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东周列国志(注释本)
定价:39.80元
售价:26.7元,便宜13.1元,折扣67
作者: 冯梦龙
出版社:崇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540337469
字数:
页码:64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崇文馆·小说馆首批17部较为的明清小说,其原著者为曹雪芹、高鹗、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蒲松龄、冯梦龙、吴敬梓、凌濛初、李宝嘉、李汝珍、文康、吴趼人、许仲琳等14位明清时期杰出的小说家。这些小说是他们的标志性代表作品,作者因为这些小说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各有一席之地。书以人名,人以书名。评点注释者包括刘宏彬、吕亚湘、郭皓政、陈文新、王同舟、凌霄、斯范、高书平、易仲伦、杨桐、关夏、夏海晏等12位学者,他们是来自武汉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的研究古典文学的教师学者。前言者包括四川省社科院三国研究专家沈伯俊,武汉大学杰出教授陈文新,北京大学教授刘勇强、孔庆东,红楼梦学会秘书长孙玉明,暨南大学教授程国斌,辽宁大学文学院院长胡胜等
内容提要
小说家言,向为学术末流。然古今文学之变,常由俗而雅。古典小说是古代的流行文学,真切地描述了我们先祖的行止、哀乐、思考和梦想。这些曾经难登大雅之堂的小说因“古”而“典”,成为现代人了解古代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的必读之书。
“崇文馆·小说馆”遴选古典小说传世佳作,分辑出版。辑推出17本阅读率较高的明清小说。整理中慎选版本,精编精校,约请名家撰写前言,通论作品,引导阅读。为了便于一般读者阅读,对书中生僻字词、难于理解的带有典故的词语均加以注音释义。为了不影响阅读的顺畅,注释采用随文夹注的形式,紧附于被释词之后。本套书幅宏大,情节繁复,人物众多,蕴含深刻,加之时间的间隔,其习俗、名物、语言、典章制度等都与现时有着很大差异,一般读者要想读通读透,“细解其中味”,绝非易事。诸书问世以来,注家蜂起,论者如潮,学术观点的交锋不仅令专家学者莫衷一是,更令普通读者目不暇接。前辈大家的评点虽多,但大都零零散散,并因距今渐久而成为阅读障碍。鉴于此,有必要为普通读者做一回真正普及的评点导读。评点文字置于每回之前,一是概述各回内容,勾联前后情节;二是评析作家写作技法,揭明其微言大义,帮助读者打开理解作品之门,使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读者能够读懂。丛书确为一套可靠、可读、可赏的善本。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注释部分,对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要知道,东周时期错综复杂的诸侯关系和层出不穷的新兴势力,即便是略懂历史的人也容易迷失方向。而详尽而精准的注释,就像是给读者配备了一张高清的导航地图。它们不仅解释了生僻的官职、地名,更重要的是,它们对一些关键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进行了梳理和对比,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理解历史的视角。我特别留意了那些涉及到礼乐崩坏、思想争鸣的段落,注释往往能提供更深层次的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为何那个时代会迸发出“诸子百家”的璀璨火花。可以说,没有这些注释的辅助,纯粹阅读原著,可能会错过很多细微的精髓,而有了它们,这本书的价值就得到了几何级的提升,真正做到了“通俗易懂”与“学术严谨”的完美结合。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有点担心这本厚重的历史著作会读起来晦涩难懂,毕竟年代久远,语言风格可能跟不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行文流畅度非常高,那种古典的韵味被保留得恰到好处,既有文言的凝练美,又不至于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叙事节奏上的掌控力,该快则快,寥寥数语勾勒出宏大的战役背景;该慢则慢,用大段的笔墨细细品味人物间微妙的情感冲突和政治博弈。这种张弛有度的叙述,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乐趣,像是在欣赏一出精心编排的舞台剧。我尤其喜欢那些穿插其中的民间轶事和风土人情,它们像是给冰冷的历史骨架添上了血肉,让那个遥远的时代瞬间鲜活了起来。这不只是一部帝王将相录,更是一幅广阔的社会风情画卷,展现了那个时代复杂多样的众生相。
评分每一次合上这本书,我的脑海中都会回荡着一种强烈的宿命感。东周,一个充满了变革与动荡的时代,旧的秩序正在瓦解,新的格局尚未完全确立,所有人都行走在刀尖之上。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将这种时代的焦虑感和历史的必然性,烘托得淋漓尽致。那些试图力挽狂澜的英雄,最终也难逃历史洪流的裹挟,他们的悲剧性收场,让人扼腕叹息,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便是历史的真相。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在看一个故事,不如说是在经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哲学拷问:在乱世之中,真正的“义”和“道”究竟该如何安放?这本书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将所有的线索和可能性都摆在了我们面前,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判断。这种引人深思的力量,才是真正优秀的历史著作所具备的标志。
评分作为一个对古代军事战略颇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在对战争场面的描绘上,着实是下了苦功的。它没有仅仅停留在“谁打败了谁”的表面,而是深入到战术的部署、后勤的保障,乃至是士气的高低对战局的影响。那些关于车兵、步兵协同作战的描述,放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更让我拍案叫绝的是,作者对“势”的理解和运用。他笔下的许多胜利并非纯粹依靠武力,而是巧妙地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展现了一种更高维度的战略思维。每一次小的挫折或胜利,都似乎在为后续更大规模的冲突埋下伏笔,这种布局的精妙,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我甚至会一边看一边在脑海中模拟推演,试图找出不同的应对之策,这让阅读体验从被动接收信息,转变为一种主动的思考过程。
评分这部书,我刚读了几页,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给镇住了。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式叙述,而是带着一股子鲜活的生气,仿佛能听到战马的嘶鸣和朝堂上的低语。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简直是入木三分,那些雄才大略的君主、运筹帷幄的谋士,乃至是夹缝中求生的士人,他们的挣扎、野心与无奈,都通过文字生动地展现出来。读着读着,我时常会停下来,想象着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想象着那些为了一个城池、一句话的承诺而付出的沉重代价。尤其是对于那些历史细节的考究,能看出作者在下过大功夫的,绝非信手拈来之作。它不仅仅是记录历史,更像是在重现历史,让读者有机会成为那个时代的旁观者,甚至参与者。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在如今的诸多历史读物中,是相当难得的。看完这开篇几章,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的权谋斗争会如何发展,那些曾经被历史尘埃掩盖的真相,是否能在此书中得以窥见一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