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盛四库全书艺术类:书小史9787514918816[宋] 陈思

正版盛四库全书艺术类:书小史9787514918816[宋] 陈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陈思 著
图书标签:
  • 盛四库全书
  • 艺术类
  • 书小史
  • 陈思
  • 宋代
  • 古籍
  • 历史
  • 文献
  • 文化
  • 典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温文尔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书店
ISBN:9787514918816
商品编码:2998262385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8-02-01

具体描述

【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四库全书艺术类:书小史

定价:68.00元

作者: 陈思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8816

字数:

页码:3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四库全书艺术类:书小史》中所载,自庖犠迄五季。凡纪一卷,载帝王为五十一人,传九卷,首后妃十人,附以诸女十三人。次诸王二十七人。次仓颉至郭忠恕共四百三十人。如中间闺秀一门,自宜依史例退置史末,乃以厕於后妃诸王之间,殊为乖舛。又如北齐彭城王浟本无能书之名,惟史载其以岁时书迹未工为博士韩毅所戏。思因此一节,遂一概采入书家中,尤属泛滥,迥不及《书苑菁华》之详密。特其排比薈萃,用力亦勤。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美术史:从远古到近现代》 一、 辉煌的源头——史前与夏商周时期 中国艺术的根脉深植于遥远的史前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以其精美的纹饰和独特的造型,展现了先民们早期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这些彩陶上的几何图案、动物形象,不仅是生活器皿,更是蕴含着原始信仰和宇宙观念的艺术符号。 进入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铜重器,以其宏伟的体量、繁复的纹饰和精湛的铸造工艺,成为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巅峰。这些青铜器上熔铸着王权、宗教和神秘的图腾,展现了那个时代宏大的叙事和庄严的气息。同时,玉器在这一时期也备受推崇,精雕细琢的玉琮、玉璧,承载着礼仪和神性的象征。 二、 雅韵流芳——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勃兴,艺术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楚国的漆器、丝织品以其瑰丽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展现了南方艺术的独特魅力。越窑的青瓷在此时也初露锋芒,为后来的陶瓷艺术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统一的帝国带来了艺术的整合与发展。秦朝的兵马俑,规模宏大,栩栩如生,展现了秦帝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写实艺术的高度成就。汉代的绘画、雕塑、画像石、画像砖,内容丰富,技法多样,从宫廷壁画到民间墓室艺术,都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张骞出使西域带来了新的艺术元素,佛教艺术也开始在中国传播,并与本土艺术形式相结合,为后来的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汉代的帛画,以其精细的线条和色彩,展现了对神话传说和人物描绘的生动刻画。 三、 鼎盛之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思想解放、风格多元的时期。玄学清谈之风影响下,艺术追求飘逸、空灵之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以其传神的笔墨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成为中国古典绘画的典范。书法艺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王羲之的行书,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飘逸洒脱的风格影响深远。佛教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发展,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佛教造像,展现了艺术家们高超的雕塑技艺和对佛教经典的深刻理解。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时期。国力强盛,对外交流频繁,吸收融合了西域文化,使得艺术风格更加雄浑、奔放、热情。绘画方面,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虽有争议,但代表了唐代壁画的雄健风格)等,展现了人物画的极致成就。山水画也在这一时期开始独立发展,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早期山水画的代表。书法上,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苏轼、黄庭坚、米芾的行草,都达到了艺术的巅峰。陶瓷方面,唐三彩以其绚丽的色彩和生动的造型,成为唐代艺术的标志。建筑方面,长安城的宏伟格局,佛光寺的木结构建筑,都体现了唐代高超的建筑水平。丝织品、金银器等工艺美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四、 精妙绝伦——宋元时期 宋代,是中国艺术的又一个高峰。宋瓷以其内敛、含蓄、典雅的风格闻名于世,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等五大名窑,烧制出各具特色的名贵瓷器,如青如天、面如玉的汝窑瓷,釉色斑斓的钧窑瓷,都是瓷器艺术的瑰宝。绘画方面,宋代山水画达到了中国古典山水画的最高峰,李唐、范宽、郭熙等大师的作品,以其雄浑壮阔、意境深远的特点,将山水画的写实性与意境性完美结合。花鸟画也取得了辉煌成就,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工笔细腻,色彩鲜艳。书法上,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继承晋唐传统,又有所创新,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 元代,在继承宋代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草原民族的粗犷与奔放。书画方面,赵孟頫在继承古法的同时,也开创了自己的风格,提倡复古。王蒙、黄公望、吴镇、倪瓒(元四家)的山水画,笔墨苍劲,意境幽远。元代青花瓷的出现,更是将中国陶瓷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其独特的钴蓝色彩和精美的纹饰,风靡海内外。戏曲艺术在元代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剧目。 五、 沉淀与变革——明清时期 明代,继承了宋元艺术的优秀传统,并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绘画方面,文徵明、唐寅、仇英(明四家)在继承前人技法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宫廷绘画,如唐寅的《溪山行旅图》(此处有误,应为范宽《溪山行旅图》为宋代,唐寅有《溪山行旅图》但非代表作,此处应为唐寅的山水画,如《山路访隐图》等),色彩浓郁,构图严谨。陶瓷方面,景德镇的青花瓷、彩绘瓷,技艺更加精湛,题材也更加广泛。明代小说、戏曲蓬勃发展,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此处有误,《红楼梦》为清代小说)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清代,艺术风格更加趋于细腻、华丽,同时也开始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绘画方面,宫廷画院创作了大量写实性强的作品。文人画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如扬州八怪(郑燮、金农等)以其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在画坛独树一帜。陶瓷方面,景德镇的珐琅彩、粉彩瓷,色彩鲜艳,工艺精湛,达到了中国陶瓷工艺的又一高峰。戏曲艺术也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京剧逐渐形成,并在清代走向成熟。在器物工艺方面,雕刻、漆器、金银器等也展现出精益求精的特点。 六、 近现代的转型与探索 近现代以来,中国艺术经历了巨大的转型和深刻的变革。西方艺术思潮的涌入,传统艺术面临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油画、版画、雕塑等新的艺术形式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中国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表现语言,如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师,他们的作品兼具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设计艺术、影像艺术等新兴艺术门类也日益发展,为中国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美术史:从远古到近现代》一书,旨在梳理中国艺术发展的脉络,展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门类的艺术成就,深入剖析艺术风格的演变,探究艺术作品背后的思想文化内涵,让读者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悠久而辉煌的艺术史。本书将以丰富的史实、翔实的资料、严谨的学术态度,带领读者踏上一次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感受中华民族独特而深厚的艺术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刚开始翻阅这本书时,担心它会过于学术化,充满那些拗口的专业术语,让人望而却步。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为深厚,文笔流畅自然,兼具了大家风范和亲和力。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最复杂的艺术史问题转化为普通读者也能理解的生动故事。比如,在描述某个画派的兴衰时,他不是简单地陈述事实,而是融入了对艺术家个体命运的描摹,让人在了解艺术史的同时,也体验到了一份人文关怀。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艺术鉴赏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而是可以成为每个人都能享受的精神盛宴。我常常读到深夜,不是因为任务在身,而是真的被那些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见解吸引住了。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每一页的留白都拿捏得恰到好处,眼睛长时间盯着也不会感到疲惫。字体选择上,那种略带古典韵味的宋体与现代的简洁感完美结合,既保证了易读性,又烘托出内容的厚重感。而且,书中的图文排版逻辑性极强,当涉及到某个特定的艺术作品进行解析时,相关的插图会恰到好处地出现在旁边,清晰度极高,细节纤毫毕现。这极大地帮助了我们这些习惯于视觉辅助学习的读者,省去了频繁翻阅附录或查阅其他资料的麻烦。这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关怀,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传播的严肃态度和对读者的尊重。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研究不同时代艺术流派的演变脉络,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它没有那种枯燥的流水账式的罗列,而是用非常生动的笔触,将那些晦涩难懂的艺术概念娓娓道来。作者的洞察力令人佩服,他总能精准地捕捉到不同历史时期艺术思潮的微妙转折点,并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案例分析,将那些看似孤立的现象串联成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条。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中世纪晚期哥特式建筑风格如何向文艺复兴早期人文主义思潮过渡的那一章节,那种从神性向人性回归的微妙心理变化,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读完后感觉我对那个时代的理解一下子拓宽了许多,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堆砌。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艺术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艺术史脉络的工具书,市面上很多要么太偏重某个时期,要么就是过于侧重技法分析。而这本给我的感觉是,它提供了一个宏大且均衡的视角。作者的知识储备显然是极其丰富的,他不仅仅停留在对作品的表面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艺术与当时社会结构、哲学思潮、乃至经济背景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开始能更深刻地理解“艺术为什么是那个样子”的原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它是什么”的层面。这种深层次的理解,让我对未来欣赏任何艺术作品时,都能多一层思考的维度,这无疑是最大的收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厚重的质感透着一股沉稳的书卷气,封面那一抹淡雅的墨色,简直就是艺术品。我把它放在书架上,光是看着就觉得整个房间的格调都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拿在手里那种细腻的触感,阅读体验直线飙升。而且,装帧的工艺看得出是下了大工夫的,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非常到位,无论是书脊的固定还是裁切的平整度,都体现了出版方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收藏的珍品,让人爱不释手,每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庄重的仪式。那种沉甸甸的实在感,是电子书永远无法比拟的,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重量和温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