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特色教材系列)
定价:22.00元
作者:张成山,江远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3022370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国内外心理健康研究的新成果、新信息为基础,融入了长期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经验,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是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适应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本教材还体现如下特色:在国内高校率先进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的尝试,通过双语教学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概念;内容通俗易懂,去专业化;从我国实际出发,所写章节注重反映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目录
章 绪论
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常见问题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特点
一、大学生生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向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第二章 大学生学业成就与心理健康
节 大学生学习与学习心理概述
一、学习概述
二、大学的学习特点
三、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
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的心理问题及其调适
一、学习动机不当与调适
二、学习效能感不强与调适
三、考试焦虑与调适
四、注意力不集中与调适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树立科学的学习观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三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
节 人际交往概述
一、什么是人际交往
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三、交往需要的有限性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产生与发展
一、人际吸引的条件
二、人际交往理论
三、人际关系的发展
第三节 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一、人际关系的原则
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第四节 人际冲突及其调适
一、人际冲突的发生
二、人际关系的破裂
三、人际关系的改善
第四章 大学生的恋爱与性心理
节 爱的心理实质
一、爱情的生物性
二、爱情的社会性
第二节 大学生恋爱的影响因素及其特点
一、大学生恋爱的影响因素
二、大学生恋爱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调适
一、失恋
二、单恋
三、三角(多角)恋爱
第四节 大学生的性心理
一、性心理的过程及其理论
二、大学生的性心理
三、大学生性心理的调适
第五章 互联网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节 互联网与大学生
一、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
二、互联网的特征
三、互联网的影响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心理及其调适
一、大学生上网心理
二、大学生上网的情况分析
三、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第六章 大学生的职业心理与生涯规划
节 大学生职业心理概述
一、职业和职业心理结构
二、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
三、大学生职业心理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偏差和调适
一、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偏差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偏差的原因分析
三、大学生解决就业心理偏差的策略
第三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
一、认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二、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三、认清自我,了解自我,正确进行职业分析
四、合理选择的做出
五、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职业需要
的实践能力
六、开展就业及求职技能训练
七、职业生涯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七章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发展
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特点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与调适
一、主观的我和社会的我之间的矛盾
二、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之间的矛盾
三、自尊与他人认同之间的矛盾
四、自立和依附他人之间的矛盾
第三节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一、正确地认识自我
二、客观地对待自我
三、积极地改造自我
四、不断地完善自我
第八章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节 人格的概述
一、人格及其特征
二、人格的结构
第二节 大学生不良人格及调控
一、自我中心
二、自卑
三、懒散
四、偏激
五、急躁
第三节 大学生人格障碍及其矫治
一、人格障碍的表现模式
二、人格障碍的类型
三、人格障碍的自我矫正方法
第四节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自我塑造
一、健康人格的特征
二、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第九章 大学生审美心理的塑造
节 审美与大学生的人生发展
一、美的含义
二、审美与审美心理
三、审美对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大学生的审美心理
一、大学生审美心理的一般特征
二、大学生审美心理存在的问题
三、大学生审美心理问题的成因
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审美心理的塑造
一、把握时代要求,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二、加强知识积累,提高审美修养
三、完善心理结构,增强审美能力
四、建设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
第十章 大学生的情绪及挫折的应对
节 大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
一、情绪的理论
二、大学生情绪发展的种类和特征
三、大学生消极情绪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四、调适大学生消极情绪的对策
第二节 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一、挫折理论
二、挫折引发的消极情绪反应
三、大学生挫折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
第十一章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
节 心理咨询的概述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
二、心理咨询的类型
三、心理咨询的原则
四、心理咨询的作用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
一、我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
二、我国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的模式
三、我国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
四、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心理卫生咨询工作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一、危机及其特点
二、大学生的危机与干预
三、大学生自杀危机与干预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自我认知与成长”方面,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我一直以为“认识自己”是一个很虚泛的概念,但这本书用非常具体、有体系的方式,引导我去探索内心深处。它从“性格特质”、“兴趣爱好”、“优势能力”等多个维度,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画像。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优势识别”的部分,它不同于传统的“缺点改进”,而是鼓励我去发掘和放大自己的长处,让我重拾了自信。书中也深入探讨了“价值观”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事情会让我感到特别有意义,而有些则会让我觉得索然无味,这有助于我做出更符合内心选择。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还讲解了“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区别,并提供了很多方法来培养成长型思维,让我不再害怕失败,而是将其看作是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在做一次深刻的内心“体检”,不断地发现新的自己,并且看到了无限的成长可能。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心理健康,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更强大、更幸福的自己。
评分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我之前对“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一直有些模糊。总觉得等工作了自然就知道了,没必要提前操心。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非常系统地讲解了如何认识自我,包括兴趣、能力、价值观的探索,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我内心真正渴望的工作状态。书中提供的测评工具和思考练习,都非常具有操作性,我认真地填写和思考了很久,收获颇丰。更令我惊喜的是,它还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职业市场分析,了解不同行业和岗位的需求,以及如何准备简历和面试技巧。这部分内容对于我这样缺乏实际求职经验的学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书中提出的“职业发展路径”概念,让我不再感到迷茫,知道如何为自己的未来设定阶段性目标。我尤其欣赏书中强调的“终身学习”理念,它提醒我们,即使找到了工作,学习也永无止境。这本书让我觉得,选择一份职业不仅仅是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梦想的重要途径。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人际交往”这个话题所展现出的细致入微和深刻洞察。我一直觉得自己在与人相处方面还算可以,但读了这本书后,才发现自己原来有很多潜在的问题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说话得体”,而是深入剖析了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动态。比如,书中关于“沟通的障碍”的分析,列举了许多我平时不自觉会犯的错误,像是习惯性打断别人、过度解读对方的言语,或者因为害怕冲突而选择沉默,这些都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沟通模式。此外,关于“建立信任”和“化解矛盾”的章节,提供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策略和方法。它教会我如何用积极倾听来理解对方,如何通过非暴力沟通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来处理分歧。书中还特别提到了“同伴压力”和“社交焦虑”等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阅读过程中,我仿佛在与作者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不断地被启发,不断地去审视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本书让我明白,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基石,也是未来走向社会的重要软实力。
评分这本书以其深入浅出的语言和丰富的生活化案例,让我对心理健康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心理健康就是指不生病,不焦虑,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它是一个更广阔的概念,涉及到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压力应对等等方方面面。书中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比如一位同学因为考试失利而陷入低谷,另一位同学在面对复杂的寝室关系时感到困惑,让我感同身受。作者非常善于引导读者思考,每章后面都会有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促使我去反思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它让我学会了识别和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压抑或者放纵。而且,书中的一些实用技巧,比如深呼吸、正念冥想等,我尝试后发现确实很有帮助,尤其是在面对考试压力的时候。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朋友,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予我宝贵的指引。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在经历大学生活的同学,无论你是积极向上还是有些迷茫,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份心灵的慰藉和成长的启迪。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时间管理”这个话题上,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视角,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的时间管理方法,大多是停留在“列计划”、“赶截止日期”的层面,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都忙忙碌碌,但效率却不高。这本书则从更深层次地探讨了“时间”的本质,以及我们如何与时间建立更健康的关系。它强调了“精力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仅仅有时间规划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合理分配和补充自己的精力。书中关于“番茄工作法”和“GTD(Getting Things Done)”等方法的介绍,虽然我之前有所耳闻,但这次的解读更加透彻,并且结合了大量实际应用场景,让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拖延症”的心理根源,分析了导致我们延迟行动的各种因素,并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克服完美主义、如何分解任务等。这对于我这样容易陷入拖延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读完这本书,我不再感到被时间追赶,而是开始主动掌控自己的时间,并且能够更有条理、更高效地完成学业任务,甚至还能抽出更多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