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崇文馆 小说馆:聊斋志异(注释本)
定价:29.80元
作者: 蒲松龄
出版社:崇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40337575
字数:
页码:52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崇文馆·小说馆一辑推出明清小说17部,其原著者为曹雪芹、高鹗、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蒲松龄、冯梦龙、吴敬梓、凌濛初、李宝嘉、李汝珍、文康、吴趼人、许仲琳等14位明清时期杰出的小说家。这些小说是他们的标志性代表作品,作者因为这些小说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各有一席之地。书以人名,人以书名。评点注释者包括刘宏彬、吕亚湘、郭皓政、陈文新、王同舟、凌霄、斯范、高书平、易仲伦、杨桐、关夏、夏海晏等12位学者,他们是来自武汉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的研究古典文学的教师学者。前言者包括四川省社科院三国研究专家沈伯俊,武汉大学杰出教授陈文新,北京大学教授刘勇强、孔庆东,红楼梦学会秘书长孙玉明,暨南大学教授程国斌,辽宁大学文学院院长胡胜等
内容提要
小说家言,向为学术末流。然古今文学之变,常由俗而雅。古典小说是古代的流行文学,真切地描述了我们先祖的行止、哀乐、思考和梦想。这些曾经难登大雅之堂的小说因“古”而“典”,成为现代人了解古代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的必读之书。
“崇文馆·小说馆”遴选古典小说传世佳作,分辑出版。崇文馆·小说馆一辑推出明清小说17部。整理中慎选版本,精编精校,约请名家撰写前言,通论作品,引导阅读。为了便于一般读者阅读,对书中生僻字词、难于理解的带有典故的词语均加以注音释义。为了不影响阅读的顺畅,注释采用随文夹注的形式,紧附于被释词之后。四大名著更是经典中的经典,,无不篇幅宏大,情节繁复,人物众多,蕴含深刻,加之时间的间隔,其习俗、名物、语言、典章制度等都与现时有着很大差异,一般读者要想读通读透,“细解其中味”,绝非易事。诸书问世以来,注家蜂起,论者如潮,学术观点的交锋不仅令专家学者莫衷一是,更令普通读者目不暇接。前辈大家的评点虽多,但大都零零散散,并因距今渐久而成为阅读障碍。鉴于此,有必要为普通读者做一回真正普及的评点导读。评点文字置于每回之前,一是概述各回内容,勾联前后情节;二是评析作家写作技法,揭明其微言大义,帮助读者打开理解作品之门,使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读者能够读懂。丛书确为一套可靠、可读、可赏的善本。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封面那一抹古朴的色调,仿佛一下子就能把你拉回到那个讲奇谈怪论的年代。纸张的手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这对于一个钟爱实体书的人来说,简直是享受。内页的排版布局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觉得很累。更值得称赞的是,注释部分的编排,做得非常用心。很多晦涩难懂的典故和古代用语,都有详尽的解释,这对于初次接触《聊斋志异》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个人认为,一本好的古籍整理本,除了内容本身引人入胜之外,其载体(书籍的制作工艺)也承载着对原著的尊重和对读者的关怀,这套书无疑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让人在翻阅的每一个瞬间都能感受到出版者的匠心独运。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评分阅读体验上,我最欣赏的便是这本“注释本”的细致入微。我们都知道《聊斋志异》的故事背景大多建立在清代的社会风貌和民间信仰之上,如果缺乏足够的背景知识铺垫,很多情节的深层意蕴就难以体会。但这一版本在这方面处理得极其到位,几乎每一则故事的开篇或关键人物出现时,相关的历史、地理或风俗背景都会被妥善地注释出来。举例来说,那些关于狐仙修炼、冥界审判的描写,注释往往能帮助读者分辨哪些是纯粹的志怪想象,哪些是基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投射。这种深入浅出的解析,使得故事不再是简单的志怪片段堆砌,而是有血有肉、有迹可循的文学作品。这让阅读过程变得极其充实,每读完一个故事,仿佛都完成了一次小型的文化探源之旅,收获远超预期的知识量。
评分这套书的文字功底和叙事节奏的把握,真是让人拍案叫绝。蒲松龄的文笔自然是大家公认的精妙,笔力遒劲又不失婉约,尤其擅长在极短的篇幅内构建出完整的场景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而这本注释本的收录,似乎对原文的韵味保持得非常纯粹,没有因为增加注释而显得拖沓或破坏了原文的古雅。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人情世故的篇章,比如书中那些关于书生与鬼狐的爱恋,表面上是奇谈,内里却是对世俗偏见和人性弱点的深刻讽刺。你看着那些书生在情义与功利之间摇摆不定,不禁让人反思,究竟是狐妖更真诚,还是人类更虚伪?这种超越时代的思辨性,是《聊斋》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而这本整理本,成功地将这份魅力毫无保留地呈现了出来,阅读时仿佛能与跨越了数百年的作者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评分对于一个资深“志怪”文学爱好者而言,选择一个好的版本至关重要,因为它关乎到文本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我对这套书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所展现出的学术严谨性。它不仅仅是大众普及读物,更像是为研究者准备的参考资料。我特别留意了某些争议性篇章的收录版本,发现编者在注释中提及了不同的抄本源流,这显示出他们对文本溯源的审慎态度。在阅读过程中,我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因为版本差异而产生的困惑,这说明汇校工作是极其扎实的。对于希望深入了解《聊斋志异》不同面貌的读者来说,这种可靠性是购买决策中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它提供了一个稳定、可信赖的文本平台,让我们可以放心地沉浸在故事本身,而不必担忧文字的准确性。
评分从情感共鸣的角度来看,这本《聊斋》带给我的震撼是多层次的。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式文学,而是会在你的脑海中留下挥之不去的影子。很多故事的结局,都带着一种宿命般的悲凉,即便是团圆结局,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牺牲和遗憾。比如那些关于命运捉弄、仙凡有别的描写,读后让人心头一紧,感慨万千。这套书的注释在解读这些悲剧性内核时,也显得尤为精准,它帮你理清了人物行为的动机,从而更深地体会到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古典美学意境。每读完一个“奇遇”,我都会停下来,细细回味故事里那些关于“情”与“义”的探讨,那种回味悠长的感觉,是现代小说很少能给予的。它像一坛陈年的酒,初尝是奇趣,细品方知其醇厚与辛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