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人类的破坏性剖析
定价:88.00元
作者:埃里希·弗洛姆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100755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弗洛姆是继弗洛伊德之后又一位具世界影响力的心理分析家、社会哲学家、作家,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这是一位博学而又智慧的人,更是一个满怀慈悲之心的人。本书是弗洛姆*为厚重的著作,更是他跨越诸多学科的一部力作。他所主张的“把人性尊严还给人!”正是当今*为先进的理念。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自己,因为唯有从根本上洞察自身,才有希望产生新的力量。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广泛探讨的一个开端:从侵犯行为和破坏行为开始,因为这是精神分析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并且人类的破坏心理与行为在全球盛行,使之在实际生活中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人类的一切热情(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因为他想使生命有意义。要想使他产生变化,就必须让他能够找到一条新的道路,让他能够激发“促进生命的”热情,让他比以前更感觉到生命的活力与人格的完整,让他觉得比从前活得更有意义。这是*的道路。否则,你固然可以把他驯服,却永远不能把他治愈。
目录
部分
本能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分析
章 本能主义者
第二章 环境主义者与行为主义者
第三章 本能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异同
第四章 心理分析法对侵犯的了解
第二部分
对本能主义的反证
第五章 神经生理学
第六章 动物行为
第七章 古生物学
第八章 人类学
第三部分
各种侵犯性与破坏性及其条件
第九章 良犯
第十章 恶犯
第十一章 恶犯:残忍与破坏
第十二章 恶犯:恋尸症
第十三章 恶犯:阿道夫希特勒——
恋尸症的一个实例
作者介绍
埃里希.弗洛姆,世界闻名的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2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人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文化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作了大量学术著作和科普性作品,其中影响*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人类的破坏性剖析》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一种深沉的、仿佛渗透着历史厚重感的蓝色,搭配着一种锐利而抽象的字体,预示着这本书并非轻松的读物。从一开始,我就被它所散发的某种肃穆的气息所吸引,仿佛站在一个巨大的、古老的图书馆的入口,里面收藏着无数关于人类自身的最深刻的秘密。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触及人类本质的书籍,那些不回避我们阴暗面的作品。这本书的标题,"人类的破坏性剖析",恰恰点燃了我内心的求知欲。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剥开人类文明的层层外衣,去探寻那些导致冲突、自毁以及对自然界造成巨大影响的深层根源。我会关注它是否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一种超越简单指责或歌颂的、更加 nuanced 的理解。它是否会深入到历史的洪流中,去挖掘那些反复出现的模式?它是否会审视我们最基本的心理驱动力,那些在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都同样显现出来的冲动?我期待它能带来一种智识上的挑战,而不是简单的娱乐。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源于它所提出的“剖析”这个词。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种细致入微的、甚至有些手术刀般的解构过程,作者仿佛要将人类这一复杂的有机体,一点一点地拆解开来,去检查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细胞,去理解它们的功能,以及它们是如何协同运作,又在何时何处出现了问题。我希望这本书不会流于泛泛而谈,而是能够拿出扎实的证据,无论是来自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甚至是生物学,来支撑其观点。我设想,作者可能会引用大量的案例研究,那些从古代文明的衰落到现代社会面临的危机,都将成为其分析的对象。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处理“破坏性”这个概念。它仅仅是单纯的负面力量,还是说,它也包含着某种复杂的新生或转化的可能?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深刻的洞察,让我们能够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驱使着人类走向毁灭,又是什么样的机制在其中发挥作用。我希望它能引发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并且对人类的未来产生更清醒的认识。
评分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它的坦诚。在当今这个充斥着各种自我美化和粉饰太平的时代,能够直接将“破坏性”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来审视,本身就显得尤为可贵。我好奇的是,作者会如何定义这种“破坏性”,它是否仅仅局限于战争、环境污染等宏观层面,还是会深入到个体层面,比如人际关系中的暗流涌动,甚至是思想上的僵化和偏见?我期待的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解释,一种能够穿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洞见。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是一次对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探索,去揭示那些隐藏在文明表象下的冲动和欲望。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种批判性的工具,让我们能够审视自身,审视我们所处的社会,从而找到避免重蹈覆辙的可能。它可能会让我们感到不适,因为它触及的是我们内心深处不愿意面对的真相,但我相信,这种不适是成长和进步的必经之路。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联想到了许多关于人类文明的兴衰史。我设想,作者或许会像一位严谨的考古学家,一层一层地挖掘人类历史的层叠,去寻找那些导致文明崩塌的“病灶”。我关注它是否会深入探讨人类的先天性弱点,比如贪婪、恐惧、以及我们难以抑制的扩张欲望。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种宏观的视角,去审视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在地球上的存在,以及我们对这个星球造成的深远影响。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事实,而是能够提供一种融贯的理论框架,去解释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破坏性行为背后的逻辑。它是否会探讨,是什么样的社会结构,什么样的思想体系,孕育了这些破坏性的力量?我期待它能带来一种震撼,一种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们所肩负的责任的震撼。
评分从书名来看,这显然不是一本试图讨好读者的书,而是一本硬核的、具有深度思考的作品。我期待它能够是一次对人类“基因”里的某种缺陷的深入研究,去探究那些在我们骨子里就存在的,难以摆脱的冲动。我设想,作者可能会运用大量的跨学科知识,去构建一个关于人类破坏性行为的复杂图谱。我好奇的是,它是否会触及个体层面的心理机制,比如自恋、偏执,以及群体层面的集体无意识,比如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狂热。我期待它能揭示出,那些促使我们走向冲突和毁灭的,究竟是怎样的深层原因。这本书,可能是一剂良药,也可能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不愿意承认的真相。我希望它能够引发我对自己、对人类社会更深层次的质疑和反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