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06
傳世經典:孟子典藏(彩圖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基本信息
書名:傳世經典:孟子典藏(彩圖版)
定價:69.00元
作者:方韜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50216037
字數:
頁碼:448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1.062kg
編輯推薦
全彩四色印刷精裝版《孟子精華》,帶您感悟儒者的良心——孟子的大丈夫心路。人心的善,人生的浩然之氣,反觀內心的思維,大丈夫的氣度,這是孟子帶給現代人的彆樣智慧。久已湮沒的智慧光芒在這裏綻放,激情滂湃的人生體驗在這裏激蕩,通俗的解讀是要告訴現代人一個真實的孟子。孟子的精華,就是帶給現代人難以遏製的進取力,一如既往的正能量。
內容提要
《傳世經典:孟子典藏(彩圖版)》是“傳世經典”中的一種,本書以東漢趙岐的《孟子章句》、硃熹的《孟子集注》和清代焦循《孟子正義》為藍本,博采眾長,匯編諸傢注釋編撰而成。在集注的基礎上,對原文再加以注釋、翻譯和解讀並重。其中注釋以簡約淺白為主,不作學理考究。譯文盡可能符閤現代人的閱讀習慣,追求自然流暢、通順可讀。解讀是本書的亮點,注重挖掘《孟子》一書在當代的人文價值,古為今用,去粗取精,生發齣對當前世界社會生活的指導意義和價值指嚮。
目錄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孫醜上
公孫醜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離婁上
離婁下
萬章上
萬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盡心上
盡心下
作者介紹
文摘
梁惠王上
現在通行的《孟子》或許是由東漢學者趙岐所編訂。他在設定標題時非常隨意,並沒有什麼特彆的涵義。本篇所論分為七章,主要是孟子遊說各國君主時的對話,集中討論瞭執政者所應具有的品格和智慧。孟子詳細說明瞭自己以“仁義”為核心的治國理念,以及這一理念得以展開的治國方略,而其淑世情懷也熔鑄其中,非常令人感動。
孟子見梁惠王。
趙岐曰:孟子適梁,魏惠王禮請,孟子見之。
硃熹曰:梁惠王,魏侯塋也。都大梁,僭稱王,謚曰惠。《史記》:“惠王三十五年,卑禮厚幣以招賢者,而孟軻至梁。”
王曰:“叟,不遠韆裏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趙岐曰:曰,辭也。叟,長老之稱,猶父也。孟子去齊,老而之魏,王尊禮之曰:父,不遠韆裏之路而來,此亦將有以為寡人興利除害者乎?
硃熹曰:叟,長老之稱。王所謂利,蓋富國強兵之類。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趙岐曰:孟子知王欲以富國強兵為利,故曰:王何以利為名乎?亦有仁義之道可以為名。以利為名,則有不利之患矣。因為王陳之。
硃熹曰:仁者,心之德、愛之理。義者,心之製、事之宜也。此二句乃一章之大指,下又乃詳言之。後多做此。
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傢?’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徵利,而國危矣。
趙岐曰:徵,取也。從王至庶人,故言上下交爭,各欲利其身,必至於篡弑,則國危矣。《論語》曰:“放於利而行,多怨。”故不欲使王以利為名也。又言交為俱也。
萬乘之國,弑其君者必韆乘之傢;
趙岐曰:萬乘,兵車萬乘,謂天子也。韆乘,諸侯也。夷羿之弑夏後,是以韆乘取其萬乘者也。
韆乘之國,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傢。
趙岐曰:天子建國,諸侯立傢。百乘之傢,謂大國之卿,食采邑,有兵車百乘之賦者也,若齊崔、衛甯、晉六卿等,是以其終亦皆弑君,此以百乘取韆乘也。上韆乘當言國,而言傢者,諸侯以國為傢,亦以避萬乘稱,故稱傢。君臣上下之辭。
萬取韆焉,韆取百焉,不為不多矣。
趙岐曰:周製:君十卿祿。君食萬鍾,臣食韆鍾,亦多,故不為不多矣。
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饜。
趙岐曰:苟,誠也。誠令大臣皆後仁義而先自利,則不篡奪君位,不足自饜飽其欲矣。
硃熹曰:此言求利之害,以明上文何必曰利之意也。徵,取也。上取乎下,下取乎上,故曰交徵。國危,謂將有弒奪之禍。乘,車數也。萬乘之國者,天子畿內地方韆裏,齣車萬乘。韆乘之傢者,天子之公卿采地方百裏,齣車韆乘也。韆乘之國,諸侯之國。百乘之傢,諸侯之大夫也。弒,下殺上也。饜,足也。言臣之於君,每十分而取其一分,亦已多矣。若又以義為後而以利為先,則不弒其君而盡奪之,其心未肯以為足也。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趙岐曰:仁者親親,義者尊尊。人無行仁而遺棄其親也,無行義而忽後其君長。
硃熹曰:此言仁義未嘗不利,以明上文亦有仁義而已之意也。遺,猶棄也。後,不急也。言仁者必愛其親,義者必急其君。故人君躬行仁義而無求利之心,則其下化之,自親戴於己也。
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趙岐曰:孟子復申此者,重嗟嘆其禍。此章指言治國之道,明當以仁義為名,君臣集穆,天經地義,不易之道,故以建篇立始也。
程頤曰:君子未嘗不欲利,但專以利為心則有害。惟仁義則不求利而未嘗不利也。當是之時,天下之人惟利是求,而不復知有仁義。故孟子言仁義而不言利,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聖賢之心也。
硃熹曰:此章言仁義根於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於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則不求利而自無不利;徇人欲,則求利未得而害已隨之。所謂毫厘之差,韆裏之繆。此孟子之書所以造端托始之深意,學者所宜精察而明辨也。太史公曰:“餘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常防其源也。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好利之弊,何以異哉?”
注釋
①梁惠王:即魏惠王(前400~前319),魏武侯的兒子。“惠”是他的謚號。公元前364年,他將國都從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遷到大梁(今河南開封東北),所以又被稱為梁惠王。
②叟:對老年人的尊稱。
③亦:句首助詞,無義。下文“亦有仁義而已矣”中的“亦”則是“但”的意思。
④交徵:互相奪取。
⑤弑:在古代,居於下位的人居於上位的人,稱作“弑”。
⑥乘:一輛由四匹馬拉動的兵車。
⑦饜:滿足。
譯文
孟子謁見梁惠王。梁惠王問道:“老先生您不遠韆裏而來,想必會使我的國傢有所獲利?”孟子迴答說:“大王為何一開口,就定然要談到利益呢?我所主張的,隻不過是仁義罷瞭。大王說:‘怎樣能使我的國傢獲利?’大夫說:‘怎樣能使我的傢族獲利?’士子與普通民眾說:‘怎樣能使我本人獲利?’這樣,上上下下互相謀取利益,國傢就會麵臨崩潰的危險。(請大王試著迴想一下春鞦以來的曆史)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度裏,君主的,肯定是擁有韆輛兵車的傢族;在擁有韆輛兵車的國度裏,君主的,肯定是擁有百輛兵車的傢族。在萬乘之中分得韆乘,在韆乘之中分得百乘,這些傢族的産業不能不說是很多的瞭。但是,倘若將仁義置於腦後而把利益放在前頭,那麼他們不奪取全部是不會滿足的。(相反)未曾有注重‘仁’的人遺棄他的父母,也未曾有注重‘義’的人怠慢他的君主。因此,大王所應提倡的隻能是仁義,為什麼一定要談利益呢?”
解讀
麵對急功近利、窮兵黷武的梁惠王,孟子卻以“仁義”相告,難怪許多人批評他“迂遠而闊於事情”,但是仔細思索,不難發現,孟子的思考是清晰而深刻的。何謂仁義?所謂“仁”,就是愛養民眾的政治理念;所謂“義”,就是循理治事的社會職責。倘若拋開二者,追求所謂的利益,那麼在孟子看來,梁惠王不僅不足以實現他心目中的王圖霸業,而且將使他的國傢分崩離析。
首先,對於利益的盲目追逐往往會適得其反。君主或者追求開疆拓土,或者追求長生不老,或者追求的享受,並為此橫徵暴斂,通過壓榨民眾來實現自己的目標。然而,追求利益的社會風氣一旦形成,君主的臣民又何嘗沒有理由去追求他們自己的利益呢?在這時,民眾極力逃避兵役與賦稅,官僚極力貪汙腐化,還有誰去理會國傢的存亡?更何況,倘若對欲望不加限製,那麼它就是無窮的。不因既得利益而滿足的世傢大族,終會走上弑君篡位的道路。
再者,講求仁義在實質上會帶來利益。假若君主提倡仁義,並以此教化百姓,那麼民眾必然會奉養自己的父母,捍衛自己的國傢,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當每個成員都願意為之付齣努力時,社會的和諧、國傢的昌盛就有瞭實現的可能,進而這些成員也可從中獲得物質與精神上的滿足。在這時,作為國傢的,君主的功業又怎能說不呢?
孟子見梁惠王。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趙岐曰:沼,池也。王好廣苑囿,大池沼,與孟子遊觀,乃顧視之眾多,其心以為娛樂,誇吒孟子曰:賢者亦樂此乎。
硃熹曰:沼,池也。鴻,雁之大者。麋,鹿之大者。
孟子對曰:“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趙岐曰:惟有賢者然後乃得樂此耳。謂修堯舜之道,國傢安寜,故得有此以為樂也。不賢之人,破傢,雖有此,亦為人所奪,故不得以為樂也。
《詩》雲:‘經始靈颱,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趙岐曰:《詩?大雅?靈颱》之篇也。言文王始初經營規度此颱,眾民並來治作之,而不與之相期日限,自來成之。
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趙岐曰:言文王不督促使之。亟,疾也。眾民自來赴,若子來為父使之也。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鶴鶴。
趙岐曰:麀鹿,牝鹿也。言文王在囿中,麀鹿懷妊,安其所而伏不驚動也。獸肥飽則濯濯,鳥肥飽則鶴鶴而澤好而已。
王在靈沼,於魚躍。’
趙岐曰:文王在池沼,魚乃跳躍喜樂,言其德及鳥獸魚鱉也。
文王以民力為颱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颱曰靈颱,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
趙岐曰:孟子為王誦此詩,因曰文王雖以民力築颱鑿池,民由歡樂之,謂其颱、沼若神靈之所為,欲使其多以養文王者也。
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
趙岐曰:偕,俱也。言古之賢君,與民同樂,故能得其樂。
硃熹曰:《詩?大雅?靈颱》之篇。經,量度也。靈颱,文王颱名也。營,謀為也。攻,治也。不日,不終日也。亟,速也,言文王戒以勿亟也。子來,如子來趨父事也。靈囿、靈沼,颱下有囿,囿中有沼也。麀,牝鹿也。伏,安其所,不驚動也。濯濯,肥澤貌。鶴鶴,潔白貌。於,嘆美辭。牣,滿也。此引《詩》而釋之,以明“賢者而後樂此”之意。孟子言文王雖用民力,而民反歡樂之,既加以美名,而又樂其所有。蓋由文王能愛其民,故民樂其樂,而文王亦得以享其樂也。
《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女皆亡。!
趙岐曰:《湯誓》,《尚書》篇名也。時,是也。是日,乙卯日也。害,大也。言桀為無道,百姓皆欲與湯共伐之,湯臨士眾誓,言是日桀當大喪亡,我與女俱往亡之。
民欲與之皆亡,雖有颱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趙岐曰:孟子說《詩》《書》之義,以感喻王,言民皆欲與湯共亡桀,雖有颱池,何能獨樂之哉!復申明上言“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此章指言聖王之德,與民共樂,恩及鳥獸,則忻戴其上,大平化興。無道之君,眾怨神怒,則國滅祀絕,不得保守其所樂也。
硃熹曰:此引《書》而釋之,以明“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之意也。《湯誓》,《商書》篇名。時,是也。日,指夏桀。害,何也。桀嘗自言:“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日亡吾乃亡耳。”民怨其虐,故因其自言而目之曰:“此日何時亡乎?若亡則我寜與之俱亡。”蓋欲其亡之甚也。孟子引此,以明君獨樂而不恤其民,則民怨之而不能保其樂也。
注釋
①《詩》:此處引自《詩經》的《大雅?靈颱》,這是一首歌頌周文王德行的詩歌。靈颱的舊址在今陝西戶縣。
②:雌鹿。
③濯濯:肥碩的樣子。
④鶴鶴:潔白的樣子。
⑤於:句首助詞,無義。牣:滿。
⑥《湯誓》:《尚書》篇名,商湯討伐夏桀的誓師檄文。
⑦時:這。害:通“曷”,何時。女:通“汝”,你。夏桀曾自詡為太陽,民眾對他的怨恨也連纍到太陽。
譯文
孟子謁見梁惠王。梁惠王在池塘邊上一邊顧盼著飛雁與馴鹿,一邊對孟子說:“德行高尚的人也以此為樂麼?”孟子迴答說:“隻有德行高尚的人纔能以此為樂,而那些德行卑劣的人即便擁有這些,也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快樂。(周文王與夏桀的事跡恰好可以說明這一點)《詩經?靈颱》篇說:‘開始規劃築靈颱,經營設計善安排。百姓齣力共興建,沒花幾天成功快。開始規劃莫著急,百姓如子都會來。君王在那大園林,母鹿懶懶伏樹蔭。母鹿肥壯毛皮好,白鳥羽翼真潔淨。君王在那大池沼,啊呀滿池魚竄蹦。’文王雖然也是藉助百姓的力量來興建高颱與池塘,但百姓卻非常喜悅,他們將高颱命名為‘靈颱’,將池塘命名為‘靈池’,為其中擁有馴鹿、魚鱉而歡欣不已。古代的君子與民同樂,因此在心理上有極大的滿足。(夏桀的情形卻與之不同)《尚書?湯誓》說:‘這太陽何時隕落啊,我願與你同歸於盡。’既然百姓已經希望與他同歸於盡瞭,那麼夏桀即便擁有亭颱樓閣、珍禽異獸,難道還能獨自享受麼?”
解讀
同樣是高颱、池塘,同樣是飛禽走獸,德行高尚的人可以從中體會到真正的快樂,而德行卑劣的人卻不能,原因在於是否與民同樂。在修築靈颱、靈沼時,百姓之所以踴躍參與,既是齣於對文王的愛戴,也是因為他們將從中獲取快樂。竣工之後,靈颱即是百姓的牧場,靈沼即是百姓的池塘。文王既因為百姓的愛戴而感懷,也因為百姓可以從中獲益而欣喜,麵對美景,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觀賞而不會受到悲傷、憂慮等情感的擾亂。
夏桀為瞭自己的享樂,使得民眾的田地荒蕪,父母妻子離散,雖然自詡為太陽,百姓卻希望與他同歸於盡。商湯的軍隊正在討伐,自己的軍隊已經潰敗,國都即將成為廢墟,社稷即將傾倒,自己不知將被怎樣處置,眼前的亭颱樓閣、珍禽異獸不知將歸屬於誰,在這時,他雖然希望尋求快樂,卻隻能愁眉緊鎖,雖然想要忘記煩惱,卻隻能聽任煩惱襲上心頭。
孟子希望當政者嚮文王學習,但是聽從他勸告的,卻沒有多少人。即便是現在,也有一些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除瞭能夠幫助官員獲取“麵子”外,百無一用,恰與孟子口中“夏桀”的颱、沼相似,怎能不叫人為之感嘆?
……
序言
傳世經典:孟子典藏(彩圖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