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8包邮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三级)(2011)

满28包邮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三级)(201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念锋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咨询师
  • 三级
  • 职业资格培训
  • 教材
  • 2011
  • 满28包邮
  • 心理学
  • 资格证
  • 培训教程
  • 国家职业资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梅凯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ISBN:9787105071845
商品编码:2998056385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5-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三级)(2011)

定价:49.00元

作者:郭念锋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1050718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01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国家职业标准——心理咨询师(试行)》。这一标准的颁布,对于推动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05年,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专家对试行的《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完成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一心理咨询师》(以下简称《教程》)系列教材。
《教程》紧贴《标准》,内容上,力求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职业培训特色;结构上,针对心理咨询职业的活动领域,按照模块化的方式,分为三级心理咨询师、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心理咨询师3个级别进行编写。《教程》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涵盖《标准》的“基本要求”;技能部分的章对应于《标准》的“职业功能”,节对应于《标准》的“工作内容”,节中阐述的内容对应于《标准》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内容。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适用于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推荐辅导用书。
由于编写人员学识有限,本《教程》有不尽人意之处,请有关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以便不断提高本《教程》的学术水平和实用性。

目录


章 心理诊断技能
 节 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单元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第二单元 摄入性会谈
第三单元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第四单元 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第五单元 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
 第二节 初步诊断
单元 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
第二单元 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第三单元 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
第四单元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第五单元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第六单元 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第二章 心理咨询技能
 节 建立咨询关系
单元 尊重
第二单元 热情
第三单元 真诚
第四单元 共情
第五单元 积极关注
 第二节 制定个体心理咨询方案
单元 确定咨询目标
第二单元 制定咨询方案
单元 参与性技术
 第三节 个体心理咨询方案的实施
  单元  参与性技术
  第二单元 影响性技术
  第三单元 识别和处理阻抗
  第四单元 识别和处理移情
  第五单元 简易行为矫治——阳性强化法
  第六单元 合理情绪疗法
  第七单元 阶段小结与效果巩固
  第八单元 咨询关系的结束
  第九单元 咨询效果的评估
  第十单元 案例记录整理与保管
  第十一单元 咨询关系的匹配
  第十二单元 必要的转介
第三章 心理测验技能
 第二节 智力测验
单元 韦氏成人智力测验(WAIS-RC)
第二单元 联合型瑞文测验(CRT)
第三单元 中国比内测验
 第二节 人格测验
  单元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
第二单元 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第三单元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第三节 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
单元 90项症状清单(SCL-90)
第二单元 抑郁自评量表(sDs)
第三单元 焦虑自评量表(sAs)
 第四节 应激及相关问题评估
单元 生活事件量表(LES)
第二单元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第三单元 应对方式问卷
附录:《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复习题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构建专业助人之路 —— 一本面向未来咨询师的深度指南 本书并非针对特定年份的资格考试复习,而是旨在为所有致力于心理咨询事业的同仁提供一个全面、扎实且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我们深知,心理咨询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深刻的联结与持续的专业成长,而非仅仅满足于一张证书的获取。因此,本书的编写立足于宏大的心理学思想脉络,聚焦于核心咨询技能的打磨,并强调咨询伦理与文化敏感性的培养。 --- 第一部分:心理咨询的基石——理论视角的深度对话 本部分带领读者穿越心理学思想的演变历程,系统梳理和剖析当代主流咨询流派的核心观点、技术要点及其哲学基础。我们力求超越简单的理论介绍,深入探讨不同理论如何理解人类的痛苦、成长的潜力以及治疗关系的建立。 第一章:精神动力学视野的深入解读 我们从弗洛伊德的经典理论出发,探讨潜意识的运作、客体关系理论(如克莱因、费尔贝恩、温尼科特)如何重塑我们对早期人际经验的理解。重点分析了移情、反移情在治疗中的核心地位,并介绍了当代精神分析的整合趋势,如自我心理学和依恋理论如何丰富我们对人格结构的认知。内容将详细阐述如何通过“诠释”和“工作分析”来促进来访者的洞察。 第二章:人本主义哲学的回归——存在与潜能的探索 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被视为现代咨询的基石。本章将详尽阐述“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理解”和“真诚性”这三大核心态度是如何通过咨询师的内在状态来体现的。我们不仅探讨其在个体咨询中的应用,还会讨论其对团体动力学和非指导性技术的影响,强调“当下的体验”在治疗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章:行为与认知革命——科学化干预的路径 本部分着重介绍基于实证的干预模型。认知行为疗法(CBT)将作为核心内容,深入解析其认知模型、自动思维、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的识别与重构过程。我们将详细介绍认知行为干预的结构化步骤,包括行为实验设计、作业布置(Homework)的科学性,以及如何将第三浪潮疗法(如辩证行为疗法DBT和接纳与承诺疗法ACT)中的“接纳”元素整合到传统CBT框架中,以应对复杂情绪困扰。 第四章:整合取向与生态系统观 现代咨询实践极少局限于单一理论。本章探讨整合治疗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介绍主要的整合模型(如经理论证的整合、技术性整合)。同时,我们将引入系统理论和家庭治疗的视角,分析个体如何镶嵌于家庭、社会文化网络之中。探讨如何运用生态评估工具,理解多重系统对来访者困境的贡献。 --- 第二部分:咨询实践的精微——技术与过程的打磨 理论为帆,技术为桨。本部分专注于咨询过程中的可操作技能训练,确保读者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有效的临床干预。 第五章: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咨询关系是治疗的“活性剂”。本章涵盖从初次接触(筛查与评估)到建立信任(Rapport Building)的全过程。细致讲解如何通过积极倾听、反馈技巧(Paraphrasing, Summarizing, Reflecting Feelings)来展现共情,并探讨如何识别和处理关系中的“阻抗”与“停滞”。特别关注治疗边界的设定与维护,这是专业性的核心体现。 第六章:评估、诊断与案例概念化 有效的干预依赖于精准的理解。本章教授系统化的评估方法,包括结构化访谈、心理测量工具的合理使用和局限性。核心在于“案例概念化”(Case Conceptualization),即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模型,将零散的症状、历史和人际模式,整合成一个连贯的、可干预的叙事结构。 第七章:干预技术的深度实践 本章提供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心理议题的实战技术: 情绪调节技术: 应对急性焦虑、恐慌发作的即时稳定策略。 创伤聚焦干预的初步步骤: 安全感建立、情绪稳定化阶段的技术应用。 动机访谈(MI)的运用: 尤其在应对改变的矛盾、物质使用障碍或依从性差的来访者中的技巧。 叙事疗法的重塑: 帮助来访者“解构”和“再叙述”其生命故事。 --- 第三部分:专业成长与伦理的坚守 成为一名合格的咨询师,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内在的成熟与对职业规范的敬畏。 第八章:职业伦理与法律责任 本章对咨询师必须遵守的伦理守则进行详尽阐述,内容覆盖:保密原则的例外情况、知情同意的签署与沟通、专业能力范围的界定、以及如何处理利益冲突。我们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探讨在灰色地带做出合乎伦理的抉择。 第九章:自我关怀与督导系统 咨询工作对助人者的情感资源消耗巨大。本章强调咨询师的自我关怀(Self-Care)计划制定,包括应对职业倦怠(Burnout)和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的策略。并深入解析“督导”在持续专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性,指导读者如何选择合适的督导师,并最大限度地从督导中获益。 第十章: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咨询 在全球化和日益多元的社会背景下,文化敏感性是现代咨询的必备素质。本章探讨文化因素(包括种族、性别认同、性取向、社会阶层等)如何影响来访者的求助动机、症状表达和治疗期望。指导咨询师如何识别并超越自身文化预设(Bias),建立真正具有包容性的治疗联盟。 --- 本书的特色与目标读者定位: 本书旨在为有志于深入学习心理咨询专业技能的学员提供一个超越应试的知识框架。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并愿意投入时间进行理论的深入学习和实践的刻意练习。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整合理论并严守专业伦理的未来心理咨询师。本书的内容组织逻辑清晰,理论讲解深入浅出,并辅以丰富的案例片段,确保知识能有效转化为临床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备考三级心理咨询师的时候买的,当时市面上的教材选择不多,这本《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三级)(2011)》因为标明了是官方培训教程,所以就入手了。拿到书的时候,感觉纸张还可以,印刷也清晰,字号大小适中,排版也比较规整,看起来还是挺专业的。我当时主要是想系统地学习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本书的内容覆盖了考试大纲的要求,从基础理论到咨询伦理,再到一些常见的咨询技术,都有涉及。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和消化,并且结合笔记和练习题来巩固。特别是关于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这些核心理论部分,书里给出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也列举了一些案例,帮助我理解抽象的概念。虽然是2011年的版本,有些理论可能已经有所发展,但对于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解心理咨询的源头和发展脉络,这本书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整体来说,作为一本入门级的教材,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学习框架,让我在短时间内对心理咨询这个领域有了初步的认识,也为我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评分

在准备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时,这本《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三级)(2011)》成了我案头的常备书。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写得比较学院派,理论性很强,很多概念都需要反复揣摩。我个人觉得,它在理论的系统性上做得不错,比如在介绍变态心理学的时候,对各种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和特征都有详细的描述,这对于理解来访者的困扰非常有帮助。但有时候,过于详尽的理论描述也让人觉得有些枯燥,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快速掌握实践技巧的学习者来说,可能会觉得这本书的“干货”略显不足。不过,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基础性,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扎实的理论框架,让我们明白心理咨询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科学理论和研究基础之上的。我经常会结合其他资料,比如一些案例集或者实操指南,来对照阅读,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理论如何应用到实际的咨询场景中。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块坚实的地基,为我后续的实操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

评分

购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三级)(2011)》的初衷是为了系统地学习心理咨询理论,为职业资格考试做准备。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内容翔实,涵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所需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它的优点在于其系统性和全面性,从心理学史的简要介绍,到各种心理学流派的理论阐述,再到咨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讲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咨询技术和方法的介绍,虽然篇幅有限,但能够勾勒出主要的咨询思路和操作流程。例如,在介绍认知行为疗法时,书中详细阐述了ABCDE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的案例演示,这让我对如何帮助来访者调整认知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理论的讲解过于抽象,缺乏更生动形象的例子来辅助理解,对于一些非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消化。此外,相较于一些更偏重实践操作的书籍,这本书在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提升的空间。总的来说,它是一本合格的入门教材,为我构建了心理咨询的知识框架。

评分

拿到这本《满28包邮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三级)(2011)》的时候,我主要看重的是它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这个标签,觉得应该是比较权威和官方的。书的开本适中,方便携带和阅读。内容上,它将心理咨询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点进行了梳理,整体结构比较严谨。我个人觉得,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系统的知识体系。从心理学导论、变态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到咨询心理学,再到咨询伦理和技术,一步步地展开,让学习者能够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知。尤其是关于咨询伦理的部分,这本书强调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这一点非常重要。虽然书中给出的案例分析不算特别深入,但对于理解一些咨询技巧的初步应用,还是有指导意义的。我经常会把书中的一些模型和理论,尝试应用到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境中去思考,这对我理解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都有一定的启发。这本书虽然是2011年的版本,但很多基础的心理学原理和咨询理论仍然是适用的,为我的心理咨询学习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评分

我当初购买《满28包邮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三级)(2011)》纯粹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我本身对心理学略有耳闻,但从未系统学习过,而考取心理咨询师这个想法也是一时兴起。收到书后,它的外观朴实无华,内容也如其名,是针对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教程。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体系性,它从心理学的宏观领域切入,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咨询技术。章节划分清晰,逻辑性强,循序渐进,对于零基础的学习者来说,不会感到过于突兀。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经典心理咨询流派的介绍,比如精神分析的弗洛伊德,人本主义的罗杰斯,以及行为主义的斯金纳等等。这些理论的介绍并没有止步于概念的堆砌,而是尝试结合实际的咨询案例,来阐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虽然这些案例的深度和广度可能无法与专业的案例分析书籍相比,但对于理解基本原理,建立初步的咨询思路,是足够有帮助的。这本书更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窥见了心理咨询这个复杂而迷人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