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茶经译注(外三种)
定价:22.00元
作者:(唐)陆羽,宋一明注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325780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陆羽编*的《茶经译注(外三种)(精)》既是中国茶学的拓荒之作,又是后世茶书的楷模。《茶经》的出现,对唐代饮茶风气的进一步流行,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书中详细描述了复杂、细致的制茶、煎茶、饮茶的方法,使人倍感雅致;记载的饮茶史料,也增添了饮茶的趣味。《茶经》共十篇,分别论述了茶的起源与鉴别方法、制造饼茶的工具、饼茶的制作、煎茶与饮茶的器具、煎茶的方法、茶的饮用、有关茶的史料、茶叶的产区、简单的制作方法、茶图等十个大的方面。在其中的《一之源》、《二之具》等前六篇中,陆羽提出了自己创设的一整套涉及采茶、蒸青、焙制、碾末、煎饮乃至鉴别的方法。这是《茶经》中*为核心的部分。
目录
前言
凡例
茶经
一之源
二之具
三之造
四之器
五之煮
六之饮
七之事
八之出
九之略
十之图
茶录
序
上篇 论茶
下篇 论茶器
后序
品茶要录
序
一、采造过时
二、白合盗叶
三、入杂
四、蒸不熟
五、过熟
六、焦釜
七、压黄
八、渍膏
九、伤焙
十、辨壑源、沙溪
后论
茶疏
产茶
今古制法
采摘
炒茶
齐中制法
收藏
置顿
取用
包裹
日用顿置
择水
贮水
舀水
煮水器
火候
烹点
秤量
汤候
瓯注
荡涤
饮啜
论客
茶所
洗茶
童子
饮时
宜辍
不宜用
不宜近
良友
出游
权宜
虎林水
宜节
辨讹
考本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茶经译注(外三种)》的封面设计得非常雅致,那种略带古朴的米黄色纸张,配上烫金的标题字样,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质感,让人感觉这绝对是一本用心的书。我本身对茶道文化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市面上很多资料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又过于流于表面,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本书的装帧和用料,传递出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品质的追求,让我对内里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工艺品,摆在书架上也是一道风景。我特别欣赏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从内页的排版到字体选择,都能感受到编者和出版方在力求还原古籍韵味的同时,也兼顾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体验。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为接下来的深度阅读铺设了一个非常舒适的心理基础。我期待它能带领我进入一个更加真实、更有深度的茶学世界,而不是停留在浮光掠影的介绍层面。
评分我翻开目录时,首先被那种结构上的严谨性所吸引。它不仅仅是对陆羽《茶经》的简单注释,更像是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学术梳理和现代性的对话。译注部分的处理显然下了大功夫,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被翻译得既准确又流畅,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更令人惊喜的是,它还附带了“外三种”的篇目,这极大地拓宽了阅读的维度。我初步浏览了一下那些“外种”,它们的角度似乎与主篇有所互补,可能涉及到不同地域或不同历史时期的饮茶习俗,这无疑为我们理解唐代乃至后世的茶文化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参照系。这种复合式的结构,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单一的古典文献解读,更像是一套微型的茶文化研究资料集。对于想要系统学习茶学的人来说,这种详尽且多角度的呈现方式,是极为宝贵的。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人性化。对于每一个原文段落,译注者的处理方式是清晰且有逻辑的。他们没有采取那种将注释堆砌在页脚的传统做法,而是采取了对比阅读的模式,使得读者可以一边品味原文的古韵,一边对照今译的精准。这种清晰的分隔,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即使是初次接触《茶经》的读者也能轻松跟进。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对特定茶器或制茶工艺的注释,它们配有的插图(如果有的话)或者详细的文字描述,都非常到位,仿佛能让人置身于当时的制茶场景之中。这种沉浸式的阅读感受,是很多其他版本难以企及的。它成功地将历史的厚重感与现代知识的易读性结合在了一起,达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平衡点。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深度令人信服,但最让我感到贴心的是,它并没有将自己束之高阁,成为少数专家才能触及的“圣经”。相反,它在保持严谨性的同时,非常注重与现代生活和审美品位的连接。例如,在某些关键概念的阐释中,译注者似乎很巧妙地融入了当代对“可持续性”或“慢生活”的理解,使得陆羽的思想在千年之后依然能与我们产生共鸣。这说明编者并非只是一个单纯的古籍整理者,更是一位富有洞察力的文化传播者。他们懂得如何“翻译”历史的精髓,让其在当下焕发生机。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陈旧的典籍,而是在与一位古代的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这场对话的内容既古老又充满对未来的启示。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感受是“全面而深入的尊重”。它对原著的尊重体现在详尽的考据和忠实的翻译上;对读者的尊重体现在清晰的编排和易读的呈现上;对茶文化的尊重则体现在其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上。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馈赠。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深入研究其中“外三种”的内容,看看它们如何补充和丰富我对中国茶文化的整体认知。对于任何一个对东方哲学、传统美学或严肃茶文化有探索欲望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书架上不可或缺的基石。它的存在,让“读懂”《茶经》不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而是成为了一种愉悦的求知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