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艺术类:松弦馆琴谱
定价:58.00元
作者: 严澂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8847
字数:
页码:22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四库全书艺术类:松弦馆琴谱》是明代严澂撰。作者,字道澈,江苏常熟人。大学士严讷次子,以荫仕至邵武府知府。是书所录之曲凡二十有八,有声而无词。其自序云:“古乐湮而琴不传,所傅者声而已。”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本《松弦馆琴谱》的发行规格显然是面向专业收藏家和顶尖研究机构的。纸张的质感、装订的坚固度,都显示出这是一本可以经受时间考验的典籍。我记得自己小心翼翼地将它放置在恒温恒湿的书柜中,生怕任何细微的环境变化会损伤到它的“生命力”。不过,比起纯粹的收藏,我更看重的是它的“使用价值”。我尝试着将其中几首较熟悉的曲目,如《潇湘水云》的某些段落,对照着新派的指法进行比对演奏,发现其中很多处理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这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如今流传下来的诸多琴谱版本,反思在历史流转中,到底有哪些“真味”被稀释或改变了。这本书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今琴学实践的演变轨迹,其学术启发性远超一般的琴谱教程。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排版和设计,透露出一种极其严谨的学术态度,这让我对出版方“盛四库全书艺术类”的定位有了更深的信任。我注意到,除了核心的琴谱内容外,似乎还附带了一些关于原谱作者严澂生平或相关考证的导读性文字,尽管我更倾向于直接研读原始文献,但这些辅助材料对于初学者或希望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在我看来,一部优秀的古籍整理本,应该在“尊重原貌”与“便利读者”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而这套书似乎做到了这一点。我个人更关注的是乐谱中的“意境”层面,而不是单纯的技巧训练。例如,某些曲目标题下的寥寥数语,往往蕴含着作者对自然、人生乃至宇宙哲学的深刻体悟,这种诗意的表达方式,是现代音乐创作中罕见的,也是我反复咀嚼、试图体会的精髓所在。它要求演奏者不仅要练指法,更要修心境,才能真正“入古”。
评分这本书的重量和厚度,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坦白说,刚拿到手时,我其实有些“畏手畏脚”,生怕自己初级的学识无法真正领会其中蕴含的深意。但慢慢地,我开始放开顾虑,把它当作一本可以反复研读、不断有新发现的“活”的古籍来对待。特别是其中一些曲目的段落标题,写得极为富有诗意和哲理,远非现代功利性音乐教材中那种直白的“第一段、第二段”所能比拟。它迫使我放慢阅读和学习的节奏,去感受每一个音符背后的心境和环境。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度的内省,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演奏中,注入那份跨越时空的、属于松弦馆的清雅和沉静。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唤醒”了沉睡在纸张里的音乐灵魂。
评分这部《松弦馆琴谱》的影印本,着实让我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典雅的气韵扑面而来,仿佛能透过纸张的纹理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作为一名痴迷于古琴艺术的业余爱好者,我深知这类珍稀文献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乐谱的集合,更是研究明代音乐史、琴学思想变迁的重要实物证据。我特别留意了其装帧和印刷质量,看得出来出版社在影印过程中是下了大功夫的,墨色的深浅、线条的粗细都力求还原原作的风貌,这对于我们揣摩古人演奏时的气息和指法至关重要。初翻几页,那些密密麻麻的减字谱,虽然需要时间和耐心去解读,但每一次成功辨识出一个指法或徽位,都像是在与三百多年前的严澂先生进行一次无声的对话。特别是对于一些标注了特殊演奏技法的符号,我查阅了诸多当代琴论,试图找出最接近古意的表达方式。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这些深入探究传统文化精髓的人,提供了一把开启古老琴学宝库的钥匙,那种知识的厚重感,是任何现代电子资料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我过去在不同场合接触过一些明清琴谱的拓本或影印件,但这一本的清晰度和细节还原度,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些关于“按”“绰”“吟”“猱”等指法符号的描摹,线条的力度感和韵味,都得到了极好的保留。我曾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专门研究其中一处看似简单的“进上托挑”组合,发现严澂的记法与其他流传下来的版本略有不同,这可能暗示了其所在流派对特定手型控制的细微偏好。这种细微之处,恰恰是学术研究的“富矿”。对于研究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来说,这本书也是一个极佳的侧写样本,从琴谱的选曲、配文,都能窥见当时知识阶层对“雅”的定义和追求。它带来的不仅是音乐知识,更是一种全方位的文化浸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