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与风险承担行为
定价:45.00元
作者:栾天虹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13622547
字数:25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与风险承担的关系为主题.不仅从理论上论证了国家管制和银行内部公司治理两个层面治理机制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还在拓展已有模型基础上,探讨了管制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共同作用及其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书还利用我国商业银行的样本数据对理论研究的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本书不仅可以看做是对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与风险承担行为理论关系的一种探索,也可以看做是对我国商业银行外部银行监管和公司治理机制协调改革的一种思考。本书在理论研究中采用了博弈论和历史比较等方法,实证检验时,系统运用了面板数据和多元回归等多种方法,旨在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全面探索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与风险承担的关系,希望能为学术界从多层面治理机制角度来研究商业银行风险承担问题起到拋砖引玉的作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栾天虹(1975.11-),女,吉林东辽人,经济学博士。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公司治理、公司金融和法与金融。
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评论》、《经济学家》、《学术月刊》和《中国经济问题》等杂志发表论文数篇;并于2006年出版专著《投资者法律保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参编教材《货币银行学》;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一项,曾多次参加国家、省部级经济和政策课题的研究。
文摘
序言
初次翻阅《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与风险承担行为》,我内心是充满期待又带点忐忑的,毕竟“治理机制”和“风险承担”这两个词听起来就有些专业和晦涩。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极为巧妙的方式,将原本可能枯燥的学术探讨,转化成了引人入胜的知识探索之旅。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读者穿越层层迷雾,去揭示商业银行内部运作的奥秘。书中有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但绝非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服务于对现象的深刻洞察。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风险文化”的章节,它不仅仅停留在口号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如何通过制度设计、人员培训、以及内部审计等多种途径,潜移默化地塑造银行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行为模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改造,才是真正能抵御风险的基石。此外,书中对监管政策与银行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让我理解了为何在不同的监管环境下,银行的风险承担策略会有所差异。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著作,它给予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银行业复杂性的全新认识。
评分《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与风险承担行为》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启发。在我看来,它就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金融地图,为我描绘出了商业银行内部错综复杂的“权力网络”以及它们是如何与“风险”这个看不见的幽灵共舞的。我特别赞赏书中对“内部控制”的系统性论述,它不仅仅是将内部控制视为一项孤立的职能,而是将其融入到整个银行的治理体系中,强调了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执行的完整性。我记得书中有提到,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就像是给银行上了“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事故的后果。这种比喻让我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书中对“监管套利”现象的深刻剖析,也让我看到了一些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是如何巧妙地利用规则的漏洞。这让我不禁反思,真正的风险防范,不仅仅是遵循规则,更是要理解规则背后的精神,以及如何主动规避潜在的风险。
评分这本《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与风险承担行为》简直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个长期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的从业者,我一直对银行背后那套复杂的“指挥棒”和风险的“度量衡”感到好奇又着迷。读完这本书,感觉就像是给我这个“老司机”上了驾校教练的进阶课,把很多模糊的认知一下子变得清晰透彻。书里对治理结构的剖析,从董事会的构成、独立董事的作用,到高管薪酬激励与风险偏好的微妙联系,都讲得鞭辟入里。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代理问题”的论述,它把股东、管理层、甚至存款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用生动的事例和严谨的逻辑娓娓道来,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有时候银行会为了短期的利润而忽视长期的风险。书中对不同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启示,让我反思自己所在机构的治理缺陷,并思考如何优化。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多的是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抽象的概念落地,读起来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能让银行内部人士茅塞顿开,对于希望深入了解银行业运作的外部读者来说,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
评分刚拿到《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与风险承担行为》这本书时,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充斥着各种图表和公式的学术专著,读起来可能会比较吃力。然而,事后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作者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将那些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金融理论,变得通俗易懂,甚至有些引人入胜。比如,在解释“道德风险”时,作者就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生活化例子,让我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精髓。而且,它并不是那种“讲完一遍就结束”的书,而是非常有条理地层层递进,从宏观的治理框架,到微观的个体行为,再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逻辑非常清晰。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分析,它揭示了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银行会因为掌握的信息不完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进而承担了不必要的风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具备了深厚的理论根基,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够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洞察力。它让我学会了从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去审视银行的运作,而不仅仅是关注表面的盈利数据。
评分从阅读《商业银行治理机制与风险承担行为》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银行业的运作逻辑。作者以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将复杂的治理模型和风险管理理论,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的分析,常常让我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我特别受益于书中关于“激励相容”机制的探讨,它清晰地阐述了如何设计一套能够让银行的管理者和股东目标一致的激励措施,从而引导管理者承担与股东利益相符的风险。书中举例说明,如果管理者的薪酬过度依赖于短期业绩,那么他们就更有可能为了达成短期目标而忽略长期风险,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但通过书中细致的分析,我才真正理解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此外,作者对不同国家和地区银行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也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看到在不同的文化和法律环境下,银行的治理方式和风险偏好会呈现出怎样的差异。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更需要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治理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