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从北京到台湾-这么近 那么远
定价:36.00元
作者:赵星著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14312034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关於实现梦想的故事; 这是一个看见台湾真、善、美的故事;这是一个两岸人民真情交流的故事; 去台湾,是我17岁时的梦想; 24岁的那年夏天, 我来到了台湾……二○一○年八月,北京女孩赵星——也就是《从北京到台湾这么近那么远》的作者只身来台湾环岛十一天,完成她十七岁时许下的梦想。她以细腻敏感的心思写出台湾旅游一路上的感动与省思,所闻所见尽是惊喜与赞叹。她的游记让我们看见自己不曾认识的台湾,并进而重新审视台湾这个美丽的小岛。
内容提要
《从北京到台湾这么近那么远》的作者是赵星。
《从北京到台湾这么近那么远》:「我要去台湾旅行,那麽美丽的小地方!」因为这句话,我努力了整整七年。我一直相信,想要做成一件事,不在於让不让、可不可以,而在於想不想,更在於有多想。在台湾这件事上,我用了所有的办法,即便有各种不可抗拒的限制,我还是用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打破所有人的底线,顺利成行。因此,我相信,当一个人真的想做成一件事,全世界都会让路给他,因为他的努力已经感动上苍!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关于两岸情感和历史变迁的文字,读起来真像一趟穿梭时空的心灵旅程。作者的笔触细腻得让人心疼,尤其是对那些分隔两地的家庭故事的描摹,简直是直击泪腺。我仿佛能感受到那种“一衣带水,却咫尺天涯”的无奈与期盼。书里并没有用宏大的叙事去论述政治,而是聚焦于个体生命在大时代洪流中的微小挣扎与坚韧,这点处理得非常高明。比如,其中描绘了老一辈人如何用一封跨越海峡的信件维系亲情,那些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思念和克制,比任何激烈的言辞都更有力量。它让我思考,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所谓的“远”与“近”,究竟是地理距离决定的,还是心灵的隔阂在作祟?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让你放下预设的立场,仅仅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去体会那种跨越了半个世纪的牵挂与期盼。那种对“团圆”这个简单愿望的执着,在这本书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读完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会忍不住去想,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人物,又该如何抉择和坚守。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结构设计让我感到惊喜,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线性叙事,更像是一张由无数散点构成的复杂网格,每读完一章,我都需要花点时间在脑海里将这些碎片重新拼凑起来。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恰恰模仿了记忆本身的不完整性和选择性,那些被时间磨损、被刻意遗忘的部分,反而通过作者的笔触重新浮现出来,带着一种宿命般的宿命感。特别是作者对“等待”的刻画,简直达到了美学的境界——那种无望的、漫长的、却又无法停止的期待。它没有轰轰烈烈的冲突,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层面的拉扯。这本书要求读者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去捕捉那些隐藏在对话缝隙和环境描写中的潜台词。对于那些习惯了快餐式阅读的人来说,可能需要一点耐心,但一旦沉浸进去,那种被深度对话的感觉是其他作品难以比拟的。
评分简直是一部充满烟火气的社会观察报告,只是载体是故事而非枯燥的数据。作者对两岸民间生活细节的捕捉极其到位,那种从饮食习惯到生活用语上的细微差异,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读起来让人会心一笑,又带着一丝怅然。我尤其欣赏作者如何巧妙地将这些生活片段融入到人物的命运走向中,而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例如,书中提到某一种特定糕点,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制作方法和情感寄托,这个小小的物件,瞬间就承载了身份认同和文化记忆的重量。这种叙事手法,比生硬的讲解历史要高明百倍。它让人明白,所谓的“隔阂”,往往是从这些日常的、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开始累积的。通篇读下来,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两个平行世界间穿梭,既熟悉又陌生。这本书没有给出任何明确的答案,但它提供了无数个可以供读者自己去探索和感受的切面,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这本书的文风极其冷峻,带着一种近乎新闻特稿的冷静和穿透力,但其内核却燃烧着浓烈的情感火焰。它不是那种煽情的作品,相反,它用一种近乎纪录片式的客观,去剖析了在历史巨变面前,个体所能承受的重量。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时间线时的那种跳跃感,常常一个场景的描述,就能瞬间将读者带回几十年前的某个特定时刻,那种时空错位的张力,处理得非常老辣。它成功地避开了所有陈词滥调的口号,而是将焦点放在了“人”如何在极端环境中保持人性光辉与脆弱并存的状态。书中的几组对比人物,性格和境遇南辕北辙,但他们对“家”的定义却有着惊人的共性,这种深层次的共通性,才是最能打动人的地方。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理解复杂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耐心,它教导我们,在看待任何议题时,都应该先从“人”的角度去切入。
评分这是一部充满诗意和哲思的散文诗体作品,虽然名为“书”,但阅读体验更像是走进了一间陈列着旧物、弥漫着时光味道的私人博物馆。作者的语言是如此的典雅和富有画面感,很多句子读起来,甚至可以直接摘出来作为古典诗词来品味。它探讨的远不止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深层次上是对时间流逝和身份认同的哲学拷问。书中对于“故乡”一词的解构尤其精彩,它不再是一个固定的地理坐标,而是一个不断被重新构建、被赋予新意义的情感场域。这种对“存在”的追问,让这本书的厚度远超出了普通纪实文学的范畴。它不提供慰藉,而是提供了一种直面现实复杂性的勇气。每读到一处感人至深的情景,我都忍不住停下来,反复摩挲那些文字,感受那种被历史的重量温柔包裹住的感觉,是一次非常深刻的心灵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