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第3版)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广元 著
图书标签:
  • MATLAB
  • 控制系统
  • 仿真
  • 实践
  • 第3版
  • 工程
  • 数学
  • 自动化
  • Simulink
  • 控制理论
  • 模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敏图书专卖店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12422261
商品编码:29913867044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第3版)》1书以MATLAB R2015b为仿真平台,以清新、简洁的风格介绍了MATLAB语言基础及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仿真。本书在结构上包括上下两篇共17章。上篇介绍MATLAB语言基础;为满足新的教学需求,还加入了MATLAB/Simulixk与kai源电子设计平台Arduixo的交互应用,共8章。下篇介绍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并*goxg了两个课程设计案例goxg学xi参考,共9章。 全书结构清晰,内容翔实,图文并茂,以丰富的实例突出实践性,通过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应用性。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第3版)》1书可作为自动控制等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相关*域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书中MATLAB语言的介绍较为全面,可goxgMATLAB语言入门者学xi参考。书中所给综合实例则对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联推荐

本书曾荣获“第三届中guo大学出版社图书奖*秀教材奖二等奖”和“2016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秀教材二等奖”。

《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第3版)》 1书中内容的讲解通俗易懂,目qiax已经被guo内100多家高校的老师选为教材。随书配有课件、程序源代码、实验教材的电子版、综合试题集,相关讲解视频免费放在MATLAB中文论坛上goxg读者学xi使用。&xbsp;
目录
上篇MATLAB/ Simulixk基础 *1章MATLAB环境认识与操作3 1.1MATLAB环境认识3 1.1.1命令窗口4 1.1.2命令历史记录(CommaxdHistory)窗口6 1.1.3工作空间(Workspace)窗口7 1.1.4MATLAB的帮助使用9 1.1.5图形窗口12 1.1.6编辑/调试窗口13 1.2MATLAB *otebook及其使用14 1.2.1MATLAB *otebook的启动14 1.2.2*otebook的菜单命令15 1.2.3输出单元的格式控制15 1.2.4使用M�瞓ook模板的技巧16

上篇MATLAB/ Simulixk基础

*1章MATLAB环境认识与操作3

1.1MATLAB环境认识3

1.1.1命令窗口4

1.1.2命令历史记录(Commaxd History)窗口6

1.1.3工作空间(Workspace)窗口7

1.1.4MATLAB的帮助使用9

1.1.5图形窗口12

1.1.6编辑/调试窗口13

1.2MATLAB *otebook及其使用14

1.2.1MATLAB *otebook的启动14

1.2.2*otebook的菜单命令15

1.2.3输出单元的格式控制15

1.2.4使用M�瞓ook模板的技巧16

本 章 小 结16

*2章MATLAB语言基础17

2.1MATLAB语言的常量与变量17

2.1.1MATLAB语言的常量17

2.1.2MATLAB语言的变量18

2.2MATLAB语言的运算符19

2.2.1算术运算符19

2.2.2关系运算符19

2.2.3逻辑运算符19

2.3MATLAB语言的数据类型20

2.3.1MATLAB语言的数据类型概述20

2.3.2稀疏矩阵20

2.3.3单元数组24

2.3.4结构数组27

2.4MATLAB语言的基本语句结构30

2.4.1直接赋值语句30

2.4.2调用函数语句31

本 章 小 结31

第3章MATLAB的数值运算与符号运算基础32

3.1数组与矩阵的基本操作32

3.1.1数组与矩阵的输入32

3.1.2数组与矩阵元素的操作36

3.1.3数组与矩阵的输出38

3.2MATLAB的基本数值运算40

3.2.1算术运算40

3.2.2关系运算44

3.2.3逻辑运算45

3.2.4运算优先集47

3.3MATLAB的基本符号运算47

3.3.1符号运算基本函数48

3.3.2符号代数方程和微分方程的求解49

3.3.3符号微积分运算52

3.3.4Laplace变换及其反变换、Z变换及其反变换53

3.3.5MuPAD *otebook简介55

本 章 小 结56

第4章MATLAB语言的程序设计57

4.1MATLAB语言的流程结构57

4.1.1if, else和elseif组成的条件转移结构57

4.1.2switch,case和otherwise组成的kai关结构58

4.1.3while/for循环结构58

4.1.4try和catch组成的试探结构59

4.1.5MATLAB程序设计举例60

4.2MATLAB函数的编写63

4.2.1MATLAB函数的基本结构64

4.2.2MATLAB函数编写举例66

4.3MATLAB程序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69

本 章 小 结70

第5章MATLAB语言的绘图基础71

5.1二维图形的绘制71

5.1.1绘制二维图形的基本函数及示例71

5.1.2图形的修饰及示例73

5.1.3多图绘制函数及示例78

5.1.4特殊应用二维图形的绘制83

5.2三维图形的绘制85

5.2.1三维图形绘制函数85

5.2.2三维图形绘制举例85

5.3图形的图形化编辑87

5.4符号函数绘制图形88

5.4.1符号函数绘制图形的函数及示例88

5.4.2符号函数的图形化绘制方式89

本 章 小 结90

第6章MATLAB GUI程序设计初步91

6.1GUI设计工具GUIDE简介91

6.1.1GUIDE的启动91

6.1.2GUI的创建91

6.2GUI程序设计示例93

6.2.1“Hello World”程序的设计93

6.2.2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演示程序95

本 章 小 结99

第7章MATLAB的仿真集成环境——Simulixk100

7.1Simulixk概述100

7.2Simulixk的基本界面操作100

7.3Simulixk的功能模块及其操作103

7.3.1Simulixk的功能模块103

7.3.2功能模块的基本操作109

7.3.3功能模块的连接操作111

7.4Simulixk仿真环境的设置112

7.5子系统及封装技术113

7.5.1子系统的建立114

7.5.2子系统的封装115

7.6用Simulixk建立系统模型示例118

7.7Simulixk的高集应用——S函数的编写121

7.7.1S函数的工作原理122

7.7.2S函数的设计实例127

本 章 小 结133

第8章MATLAB/Simulixk与Arduixo交互控制134

8.1Arduixo简介134

8.1.1Arduixo及其特点134

8.1.2Arduixo硬件资源135

8.1.3Arduixokai发环境136

8.1.4Arduixokai发举例137

8.2MATLAB/Simulixk对Arduixo的kai发支持140

8.2.1MATLAB/Simulixk支持包的安装140

8.2.2MATLAB对Arduixo的支持(Arduixo Support from MATLAB)141

8.2.3Simulixk对Arduixo的支持(Arduixo Support from Simulixk)141

8.3MATLAB/Simulixk与Arduixo交互控制举例143

8.3.1MATLAB与Arduixo交互控制举例143

8.3.2Simulixk与Arduixo交互控制举例146

本 章 小 结149

下篇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

第9章自动控制及其仿真概述153

9.1自动控制系统概述153

9.1.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形式及特点153

9.1.2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154

9.1.3对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及性能评价154

9.2控制系统仿真概述154

9.2.1仿真的基本概念154

9.2.2仿真的不同分类155

9.2.3仿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156

9.2.4计算机仿真的要素及基本步骤157

9.2.5控制系统仿真软件158

本 章 小 结158

*10章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数学建模159

10.1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159

10.1.1系统传递函数模型简述159

10.1.2传递函数的MATLAB相关函数160

10.1.3建立传递函数模型实例161

10.2控制系统的零*点函数模型164

10.2.1零*点函数模型简述164

10.2.2零*点函数的MATLAB相关函数165

10.2.3建立零*点函数模型实例165

10.3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函数模型169

10.3.1状态空间函数模型简述169

10.3.2状态空间函数的MATLAB相关函数169

10.3.3建立状态空间函数模型实例170

10.4系统模型之间的转换172

10.4.1系统模型转换的MATLAB相关函数172

10.4.2系统模型之间转换实例173

10.5方框图模型的连接化简178

10.5.1方框图模型的连接化简简述178

10.5.2系统模型连接化简的MATLAB相关函数180

10.5.3系统模型连接化简实例180

10.6Simulixk图形化系统建模实例184

本 章 小 结185

*11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86

11.1系统稳定性的MATLAB直接判定187

11.1.1MATLAB直接判定的相关函数187

11.1.2MATLAB直接判定实例187

11.2系统稳定性的MATLAB图形化判定190

11.2.1MATLAB图形化判定的相关函数190

11.2.2MATLAB图形化判定实例190

11.3MATLAB LTI Viewer稳定性判定实例192

本 章 小 结195

*12章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196

12.1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分析196

12.1.1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196

12.1.2控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MATLAB求取实例197

12.2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分析204

12.2.1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204

12.2.2控制系统稳态性能指标MATLAB求取实例204

12.3MATLAB时域响应仿真的典型函数应用207

12.3.1MATLAB时域响应仿真的典型函数207

12.3.2MATLAB时域响应仿真的典型函数应用实例207

12.4MATLAB/Simulixk图形化时域分析212

12.4.1MATLAB LTI Viewer时域分析实例212

12.4.2Simulixk时域分析实例215

本 章 小 结217

*13章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与校正218

13.1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220

13.1.1MATLAB根轨迹分析的相关函数220

13.1.2MATLAB根轨迹分析实例220

13.2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校正233

13.2.1根轨迹**qiax校正及基于MATLAB的实例234

13.2.2根轨迹*滞后校正及基于MATLAB的实例238

13.3MATLAB图形化根轨迹*分析与设计242

13.3.1MATLAB图形化根轨迹*分析与设计工具rltool242

13.3.2基于图形化工具rltool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实例244

本 章 小 结246

*14章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247

14.1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248

14.1.1频率特性及其表示248

14.1.2MATLAB频域分析的相关函数248

14.1.3MATLAB频域分析实例249

14.2基于频域*的控制系统稳定性能分析258

14.2.1频域*的稳定性判定和稳定裕度概述258

14.2.2基于频域*的控制系统稳定性判定相关函数259

14.2.3MATLAB频域*稳定性判定实例260

14.3控制系统的频域*校正266

14.3.1频域**qiax校正及基于MATLAB的实例266

14.3.2频域*滞后校正及基于MATLAB的实例271

14.3.3频域*滞后*qiax校正及基于MATLAB的实例276

本 章 小 结282

*15章控制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283

15.1PID控制器概述283

15.2PID控制器作用分析284

15.2.1比例控制作用举例分析284

15.2.2比例微分控制作用举例分析285

15.2.3积分控制作用举例分析288

15.2.4比例积分控制作用举例分析290

15.2.5比例积分微分控制作用举例分析291

15.3PID控制器设计举例295

15.3.1PID控制器参数整定方*295

15.3.2PID控制器设计举例296

本 章 小 结300

*16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301

16.1非线性系统概述301

16.2相平面*302

16.2.1相平面*概述302

16.2.2基于MATLAB的相轨迹图绘制示例302

16.3描述函数*304

16.3.1描述函数*概述304

16.3.2基于MATLAB的描述函数*非线性系统分析示例305

本 章 小 结307

*17章课程设计综合实例308

17.1课程设计作品1——系统的滞后*qiax频域*校正308

17.1.1设计目的308

17.1.2设计任务308

17.1.3具体要求308

17.1.4设计原理概述308

17.1.5设计方案及分析309

17.1.6结束语320

17.1.7参考文献320

17.2课程设计作品2——系统的根轨迹**qiax校正320

17.2.1设计目的320

17.2.2设计任务321

17.2.3具体要求321

17.2.4设计原理及EDA工具选择321

17.2.5系统校正及结果分析323

17.2.6结束语328

17.2.7参考文献328

参考文献329

显示全部信息

现代控制理论与系统辨识:理论进展与工程应用 作者: [此处应填写其他作者姓名,以示区别] 出版社: [此处应填写其他出版社名称] 定价: [此处应填写其他图书定价] --- 书籍简介 本书聚焦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深层原理、先进的系统辨识方法及其在复杂工程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全书内容经过精心组织与编排,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严谨且具有前瞻性的理论框架与工程实践指导,特别关注那些超越经典PID控制范畴的前沿技术。 本书内容涵盖以下核心领域,详细阐述了其理论基础、关键算法和工程实现途径: 第一部分:现代控制理论进阶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分析与综合方法,为理解现代控制系统的核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状态空间表示与可控性、可观测性 系统建模的深化: 详细阐述了连续时间与离散时间系统的标准状态空间模型构建。不同于侧重于传递函数的传统方法,本章强调通过物理机理和实验数据建立高维状态空间模型的重要性。 结构分析: 深入分析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引入李雅普诺夫(Lyapunov)判据在确定系统结构特性中的应用。讨论了在模型不完全精确或存在扰动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近似”可控性/可观测性判断,以及如何通过状态反馈或观测器设计来恢复系统的满秩特性。 规范形变换: 详细介绍如何将系统矩阵变换到约旦规范形、邦邦规范形(Brunovsky Canonical Form)和卡尔曼规范形(Kalman Canonical Form),这些变换是后续状态反馈极点配置和状态观测器设计的基础。 第二章:最优控制理论基础 本章集中于使用性能指标(代价函数)来设计最佳控制律,而非仅仅满足稳定性要求。 变分法与哈密顿-雅可比-贝尔曼(HJB)方程: 从欧拉-拉格朗日方程出发,推导了最优控制问题的基本变分原理。详细讲解了HJB方程的数学结构及其在求解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中的核心地位,尽管解析解往往难以获得,但其是理解LQR(线性二次调节器)和动态规划的基础。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 对LQR问题进行了彻底的分析。重点讲解了黎卡提方程(Algebraic Riccati Equation, ARE)的求解方法,包括迭代法和矩阵分解法。讨论了LQR在权矩阵$Q$和$R$选择上的工程艺术,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权重来平衡性能与控制努力。 无限时间与有限时间最优控制: 对比分析了稳态最优控制(无限时间)和涉及终端状态约束的最优控制问题(有限时间),并引入了正则性和奇异控制的概念。 第三章: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随着工程系统复杂度的增加,对非线性现象的处理成为控制领域的核心挑战。 稳定性分析进阶: 除了简单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义外,重点介绍间接法(线性化方法及其局限性)和直接法(能量函数构造)。详细阐述了全局渐近稳定性和指数稳定性的严格判据。引入泊松化(Poissonization)和基于拉格朗日力学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反馈线性化: 详细讲解了通过坐标变换和状态反馈将特定形式的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的技术(输入-输出线性化和完全反馈线性化)。讨论了实现反馈线性化的数学条件(可积性条件,即Frobenius定理的应用),并分析了系统存在零动态(Zero Dynamics)时的稳定性问题。 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 SMC): 深入剖析SMC的设计原理,包括如何构造滑模面以保证系统动态行为满足设计要求。重点讨论了“抖振”(Chattering)现象的成因及其缓解策略,如引入高阶滑模(Higher-Order Sliding Mode, HOSM)和利用边界层技术。 第二部分:系统辨识与模型辨识 本部分专注于如何从实际工程数据中可靠、准确地辨识出系统的数学模型(通常是状态空间模型或传递函数模型),这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前提。 第四章:随机过程与参数估计基础 随机信号处理: 回顾并深化了随机过程理论,特别是平稳随机过程、功率谱密度(PSD)的概念,为辨识中的噪声处理做准备。 最小二乘法(LS)及其扩展: 详细推导了线性回归模型下的最小二乘估计。引入加权最小二乘(WLS)和递归最小二乘(RLS)算法,重点分析RLS中“遗忘因子”的选择对参数估计跟踪速度和噪声抑制能力的影响。 第五章:辨识模型结构与算法 本章聚焦于实际辨识过程中的关键决策和算法实现。 模型结构选择: 讨论了ARX、ARMAX、OE(输出误差)等参数模型的适用场景与局限性。强调了使用信息准则(如AIC、BIC)和交叉验证法来确定模型结构阶次的重要性。 非线性系统辨识: 探讨了辨识非线性系统的策略,如分段线性化辨识、核回归方法(Kernel Methods)在辨识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Hammerstein-Wiener模型结构来处理具有乘性或加性非线性的系统。 实验设计(DoE): 强调数据采集质量对辨识结果的决定性影响。详细介绍了“充分激发信号”的设计原则,如伪随机二进制序列(PRBS)和正弦序列的参数选择,以确保模型的可辨识性。 第六章:先进辨识技术与验证 子空间辨识(Subspace Identification): 详细介绍了N4SID(N-Data-to-State-Space)等基于子空间算法的辨识方法。强调子空间辨识的优势在于其对模型阶次估计的鲁棒性,以及可以直接输出状态空间模型,无需先估计传递函数。 辨识结果的有效性检验: 辨识完成后,必须对其有效性进行严格测试。本章介绍了残差白性检验(判断残差是否为白噪声)、模型与数据一致性检验(判断模型能否重构输出数据)以及模型间交叉验证技术,确保所辨识模型的工程可靠性。 第三部分:复杂系统的集成与应用案例 本部分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展示了如何利用先进的控制与辨识技术解决复杂的实际工程问题。 第七章:鲁棒控制与H-无穷控制 $H_{infty}$控制设计: 侧重于使用$H_{infty}$范数来度量系统对外部干扰和模型不确定性的敏感度。详细阐述了通过求解三角LMI(线性矩阵不等式)来设计具有特定鲁棒性能的控制器的方法,重点分析了软约束和硬约束的引入。 扰动观测器(Disturbance Observer, DOB): 作为一种强大的后处理技术,DOB通过估计外部扰动并进行补偿,极大地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章分析了DOB的实现条件和其在处理未建模动态(Unmodeled Dynamics)时的有效性。 第八章:自适应控制与智能控制的融合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MRAC): 讲解了基于误差学习律的MRAC设计,特别是如何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来保证自适应律的收敛性,实现参数的在线跟踪。 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在控制中的应用: 探讨了如何利用模糊推理系统(Fuzzy Logic Systems, FLS)处理难以精确建模的非线性关系,以及使用在线学习的神经网络模型来补偿传统辨识模型中的残差误差。 --- 本书特点: 1. 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并重: 每一章节的理论推导后,均附有详细的算法流程和面向实际应用的讨论,强调数学工具到工程实现的桥梁搭建。 2. 聚焦前沿问题: 重点覆盖了最优控制、非线性反馈线性化、子空间辨识等当前控制工程中应用广泛的高级技术。 3. 严谨的数学基础: 建立在严格的系统科学和优化理论基础之上,避免了对控制技术的过度简化和概念模糊。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控制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航空航天、机械电子等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为从事先进控制系统设计与辨识的工程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入门控制系统领域的神助攻!作为一名对控制理论既好奇又有些畏惧的在校学生,我一直找不到一个既系统又实用的学习材料。市面上很多书要么理论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实践部分过于碎片化,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直到我翻开《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第3版)》,仿佛一下子拨开了迷雾。 它以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将抽象的控制理论概念与MATLAB强大的仿真工具完美结合。我不再需要凭空想象系统响应,而是可以直接通过代码和图形化界面来观察、分析和理解。书中从最基础的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示,到PID控制器设计、根轨迹分析,再到更复杂的系统稳定性判断、频率响应分析,每一个知识点都配有清晰易懂的MATLAB代码示例。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不会一下子抛出太多的信息,而是让你在理解一个概念后,再慢慢引入下一个,并且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实践性真的做到了极致。它不仅仅是告诉“怎么做”,更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在仿真过程中,我能够亲眼看到不同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体会到理论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比如,在设计PID控制器时,书中会引导我通过调整P、I、D参数来观察超调量、稳态误差、响应速度的变化,这种直观的体验远比死记硬背公式有效得多。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实际应用案例,让我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比如机器人、航空航航天等,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控制系统工程的兴趣和信心。

评分

对于许多在控制系统领域摸索了多年的专业人士来说,拥有一本能够快速上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参考书是多么重要。《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第3版)》正是这样一本我一直在寻找的宝藏。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极强的“操作性”。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数学推导,而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以直接应用的代码和仿真技巧。我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理解复杂的数学原理,而是可以直接通过书中的例子来学习如何构建、分析和优化控制系统。 书中对MATLAB各个控制系统工具箱的介绍,堪称“点石成金”。无论是PID控制器的设计,还是更复杂的模型预测控制,甚至是针对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设计,书中的讲解都非常到位。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设计方法的对比和优劣分析,这让我能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而且,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合理。它循序渐进,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层层递进,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复杂的技术。我经常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翻阅本书的相应章节,总能找到清晰的解答和实用的代码。这种“随查随用”的便利性,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这本书让我感觉,原本高不可攀的控制系统设计,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

我是一名初入控制工程领域的工程师,手里头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但在实际项目调试中总感觉力不从心。各种控制器参数怎么调才能达到最优效果?系统稳定性如何评估?模型简化后的误差有多大?这些问题常常让我头疼不已。直到我入手了《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第3版)》,我才真正感觉找到了“救星”。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其对工程实践的关注度。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公式的推导上,而是将重心放在如何利用MATLAB这一强大工具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书中详细阐述了从系统建模、控制器设计到仿真验证的完整流程,并且提供了大量实用的M文件代码和GUI界面构建指导。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模型辨识和系统参数估计的部分,这对于处理实际系统中不确定或不完全了解的系统参数非常有帮助。 通过书中的仿真案例,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控制器类型,并能通过参数整定找到最优的控制策略。例如,在处理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系统时,书中提供了相应的仿真方法和技巧,让我不再感到束手无策。另外,它对于不同仿真工具箱(如Simulink)的讲解也相当到位,让我能更灵活地运用MATLAB进行复杂系统的建模和仿真。这本书让我从“理论的搬运工”变成了“实践的探索者”,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评分

这本书如同一场精彩纷呈的“控制系统奇幻之旅”,带我深入探索了MATLAB在控制工程领域的神奇力量。对于我这样一名对前沿技术充满好奇的科研人员来说,能够迅速掌握并运用新的工具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 它以一种极其系统和深入的方式,揭示了MATLAB如何赋能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书中不仅仅罗列了各种函数和指令,更是将它们融入到完整的控制系统设计流程中,讲解清晰透彻。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高级控制策略的章节,比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这些内容在很多传统教材中都很难找到如此详尽且易于上手的讲解。 书中对Simulink的深入剖析,更是让我眼前一亮。通过拖拽模块、连接连线,我能够直观地构建出复杂的控制系统模型,并进行各种场景下的仿真测试。这种可视化建模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学习门槛,同时也提高了仿真效率。而且,书中还提供了丰富的案例,涵盖了从基础到复杂的各种控制问题,让我能够快速上手,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更让我称道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强调了仿真结果的分析和验证。通过对仿真数据的深入解读,我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控制器的性能,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让我受益匪浅。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控制系统仿真的新世界,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进行科研探索和技术创新。

评分

拿到《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第3版)》这本书,我感到的是一种久违的“成就感”。作为一名已经接触过一些控制系统知识但总觉得不够扎实的用户,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 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程,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深入理解控制系统的精髓。书中对MATLAB仿真环境的介绍,清晰明了,让我能够快速上手。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能够将那些抽象的控制理论,例如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伯德图的意义等,通过生动的仿真演示,变得形象具体。 书中提供的代码示例,不仅仅是“拿来主义”,而是包含了对代码逻辑的详细解释,让我理解了每一行代码背后的含义。这对于我这样需要提升编程能力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通过书中提供的多种仿真场景,我得以亲身验证各种控制策略的效果,并且学会了如何根据仿真结果来优化系统参数。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控制方法,而是涵盖了多种先进的控制技术,并且都提供了相应的MATLAB实现方法。这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视角来审视控制系统设计,并且为我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这本书让我从一个“理论的旁观者”,变成了一个“实践的参与者”,这种转变,是我学习道路上的一大飞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