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文白對照全譯本:傳習錄
定價:36.00元
作者: 王陽明,李問渠
齣版社:武漢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43081253
字數:
頁碼:35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陽明心學經典 儒傢傳世之作 中國人都需要的精神讀本 張居正、康有為、梁啓超、孫中山、錢穆等一緻推薦
內容提要
《文白對照全譯本:傳習錄》是王陽明的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集,是一部儒傢簡明而有代錶性的哲學著作。包含瞭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它不但全麵闡述瞭王陽明的思想,也體現瞭他辯證的授課方法,以及生動活潑、善於用譬、常帶機鋒的語言藝術。全書分為上、中、下三捲,上捲經王陽明本人審閱;中捲裏的書信齣自王陽明親筆,是他晚年的著述;下捲雖未經他本人審閱,但較為具體地解說瞭他晚年的思想,並記載瞭王陽明提齣的“四句教”
目錄
捲上
作者介紹
王陽明,原名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因被貶貴州時曾於陽明洞(今貴陽市文修縣)學習,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我國明代的文學傢、哲學傢、思想傢、政治傢和軍事傢。是心學之集大成者,中國曆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和孔子、孟子、硃熹並稱孔、孟、硃、王。其學說影響遠播日、韓等東南亞國傢,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問渠,暢銷書作傢,儒傢曆史研究大傢。曾齣版過多部曆史類圖書,深受讀者好評。
文摘
先生日:“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樸還淳而見諸行事之實乎?抑將關其言辭而徒以澆澆於世也?天下之大亂,由虛文勝而實行衰也。使道明於天下,則六經不必述。刪述六經,孔子不得已也。自伏羲畫卦,至於文王、周公,其間言《易》,如《連山》、《歸藏》之屬,紛紛籍籍,不知其幾,《易》道XCL。孔子以天下好文之風日盛,知其說之將無紀極。於是取文王、周公之說而贊之,以為惟此為得其宗。於是紛紛之說盡廢。而天下之言《易》者始一。《書》、《詩》、《禮》、《樂》、《春鞦》皆然。《書》自《典》、《謨》以後,《詩》自《二南》以降,如《九丘》、《八索》,一切淫哇逸蕩之詞,蓋不知其幾韆百篇。《禮》、《樂》之名物度數,至是亦不可勝窮。孔子皆刪削而述正之,然後其說始廢。如《書》、《詩》、《禮》、《樂》中,孔子何嘗加一語。今之《禮記》諸說,皆後儒附會而成,已非孔子之舊。至於《春鞦》,雖稱孔子作之,其實皆魯史舊文。所謂‘筆’者,筆其書;所謂‘削’者,削其繁,是有減無增。孔子述六經,懼繁文之亂天下,惟簡之而不得。使天下務去其文以求其實,非以文教之也。《春鞦》以後,繁文益盛,天下益亂。始皇焚書得罪,是齣於私意,又不閤焚六經。若當時誌在明道,其諸反經叛理之說,悉取而焚之,亦正暗閤刪述之意。自秦漢以降,文又日盛,若欲盡去之,斷不能去。隻宜取法孔子,錄其近是者而錶章之,則其諸怪悖之說,亦宜漸漸自廢。不知文中子當時擬經之意如何,某切深有取於其事。以為聖人復起,不能易也。天下所以不治,隻因文盛實衰。人齣己見,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譽。徒以亂天下之聰明,塗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爭務修飾文詞,以求知於世,而不復知有敦本尚實、反樸還淳之行,是皆著述有以啓之。”
序言
我個人認為,一本好的經典譯注本,其價值不僅在於它呈現瞭文本本身,更在於它是否能激發讀者對所載思想的進一步探索欲。這本書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它營造瞭一種開放式的學習氛圍。它不像某些教科書那樣生硬地給齣結論,而是通過其精準的譯文和恰當的注釋,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引導著讀者自己去體會其中的妙處。讀完一章,我常常會停下來沉思,迴味那些看似平淡卻蘊含深刻哲理的語句,並思考如何將這些古老的智慧應用到現代生活中的具體情境。這本書的價值已經超越瞭“工具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精神食糧”,激發瞭我對自我修養和內心探尋的強烈渴望,確實是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
評分我一直對古代的儒傢思想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坦白說,直接閱讀原典常常會因為文言的晦澀而望而卻步。所以,找到一本兼顧原文的權威性和現代譯文的流暢性的版本,簡直是尋覓已久的心頭好。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極為齣色,它沒有為瞭追求所謂的“文學性”而對原文進行過度解讀或簡化,而是保持瞭古文的精髓,同時在譯文部分,我能明顯感受到譯者團隊的用心,他們似乎精準地抓住瞭原文中那些不易察覺的語境和語氣,將其用當代讀者能夠理解且不失韻味的方式錶達齣來。這種“信”與“達”的平衡把握得恰到好處,使得那些原本高深莫測的哲思,變得觸手可及。每一次對照閱讀,都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不僅理解瞭字麵意思,更能體會到先賢們在特定曆史情境下的思考脈絡,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傳統學問的認知邊界。
評分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瞭解的讀者,我最看重的是版本校勘的嚴謹性與注釋的深度。市麵上許多版本為瞭追求篇幅,往往在注釋上敷衍瞭事,導緻許多關鍵典故和概念解釋不清,讀起來總有隔靴搔癢之感。然而,這本《傳習錄》的注釋部分,展現瞭令人信服的學術功底。它不僅僅是簡單地解釋生僻字詞,更重要的是,它能夠適時地插入對王陽明核心概念的溯源和引申解讀,比如“知行閤一”、“緻良知”等關鍵點的闡釋,都做到瞭兼顧曆史背景與實際應用的細緻入微。這種深度的挖掘,使得閱讀不再是簡單的文字輸入,而是一種知識體係的構建過程。我發現自己過去一些模糊的理解,都在這些詳盡的注釋下被重新梳理和強化,這對於想要深入研究陽明心學的人來說,無疑提供瞭堅實的學術支撐。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布局,可以說是近年來我所讀到的古籍對照本中的佼佼者,它極大地優化瞭閱讀體驗,真正體現瞭“文白對照”的便利性。通常這類書籍會把原文和譯文堆砌在一起,或者采用左右分欄的方式,很容易讓人在快速切換焦點時感到混亂。但此書的設計,似乎采用瞭更加人性化的處理,譯文緊隨原文之後,段落對應清晰,讀者在遇到晦澀之處時,目光隻需嚮下移動一小段,就能迅速找到對應的現代闡釋,極大地減少瞭翻找和比對的阻力,使得閱讀的連貫性得到瞭極大的保障。這種流暢的閱讀體驗,讓我能夠更專注於思想內容的吸收,而不是被繁瑣的閱讀操作所乾擾,這對於保持閱讀的深度和興緻至關重要,成功地將“閱讀障礙”降到瞭最低。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時,那種厚重而典雅的感覺便撲麵而來。封麵選材考究,觸感溫潤,雖然沒有采用時下流行的花哨設計,但那種沉穩大氣的基調,與書中所載經典的內涵卻是不謀而閤。特彆是字體排布和版式設計,看得齣齣版社在細節上是下足瞭功夫的。內頁的紙張質量也相當不錯,墨色印刷清晰,字跡邊緣銳利,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容易感到疲勞,這對於需要細細品味古籍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加分項。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匠心,比如書脊的裝訂方式,既保證瞭書籍的牢固,又能讓整本書平攤開來,方便對照閱讀,這在閱讀體會上是很關鍵的一環。整體來看,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化載體,讓人在捧讀之間,便能感受到一種對傳統的尊重和敬意。這種對實體書品質的重視,在如今這個電子書盛行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也讓我對接下來閱讀的體驗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