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5袖珍中国交通旅游地图册
定价:8.0元
作者:天域北斗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031612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64开
商品重量:0.159kg
编辑推荐
1.全新分省交通详图;
2.228幅覆盖全国的旅游、交通地图;
3.41个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地图;
4.118调黄金旅游线路推荐。
内容提要
序图组:表示全国的政区、中国旅游旅游概况,可宏观了解交通旅游状况,还可作为制定长途旅行规划的参考。
省级交通图组:以省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分别详细表示34个省的交通旅游状况,每个单元包括省级交通全图(附公路示意图、文字介绍和旅游线路设计)、省会及主要城市的城区图、经典景点图、精美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耐用性和便携性的平衡来看,这本袖珍地图册的设计是相当成熟的。它的封面材质有一定的韧性,虽然不是硬壳,但面对日常的揉搓和多次对折,边缘的纸张没有出现明显的撕裂或卷边。最让我满意的是,它在全国总览图之外,对几个主要的旅游热点区域(比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周边)进行了放大处理,这些放大图的比例尺明显提高了,细节密度也相应增加。这种“大图套小图”的布局,避免了在小开本中强行塞入过多信息的尴尬。例如,在涉及到一些国家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的边缘地带,即使是放大图,它也尽可能地标记出了非铺装路面的可行性,尽管没有GPS坐标,但这些基于实地勘察绘制的符号,传递出的信息量远超简单的一条灰线。总而言之,这本册子代表了一种对“阅读地图”这件事本身的尊重——它要求使用者投入注意力,去解码那些被精心排布的符号和线条,而非被动地接受屏幕上推送的指令。它是一种需要被‘学习’才能使用的工具。
评分这本袖珍地图册,说实话,拿到手里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打鼓的。毕竟“2015”这个年份,在现在看来,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得惊人,尤其是交通信息。我本来是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态买的,打算在一些比较偏远、网络信号不那么稳定的山区徒步时,作为手机没电或导航失灵的备用方案。翻开内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传统的油墨印刷质感,色彩饱和度适中,没有现在高精度打印那种锐利感,反而带着一种老派的亲切。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它在全国主要干线公路的标识上,做得相当清晰,那些国道、省道的编号,以及重要的枢纽节点,用不同粗细的线条区分得很到位。虽然标注的里程数我没法核实其准确性,但从图形逻辑上看,布局是合理的。比如,长江沿线的航道标记,虽然简单,却能让你大致把握河流走向和重要港口的位置,这对于规划自驾沿江路线来说,提供了一个宏观的骨架。当然,对于城市内部的细节,比如近几年新建的快速路或者绕城高速的支线,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但作为一本“交通旅游地图册”,它似乎更侧重于“通达性”而非“精细化”。总的来说,它像一个可靠的老向导,能告诉你‘哪里是主要的岔路口’,但不会告诉你‘哪个路口的路边新开了一家网红咖啡店’。这份‘不求甚解’的风格,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反而成了一种难得的宁静。
评分我特别研究了一下它对水系和行政区划的表达方式。水系的描绘非常古典,河流的颜色偏向于深蓝色,水流的动态感是通过细密的波浪线来体现的,这与现代地图中那种扁平化的蓝色色块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手绘风格的水系图,在辅助理解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流域分布时,反而更加直观。至于行政区划的划分,边界线非常干净利落,不同省份或地级市的背景色采用了非常低调的浅灰或米黄,确保了交通线条的清晰度高于区域区分度。这再次证明了它的核心功能是导航,而非地理教育。我注意到,一些县级行政区划的名称,保留了其在2015年或更早时期的旧称,这在某些特定的历史考察中,反而可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参照物,帮助理解地名变迁的历史轨迹。它像一个时间胶囊,记录了那个瞬间的地理管理状态,对于研究地方行政变动的人来说,或许能提供一个对比的基准点。
评分这本册子在“旅游”部分的侧重,处理得十分微妙。它没有采用大篇幅的景点照片或者详细的文字介绍,而是将旅游资源融入到交通网络的分析之中。你会发现,一些被标记为“风景名胜区”的区域,通常会用特殊的符号标注其与最近的国省道之间的距离,甚至会标出一些季节性的路况提示,比如“冬季易结冰”或者“雨季塌方风险高”。这种基于交通可达性的旅游信息组织方式,让我感到非常实用。它不是告诉你‘这个地方有多美’,而是告诉你‘到达这个地方的路径有多复杂’。例如,在对一些山区景区的描述中,它会清晰地勾勒出盘山公路的蜿蜒程度,甚至在某些急弯处用小小的图标做了警示。这使得行程规划不再是单纯的景点打卡,而变成了一个对‘路线挑战’的预估过程。我发现自己开始更关注‘如何过去’,而不是‘到了那里看什么’,这本身就是一种旅行观念的转变,这种地图册无形中引导着你去体验‘在路上’的艰辛与乐趣。
评分我对这种袖珍开本的设计初衷非常好奇,它大概比我的手掌略大一些,厚度适中,塞进夹克内侧口袋完全没有问题。这立刻让我联想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背包客们那种“一册在手,走遍天下”的浪漫情怀。我特意对比了一下它收录的铁路网络图与我常看的电子地图,发现它在描述一些支线铁路和地方性的工业专用线时,表现出了独特的侧重。这些信息在主流的旅游APP上往往被简化或干脆剔除,因为它们不直接服务于大众客运。然而,对于一些想探访特定历史遗址或者小众工业遗产的旅行者来说,这些“隐形”的铁路线条,可能就是唯一的线索。此外,它的分幅图的衔接处理得不错,虽然是折叠式的印刷品,但只要你找准了关键的地理坐标点,跨页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很容易建立起来的,不像某些劣质地图册,折叠线刚好压在重要的城市名字上,让人抓狂。它的纸张有一种哑光处理,即使在强烈的日光下翻阅,也不会产生刺眼的眩光,这一点,对于户外使用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体验优化。它更像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一个装饰品,它的价值在于它在特定环境下的可用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