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生产技术

再生稻生产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水清,朱德峰,张玉屏 著
图书标签:
  • 水稻
  • 再生稻
  • 种植技术
  • 农业技术
  • 农学
  • 水稻生产
  • 农业生产
  • 栽培技术
  • 绿色农业
  • 高产栽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启发行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13432
商品编码:2989850668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再生稻生产技术

定价:20.00元

作者:何水清,峰,张玉屏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1092134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前言
第l章 再生稻的发展与意义
1.1 再生稻的发展
1.2 发展再生稻的意义
1.3 再生稻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2章 再生稻生长与产量特性
2.1 再生芽的发生
2.2 再生稻的生长
2.3 再生稻生育特性
2.4 再生稻不同节位的生长
2.5 再生稻产量构成
第3章 再生稻生长气候
3.1 再生稻生产的光温要求
3.2 再生稻气象灾害及其防控
第4章 再生稻品种选择
4.1 再生稻的品种特性
4.2 再生稻的品种类型
4.3 浙江省再生稻主导品种
4.4 主要稻区再生稻品种
第5章 头季稻栽培技术
5.1 品种选择
5.2 播种期确定
5.3 头季稻育秧
5.4 头季稻插秧
5.5 头季稻施肥
5.6 头季稻水分管理
5.7 头季稻病害防治
5.8 头季稻虫害防治
5.9 头季稻草害防治
第6章 头季稻机收技术
6.1 头季稻收割留桩高度
6.2 头季稻收割机械选择
6.3 头季稻机收关键技术
第7章 再生稻栽培技术
7.1 再生稻合理施用氮肥
7.2 再生稻科学管水
7.3 再生稻病虫害防治
7.4 再生稻机械收割
第8章 “头季稻 再生稻”模式生产效益分析
8.1 “头季稻 再生稻”与单晚产量比较
8.2 “头季稻 再生稻”与单晚生产成本比较
8.3 “头季稻 再生稻”与单晚生产资料成本比较
8.4 “头季稻 再生稻”与单晚效益比较
参考文献
附件1 浙西南准两优608“头季稻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附件2 浙西南丰两优香1号“头季稻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图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再生稻生产技术》是一本深入探讨再生稻高效栽培模式的专业书籍,它系统地介绍了再生稻从播种、返青、分蘖、孕穗、抽穗、灌浆、成熟直至收获的整个生育周期中,所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和管理要点。本书旨在为广大稻农、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科研人员以及对再生稻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全面、实用、科学的技术指导,以期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再生稻概论与优势分析 在本部分,我们将首先对再生稻进行科学的定义和界定,明确其与单季稻、双季稻的区别。随后,将深入剖析再生稻作为一种重要的稻作模式,其在保障粮食安全、优化农业资源利用、减少耕作环节、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我们将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和数据支撑,直观地展现再生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部分:再生稻的品种选择与栽培模式 品种是再生稻生产的基础。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当前适合我国主要稻作区推广的优良再生稻品种的选育进展、主要特性、抗逆性表现以及在不同区域的适应性。我们将引导读者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市场需求以及期望的产量水平,科学地选择适宜的再生稻品种。 在栽培模式上,我们将重点介绍两种主流的再生稻栽培技术: “一季双收”的“先拔老鸭”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精细管理,在收割头季稻谷后,保留稻桩,使其迅速返青,并在此基础上生长第二季稻谷。我们将详细讲解不同品种、不同地区采用此模式时的具体播种、管理和收获时间节点。 “先拔老鸭”与“适时移栽”相结合的模式: 在某些地区或特定品种上,为了最大化产量或规避风险,可能会采用在收获头季稻谷后,将稻桩的一部分或全部保留,同时适时移栽一部分稻苗的混合模式。本部分将详细阐述这种模式的优劣势,以及在实践中的操作要领。 第三部分:头季稻的精细化管理 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头季稻的管理水平。本部分将聚焦于头季稻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播种与育秧: 详细介绍不同播种方式(直播、育秧移栽)的优缺点,以及不同育秧技术(旱育秧、湿育秧、工厂化育秧)的操作流程。强调种子质量、播种密度、播种深度、播种时间对后季再生能力的影响。 田间管理: 施肥技术: 深入探讨头季稻的需肥规律,科学配方施肥的原则,基肥、追肥的种类、用量、施用方法和时机。特别强调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合理供应,以及有机肥的应用。 水分管理: 阐述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分蘖期、孕穗期、抽穗灌浆期的科学灌溉与排水技术,干湿交替灌溉的应用。 病虫草害防治: 详细介绍头季稻常见病害(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和虫害(稻飞虱、螟虫、稻纵卷叶螟等)的发生规律、症状识别以及绿色防控技术。重点介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结合应用,减少农药残留。 杂草防除: 介绍头季稻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杂草,及其传播途径和危害。重点讲解化学除草剂的选择、使用方法、用量、适宜时期,以及物理、生物防除措施。 适时收获: 详细指导如何根据稻谷的成熟度、天气状况、以及为保证后季再生稻的壮苗,来确定头季稻的最佳收获时间。 第四部分:头季稻收获与再生稻返青管理 头季稻的收获方式直接影响再生稻的生长。本部分将深入探讨: 头季稻收获技术: 高留茬技术: 强调将头季稻收割留茬高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根据不同品种和管理目标,留茬高度在15-30厘米不等),以利于再生芽的萌发和生长。详细介绍机械收割时如何调整割台高度,手工收割时的注意事项。 割茬质量: 确保割茬平整,避免机械损伤,为再生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再生稻返青管理: 留茬期管理: 收割后,针对稻桩和留下的稻叶进行合理的处理。例如,适当的水分管理,避免过度干旱或淹水。 促芽萌发: 介绍一些促进再生芽萌发的措施,如适当施用一次返青肥,或在必要时进行叶面喷肥,提供必要的营养。 返青水管理: 适时灌溉返青水,为再生芽的生长提供水分保障。 病虫害预防: 关注再生芽期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早进行预防和防治。 第五部分:再生稻的二季管理(再生季管理) 再生季的管理是决定再生稻总产量的关键。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再生季的各项管理技术: 再生芽的生长规律: 阐述再生芽从萌发、分蘖、拔节、孕穗到抽穗、灌浆、成熟的生理生化过程。 施肥技术: 重点讲解再生季的施肥策略,包括返青肥、分蘖肥、孕穗肥、灌浆肥的施用种类、用量、方法和时机。特别强调根据再生芽的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进行动态调整。 水分管理: 详细指导再生季各生育期的水分管理要点,如分蘖期、孕穗期、抽穗灌浆期的灌溉方式和水量控制,以及排水的重要性。 病虫草害防治: 介绍再生季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由于再生季生育期短,病虫害防治尤为关键,需要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和用药。 促高产技术: 介绍一些能够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的技术,如叶面喷肥、增施磷钾肥、控旺防倒等。 第六部分:再生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 本部分将对再生稻全程的病虫害防治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整合,强调绿色、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控理念: 病害识别与诊断: 详细图文并茂地介绍再生稻整个生育期可能发生的各种重要病害,包括其发病症状、流行规律、传播途径,以及准确的诊断方法。 虫害识别与诊断: 同样,详细介绍各类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症状、生活史、发生规律,以及准确的监测和诊断方法。 综合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 轮作、选用抗病虫品种、优化栽培密度、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等。 物理防治: 诱杀、诱捕、防虫网等。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释放益虫、使用生物农药等。 化学防治: 科学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合理配伍,掌握最佳用药时期和方法,避免产生抗药性。 农药安全使用: 强调农药的安全储存、配制、施用和废弃物处理,保障人员和环境安全。 第七部分:再生稻的病害防治 本部分将针对再生稻生育期内的各种主要病害,进行更为详尽的介绍和防治指导。 稻瘟病: 详细介绍叶瘟、穗瘟、苗瘟的发生与危害,流行条件,以及不同生育期的防治措施,包括药剂选择和施用时机。 纹枯病: 阐述纹枯病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以及在再生稻生产中的防控要点,尤其是在稻桩返青阶段的防治。 稻曲病: 介绍稻曲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以及对稻谷品质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防治建议。 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 详细介绍这些常见细菌性病害的症状,传播方式,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栽培管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来控制。 恶苗病、僵苗病等苗期病害: 重点关注种子处理和早期防治的重要性。 其他病害: 简要介绍一些可能发生的其他病害,如霜霉病、锈病等,并提供基础的防治原则。 第八部分:再生稻的虫害防治 本部分将专注于再生稻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重要害虫,提供系统性的防治方案。 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 详细介绍稻飞虱的种类、为害方式(刺吸式口器为害,传播病毒病),发生规律,以及有效的监测和防治技术,如保护和利用天敌,药剂防治的策略。 螟虫类(二化螟、三化螟): 阐述螟虫的世代特点、为害部位(钻蛀茎秆,造成螟害),以及如何通过农业防治(如清除田边杂草)和药剂防治(抓住低龄幼虫期)来控制。 稻纵卷叶螟: 介绍稻纵卷叶螟的为害症状(卷叶为害),发生规律,以及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利用性诱剂监测,选择合适的药剂。 稻蓟马、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 简要介绍这些害虫的为害特点和防治要点。 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等): 介绍其为害症状和防治方法,尤其是在苗期。 仓储害虫(如果实): 简要提及收获后稻谷的仓储管理,防止虫害。 第九部分:再生稻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在掌握了各项生产技术后,本部分将从更宏观的层面,探讨再生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成本效益分析: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再生稻相比于单季稻、双季稻在种子、肥料、农药、人工、机械作业等方面的成本节约,以及产量和品质提升带来的经济回报。 市场分析与推广: 探讨再生稻产品的市场前景,以及如何通过品牌建设、优质优价等策略,进一步提升再生稻的经济价值。 生态效益: 强调再生稻生产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土壤健康、节约水资源、减少碳排放等方面的生态优势,以及其对构建绿色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介绍国家和地方在支持再生稻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并展望再生稻未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趋势。 附录: 再生稻生产管理关键技术要点总结 再生稻常见病虫害防治图谱 再生稻高产栽培案例分析 相关术语解释 本书的编写力求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将复杂的农业技术转化为简洁明了的操作指南。我们希望通过此书,能够帮助更多的读者掌握再生稻生产的核心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收入,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再生再生稻生产技术》的过程,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现代化的农田试验站,亲身感受着科技的力量。这本书在技术细节上的严谨程度令人称道,尤其是在介绍不同生育期的营养需求时,作者引用了许多最新的研究数据,并分析了这些数据对实际生产的指导意义。书中关于再生稻水分管理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浇水”,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再生稻的生理反应,以及如何通过精准灌溉来优化产量和品质。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头季与再生季产量平衡”的讨论,作者提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策略,让我认识到,原来再生稻的产量是可以被有效调控的。这本书也关注到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在分析各种技术方案时,都尽可能地考虑到了成本效益比,这对于我们农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考。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更是一本能帮助我们提高收入、优化生产模式的“经济学教材”。

评分

初次翻阅《再生稻生产技术》,我被其详尽的内容和严谨的逻辑所折服。这本书的编写风格非常适合我这种对专业知识有一定追求的读者。它在理论阐述上毫不含糊,对再生稻的生理特性、生长规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我对这种作物的生命周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结合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落地。比如,在讨论品种选择时,作者不仅仅是罗列一些常见品种,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品种的遗传特性、抗逆性以及适宜种植区域,这对于我们农民在实际选择中至关重要。书中还对土壤改良和耕作制度的优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这部分内容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认为,好的土壤是丰收的基础,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如何通过科学的耕作方式,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为再生稻的生长创造最佳环境。这本书的专业性毋庸置疑,但其可读性也很强,是我在技术提升道路上的重要指引。

评分

《再生稻生产技术》这本书,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农艺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种出更好的再生稻。我之前对再生稻的认识有些模糊,总觉得技术门槛很高,但读完这本书,我发现事情并非如此。书中对再生稻整个生产流程的介绍,清晰明了,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特别是关于“促蘖”和“保蘖”的技术,作者用非常形象的语言,将复杂的生物学原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稻田再生效果好,而有些却不尽如人意。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来提高再生稻的成穗率,以及如何利用稻草覆盖等方式来改善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些技术细节,对于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尤其喜欢书中提供的各种“疑难杂症”的解决办法,比如再生季常见的一些生理性病害,书中都给出了详细的诊断和处理建议。这本书真的让我对再生稻生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增强了我实践的信心。

评分

这本《再生稻生产技术》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不像许多枯燥的技术手册那样,而是以一种非常生动、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农业科技展现在我眼前。书中关于再生稻的栽培细节,从选种、育秧到后期管理,都描绘得细致入微。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气候条件下,再生稻不同生长阶段的管理策略的分析。比如,在介绍水肥管理时,书中不仅给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还通过大量实际案例,讲述了农民如何根据土壤肥力、天气变化来灵活调整,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实用,不再是纸上谈兵。它让我明白,再生稻的产量提升,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书中对病虫害防治的讲解也相当到位,不仅列举了常见的病虫害,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绿色防控的理念,提倡使用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这让我看到了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总而言之,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再生稻生产技术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它不仅传授知识,更点燃了实践的热情。

评分

《再生稻生产技术》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干货满满”,而且是那种经过提炼、非常实用的“干货”。它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而是直接切入主题,将再生稻生产的各个环节,从播种到收获,都进行了清晰的梳理。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再生稻“再生”过程的讲解,这部分内容在我看来是最具价值的。作者详细解释了第一季收割后,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促进稻桩的再生,并确保再生季的产量不至于大幅下降。书中列举的几种有效的再生技术,比如覆盖保墒、适时施肥等,都配有图文并茂的说明,让我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操作要领。此外,关于再生稻后期病虫害的防治,也给出了很多接地气的建议,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农药投入。这本书让我切实感受到了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它让我明白,通过掌握这些先进的技术,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对于想要提高再生稻种植效益的农民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他们的“随身智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