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银饰品选购与鉴赏
定价:39.80元
作者:舒平,陈德锦,洪世龙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1222988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收纳200余幅精品级银饰品图片2.涵盖5大常见银饰品种类——银质服饰、银质手饰、银质足饰、银质颈饰、家具收藏类银饰
内容提要
本书以市场上常见的手工艺银饰品为例,介绍了银饰品的历史、制作、选购和保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展示了银质服饰、手饰、颈饰、足饰、家居、收藏类精品银饰,让读者在了解银饰品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欣赏到银饰品的工艺之美。本书适合珠宝首饰爱好者、收藏者阅读参考。
目录
章 银饰品的历史 /1
一、银的主要用途 / 2
二、银饰品的历史文化 / 3
第二章 银质服饰 /11
一、少数民族银饰品 / 13
二、 蝴蝶结和银梳 / 16
三、领带夹 / 20
四、袖扣 / 22
第三章 银质手饰 /25
一、手镯 / 27
二、手链 / 42
三、戒指 / 46
第四章 银质颈饰和发饰 /51
一、项链 / 52
二、吊坠 / 56
三、项圈 / 60
四、百家锁 / 64
五、发簪 / 68
第五章 银质足饰 /71
一、足饰选购要点 / 72
二、佩戴足饰注意事项 / 73
第六章 家居、收藏类精品银饰 /75
一、酒壶系列 / 76
二、筷子、碗、叉、勺类 / 81
三、杯缸 / 87
四、壶 / 93
五、盒 / 103
六、银质盘 / 105
七、香炉 / 106
八、篮 / 107
九、烛台 / 108
十、花瓶 / 112
十一、水桶 / 115
十二、 水烟筒 / 116
十三、天禄衔环风炉 / 118
第七章 银饰品的制作 /121
一、熔炼 / 122
二、开片 / 124
三、拉丝工艺 / 125
四、焊接 / 126
五、雕花 / 127
六、画样 / 129
七、夔金 / 130
第八章 银饰品的鉴别 /135
一、银首饰分类 / 136
二、银饰品的主要仿制品 / 137
三、银饰品的检验 / 137
四、银制品和其他仿制品鉴别经验谈 / 138
第九章 银饰品的保养 /141
一、佩戴银饰的好处 / 142
二、手镯内直径量法 / 142
三、银饰品优缺点分析及保养方法 / 143
四、银饰品使用注意事项 / 145
第十章 银饰品的选购 /147
一、明确购买目的 / 148
二、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 148
三、选择银饰品的品质 / 149
四、购买时的注意事项 / 150
五、各类银饰品的选购方法 / 151
参考文献 /152
作者介绍
舒平,大理州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AS注册评审员,大理大学教授,长期从事产品质量检验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先后发表在外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
陈德锦,珠宝质检高级工程师,珠宝鉴定师。云南省珠宝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大理大学教授,出版了《翡翠印象》、《海韵珠宝》《购翡翠》《赏翡翠》、《鉴翡翠》、《戴翡翠》、《慧眼识宝翡翠收藏 鉴赏》等多部作品,其中《翡翠印象》中标2013年云南省“农家书屋”用书。
洪世龙,从小就在民间技艺的熏陶下长大,16岁起跟随兄长先后走遍了云南、贵州、西藏、宁夏、甘肃、四川等省的少数民族地区,充分了解各民族对首饰、饰物、生活和宗教用品的习俗,2002年成为原四川甘孜州仅有的银器加工国营企业“康定县民族手工艺制品厂”的技术指导及主要供应商,2012年起任大理月辉旅游集团银器加工厂厂长,兼任大理月辉旅游集团电子商务部总经理及策划总监。
文摘
序言
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逻辑组织显得非常成熟和专业。它并非按照材质的纯度线性展开,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选购鉴赏循环”。从入门者最关心的“什么是好银”开始,过渡到“不同风格的辨识”,再深入到“真伪鉴定”,最后落脚于“保存与价值评估”。这种结构安排非常贴合一个新手从兴趣萌芽到具备一定鉴赏能力的全过程。更让我欣赏的是,它的行文风格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加入了许多作者们在实际交易和鉴定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轶事分享”。这些穿插其中的小故事,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鉴别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仿佛是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耳边娓娓道来,而不是冰冷的教科书。这种亲和力,让很多我身边原本对银饰敬而远之的朋友,都愿意翻开来读上几页。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的墨绿色调,搭配着精致的银饰品纹理图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拿在手里质感很厚实,纸张的触感也相当不错,看得出来作者和出版社在细节上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我尤其欣赏它内页的排版,图文并茂,关键是那些实物照片的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非常高,这对于一个想学习如何鉴别真伪和品相的读者来说,简直太重要了。很多其他鉴赏类的书籍,图片要么模糊不清,要么色彩失真,让人看了也白看,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光是翻阅这些精美的图片,就感觉像是在逛一个高档的银饰品展览会,让人心生喜爱和学习的欲望。这种从视觉上就建立起来的信任感,是后续深入阅读的良好开端,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文字部分到底能为我们揭示多少关于银饰品的秘密。总的来说,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经成功地在“物”的层面留下了极佳的第一印象。
评分我这本书简直就是我这些年走南闯北淘货生涯中的“后悔药”和“避雷针”。过去总凭着一股热情和运气去购买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银饰,结果回来对着放大镜一瞧,才知道自己买的可能只是个“照猫画虎”的仿制品,或是工艺粗糙的“残次品”。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实在,没有那些故弄玄虚的术语堆砌,而是非常接地气地讲解了如何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物理测试和肉眼观察,来区分高品质的纯银与那些掺杂了其他金属的“假货”。特别是关于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工艺特点对比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细致。我记得有一章节专门讲了手工錾刻与机器冲压的细微差别,那对比图清晰到让我汗颜,原来我一直以来都忽略了这么关键的细节。这本书没有给我们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教会我们一套完整的思维框架,让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应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新型仿冒手段。这种“授人以渔”的价值,远超书籍本身的价格。
评分这本书的实操性,是我认为它超越同类作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很多理论书籍读完后,我还是得回到现实中去“试错”,因为书上讲的“手感”和“声音”在现实中很难被准确还原。然而,这本书非常巧妙地引入了“对比案例库”的概念。它不仅仅展示了正品,还配有大量的、不同程度的“次品”或“仿制品”的对比图组,并清晰地标注了差异点。比如,在描述老银常见的“氧化包浆”时,它用高倍显微镜的视角展示了不同层次的包浆结构,这种直观的参照物,极大地缩短了我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之间的鸿沟。我拿着它去古玩市场时,发现自己看东西的角度都变了,不再是只盯着款式是否漂亮,而是自然而然地去触摸、去观察光泽的均匀度和接缝处的处理,这些都是书中反复强调的细节。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个随身携带的、高标准的鉴定工具箱。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对这本书的期待值并不是特别高,以为它无非又是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如何保养你的饰品”之类的浅尝辄止的内容。但当我翻到关于“文化价值与历史传承”的那部分时,彻底被吸引住了。作者们显然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他们不仅仅是告诉你这件饰品是“银的”,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什么”。比如,某个特定花纹在某个朝代特定的社会阶层中具有的象征意义,或者某种制作工艺是如何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而发生技术迭代的。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极大地提升了收藏的境界。收藏银饰,不再仅仅是拥有一个闪亮的物件,而是拥有一段凝固的历史和一段流动的文化记忆。这种宏大叙事和微观细节的结合,让这本书的厚度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让人在阅读时,总能被那些隐藏在光泽背后的故事所触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