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交通图册(2013)
定价:15.00元
作者:成都地图出版社
出版社:成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807045120
字数:
页码:140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交通图册(2013)》由154幅图组成。9幅序图,概括地介绍了中国政区、铁路、干线公路、航空和航运状况。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主图34幅,较详细地反映了各省、市、区的陆海空交通状况。直辖市城区图4幅,主要表示城区交通状况。主要高速公路图82幅,详细表示高速公路入口、服务区、收费站及各出入口间的里程数。其中省区图公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其他道路四级,并表示了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和服务区,为方便读者,国道表示了国道编号及里程,省道只是表示里程。
《中国交通图册(2013)》增加了列车时刻表和省内主要城镇间的里程表。特别是列车的车次、起点站、终点站及运行时间,这些信息对读者较为实用。
目录
中国公路
中国铁路
中国航空
中国航运
中国公路—干线中北部
中国公路—干线南部
中国公路—干线西北部
中国公路—干线东北部
中国公路—干线西南部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庆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
北京进出城图
天津进出城图
上海进出城图
重庆进出城图
石家庄太原进出城图
呼和浩特沈阳进出城图
长春哈尔滨进出城图
南京进出城图
杭州合肥进出城图
福州南昌进出城图
济南郑州进出城图
武汉进出城图
长沙进出城图
广州进出城图
南宁贵阳昆明进出城图
成都进出城图
西安兰州进出城图
西宁银川乌鲁木齐进出城图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G1(京哈高速)
G2(京沪高速)
G3(京台高速)
G4(京港澳高速)
G5(京昆高速)
G6(京藏高速)
G15(沈海高速)
G15(沈海高速)
G25(长深高速)
G25(长深高速)
G35(济广高速)
G45(大广高速)
G45(大广高速)
G55(二广高速)
G55(二广高速)
G75(兰海高速)
G75(兰海高速)
G85(渝昆高速)
G70(福银高速)
G20(青银高速)
G30(连霍高速)
G30(连霍高速)
G36(宁洛高速)
G40(沪陕高速)
G42(沪蓉高速)
G50(沪渝高速)
G60(沪昆高速)
全国高速公路编号一览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公路
中国铁路
中国航空
中国航运
中国公路—干线中北部
中国公路—干线南部
中国公路—干线西北部
中国公路—干线东北部
中国公路—干线西南部
北京市
天津市
上海市
重庆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
北京进出城图
天津进出城图
上海进出城图
重庆进出城图
石家庄太原进出城图
呼和浩特沈阳进出城图
长春哈尔滨进出城图
南京进出城图
杭州合肥进出城图
福州南昌进出城图
济南郑州进出城图
武汉进出城图
长沙进出城图
广州进出城图
南宁贵阳昆明进出城图
成都进出城图
西安兰州进出城图
西宁银川乌鲁木齐进出城图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G1(京哈高速)
G2(京沪高速)
G3(京台高速)
G4(京港澳高速)
G5(京昆高速)
G6(京藏高速)
G15(沈海高速)
G15(沈海高速)
G25(长深高速)
G25(长深高速)
G35(济广高速)
G45(大广高速)
G45(大广高速)
G55(二广高速)
G55(二广高速)
G75(兰海高速)
G75(兰海高速)
G85(渝昆高速)
G70(福银高速)
G20(青银高速)
G30(连霍高速)
G30(连霍高速)
G36(宁洛高速)
G40(沪陕高速)
G42(沪蓉高速)
G50(沪渝高速)
G60(沪昆高速)
全国高速公路编号一览表
这本《中国交通图册(2013)》的印刷质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手感厚实,色彩还原度极高,特别是那些复杂的交通网络图,线条清晰锐利,即便是最小的标注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我最欣赏的是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不同类型的道路标识、铁路的线路区分,都做得非常到位。作为一本工具书,图册的装帧设计也考虑到了实用性,封面硬挺,便于在户外或移动中使用时进行翻阅和标记。看着这些精细的地图,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测绘人员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这种对物理质感的追求,在如今数字化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让人愿意花时间去触摸、去研究这些承载着地理信息的纸张。它不仅仅是一本信息载体,更像是一件制作精良的工艺品,摆在书架上也是一种享受。如果未来的图册能在环保材料的使用上再进一步,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翻开这本书,最直观的感受是信息量的庞大和逻辑的严密。它不仅仅是展示了“哪里到哪里”的路径,更是深入到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脉络之中。比如,在解读某个区域的公路密度时,图册会巧妙地结合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图进行交叉参照,让你一下子明白为什么某些交通干线会选择这样的走向。我花了很长时间对比了沿海和内陆地区的交通密度差异,那种强烈的对比,比单纯阅读文字报告要震撼得多。编排上,它似乎遵循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制图规范,从宏观的全国网络到局部的城市交通圈,层层递进,过渡自然。这种结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查阅复杂信息的门槛,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专业图册的人,也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切入点。这份严谨,体现了出版方对专业领域深厚的理解。
评分我得说,这本2013年的图册,在历史的维度上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片。站在今天回望那个时间点,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交通体系正在经历的转型期。那些规划中的项目、正在修建的线路,都在这张静态的纸面上留下了印记。对比现在的新闻报道,某些在当时被标记为“规划中”的工程如今已是通车多年的成熟线路,这种时空上的交错感非常奇妙。它提醒我们,地理和基础设施的演变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而这本图册,恰好捕捉了“昨日”的中国交通面貌。对于研究交通史或区域发展史的人来说,这本图册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时间胶囊”,记录了国家在特定时间点的空间策略。
评分使用体验上,这本书的索引系统做得相当人性化。虽然图册体量巨大,但通过细致的目录和附录的地点索引,我能迅速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省份或特定的交通枢纽。我特别留意了对水路和航空信息的处理方式,它们没有被简单地附加在路网图上,而是采用了专门的图层或侧边栏进行说明,确保了主干路网的清晰度不受影响。这种分层设计,极大地提升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如果不是这种精心设计的检索机制,面对如此海量的地理数据,使用者很可能会迷失方向。它真正体现了“为用户服务”的设计理念,而不是仅仅堆砌数据。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地理爱好者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美学价值是值得称赞的。在那个时期,许多地图制作仍保持着传统的严谨美感,线条的粗细、颜色的选取,都透露着一种克制而有力的视觉语言。它没有过度追求花哨的3D效果或炫目的色彩,而是专注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地图语言的规范性。这种朴素而强大的表现力,使得地图本身的逻辑和数据结构成为了视觉的焦点。阅读它,更像是在解析一幅精心编码的古代地图,需要投入专注力去解读那些符号背后的含义。这份对地图传统艺术的尊重,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沉思的乐趣,远超一般的工具书的范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