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北京旅游绿皮书: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4)
定价:88.00元
作者:北京旅游学会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097616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对将北京建成“国际和谐宜居之都”和“国际旅游城市”的思考与部署,从旅游发展“高”字当头、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旅游品质全面提升、旅游合作实现共赢、区县旅游加速发展五个层面,共十五个方面对2013年北京旅游所作的盘点,并分别从“北京创新与前沿研究”“市场调研与产业运行”“科学管理与经营分析”“区县发展与区域创新”四个角度与层面探究了北京旅游的已有发展和新的前瞻与构想。
目录
Ⅰ 主报告 1 旅游业是推动北京国际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功能性产业【宋 宇】 一 北京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 北京旅游业发展展望 2 主报告附录盘点2013年北京旅游:15个方面工作卓有成效【北京旅游学会】Ⅱ 专题报告北京创新与前沿研究篇 3 适应新时期发展推进北京旅游事业改革创新【曾博伟】 4 北京旅游业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示范产业研究【马晓龙 黄 璜】 5 关于深化北京市场主导、有为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陶 犁 葛国保】 6 北京旅游要素市场优化配置研究【厉新建 张飞飞 华 云 宋昌耀 宋彦亭】 7 开放型旅游经济新体制下的北京入境旅游研究【蔡 红 林德仁 李 恒】 8 发挥WTCF平台作用提升北京旅游业国际影响力【李宝春 黄贵宝 牛 颖】 9 北京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实施研究【邹统钎 金 川】 10 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研究——以“9 10”区域旅游合作为例【安金明 张 军 高欣娜】 11 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机制研究【方忠权】 12 合作共赢视角下的首都旅游经济圈的构建研究【刘永江 王书珍 朱彦玲等】 13 高速铁路网与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方向的调整研究【殷 平 何 赢】 14 “北京礼物”旅游商品的品牌提升与发展【曹鹏程 申京阁 冯 涛】市场调研与产业运行篇 15 2013年国内居民来京旅游状况调查与分析 【2013年国内居民来京旅游状况调查课题组】 16 2013年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情况分析【2013年北京市入境旅游市场调查课题组】 17 北京入境旅游市场韩国入境游分析报告【文春英 张婷婷 陶隽语 张丽君】 18 2013年北京乡村旅游的特征分析与发展建议【殷 平】 19 2013年北京旅游住宿业发展状况与建议【罗东霞 田彩云】 20 北京旅游在线关注度实证研究【张凌云 程 璐】 21 北京市东城区旅游消费需求研究【北京旅游学会北京古都旅游开发研究基地】 22 北京旅游价格指数编制研究报告【北京旅游价格指数编制研究课题组】 23 北京旅游市场景气指数研究与分析【北京旅游市场景气指数研究课题组】科学管理与经营分析篇 24 “智慧颐和园”在世界遗产保护和公园发展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 25 中国大饭店白金五星饭店创建经验及启示【辛 涛】 26 北京旅游节庆活动发展研究【北京旅游学会旅游节庆活动研究中心】 27 北京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发展状况调研报告【邹伟南 卢 川 郑 锋 韩玉灵】 28 大城市旅游地产发展研究【北京旅游学会北京旅游发展改革研究密云基地】 29 北京旅游业财税贡献研究及对策分析【亮】 30 北京旅游上市企业多元化运营状况分析【北京旅游学会投融资研究中心】区县发展与区域创新篇 31 都市休闲新城发展战略研究——以大兴新空港为例【北京旅游学会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研究中心】 32 城市副中心背景下通州旅游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北京旅游学会北京休闲旅游研究中心】 33 以旅游产业为主导推动“新三起来”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旅游学会北京旅游发展改革研究密云基地】 34 北京大西山开发对北京都市旅游发展的战略意义【戴学锋 徐凯睿】 35 利用京西古道打造门头沟国家步道的思考 【北京旅游学会北京旅游发展改革研究门头沟基地】 36 对房山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朱仕生】 37 昌平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对策研究【袁丽民 李洪良 张宝良】 38 基于延庆旅游综合改革发展乡村旅游的探索与研究 【北京旅游学会北京“县景合一”旅游研究基地】39 后记
作者介绍
北京旅游学会原名北京旅游经济学会,成立于1980年12月,1985年4月23日改名为北京旅游学会。北京旅游学会是北京市旅游局领导下的群众术团体,是北京社会科学联合会的团体会员。学会宗旨是编辑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和旅游学科相关的专家学者),贯彻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方针,积极探索旅游业的发展规律,研究旅游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旅游研究和旅游实践,不断总结和交流学术成果,为首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业务范围有开展旅游理论研究,组织旅游学术交流,进行旅游咨询服务、旅游专业培训和编辑旅游刊物。
文摘
序言
这本厚厚的书摆在书架上,光是看名字就觉得沉甸甸的,《北京旅游绿皮书: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4)》,它散发着一种官方研究报告特有的严肃气息,但作为一名对北京这座城市怀有深厚感情的普通读者,我更期待从这些数据和分析中,窥见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都市,在那个特定年份(2014年)的旅游脉搏究竟跳动得如何。我手里拿着它,指尖拂过封面略带磨损的纹理,想象着里面那些关于客源结构、市场趋势的精妙剖析,以及对当年重大旅游事件的回顾与前瞻。我总觉得,这类“绿皮书”系列,是为行业人士准备的深度餐点,充满了行业黑话和复杂的统计图表,对于我这样只是想了解“我的城市去年旅游业到底忙不忙?游客都爱去哪儿玩儿?”的普通人来说,可能需要耐心去啃。我尤其好奇,2014年,在微信支付尚未完全普及、移动互联网还在加速渗透的那个关键节点,北京的旅游服务体验在接待量和满意度上,究竟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这份报告是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出那些在胡同里穿梭的外国游客,或者在故宫前驻足赞叹的国内团队,他们真实的故事和体验,而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堆砌。我希望它能像一面透镜,清晰地折射出北京旅游业在转型期的困境与希望,让我这个局外人也能感受到那股行业内的思考深度。
评分说实话,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学术气息,这完全符合我对“发展报告”的刻板印象。那些章节标题,比如“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北京旅游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估”或者“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构建”,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感到心头一紧。我试图在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复杂的公式图表中寻找一个可以落脚的轻松点,但似乎这份报告的目标读者压根儿就不是我这种“休闲阅读者”。它更像是一份提交给政府部门或高校研究机构的结案报告,充满了对宏观政策的解读和对微观数据的深度挖掘。我想象着那些撰写者,一定是熬了无数个夜晚,对着海量的问卷和统计年鉴进行交叉验证。对我来说,阅读它更像是在进行一场需要高度专注力的智力挑战,而不是享受了解北京旅游新貌的乐趣。我更想知道的是,比如当年最火爆的“世园会概念”对周边交通的影响几何?或者,那些新兴的文创旅游产品,到底有没有真正抓住年轻人的心?很遗憾,这些具体、生动、能引发共鸣的细节,似乎被淹没在了严谨的学术框架和专业术语的海洋里,让我这个热爱北京烟火气的读者,有些意兴阑珊。
评分这份报告的结构组织,透露出一种强烈的体系化思维,对于需要掌握全貌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好的参考。它显然不是零散的文章汇编,而是一个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分析体系。从宏观的政策环境梳理,到中观的产业结构分析,再到微观的游客行为模式侧写,几乎覆盖了2014年北京旅游业运转的方方面面。这种全面性,让我确信它在专业领域内的权威地位。然而,正是这种对“完整性”的追求,使得阅读体验变得相对扁平化。所有的信息都被均匀地分配了篇幅和深度,缺乏明显的“亮点”或“爆点”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如果我是一个旅游规划师,我可能会非常欣赏它对于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的测算;但作为一个只是想知道“2014年去长城的人比前一年多了还是少了,以及他们抱怨最多的问题是什么”的普通关注者,我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不同章节间来回翻找,才能拼凑出我最感兴趣的那一小块信息。它更像一本工具书,需要你带着明确的问题去查询,而不是一本可以让你沉浸其中,发现惊喜的读物。
评分我一直在试图捕捉报告中关于“体验经济”兴起的蛛丝马迹。2014年是一个旅游业开始从“景点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的关键时期。我期待看到报告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诸如南锣鼓巷的过度商业化引发的负面反馈,或者一些特色民宿开始悄然兴起的新动向。这份《发展报告》,如果能结合一些生动的案例研究,比如深入分析一个成功转型的主题旅游项目是如何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实现营收增长的,那阅读体验定会提升数个档次。但从目前的观感来看,它更侧重于宏观的统计和归纳,对具体“人”的故事挖掘略显不足。专业报告的通病似乎在于,一旦数据量太大,就容易将鲜活的旅游场景抽象化、符号化。我希望看到的是,报告能够跳出纯粹的经济指标衡量,更多地关注社会文化层面的影响,比如,旅游发展对北京市民生活质量带来的冲击和改善,这才是让一个城市旅游发展报告真正拥有温度和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评分这份2014年的“绿皮书”,无论从其深度还是广度来看,都无疑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业文献。它像一份详尽的体检报告,为我们诊断了当年北京旅游业的整体健康状况。对于任何一个想在那个时间点上对北京旅游市场做出决策的人来说,它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量化依据和理论支撑。它的语言风格是克制而严谨的,每一个论断背后都似乎有坚实的数据链条支撑,这使得它自带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气场。然而,也正因为这种追求极致的客观性,它在情感表达上是极其内敛的。它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但很少会带着一种主观的、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来引导读者。对于我这样一个只求一睹北京旅游业风采的旁观者而言,它更像是一张精确绘制的航海图,指引着专业的船只,而非一首能让人驻足品味的城市颂歌。它需要读者付出努力去解读,但回报是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