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畅游俄罗斯
定价:48.00元
作者:立里,山冈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5184042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一本畅游在手,自由旅行无忧!
2.作者亲自赴俄采集信息,全面、准确、实用,助你自在畅游北境之国俄罗斯。
3.到麻雀山俯瞰莫斯科城,漫步圣彼得堡的古桥、去摩尔曼斯克欣赏极光,赴加里宁格勒*琥珀,住贝加尔湖畔的小村庄,在高加索滑雪泡温泉……够文艺、够浪漫,、北境之国,风情果然不一样!
4.签证信息、行前准备、入境须知、市区交通步步详解;经典美景、异域文化、美食大餐、特产酒店全面推荐。
内容提要
《畅游俄罗斯》是为中国公民去俄罗斯自由行量身定做的旅游图书。其资讯由立里、山冈等作者到俄罗斯实地考察,全方位收集而得。书中提供详细的机场入境、转机,市内交通,如何就餐、住宿、怎样合理购物、遇到危机事件改怎样处理等信息,更有详细的步骤解释。一些*该看,*该体验的行程我们都一一列出,与此同时,书中还有专门的主题线路推荐,让您自由行的旅程更为丰富。
目录
作者介绍
立里:原名高童,具有十年旅业从业背景,熟悉参团游、自由行、背包客等多种旅行人士心里诉求,以专业化编辑功底,展示大众便于接受的旅游资讯,并提炼出适合中国人出行口味的表达方式。策划并执笔编辑的《完全自由行》系列旅游丛书(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为早的由中国人自己采集信息并编纂的出境自由行指南;个人爱好自由旅行,倡导在旅途中找回初心、发现灵魂深处的喜悦感,以敏感的女性视角呈现出旅行所带来的情感治愈功能。喜好禅修、素食,创办北京素食乐活联盟。自由行游览过的国家包括:法国、德国、荷兰、瑞士、比利时、梵蒂冈、匈牙利、奥地利、斯洛伐克、捷克、印度、阿联酋、澳大利亚。
山冈:原名谢隆岗,北京旅行加出境旅游服务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信息官,早年留学西班牙,曾遍游欧洲、澳洲、北美,对境外旅行有着丰富的个人经验。曾参与出版《完全自由行》系列旅游丛书(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
文摘
序言
这本《满28包邮 畅游俄罗斯》的书,说实话,我拿到手的时候心里是有点打鼓的。毕竟“满28包邮”这个前缀实在是太……接地气了,让我忍不住怀疑这书的含金量。我原本的期待是能找到一本能让我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西伯利亚的凛冽寒风,或者在莫斯科红场边上感受历史沉淀的旅行指南。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不是那些精美的风景照片,也不是详尽的签证攻略,而是一篇篇关于俄罗斯生活琐事的散文。作者似乎将重点放在了那些旅游团不会带你去的地方:比如圣彼得堡老城区里一家不起眼的面包店,老板娘固执地坚持着祖传的酵母配方;又比如在叶卡捷琳堡的冬日集市上,那些兜售手工套娃的小贩们,他们眼神里的故事比套娃本身还要丰富。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是那种非常“慢”的,它不急于让你了解克里姆林宫的历史脉络,而是让你先适应一下伏特加在口腔里那种燃烧的暖意,让你去体会当地人对“时间”这个概念的理解——他们似乎总有足够的时间去排队,去聊天,去等待下一场大雪。这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反而构建了一个比任何旅游手册都更真实的俄罗斯侧影。我甚至能想象出作者在某个寒冷的夜晚,对着窗外的白桦林,一边啜饮着红茶,一边记录下那些被游客匆匆路过的瞬间。如果想找一本能让你“住下来”而不是“路过”俄罗斯的书,这本书的韵味倒是值得细细品咂一番。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灾难性的。那种感觉就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内部资料,字体选择随意,段落之间的留白毫无章法可言,图片更是少得可怜,即便有几张,也显得模糊不清,像是用老式胶卷相机仓促抓拍的底片扫描件。我原本期待的是一本能激发我出行欲望的视觉盛宴,至少也得是那种能让人在咖啡馆里拿出来翻阅时,不会觉得太失礼的装帧。结果呢?我得到的像是一本私人日记的影印本。但奇怪的是,当我硬着头皮读进去之后,这种粗糙感竟然产生了一种奇特的“真实感”。作者的文字里充斥着一种近乎鲁莽的坦诚。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粉饰那些历史遗迹,而是直接描述了在冬宫排队长达两个小时的煎熬,以及面对那些宏伟建筑时,内心涌起的并非崇拜,而是一种压倒性的疲惫和渺小感。他笔下的俄罗斯,是充满“灰调子”的,不是那种明信片上的亮蓝色天空,而是常年笼罩在低气压下的那种沉郁的蓝灰色。这种毫不留 আবরণ的记录,反而让我对这个国度有了一种更深层的理解:它不是用来“看”的,而是需要用身体去“承受”的。读完后,我没有被美景诱惑,而是被一种厚重的历史惯性所震撼。这本书的价值,完全在于其内容上的原始和未经修饰,而不是它的“外表”。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完全跑偏了!我买它,是想研究一下“西伯利亚大铁路”沿途的工程奇迹,或者至少能看到一些关于贝加尔湖深度游的实用建议,比如冬季如何安全地在冰面上活动。结果呢?这本书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俄罗斯的“文学精神”,而且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介绍,而是非常个人化的解读。作者似乎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某一小段晦涩的哲学思辨情有独钟,然后用几十页的篇幅去分析其中一个词汇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语境变化。我得承认,有些段落读起来的确引人深思,让我重新思考了“苦难”与“救赎”在斯拉夫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但这对于一个计划暑期旅游的读者来说,无疑是牛头不对马嘴。更令人抓狂的是,书中时不时会穿插一些作者的“艺术见解”,比如他如何看待柴可夫斯基音乐中的“俄式忧郁”,并试图将其与当代俄罗斯青年的迷茫感联系起来。这已经超出了旅行指南的范畴,简直是一本未经校对的文学评论集。如果你是文学爱好者,或许会觉得醍醐灌顶;但如果你只是想知道如何预订涅瓦河上的游船,这本书非但帮不了你,还会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问自己:“这和我的行程有什么关系?”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像是一场漫长而无序的梦境。它没有清晰的目录结构,章节之间的跳转是跳跃式的,毫无逻辑可言。你可能前一页还在讨论圣彼得堡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下一页就直接跳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里海鸥的叫声。这种结构上的混乱,反而迫使我放弃了用传统的方式去“消化”它,而是采用了沉浸式的、被动接受的阅读方式。我不再试图去寻找“下一个目的地”的线索,而是专注于作者在描述某个场景时所调动起来的感官体验。比如,他对某个黑面包气味的精准捕捉,那种混合了黑麦和泥土的粗粝气息,即便我现在身处温暖的室内,仿佛也能嗅到那种味道。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或许在于它成功地将“信息”替换成了“感觉”。它没有给我任何可操作性的建议,没有推荐任何“必去景点Top 10”,它只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壁炉边,用低沉的嗓音,向你娓娓道来他眼中那个复杂、矛盾、甚至有些让人心碎的国度。这种去功能化的叙事,反而成就了一种独特的文学氛围,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那种特有的异域情绪所包裹。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编辑和校对工作简直是应付了事。书中充满了低级错误,比如地名拼写错误频出,某些日期和历史事件的描述明显前后矛盾。如果以一本严肃的出版物标准来衡量,这本书恐怕连及格线都达不到。我甚至发现好几处地方,作者似乎在描述同一个地点时,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来解释,让人感到困惑。然而,也正是这种“不完美”,带给我一种奇特的亲近感。它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被高度包装和打磨过的官方宣传品,而更像是作者在不同时间点,用不同的心情和信息储备写下的随笔集合。我开始自动地去“修正”那些明显的错误,或者干脆忽略那些不合逻辑的跳跃,转而关注作者试图表达的某种情绪流。例如,书中对俄罗斯民间传说的引用非常随意,有时候甚至引用了那些在当地都快被人遗忘的古老歌谣。这种未经审查的、略显粗糙的文本,反而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野蛮生长的生命力。它没有刻意迎合读者的认知习惯,而是强迫读者去适应它自身的节奏和逻辑,这对于那些习惯了标准旅游指南的读者来说,或许会是巨大的挫败,但对我而言,这恰恰是它最“俄罗斯”的地方——一种深藏不露的、难以被简单驯服的本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