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愛是需要學習的:情愛文化50講
定價:25.00元
作者:徐兆壽
齣版社:中國言實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80128956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3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今天,誰要論及情愛而羞於言性,那他會遭人恥笑。可是,我們對待性的態度正確嗎我們關於性的知識可靠嗎本書將告訴你,性與情感不可分,性與審美不可分性與道德、曆史不可分…句話,性與文化不可分。那種純粹用科學主義看待性的態度是*有害的。
本書是被網上譽為“青年大師”的西北師大教授徐兆壽先生在許多大學進行情愛文化講座的講稿,從文化的角度為青年人解決各種睏擾他們的難題,有啓濛情愛教育,普及生理、心理知識和樹立正確情愛價值觀的現實意義。有關徐兆壽先生開設的情愛文化講座,曾在大學校園和網上備受爭議。
目錄
前言
性文化講座上的遭遇(代序)
上編 愛是需要學習的
講 愛是需要學習的
第2講 愛是創造的
第3講 一個營銷者的愛情兩難
第4講 請救救這些“性革命”浪潮之上的青年
第5講 大學流行姐弟戀:女性成為主動者
第6講 兩個女友都喜歡,怎麼辦
第7講 他要分手我該怎麼辦
第8講 一個無法自拔的苦惱者
第9講 如何處理好靈與欲的中突
0講 女子在男子麵前應如何擺布自己
1講 男人喜歡什麼樣的女人
2講 女人喜歡什麼樣的男人
3講 為什麼我國青少年青春期提前
4講 我國兒童性教育存在誤區
5講 性會成為愛的阻力嗎…
6講 做未婚媽媽肯定是一場悲劇
7講 “性革命”、“垮掉的一代”與8O後
8講 “性革命”真的到瞭中國嗎
9講 中國人和西方人對婚姻的認識
第20講 婚姻危機
第21講 關於無性婚姻的迴答
第22講 她該不該結婚
第23講 我們究竟要不要結婚
第24講 賣被殺之後
第25講 一位陌生女人的來信
第26講 麵對孩子,離異女人怎樣走齣睏境
第27講 這樣的父親應該感到悲哀
第28講 中國人姓氏的沒落與自由意識的崛起
第29講 孩子該隨誰姓
中編 什麼是愛情
第3O講 什麼是愛情
第3l講 愛情受三種力量支配
……
下編 性文化課筆記
附錄 性教育亟須進行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簡直是打開瞭我對人際交往和情感理解的一扇全新的窗戶。我一直以為愛就是順其自然,憑著感覺走,但讀瞭這本書之後纔發現,原來我們常常在親密關係中遇到的那些磕磕絆絆、誤解和摩擦,背後都有著可以學習和掌握的規律。作者的敘述非常平實,沒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論說教,而是用瞭大量貼近生活的例子,讓我仿佛看到瞭自己和伴侶在相處中的影子。特彆是關於“溝通的藝術”那部分,我以前總覺得“有話直說”就是坦誠,結果往往弄巧成拙。書裏細緻地分析瞭不同錶達方式帶來的心理落差,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總是在不經意間傷害瞭關心的人。這本書真的不是一本速成的“愛情寶典”,它更像是一本深度剖析人類情感機製的工具書,讓我明白瞭愛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門需要持續實踐和反思的學問。讀完之後,我不再是那個迷茫地在愛裏摸索的人瞭,至少我開始知道該往哪個方嚮努力瞭。
評分坦白說,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感到瞭一種久違的“茅塞頓開”的感覺。我以前總覺得自己的感情問題是“運氣不好”或者“遇到瞭錯的人”,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大部分問題都源於自己對“愛”這個概念的誤解,以及在處理實際問題時缺乏有效工具。它像是一本“情感工程學”的入門教材,把那些看似玄乎的情感波動,拆解成瞭可以理解、可以分析的結構。尤其是一些關於“需求層次”和“價值匹配”的論述,讓我對未來擇偶和維係現有關係有瞭更清晰的藍圖。它不是那種讀完後讓你感覺“明天就能幸福美滿”的速效藥,而是一個長期的學習計劃,它為你打下瞭堅實的底層邏輯。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你從“被動感受情感”轉變為“主動構建關係”。
評分這本讀物給我的感覺是相當的“務實”和“去浪漫化”,但這種去浪漫化並非是消極的,而是提供瞭一種更堅實的基礎。我過去看太多矯揉造作的愛情小說和電影,總覺得真正的愛應該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心領神會的默契。這本書毫不留情地指齣瞭這種幻想的危險性。它用一種近乎解剖學的視角,把情感中的“權力動態”、“邊界設定”以及“期望管理”這些原本聽起來很枯燥的概念,用生動有趣的方式闡述瞭齣來。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衝突解決”那一章節,它提供瞭一套清晰的步驟來處理爭吵,而不是鼓勵我們“冷戰”或者“一方妥協”。對於長期處於關係中的人來說,這些實操性的技巧簡直是雪中送炭。它讓我明白,維係一段關係需要的不是時刻保持熱戀的激情,而是處理好每一次降溫和磨閤期的智慧。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獨特,有一種沉靜的學者氣質,但又不失親和力,讀起來非常舒服。它沒有用那種煽情的口吻試圖說服你“愛可以戰勝一切”,反而更像一位經驗豐富的人生導師,帶著你一步步探索情感世界的復雜性。我喜歡作者在描述復雜情緒時所展現齣的那種細膩和剋製,不會過度誇大任何一方的責任,而是引導讀者去探索“係統”本身齣瞭什麼問題。它讓我開始關注那些平時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比如非語言信號的解讀、潛意識中的需求投射等等。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我們如何與伴侶相處,更深層次上,它是在教我們如何與“不完美的自己”和平共處,因為我們帶入到關係中的,首先是我們自己。這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對話,遠超瞭一本普通的“情感指南”的範疇。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這種帶有“課程”、“講解”性質的書是抱有很大懷疑的,總覺得它們要麼過於空泛,要麼就是東拼西湊的二手知識。但這本書的結構和深度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是那種隻停留在“多誇誇對方”這種淺層建議上的讀物,而是深入到瞭文化、曆史乃至心理學層麵去探討“情愛”這個宏大命題。我特彆欣賞它對不同文化背景下親密關係模式的對比分析,這讓我跳齣瞭自己固有的思維定式。比如,書中對“依戀類型”的劃分和解讀非常到位,它精準地描述瞭為什麼有的人總是害怕被束縛,而有的人又總是在尋求絕對的安全感。這種基於理論的剖析,讓我能夠更冷靜地看待自己和身邊人的行為模式,而不是簡單地用“好”或“壞”來標簽化。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親密關係”這個詞的理解深度提升瞭好幾個颱階,它不再僅僅是浪漫和激情,更是一種復雜的社會建構和自我修煉的過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