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高速公路及城乡公路网地图集-导航版(软精装)2015全新版
定价:95.0元
作者:北京天经地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都地图出
出版社:成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807045014
字数:
页码:
版次:4
装帧:软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880kg
编辑推荐
●该书适合自驾游及卡车司机使用。资料现势性好,表示方法新颖,清晰易读。
●详细性:这是一本目前中国*详细的公路网地图集之一,标注了各省区的国家高速公路、省级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县道的名称、编号、里程及加油站;高速公路出入口、服务区、里程桩等道路附属设施,以及详细到村庄的地名和乡村公路。可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出行导向。
●.独特性:
鉴于城市快速扩张形成的城市进出口多且变化快,本图集设了368幅全国大中城市的出入图,尤其是范围包括了城市的环城线与周边相连的高速路,极大的方便读者了解整座城市与外围道路的衍接关系,出入自如。
表示了铁路、公路及里程表、旅游景点、交通信息常用电话等,表示了公路收费站的位置,供读者参考,择路而行。友情表示的公路加油站,为你解燃油之急!
内容提要
《中国高速公路及城乡公路网地图集》(导航版)有更新换代的地图资料,大比例尺的交通详图,涵盖城郊的城市地图,实用准确的物流资讯
●1.全国总图(长线规划)7幅:有中国政区、中国旅游、国家高速公路、中国国道、东南部公路网等地图,作为制定长途行车规划的参考
●2.省级全图(省内规划)34幅:表示了主要的公路及里程表、铁路、旅游景点、交通信息常用电话等,是制定省区内出行计划的向导
●3.地级详图(短线详查)198幅:详细标注了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高速公路出入口、服务区、里程桩,加油站、村庄、风景名胜、物流信息……可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出行指南
●4.进出城市图368幅:有地级城市及部分县级市的城市出入图。将城市的范围扩大至郊区,解决了行车难在进出城,进入城市易迷路的难题。并表示了全国40个以上大中城市的物流资讯
●5.里程表及索引:中国国道里程表:含全国69条国道里程表
●索引:全国3000多个县以上地名可依此索引快速查阅在地图中的页码和位置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精装地图集刚到手,迫不及待地翻开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份详尽到令人惊叹的规划图。我一直对咱们国家基建的发展速度感到好奇,特别是公路网这块,这次终于能找到一个直观的载体来理解这一切了。地图的色彩搭配非常专业,主干道、国道、省道之间的区分清晰明了,即便是初次接触这类专业地图的人,也能迅速抓住重点。更让我欣赏的是,它不仅仅是罗列线路,还能看出不同区域之间的交通密度和发展侧重,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中国经济地理的变迁。装帧本身也看得出是用心了,软精装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对于需要经常翻阅和携带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个加分项。我尤其关注了几个我经常自驾的路线,与我脑海中的印象对比了一下,发现它提供的细节信息,比如服务区的位置和里程标识,准确度极高,这对于长途驾驶规划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总而言之,这份地图集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交通史诗,让人在研究路线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国家建设的宏伟蓝图。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质量和印刷精度,让我这个对视觉效果比较挑剔的读者感到非常满意。要知道,公路网络地图涉及大量的线条、文字和符号叠加,任何轻微的模糊或者套印不准,都会严重影响识别效果。然而,这套2015年的导航版,无论是细如发丝的乡村道路标记,还是粗壮醒目的主干线,都呈现出锐利的边缘和饱满的色彩。特别是那些复杂的互通立交和枢纽节点,设计师没有因为空间有限而牺牲清晰度,通过巧妙的配色和标注层次,将复杂的结构解析得井井有条。我甚至用放大镜仔细看过一些区域,发现即便是小字体的地名标注,也清晰可辨,这充分体现了出版社在制图工艺上的高标准。对于一个需要精确读取信息的专业人士或者深度旅行者而言,这种视觉上的“可靠性”,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它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件制作精良的艺术品。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种类型的地图集,最看重的就是它的“导航性”和“时效性”。2015年的版本,对于那会儿的高速公路网络覆盖情况,无疑是一份权威的参考。我记得当时正好在计划一次跨省的长途旅行,传统的电子导航有时候会因为信号问题或者数据更新不及时而掉链子,而纸质地图的这种“稳定可靠”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这份图集在细节处理上确实下了功夫,那些县道和乡道的部分,虽然只是辅助信息,但对于真正需要深入腹地的自驾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特别留意了图例和索引系统的设计,非常人性化,查找特定地名或路段的效率很高,不像有些地图集,光是理解怎么看图就得花上大半天时间。此外,地图的折叠和展开设计也很合理,不容易撕裂,即便是反复操作,也能保持其完整性。这种对用户体验的关注,在很多技术文档中是很难得的。
评分这份地图集给我的整体感受是“沉甸甸的历史感和实用的工具性并存”。虽然是2015年的版本,但它所描绘的那个时间点的路网结构,对于理解后来基础设施的扩张和优化方向,提供了绝佳的基准线。它更像是一个时间胶囊,记录了那个阶段中国公路建设的最高水平和覆盖范围。我把它放在书房里,偶尔也会拿出来,对比现在的新闻报道和新兴路线,这种参照感非常有趣。而且,它的内容显然是基于最权威的官方数据整理出来的,这种权威性是网络搜索工具难以比拟的,因为你得到的是一个整体、一个经过结构化处理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碎片化的搜索结果。对于任何需要研究区域交通网络发展,或者单纯喜欢公路旅行的爱好者来说,它都是一个值得收藏和细细品味的文本。
评分作为一个常年进行公路调研的非专业人士,我发现这份地图集在信息密度和易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点。它没有陷入“大而全”的陷阱,没有把所有能找到的道路都塞进去,导致画面拥堵不堪。相反,它根据“导航版”的定位,对不同等级的公路进行了明确的权重划分,让你一眼就能锁定主要的行驶路径,然后通过辅助图例深入挖掘次级道路的信息。这种信息筛选和组织的能力,是体现其专业性的关键所在。我特别喜欢它在描绘地形起伏时使用的阴影层(Shading),虽然不是严格的地形图,但这种处理方式让你对所经过路段的坡度和地貌有直观的感受,这对于驾驶来说,比纯粹的平面路线图要实用得多。它真正做到了既有宏观的战略视野,又不失微观的驾驶细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