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生往事 9787504982810 中国金融出版社

我的民生往事 9787504982810 中国金融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洪崎 著
图书标签:
  • 民生银行
  • 金融史
  • 中国金融
  • 银行发展
  • 经济史
  • 回忆录
  • 行业观察
  • 金融人物
  • 改革开放
  • 金融纪实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ISBN:9787504982810
商品编码:2991946771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我的民生往事

定价:48.00元

作者:洪崎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04982810

字数:

页码:3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民生银行于1996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是中国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成立二十周年之际,中国民生银行开展了“民生故事会”主题活动,《我的民生往事》一书将故事作为独特的传播载体,挖掘民生人记忆深处一段段有传奇色彩、饱含情怀、感人至深的独特经历,重温民生创业和发展的历史.激发员工对民生事业的精神追求,传播民生正能量。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我的民生往事》:
  一张银行汇票的故事“文化”圈里的前辈王团刚,想当年也有奋战业务一线的桩桩趣事,一张看似普通的银行汇票,一个与时间赛跑的小故事……在那样的环境下争取到每一位客户都要付出努力和智慧,而这桩桩趣事背后的精神正是民生品牌点滴铸就的缘由!太原分行王团刚1998年7月,我大学刚毕业就进入民生银行在太原的分理处——双东分理处工作。当时民生银行刚刚在太原开疆拓土,名微力薄,整个分理处不到10个人,面积小得像国有银行的小储蓄所,业务范围仅仅局限为储蓄、现金收付、同城结算等简单的银行业务,甚至连银行汇票业务也不能办理。在这种环境下,争取到每一位客户都要付出努力和智慧。
  有一天上班,一位客户上门要求办理一笔银行汇票业务,按照当时的条件,只能到太原支行本部办理,但路途较远,一张汇票办理下来,没有个把小时可不行。看着客户着急的样子,师傅一面若无其事地接过受理单,一面悄悄把我叫到一边:“小王,你赶快骑车到离我们近的中国银行并州支行去,我联系他们代理开出银行汇票。记住,要快!不能让客户等太长时间!”责任重于泰山。我接过业务单,正欲着急出门,又听师傅轻声对我讲:“不要从前门出去,要从后门走,可不能让客户对我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品质有质疑,这可是一个新客户。”兹事体大,我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从后门一出来,便十万火急跨上自行车,风一般朝中国银行并州支行飞去。路遇一石,躲避不及,人仰马翻,手破膝痛,我也无暇顾及,掸土起身,忍痛骑行,到了中国银行,以快的速度把汇票办理完毕,如获珍宝般怀揣好后急返双东,当时心存一念:一定要把路途时间缩短到小,绝不能让客户看出任何破绽,导致其产生对民生银行的不信任。
  把银行汇票交给师傅时,我如释重负地吁出一口气。师傅看了看表,前后不到十五分钟,他赞许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听到那边师傅气定神闲地对客户说:“我们已经为您办好汇票。”客户核对汇票时提出疑问:“怎么是中国银行的汇票呢?”师傅机智地讲,“我们考虑到民生银行的网点比较少,为方便您结汇,我们委托他行办理,为您出具了中国银行的汇票,您放心吧!”客户惊奇地说:“民生银行办理中国银行的汇票这么快?”师傅语焉不详:“我们有业务合作,在我们这里办业务和国有银行一样方便,请您常来!”听到他们的交谈,我心间竟有一种小兵立大功的幸福滋味萦绕。
  此后很长时间,我都充当这个幕后风风火火“跑差”的角色,一张张银行汇票背后,是一个个与时间赛跑的故事,直到分理处能够办理此项业务。
  时代的场景在切换,民生情怀却从未改变,我们有一万个理由为民生银行添彩,却没有一个理由给它抹黑!
  ……

序言



《时代的回响:个人叙事与中国社会变迁》 这并非一本聚焦于金融政策解读或经济数据分析的著作,也不是一本深入剖析宏观经济理论的学术论文集。相反,《时代的回响:个人叙事与中国社会变迁》是一部以温情而坚实的笔触,勾勒出普通中国人在过去几十年间,个体命运如何与国家发展的洪流同频共振的个人史诗。它以一系列真切、鲜活的个体故事为线索,串联起中国社会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波澜壮阔的转型历程,以及这些变迁如何深刻地塑造了每一个身处其中的灵魂。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避开了宏大的叙事框架,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被历史大潮推涌着的普通人的生活细节。在这里,你不会读到关于GDP增长率的枯燥数字,也不会看到政治经济学家的理论推演。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将一同走进一个普通家庭的厨房,感受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我们将一同走上那个年代拥挤的街道,体验人潮涌动的气息;我们将一同坐在简陋的办公室,倾听改革者的心声;我们将一同踏上求学的道路,体会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我们也将一同见证时代的浪潮,如何将那些渺小的个体卷入其中,又如何锻造出坚韧的生命力。 本书的叙事并非线性,而是如同编织一张斑斓的锦绣,将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点滴回忆,以最自然、最动人的方式呈现出来。它可能始于一个孩童纯真的视角,记录下那个时代特有的玩具、游戏和校园生活,那些简单的快乐,在今天看来,都闪烁着温暖的光芒。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将进入青年时代,描述初尝爱情的懵懂、创业的艰辛、或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奉献。而当主人公步入中年,书中则会展现他们在职场上的起伏、家庭的责任、以及对社会变化的深刻体悟。直至暮年,书中会流露出对过往的回忆、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那个时代的独特印记。比如,书中可能会描绘八十年代初,人们对于“万元户”的惊叹与向往;九十年代,下海潮的涌动,无数人怀揣梦想,试图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搏击一番;二十一世纪初,互联网的兴起,如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获取途径;乃至当下,社会结构的变化、科技的飞速发展,又给个体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这些描绘,并非刻意为之的“时代符号”,而是从人物的真实经历中自然流淌而出,因此更显真实可信。 本书不会简单地罗列社会问题,而是通过人物的视角,展现这些问题如何在个体层面产生影响。例如,城乡差距的变化,可能体现在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如何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在大城市站稳脚跟;教育资源的分配,或许会通过一个奋斗者的求学经历,展现出其间的曲折与不易;社会保障体系的演进,可能通过一个普通工人的退休生活,勾勒出时代进步带来的安稳;甚至环境问题的显现,也可能通过人物对故乡山水的变迁,表达出一种深沉的眷恋与忧虑。 《时代的回响:个人叙事与中国社会变迁》的语言风格,力求朴实、自然,避免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煽情。作者相信,最动人的故事,往往蕴藏在最平凡的生活之中。因此,书中出现的语言,将是那个年代人们真实的口头语,书中描写的场景,将是那些我们曾经或正在经历过的生活图景。文字间流淌着一种真诚的力量,能够轻易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引发共鸣。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记录了时代变迁的宏观图景,更在于它揭示了在这些宏大叙事之下,无数个鲜活生命的喜怒哀乐、奋斗与挣扎。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曾经走过的路,那些曾经的困惑、迷茫、坚持与希望,或许都能在书中的人物身上找到影子。它也是一座桥梁,连接起过去与现在,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方。 阅读本书,你可能会因为书中人物的某些经历而感动落泪,可能会因为他们所面临的困境而眉头紧锁,也可能会因为他们最终的坚持与成长而由衷赞叹。这种情感上的投入,是作者所追求的。因为作者相信,只有当读者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深刻体会到中国社会变迁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此外,本书并非一味地记录苦难或赞美成就,它展现的是一种真实的、多维度的生活。其中有挑战,也有机遇;有失落,也有收获;有挣扎,也有温暖。主人公们可能犯过错误,可能走过弯路,但他们始终在向前,在学习,在适应。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民共同的底色。 本书的每一章节,都仿佛一个独立的故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时代画卷。你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章节开始阅读,但最终,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沉浸其中,被这些人物的命运所吸引,想要跟随他们一起,走过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时代的回响:个人叙事与中国社会变迁》,是一部献给所有曾经、正在经历时代洪流的中国人的作品。它没有惊天动地的宏大理论,只有娓娓道来的个人故事;它没有高屋建瓴的时代评判,只有身临其境的岁月体验。它试图用最真诚的笔触,捕捉时代变迁中那些最细微、最动人的人性光辉,让那些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个体生命,重新闪耀出独特的光芒。读罢此书,你或许会更加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更加珍视我们所拥有的当下,也更加坚定我们未来的脚步。它是一次关于记忆的挖掘,一次关于人生的追寻,一次关于时代的深情回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我的民生往事》,书号是9787504982810,出版单位是中国金融出版社。 翻开这本书,一股浓浓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被拉回了那个既充满挑战又蕴含希望的年代。作者的叙述非常生动,不是那种冰冷的数据和枯燥的理论,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讲述了“民生”这个词汇在几十年的变迁中所承载的重量。我尤其被那些关于普通百姓如何在这个变革的大潮中,抓住机遇、克服困难,最终改善生活的细节所打动。比如,书中描绘的某个家庭,在改革开放初期,如何从一穷二白,靠着一门手艺、一股子闯劲,一步步买上了属于自己的房,送孩子出国留学。这样的故事,真实而具体,没有半点虚饰,让人忍不住跟着主人公一起去感受他们的喜悦与辛酸。这种叙事方式,使得“民生”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以及其中蕴含的“以人为本”的深层逻辑。它让我明白,宏大的经济政策最终要落脚到每一个人的身上,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上。

评分

《我的民生往事》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中国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道路上的点点滴滴。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细节上的打磨,比如那些关于住房制度改革的片段,从福利分房的年代,到商品房的兴起,再到如今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作者通过不同年代人们的居住体验,真实地还原了那个时代的变迁。我能感受到,那些曾经住在拥挤简陋房屋里的人们,是如何期盼着能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宽敞明亮的居所,以及当这个愿望逐渐实现时,他们内心的喜悦和满足。书中的一些情节,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体会到了那种从“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到现实一步步实现的艰辛与光荣。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政策,而是将政策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轨迹中,通过人物的视角,让读者去感受这些政策带来的变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能打动人心,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生是发展的根本,而每一个个体的生活改善,才是衡量发展最有力的标尺。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经济发展的书籍,更是一部关于时代变迁下,普通人奋斗史的写照。《我的民生往事》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追求更优越生活条件过程中的智慧与勇气。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就业观念转变的描述所吸引。从过去“铁饭碗”的稳定,到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作者通过不同年龄段、不同行业的人们的就业经历,生动地勾勒出了时代对就业形态带来的深刻影响。我看到了那些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尝试新事物的人们,如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并实现自我价值。这些故事,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也让我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它让我明白,民生的改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解放和自我实现的可能。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

刚拿到《我的民生往事》这本书,就被它朴实的封面和书名吸引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渲染某种宏大叙事,而是选择了一种非常细腻、个人化的视角来展现民生变迁。那些关于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医疗改革惠及万家、教育资源日益丰富的小故事,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串联起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其中关于“看病难”到“看病易”的转变描写,作者通过几个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家庭经历,生动地展现了医保覆盖面扩大、基层医疗条件改善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不再是寥寥数语的政策解读,而是通过人物的口吻,讲述他们从为一场大病倾家荡产的恐惧,到如今享受基本医疗保障的踏实,这种情感的递进非常有感染力。这种“小切口、大主题”的叙事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政策变迁,变得有温度、有故事。它让我看到了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笑脸和安宁。这本书仿佛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民生改善的轨迹,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评分

初读《我的民生往事》,以为会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但很快就被书中温情脉脉的叙事所吸引。作者以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中国社会在保障民生方面的历史进程。那些关于社会保障网络不断完善、失业救济、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片段,都充满了人情味。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社会安全网”建立的描写,它不是冷冰冰的制度介绍,而是通过几个家庭的遭遇,展现了当个人遭遇困境时,社会保障体系是如何给予他们温暖和支持的。比如,书中有一个章节,讲述了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意外生病,正是因为有了健全的医疗保险和失业救济金,这个家庭才得以度过难关,重新站起来。这种真实案例的呈现,比任何抽象的理论都更能体现出民生保障的意义。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对社会公平的追求。这本书让我对“民生”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承载着一个国家对人民最朴素、也最真挚的承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