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人格(珍藏版)

九型人格(珍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海伦·帕尔默 著
图书标签:
  • 九型人格
  • 人格心理学
  • 自我成长
  • 性格分析
  • 人际关系
  • 心理学
  • 个人发展
  • 珍藏版
  • 深度阅读
  • 实用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购书中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89218
商品编码:29910894750
出版时间:1900-01-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九型人格(珍藏版) 开本: 16开
作者: [美]海伦?帕尔默 著 徐扬 译 定价: 68.00
ISBN号: 9787508089218 出版时间: 2017-01-01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16-12-01
版次: 1 印次: 1


内容介绍

这是一个有关性格类型的革命性系统,改变我们对自己和生活中其他人的根本看法。
了解各国元首的行为特质,老板、客户、竞争对手,恋人、配偶、意中情人。
慧眼洞察你身边人的真实想法。




作者介绍

海伦·帕尔默,九型人格的一代宗师,研究九型人格长达30余年,是九型人格理论的世界级权威专家。

  著有多本九型人格著作,包括全球畅销书《九型人格》(平装本)及《工作和恋爱中的九型人格》,其作品被译成26种语言,畅销百万册!

  她积极的将九型人格运用在学术、商业和精神等领域,在美国、英格兰、爱尔兰、德国、法国、瑞士、中国等国家积极推广和传播九型人格。在中国,九型人格迅猛发展,日益走进大家的日常生活。目前活跃在中国的知名九型讲师,几乎均曾师从海伦·帕尔默。



媒体评论

一代宗师的经典读本,中文简体版上市10周年纪念珍藏版。

九型人格宗师海伦·帕尔默*权威读本,其作品被译成26种语言,畅销百万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识人指南!了解自己,洞察他人。


目录

九型人格简易测试1

前言1

推荐序1

*章 你应该了解的背景

形成于交谈的传统…2

“九型人格”是完美的吗…3

古老的历史…6

成为内心的观察者…8

心理缓冲带…10

已经形成的性格…13

性格的主要特征…16

潜藏的*…19

第二章 注意力、直觉和性格类型

注意力和性格类型…21

直觉和性格类型…24

第三章 神秘九角星

“九型人格”的结构…30

性格的九种类型…31

两翼性格…35

第四章 “九型人格”的贡献者

“九型人格”的贡献者…41

基本分支性格特征…44

连接现代心理学的桥梁…45

第五章 正式进入前的导读

目 录

注意力训练…25

直觉和本体…29

性格类型的动态变化…37

在安全和压力状态下工作…39

注意力的关注点…47

“九型人格”病理诊断图…54

诊断表现…55

第六章 1号性格——完美主义者

困境…62

家庭背景…67

发泄正确怒火的冲动…69

开启“活动门”…70

完美主义…71

惟一正确的途径…72

犹豫不决和担心…73

亲密关系…73

权威关系…77

1号性格者的注意力…79

第七章 2号性格——给予者

困境…90

家庭背景…93

多样的自我…94

雨伞效应:为获得而给予…96

*性的自我展示…98

是独立,还是依赖…100

三角关系…101

骄傲…102

亲密关系…103

权威关系…107

适合的环境…110

不适合的环境…110

直觉类型…80

适合的环境…81

不适合的环境…81

著名的1号性格者…82

高层心境:完美…83

高层德行:平静…84

1号性格的闪光点…85

基本性格分支…85

对1号有利的做法…87

1号需要注意的做法…88

著名的2号性格者…111

2号性格者的注意力…112

高层心境:自由…113

直觉类型…114

高层德行:谦卑…115

2号和9号的相似之处…116

2号和3号的相似之处…117

2号性格的闪光点…117

基本性格分支…118

对2号有益的做法…119

2号需要注意的做法…120

第八章 3号性格——实干者

困境…121

家庭背景…125

多相性活动…127

形象…128

欺骗与自我欺骗…130

亲密关系…131

权威关系…135

3号性格的闪光点…136

适合3号的环境…137

不适合3号的环境…137

第九章 4号性格——悲情浪漫者

困境…150

家庭背景…154

愤怒和抑郁…155

抑郁和忧郁…156

痛苦和创造…158

情绪波动…159

戏剧性的情感生活…160

亲密关系…162

权威关系…166

完美标准…168

完美违规…169

嫉妒…170

著名的3号性格者…137

3号性格者的注意力…139

认同作用…140

直觉类型…142

高层心境:希望…143

高层德行:诚实…144

基本性格分支…146

对3号有利的做法…147

3号需要注意的做法…149

4号性格的闪光点…171

适合的环境…172

不适合的环境…172

著名的4号性格者…173

4号性格者的注意力…175

直觉类型…176

高层心境:本原联系…177

高层德行:泰然(平衡)…178

基本性格分支…179

对4号有利的做法…180

4号需要注意的做法…181

第十章 5号性格——观察者

困境…182

家庭背景…186

情感距离…187

预测情感和回顾情感…190

划分隔离区…191

独处的乐趣…193

在公共场所隐身的办法…193

亲密关系…194

权威关系…197

5号性格者的注意力…199

注意力练习…201

第十一章 6号性格——怀疑论者

困境…212

家庭背景…216

权威关系…218

投影作用…225

6号性格者的注意力…226

推延行动…227

害怕成功…229

亲密关系…231

6号性格的闪光点…236

直觉类型…202

贪婪…203

高层德行:无执…205

高层心境:全知…206

5号性格的闪光点…206

适合的环境…206

不适合的环境…207

著名的5号性格者…207

基本性格分支…208

对5号有利的做法…209

5号需要注意的做法…210

适合的环境…236

不适合的环境…236

著名的6号性格者…237

直觉类型…238

高层德行:勇气…241

高层心境:信念…243

基本性格分支…244

对6号有帮助的做法…245

6号需要注意避免的做法…247

第十二章 7号性格——享乐主义者

困境…248

3号性格者和7号性格者有些相似…251

家庭背景…252

安排和计划…254

选择性思维…255

“万人迷”与“吹牛大王”…256

自大与自卑…257

权威关系…259

理想主义与未来主义…261

亲密关系…263

直觉类型…267

第十三章 8号性格——保护者

困境…278

家庭背景…281

拒绝…283

控制…285

复仇…287

公正…288

高层心境:真相…290

8号性格者的注意力…291

直觉类型…294

公开的愤怒…296

高层德行:无知…297

高层心境:工作…268

贪食…269

高层德行:清醒…270

7号性格的闪光点…271

适合7号的环境…271

不适合7号的环境…272

著名的7号性格者…272

基本性格分支…274

对7号有益的做法…275

7号需要避免的做法…277

欲望…298

过度…299

亲密关系…301

权威关系…304

8号性格的闪光点…307

适合8号的环境…308

不适合8号的环境…308

著名的8号性格者…309

基础性格分支…311

对8号有利的做法…312

8号需要避免的做法…313

第十四章 9号性格——调停者

困境…315

家庭背景…319

我是同意,还是不同意…320

习性…321

必要,还是不必要…323

堆积…324

压制能量…325

惯性和抑郁…326

沉睡的愤怒…327

亲密关系…329

权威关系…333

9号性格的闪光点…335

适合9号的环境…336

不适合9号的环境…336

著名的9号性格者…336

9号性格者的注意力…338

直觉类型…339

高层德行:行动…341

高层心境:爱…341

基本性格分支…342

对9号有益的做法…344

9号需要避免的做法…345



在线试读

*章你应该了解的背景

 什么是“九型人格”?

  “九型人格”,在英文中称为Enneagram。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说法。它来自公元9世纪中亚和波斯地区兴起的神秘信仰——苏菲教,这种教义描述了人类所具有的九种性格,解释了不同性格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现在来研究这门古老的学问,用意有三:★ 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让我们更轻松地生活;

★ 它让我们对自己的同事、恋人、家人和朋友有更多了解;

★ 它让我们去发掘不同性格所拥有的潜能,这些潜能包括了爱的能力、感受他人的能力以及先知先觉的能力。  总而言之,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你更了解你自己,帮助你处理你的人际关系,并把你个性中的潜在能力挖掘出来。

  “九型人格”的教义认为,在人追求至高觉悟的过程中,人的性格将成为他们发掘自身潜力的导引者。人性的发展是一个包括了不同阶段的完整体系,从*基本的性格特征,到一些不平常的潜能,比如爱的能力、感受他人的能力和先知先觉的能力,这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而本书中出现的“九型人格图”仅仅是这个完整模式的一部分。

  我们在阅读此书时,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仅仅关注九种具体的性格类型,而忽略了导致它们存在的大背景,这是不对的。因为完整的“九型人格”与大部分的意识模式都不同,它强调的是人的性格与人的潜能之间的关系。这整个系统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一些普通的性格特征,一些常被我们忽略、以为是自然反应的习性,其实正是引领我们进入更高层次自我的通道。

  了解我们的先天性格特征至少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首先,它能够让我们提高做人的效率,感觉更幸福;

★ 其次,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抛开固有性格,让深层的意识得到展现。

形成于交谈的传统

  迄今为止,口头交流依然是获得“九型人格”信息的*好方式。让属于同一种性格类型的人坐在一起,讨论他们的生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当场看到并听到一群人用清楚的语言表达相似的观点,往往会比阅读他们的谈话记录收获更多。一群外表迥异的人在经过一个小时的交谈后,会变得非常相似。旁观者能够从他们的身体姿态、情感表达、面部表情,还有他们散发的个人气息等细微层面发掘他们之间的相似性。当交谈者的性格特征逐渐显现出来时,观察者会明显感到,每一种性格类型都有一种独特的感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一组性格类型相同的人,*初可能毫无共同性可言,因为我们首先注意的是他们在性别、年龄、种族、职业和个人风格上的差异。但是一个小时后,一旦你的注意力从表面特征中转移出来,这些人就会变得相似起来:他们的背景、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喜好、他们的目标。他们不喜欢的东西和他们梦想的东西变得一致起来。

  当你能够透过其他性格类型人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时,你立刻就会发现,没有哪一种性格是完美无缺的。  “九型人格”中的每一种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但是通常,我们并不知道别人的看法。我们只是根据自己的看法来判断他人的思想。“九型人格”的教义所强调的,就是要走出自己的固有观念,去感受他人的思想。它帮助你对他人的处境有更多了解,从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当你能够透过其他性格类型人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时,你立刻就会发现,没有哪一种性格是完美无缺的。不仅你本身对于其他性格的人是存在偏见的,不同性格的人因为自身观念的不同,也会有着这样那样的局限性。

  那些与我性格相似的人,他们所讲述的故事总能让我受到启发。每当我从他们的故事中发现我自己的生活模式时,我总是会被这种教学方法的力量所打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我如此相似,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我如此相似。

  我从他们对自我的发现中获得很多启示。

  这种方法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你要抛开自身,挖掘深层次的自我,去弄清楚那些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性格模式。但是在这里,我们理解自我的目的,是从内心去学习和观察这些性格模式,*终把这些性格模式放到一边。我们所说的“放到一边”,可不是仅仅把问题解决,把痛苦消除,而是去深入探寻一个包含了多层意识的完整体系,把注意力从自己的思想和感觉中转移出来,让潜在的知觉自然显现。

  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会有各种性格者的自述,这些自述将帮助你找到自己的性格。

  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遇到的许多烦恼正是因为我们对他人的观点视而不见。我们没有意识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  要记住的是,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遇到的许多烦恼正是因为我们对他人的观点视而不见。我们没有意识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

  举例而言,哪怕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侣,要想完全了解对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其中一个属于第9号性格(调停者),而另一个属于第8号性格(保护者),那么他们可能常常无法相互理解?因为8号性格者信奉的是“不打不相识”原则,他们认为人们在正面冲突中才能表现出真实情感,而9号性格者却是“硬的不吃,吃软的”,他们对直接命令视而不见,甚至顽固回绝,但是却会因为他人温和的求援而慷慨付出。

“九型人格”是完美的吗?

  “九型人格”有什么问题吗?

  如果“九型人格”存在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这个系统实在太好用了。

  这是一个少有的能够把自身理论与人们的日常行为和高层次行为都联系起来的系统。这个系统并不像其他系统那样,侧重于复杂的原理分析,而是把大量的心理学智慧汇聚在一个简洁、易懂的体系中。如果你找到自己的性格类型,并且知道了你关心的人都是什么性格,你立刻就能获得大量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有用信息。

  在西方,我们总是喜欢对未知的世界进行占卜和预测,我们当然希望能够把所有人都放到不同的性格盒子里,因为这样就能让我们放松心情,不再害怕这个神秘的世界。正因为如此,人们很自然地会期望运用“九型人格”来给所有人分类,以便能够知道他人的想法,预知他人的行动。

  不过“九型人格”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系统。它是一个动态的模式,这个模式由相互交织的线条构成,说明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同时拥有这九种性格的潜质,但是我们*注意的还是我们自己*突出的性格特征。这个九角星结构和它相互交织的线条,还象征着每一种性格的人都会与其他性格的人产生多边的互动关系。

  这些互相交织的线条还暗示了不同性格的人所具有的另一面,比如他们在面对压力,或者身处十分安全的环境时,可能做出与日常行为不同的事情。也就是说,九角星的每个角实际上都是由三个主要方面构成的——其中一个是主导性的,构成了这种性格类型的人的主要特征和思想观念;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两个方面,揭示了他们在安全环境或者压力环境中的行为表现。

  有的时候,我们只关注到那些与我们的性格属性相一致的特征,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这很可怕,因为当我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定义我们性格的特征上时,我们就毫无疑问地被关进了这种性格的牢笼中。我们失去了自由。  有的时候,我们只关注到那些与我们的性格属性相一致的特征,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这很可怕,因为当我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些定义我们性格的特征上时,我们就毫无疑问地被关进了这种性格的牢笼中。我们失去了自由。如果我们无法把注意力从现有的性格特质中转移开,无法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变成了自身习性的俘虏,失去了选择的自由。

  好在我们并非在所有时候都受到自身性格的控制。我们总是能够转移我们的注意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事物。在“九型人格”的系统中,当我们的意识超越那些固有的性格特征时,我们就可以从那些限制我们的习性中走出来,进入一个更高层面的发展阶段。

当我们陷入性格分类的泥淖时,我们就会对所有人进行分类,把他们身上的性格特征放大,从而让这种性格更加明显。反之,别人也会根据我们的性格类型来对待我们,而我们因而更加深信他人对我们的解读。  

    性格分类的坏处是形成了一个可怕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一个本来不实的期望、信念或预测,由于它使人们按所想象的情境去行动,结果导致*初并非真实的预言竟然应验了。当我们陷入性格分类的泥淖时,我们就会对所有人进行分类,把他们身上的性格特征放大,从而让这种性格更加明显。反之,别人也会根据我们的性格类型来对待我们,而我们因而更加深信他人对我们的解读。于是,我们往往会把他人眼中的自己,当作是真正的自己,并且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塑造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九型人格”的问题正是在于这个系统太好用了。人们能够轻而易举地发现自己的性格类型,并且能够依据这个系统来分析不同性格类型的人。我就曾看到有人利用这个系统把自己装扮成通灵人士,因为他们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说出某个陌生人的性格特征,以及大量有关此人的细节信息。

  如果我们拥有了一个这么好的系统,却要用一种错误的态度来对待它,我们很可能就会忘记我们了解这个系统的初衷:我们要解读性格类型,正是为了把性格放到一边,去挖掘我们的潜能,去追求更高层面的意识。

  如果我们用一种狭隘的心思来解读它,就大大削弱了这个系统的价值和作用。要知道,性格类型仅仅是我们通往更高能力的阶梯而已。

  好在这种“九型人格”的性格分类在现实世界中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这真是一个好消息!

  一位老板不会为了某个具体职位而列出一个长长的清单,注明“该雇用”和“不该雇用”哪些人。

  “雇用一个4号性格的人(悲情浪漫者)到画廊里工作”,这种话是毫无意义的,如果这位4号性格的人对于绘画作品毫无鉴赏力,哪怕他或她具有非常浓厚的艺术气质,也无法胜任画廊的工作。

  这种性格标签也不会为媒人们提供配对的秘方,告诉他们3号性格(实干者)的理想伴侣是7号(享乐主义者),或者2号(给予者)与4号(悲情浪漫者)做不了情侣,但却可以成为好朋友。说不定在现实生活中,2号和4号之间就会产生一种违背了性格类型配方的奇异化学反应!

  当然,如果仅仅因为5号性格的人(观察者)是优秀的决策者,3号性格(实干者)的人是出色的销售人员,而8号性格的人(保护者)*擅长让企业起死回生,就据此组建一支团队的话,恐怕也很难成为一支“理想的团队”。

  在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复杂和多样化远远不是一长串的性格特征所能够描述清楚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来研究人的性格类型呢?

  如果一套准确的性格类别系统并不能消除我们雇用职员或者寻找伴侣时可能遇到的风险,为什么还要费心去研究这些东西呢?

我们研究自己的性格类型,就能从那些与我们性格相似的人身上获得经验,从中发现让我们自身得到发展的条件,而不再凭感觉去摸索前行。  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与真正的自我建立合作关系。我们研究自己的性格类型,就能从那些与我们性格相似的人身上获得经验,从中发现让我们自身得到发展的条件,而不再凭感觉去摸索前行。所以说,研究性格类型*重要的原因不是为了让你能够指出他人的性格特征,而是为了减少你自己的苦恼和麻烦。

  研究性格类型的第二个原因是你可以从他人的角度来理解他人,而不是从你自己的角度。这种对他人的理解能够让团队的工作效率更高,让浪漫的恋情更具魔力,让分裂的家庭重新复合。虽然我们无法指派某种性格类型的人去从事特定的工作,并期望他们的表现与性格描述一模一样,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站在同事的立场上,了解他们对工作的看法。


《古董鉴赏与收藏指南》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的古董鉴赏与收藏入门指南,旨在为初入古玩世界的新手和希望系统提升鉴赏能力的爱好者提供清晰、实用的指导。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知识普及到具体品类精深鉴定的全过程,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第一部分:古董鉴赏的基石 本部分着重于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首先,详细阐述了“古董”的定义、历史演变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价值体系。我们探讨了收藏的动机、伦理规范以及古董市场的发展脉络,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收藏观。 一、 材质与工艺基础: 深入解析不同历史时期常用于制作器物的核心材料,包括陶瓷(高岭土、瓷石的特性)、玉石(和田玉、青玉、独山玉的矿物学特征与沁色变化)、金属(青铜、白银、黄金的合金配比与铸造技术)以及木材(硬木、软木的纹理区分与虫蛀痕迹辨识)。特别强调了对材质年代的敏感度,例如,特定时期瓷器釉料中微量元素的成分波动如何成为断代的重要依据。 二、 时代风格与断代学: 概述了从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主要艺术流派的风格特征。重点解析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如商周的狞厉神秘、汉代的雄浑古朴、唐宋的典雅写实、明清的繁缛精巧)在造型、纹饰和款识上的风格差异。此处引入了“时代语境”的概念,解释了某一特定社会背景如何塑造了当时的审美取向和工艺水平。 三、 历史文献与辅助工具: 介绍了研究古董必需参考的经典文献,如《考工记》、《宣和博古图》等,并详细说明了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偏光显微镜等,辅助传统目鉴。 第二部分:核心品类的深度解析 本部分将篇幅集中于收藏领域中最受关注的几大门类,提供极具操作性的鉴别技巧。 一、 陶瓷的千年变迁: 1. 史前陶器与早期印纹陶: 探讨陶土的淘洗精细度与烧制温度的关系。 2. 青铜时代的礼器(原始瓷与印纹陶): 区分早期青瓷的釉层特征与气泡结构。 3. 唐宋名窑详解: 详尽对比定窑的覆烧法与涩圈、汝窑的香灰挂釉、钧窑的窑变色彩(如“钧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科学成因),以及哥窑的“金丝铁线”开片机理。 4. 明清官窑与民窑辨识: 重点剖析永乐、宣德的苏麻离青与钴料的晕散特征;成化斗彩的“三蓝”层次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款识书写笔法、印章布局以及彩料的润泽度与老化程度。对于清代仿制前朝官窑的现象进行了专门的辨识案例分析。 二、 青铜器的铭文与锈蚀: 详细介绍了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块范法、合范法),区分了不同时期的纹饰风格(如饕餮纹、云雷纹的演变)。核心章节聚焦于锈象的科学解读:如何区分自然沁色(如绿锈、红锈、蓝锈的矿物质成分)与人工做旧(如强酸腐蚀或泥土掩埋的痕迹)。对“铭文”的字体结构、语法特点及其在断代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图解分析。 三、 玉器的“性”、“色”、“皮”: 玉器鉴赏侧重于质地判断和沁色研究。阐述了软玉(Nephrite)与硬玉(Jadeite)的物理区别。深入探讨了“沁色”的形成过程,区分了“入沁”(矿物质长久渗透)和“附色”(表层附着)。特别提示了现代雕刻技术在仿古玉器上模仿的“老熟”光泽与传统器物自然磨损形成的“贼光”之间的微妙差异。 第四部分:杂项与文玩领域的拓展 本部分扩展至古董收藏的广阔领域,提供多角度的参考。 一、 文房清玩: 书法、绘画的装裱形制、纸张的陈旧感,以及笔墨纸砚的时代特征(如徽墨的松烟、端砚的石眼与发墨性)。 二、 钱币与印章: 介绍了中国古代货币体系(布币、刀币、方孔圆钱)的版别差异。对官印、私章的篆刻刀法、边款风格及印泥的陈旧感进行了分析。 三、 科学的收藏实践: 最后一部分侧重于收藏过程的管理与风险控制。包括如何建立个人收藏档案、合理的储存环境要求(湿度、温度控制)、购买渠道的评估(拍卖行、画廊、私人交易的优劣势),以及应对赝品和法律纠纷的策略。本书强调,真正的收藏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本书配有大量高清细节图例和对比照片,力求以最直观的方式,引导读者逐步建立起一套独立、可靠的鉴赏体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当我开始翻阅《九型人格(珍藏版)》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持着“立即就能参透人生真谛”的期望。我更像是一个抱着探究心态的旅者,带着好奇心,准备在这本书描绘的心理地图上进行一次漫步。这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九种基本人格类型呈现在我眼前,仿佛一下子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惊讶地发现,书中的描述并非是僵化的标签,而是充满了细腻的洞察和丰富的层次。它并没有简单地将人归类,而是深入探讨了每种人格类型的核心动机、恐惧、以及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当我读到描述自己可能所属的类型时,那种“原来如此”的感觉,像是一道闪电划破了内心的迷雾。我之前对自己的某些行为模式感到困惑,甚至有些自责,但这本书却用一种理解和接纳的口吻,解释了这些行为的根源,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释然。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阐述了不同类型之间如何互动,如何产生冲突,以及如何通过理解来化解矛盾。这种系统性的分析,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在认识一种理论,而是在学习一种与人相处的高级技巧。

评分

《九型人格(珍藏版)》给我带来的,是一种逐渐深入的理解和豁然开朗的感受。起初,我只是被其“珍藏版”的名头所吸引,觉得它应该有些与众不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我发现它所蕴含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书中对于九种人格类型的描述,精准而富有层次,它并没有简单地给人们贴标签,而是深入剖析了每种人格背后的核心驱动力、隐藏的恐惧以及在不同压力下的反应模式。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于某些特质的解读,能够精准地触及到我内心深处的感受,甚至是我自己都未曾清晰意识到的某些思维习惯。这种被深刻理解的感觉,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和受用。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还提供了大量关于如何运用这些洞察来促进个人成长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实践性建议。我开始尝试将书中的原则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惊讶地发现,自己与他人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也更能理解他人的行为逻辑。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人格类型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自我认知和人际智慧的指南,我将它视为我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评分

《九型人格(珍藏版)》这本书,对于我而言,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那些不曾清晰的角落。我一直以来都试图去理解为什么自己会有某些特定的反应,为什么会在某些情境下感到不适。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平和而精准的语言,为我一一揭示了这些潜藏的模式。它不仅仅是关于“我是谁”,更是关于“我为什么是这样的”。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每种人格类型优缺点以及发展方向的阐述,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并非被固定在某种模式里,而是可以通过自我觉察和努力,去成为更好的自己。例如,书中对于某些“负面”特质的解读,并非是简单的批判,而是揭示了它们背后隐藏的积极潜能,以及如何在健康的层面上发挥出来。这种建设性的视角,让我对自身的成长充满了信心。我发现,通过这本书,我开始能够更客观地看待自己,不再因为一些所谓的“缺点”而过度否定自己,而是将其视为成长的起点。

评分

拿到《九型人格(珍藏版)》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的是那种厚重、带着油墨香的经典书籍的形象,事实也印证了我的猜想。它的质感和排版都透着一股认真的劲儿,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而是真正值得坐下来,慢慢品读的。这本书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堆复杂的理论,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九型人格的世界。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种人格类型时,所使用的那些生动的例子和详实的描写,仿佛书中的人物就活生生地在我眼前。这让我能够更容易地将书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联系起来,产生共鸣。很多时候,我会在阅读的过程中,脑海中闪过某个熟悉的面孔,然后恍然大悟:“原来他/她属于这一型!” 这种“顿悟”的时刻,是阅读这本书最大的乐趣之一。而且,它所提供的洞察,不仅仅是针对个体,更重要的是,它为我理解人际关系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我发现,当我开始用九型人格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和他人时,很多曾经难以理解的沟通障碍似乎都迎刃而解了。

评分

拿到《九型人格(珍藏版)》的时候,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泛黄的纸张吸引了。我一直对人类的内心世界充满好奇,总觉得每个人身上都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密码,而九型人格似乎就是解锁这些密码的一把钥匙。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大气,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却透着一股沉静而深刻的气质,仿佛在诉说着它所包含的智慧。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那触感和书本散发出的淡淡墨香,都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我尤其喜欢这种带有历史感的装帧,它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更能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些跨越时空的洞察。在阅读之前,我曾尝试过一些比较浅显的心理学读物,但总感觉它们过于零散,无法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知框架。《九型人格》这本书,从书名上看,就预示着它将带我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探索。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不仅了解自己,更能理解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去发现他们行为模式背后的真正动因,从而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本书的“珍藏版”三个字,也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一定比普通版本更具深度和价值,能够成为我书架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