风雨雨一百年》。 季羡林 著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季羡林定自选集(精装珍藏版·礼盒套装)图书简介 一、 编纂背景与价值 《季羡林定自选集(精装珍藏版·礼盒套装)》是一套凝聚了季羡林先生毕生学术智慧与人生感悟的经典文集。该套丛书由季羡林先生亲自审定,甄选其最富代表性、最具影响力、最能体现其学术思想和人格风貌的代表作品。精装珍藏版的设计,不仅是对大师学术成就的致敬,更是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每一卷都采用高品质纸张、精美装帧,辅以别具匠心的礼盒包装,使其成为集学术价值、收藏价值与馈赠价值于一体的稀世珍宝。 这套“定自选集”的诞生,源于季羡林先生晚年对自身学术生涯的回顾与总结,以及对后学传承的殷切期盼。他以一种审慎而深刻的态度,回顾了自己漫长而辉煌的学术道路,从东方学、印度学、梵学,到古典文学、民俗学、语言学,再到人生哲学与散文随笔,无不涉猎,且均有卓越建树。这套自选集,正是他对自己一生学术成果最精准、最权威的梳理和呈现。它不仅仅是个人作品的汇编,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史,特别是人文社科领域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 对于广大学术研究者而言,《季羡林定自选集》是深入理解季羡林先生学术体系、掌握其研究方法的宝贵资源。每一篇精选的学术论文,都饱含着他对问题的独到见解、严谨的考证方法以及开阔的学术视野。他将深厚的国学功底与敏锐的西方学术训练融为一体,在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套书,无疑将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广博学术殿堂的大门。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套书同样具有巨大的魅力。季羡林先生的散文,以其平和冲淡的语言、真挚淳朴的情感、深刻的人生哲思,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他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智慧与豁达,是对人生困境的从容解答,是对生活美好的细腻体察。这套精装珍藏版,以其精美的设计,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沉浸式阅读的绝佳载体,让人们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温度与格调。 礼盒套装的设计,更是充分考虑到了馈赠的需求。无论是赠予师长、友人,还是作为自我激励的珍藏,这套融合了深厚文化底蕴与高雅艺术品位的礼盒,都将是最佳选择。它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份对知识的敬意,一份对智慧的传承。 二、 卷目体系与内容预览(以精装珍藏版·礼盒套装的整体概览为基础,非具体某卷内容,故不直接列出每卷具体书名,而是呈现其学术与人文的广度与深度) 《季羡林定自选集(精装珍藏版·礼盒套装)》的编纂,遵循了严谨的学术逻辑与作者生平的内在关联,力求在整体上呈现季羡林先生思想体系的完整性与发展脉络。虽然具体的卷目划分可能有多样性,但其内容涵盖的面广度和思想的深度是毋庸置疑的。 1. 深耕东方学的智慧结晶: 作为享誉世界的东方学家,季羡林先生在印度学、梵学、巴利学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套自选集中,必然会收录他关于古印度历史、文化、宗教、哲学以及语言文字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包括但不限于他对佛教经典的研究、对印度古代文献的翻译与解读、以及他对印度语言变迁的深刻洞察。这些作品不仅为中国东方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国际汉学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读者将有机会通过这些文字,领略古代印度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受季羡林先生作为文化桥梁的独特贡献。 2. 语言文字学的探索与贡献: 季羡林先生在语言文字学领域同样造诣深厚。他对汉藏语系、南亚语系以及印欧语系语言的比较研究,展现了他卓越的语言学功底和跨文化的分析能力。这套自选集可能会收录他关于语言起源、演变、以及不同语言之间联系的研究成果。这些学术论文,不仅推动了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也为理解人类文明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 3. 古典文学与文化精神的传承: 季羡林先生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他对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的研究,往往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发掘出文本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他对于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与思想的解读,也充满了人性的温暖和智慧的光芒。这部分内容,将带领读者重温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 民俗学的田野与思考: 季羡林先生长期以来对中国民间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他曾深入田野,考察各地风俗习惯,搜集民间传说。这套自选集可能收录他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婚丧嫁娶、饮食服饰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他对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这些作品,以其生动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也体现了季羡林先生对民族文化的深切关怀。 5. 人生哲思与散文随笔的智慧: 除了严谨的学术研究,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更是广受欢迎。他以平和冲淡的笔调,记录了自己的人生经历、读书心得、游记感悟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思考。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智慧,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这部分内容,将带领读者走进季羡林先生的精神世界,感受他那份淡泊宁静、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的随笔,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启迪着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6. 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刻反思: 贯穿季羡林先生一生学术生涯的重要主题,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他既是西方学术的引介者,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这套自选集必然会包含他关于文化自觉、文化碰撞、以及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论述。他的观点,对于理解当今世界的文化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 精装珍藏版·礼盒套装的独特之处 1. 极致的阅读体验: 精装本的设计,不仅在于其外观的华美,更在于其内在的品质。采用优质纸张印刷,字迹清晰,手感温润,能够带来持久而愉悦的阅读体验。锁线装订,使得书本能够平摊,阅读更为便捷舒适。每一卷书的封面设计,都经过精心考量,既能体现内容主题,又不失艺术美感。 2. 收藏与馈赠的理想选择: 礼盒套装的包装,更是为这套文集增添了独特的收藏与馈赠价值。设计典雅的礼盒,能够有效地保护书籍,使其免受损伤,同时提升了整体的档次。无论是作为个人珍藏,还是赠予长辈、师友,这套精装珍藏版·礼盒套装,都将是一份极具分量和意义的礼物,彰显赠送者的文化品味与深厚情谊。 3. 传承与纪念的永恒载体: 《季羡林定自选集(精装珍藏版·礼盒套装)》不仅仅是一套书,它更是季羡林先生智慧与精神的载体,是中国现代人文精神的缩影。拥有一套,便是拥有了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一份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它将作为永恒的纪念,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结语 《季羡林定自选集(精装珍藏版·礼盒套装)》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学术盛宴,是一次品味人生智慧的深度对话。它所收录的每一篇文字,都凝聚着一位伟大的人文巨匠对学术的严谨探索、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对人生的豁达感悟。这套精装珍藏版·礼盒套装,以其卓越的品质和高雅的设计,向我们呈现了一位大师的完整精神面貌,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去聆听一位智者的教诲,去感受一位仁者的温度,去汲取一份永恒的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文化传承的读者,我深知“定自选集”的意义。它意味着一个学者一生学术成果的某种定论和高度概括。这套书收录的内容,涉及的年代跨度极长,反映了季老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学术耕耘。我特别喜欢他探讨“学问与人生”关系的文章,他总能将最复杂的哲学命题,用最朴素的语言解释清楚,那种洞穿世事的豁达感,是现代社会急需的一种精神养分。而且,这套书的注释做得非常到位,对于一些冷僻的术语和典故,都有清晰的解释,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非专业人士也能领略到季老学术思想的精髓。翻阅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人在浮躁的时代里,找到一个可以沉淀下来的精神角落。礼盒套装的这种设计,也让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件可以世代传承的藏品,而非仅仅是一套读物。

评分

我对国学大师的著作有一个偏见,就是总觉得他们的作品过于高冷,难以接近。但这套选集在选材上显然考虑到了这一点。除了那些奠基性的重要论文之外,还收录了不少季老在不同场合下的讲演稿和书信节选。特别是那些关于学术批评和对待年轻学人的教诲,读来令人感慨万千。他文字中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深沉热爱,透过这些看似随性的文字也清晰可见。我特别留意了关于他早期留学经历的片段,那种在异国他乡探索求知的艰辛与喜悦,被他描述得既有史诗感,又不失个体的情感温度。这套书的装帧虽然是精装,但内文的纸张选择和字体的排版却非常柔和,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酸涩,这在如今很多追求形式大于内容的出版物中,实属难得的匠心。

评分

这套选集的装帧细节,真的值得称赞。礼盒采用的是那种比较典雅的墨绿色系,配上烫金的书名,低调中透着一股庄重。我喜欢它在章节分隔上的处理,每一部分似乎都有一个专门设计的扉页,用一些季老相关的题词或者他所研究的异域文字作为点缀,这种设计感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仪式感。说实话,我买过不少大师文集,但很多都只是简单地将文章堆砌起来。而这套“定自选集”,显然是经过了专业的梳理和编辑的,它试图构建一个立体的季羡林形象:既有严谨的“汉学家”,也有浪漫的“东方学者”,更有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哲人”。我尝试着从印度史的角度切入阅读,发现他对于细节的把握和对宏观趋势的判断,是如此精准有力,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位跨越了数个学科的巨匠。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重读季老的几篇关于人生哲思的散文,比起他那些严谨的学术著作,这些篇章更像是他内心世界的独白,坦诚而又充满智慧的光芒。这套选集的好处就在于,它把不同时期的、不同领域的文章巧妙地编排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对话。比如,读完一篇关于印度文化起源的考据,紧接着可能就是一篇谈论故乡风物的小品文,这种张弛有度,让阅读体验非常舒服。它不像单纯的学术论文集那样容易让人感到疲惫,而是像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在你身边娓娓道来,时而高屋建瓴,时而贴近生活。我注意到,很多篇目都有季老的亲笔签名或手稿的影印件作为插页,这对于研究者和普通读者都是极大的福利。那种墨迹的痕迹,仿佛能穿越时空,让人感受到老先生伏案疾书时的专注与心境。这不只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份珍贵的历史切片。

评分

这套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精装的质感,就让人心里踏实。我本来对这种“定自选集”是抱有一点保留态度的,总觉得精选的东西难免会有取舍的遗憾。但是翻开目录,看到里面收录的篇目,特别是那些早期发表的、现在已经很难在其他地方找到的旧文,心里就明白这套书的价值所在了。季老先生的学问,那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我尤其喜欢他谈论中西文化交流的那几篇,他的视角总是那么宏大,却又在细节处见真章,让你感觉到他行走在两条文明的河流中间,既是观察者,也是摆渡人。读他的文字,就像是进行一场漫长而宁静的学术漫步,每走一步,都能看到新的风景,那些关于佛学、梵文、敦煌学的论述,虽然门槛不低,但季老的笔法又带着一种温润的引导性,不至于让人望而却步。装帧上的用心看得出来,礼盒的那个设计,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陈设,提醒着自己要时常拾起这沉甸甸的学识来温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