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解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了唐诗中的诸多植物。让读者在领略中国传统的古诗意境的同时,能形象地看到所涉及的各种植物,丰富了植物学的知识。配图精美,装帧新颖,本书以植物图作为一个新的切入点,把文字与图片**的相结合。本书作者系植物学家,同时对古典文学又颇为精通,故能成此创新
潘富俊,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现任林试所森林生物系系主任。所学与植物密切相关,所爱与中国古典文学密不可分。近年来致力于将台北植物园从教学用园转变成台北市民优质的游憩点。著有《草木》《民俗植物学》《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成语植物图鉴》《红楼梦植物图鉴》等
兰
桂
橘
桃
李
竹
萝
合昏
松
桑
韭
粱
茅
柏
枫
薇
桂
荆
菱
荇
芦
麦
荠
芙蓉
杜
苔
槐
瓢
柳
蓬
蒿
梅
梧桐
大麦
枣
麻
白草
梨
楸
芭蕉
支子
枥
藓
荻
茶
苦竹
葡萄
蒺藜
瓜
栗
蕨
杞
白苹
蒲
棘
棠
紫微
橦
芋
黍
菊
薜
木兰
藜
槿
葵
杉
荩
藿
石榴
郁金
红豆
松
茱萸
熏
豆蔻
红艳
附录
从装帧设计到内容编排,都能看出出版方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体现了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敬畏之心。书中对于典故和出处的标注清晰准确,查阅起来十分方便,显示了极高的编辑水准。即使是对文学史有所了解的读者,也能从中发掘出新的亮点和未曾注意到的细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呈现了唐诗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理解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大门。它成功地将学术的严谨性、艺术的感染力以及实用的普及性融为一炉,使得阅读过程既充实又愉悦,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选用的材质很有质感,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触感,色彩搭配也极为考究,那种深沉中透露出古朴的韵味,让人一拿到手就不忍释卷。内页的纸张选用也十分精良,米白色的纸张在保护视力的同时,也为书中的内容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尤其值得称赞的是,版式设计非常大气,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文字阅读的舒适度,又为那些精美的插图预留了足够的空间。那种将传统美学与现代印刷技术完美融合的感觉,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无论是作为案头摆设还是日常阅读,它都能展现出一种低调而深厚的品味。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无疑是提升阅读体验的关键一步,让人对内里的内容更加充满了期待。
评分这本书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展现出了深厚的功底。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和解释诗句,而是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解读框架。从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生活轨迹的侧写,到相关典故的考证,再到意象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符号,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这种体系化的梳理,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理解维度,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有“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对于想要系统性研究某一领域或某一诗人风格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且易于上手的入门向导,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广博的知识面令人信服。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好,它并非那种堆砌辞藻的艰深之作,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极其亲切的方式,将读者带入到诗词描绘的意境之中。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对唐代诗人的心境捕捉得极为精准。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盛唐的繁华、边塞的苍凉,以及隐逸山林的宁静。那些看似寻常的景物描写,在作者的解读下,立刻变得鲜活立体起来,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张力。读完一篇,总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迫不及待地想翻开下一页,去探寻诗人笔下另一个被赋予了灵魂的瞬间。这种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拉近了古代诗歌与当代读者的距离,让经典不再高不可攀。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所营造的阅读氛围,它成功地在“知识性”与“审美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冥想或是一场精神的漫步。作者的文字中流淌着一种宁静的力量,能够有效地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开来。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抽出时间来沉浸在这样的文字中,无疑是对心灵的一种滋养和净化。它不是那种追求效率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位博学而谦逊的朋友,在你需要时,轻轻地为你点亮一盏灯,引导你进入一个更深邃、更宁静的精神世界。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是许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