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常识全知道
定价:49.80元
作者:任浩之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5057276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981kg
编辑推荐
***强国学知识大百科全书
迄今*全面、系统、的国学知识百科全书
提升文化修养、丰富知识储备的读本
引经据典:仔细考究,点点滴滴展现知识细节。
旁征博引:由此及彼,方方面面搜集精华故事。
覆盖面广:从古至今,传承世世代代智慧文明。
实用性强:以史为镜,调整时时刻刻处事心态。
内容提要
本书体例严谨、内容简明、文字精练、解释准确、故事精彩、配图精美,是一本手头、便于现用现查的国学百科全书。
国学是立国之本,民族之魂。它博大精深,是每个中国人立身处世的根基,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学国学?简而言之,益处很多:学习传统伦理,有益于心灵的滋养和人格的完善;了解古代艺术,有益于培养高雅情趣,丰富文化生活;熟习文史掌故,有益于增长知识,澄清一些常识性错误,以免贻笑大方。在国学常识方面,我们早该补补课了。
但国学的内容浩瀚而庞杂,即便一个人有皓首穷经的志向,也往往会有入宝山而空回的遗憾。本书的出现为广大读者解决了这个难题,它集合了国学各个门类中常用、应该知道的常识,内容涉及哲学、历史、伦理、文学、艺术、典故、科学、教育、宗教、民俗等领域,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体验中轻松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目录
章 儒家伦理
人伦
什么是“礼义廉耻”
什么是“五伦”
什么是“仁”
什么是“义”
什么是“礼”
什么是“智”
什么是“信”
什么是“孝”
什么是“悌”
什么是“忠”
什么是“勇”
什么是“三纲五常”
修养
什么是“孔门三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什么是“克己复礼”
如何“寡欲”
何谓“知耻”
怎样“慎独”
什么是“三纲领”
什么是“八条目”
什么是“十六字心传”
什么是“忠恕”
什么是“中庸”
什么是“三不朽”
什么是“孔颜气象”
什么是“修齐治平”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什么是“内圣外王”
“气节”的内涵
什么是“三从四德”
什么是“七出”
……
第二章 哲学思想
第三章 宗教信仰
第四章 政治司法
第五章 教育科举
第六章 军事谋略
第七章 经济赋税
第八章 史学史籍
第九章 语言文学
第十章 艺术国粹
第十一章 民生礼俗
第十二章 中医养生
作者介绍
任浩之,1973年生,籍贯安徽宿州,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做过十年机关公务员。现寓居北京,潜心著述,专注于挖掘文史典籍,弘扬普及传统文化,开发出适合今人的新理念、新价值。已出版畅销著作有:《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王道:中国历史中的帝王术》《读
文摘
序言
这本《中华文化瑰宝赏析》真是让人醍醐灌顶,我原以为我对我们传统文化算是有个大概了解,读完之后才发现自己简直是沧海一粟。它没有那种枯燥的教条式讲解,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和深入浅出的分析,把那些看似高深的哲学思想和艺术精髓掰开了揉碎了呈现在我们面前。比如讲到“中庸之道”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上,而是结合了古代政治实践和现代人际交往的困境,分析了如何在追求平衡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读起来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尤其欣赏它在探讨儒释道三家思想交融时的那种细腻笔触,没有偏颇,只是客观地展示了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底色。书里的插图和版式设计也十分考究,每一次翻页都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审美体验,让人心境平和,非常适合在繁忙的工作间隙静下心来品读。要说缺点,可能对于完全没有基础的读者来说,有些章节的深度需要反复咀嚼,但正因如此,它才值得反复阅读和收藏。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套名为《古代文人风骨录》的系列丛书,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古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刻板印象。这本书里描写的那些历史人物,不再是教科书上扁平化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着自己复杂挣扎的鲜活个体。作者的叙事功力非常了得,他擅长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细节,比如某位大文豪在落魄时如何用诗句来对抗世俗的冷眼,或者在权力巅峰时如何保持内心的清醒与傲骨。我特别喜欢它对“隐逸文化”的深入挖掘,它不仅仅是在介绍陶渊明那样的人物,而是剖析了那种“士”在乱世中自我救赎的精神路径,这种精神力量在今天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读来更有一种抚慰心灵的力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古典雅致,但又不像某些古籍那样佶屈聱牙,读起来既有韵味,又毫不费力,简直是文学爱好者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最近入手了一本《宋代美学与生活艺术》,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新颖,它没有过多地谈论宋词的格律或绘画的技法,而是将焦点放在了宋代普通文人士大夫的日常审美是如何渗透到衣食住行之中的。读完后我才明白,为什么宋代的茶道、插花、焚香、甚至对器物的选择,都达到了那样一种“不着痕迹的精致”。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解析“格物致知”在美学层面的体现,比如一把简单的宋代瓷碗,是如何通过釉色、造型和触感,去体现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理解和尊重。这本书的配图精美绝伦,很多细节的特写,简直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实物,感受那种温润的质感。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在日常琐碎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那份雅致与从容,而不是盲目追求表面的奢华。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评分我最近在啃的一本是《先秦诸子思想辨析》,坦白说,一开始我有些抗拒,因为对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不深,担心会读不下去。然而,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其巧妙,它没有按流派来划分,而是设定了几个贯穿古今的哲学母题,比如“义利之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然后将各家学说放入其中进行对比和辩证。这种“主题式”的探讨方式,让原本抽象的思辨变得清晰而有条理。作者的论证逻辑非常严谨,他善于引用最新的考古发现来佐证或修正传统的观点,这让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活力和前沿性。尤其是在探讨法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时,作者展现了极大的洞察力,没有简单地批判,而是分析了它在构建早期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不可替代性。这本书更像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沙龙,让人思维活跃,对传统思想的认识也更加立体和多维。
评分说实话,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买了《中国传统园林意境探源》的,原本以为这不过是本介绍假山流水、亭台楼阁的画册,没想到它竟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哲学著作。作者没有局限于建筑学本身,而是着重挖掘了园林空间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他详细阐述了中国园林是如何通过有限的空间来模拟无限的自然,如何运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引导观者的心神进入一种沉思的状态。书里对苏州园林的描写尤其精彩,那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树深”的意境,通过文字的引导,几乎可以让人感同身受。更令人称奇的是,作者将园林布局与《易经》的卦象进行了有趣的关联,虽然有些地方略显牵强,但也展现了极强的想象力和跨学科的视野。这本书读完后,你再去看任何一个古典园林,都会多了一层看透其精神内核的眼光,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