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传习录(叶圣陶点校版)
定价:39.00元
作者:王阳明著 叶圣陶点校作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8076958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简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珍贵版本,阳明粉丝**心学读物
叶圣陶解读《传习录》,大师眼中的大师。
尘封88年的民国绝版图书,大陆全译出版。
赠送绝版《王阳明先生图谱》(印刷品)。
内容提要
作为阳明粉丝学习入门读物的《传习录》。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
大家叶圣陶于88年注释的商务版性毋容置疑,且是大陆出版,并随书赠送绝版《王阳明先生图谱》(市场估价一万元),使得本书稿成为阳明粉丝和国学爱好者珍藏的。
目录
绪言
一、传习录 二、王守仁 三、王学 四、王学大概 五、余语
上卷
徐爱录 徐爱跋 陆澄录 薛侃录
中卷
钱德洪序 答顾东桥书 答周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 钱德洪跋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教约
下卷
陈九川录 黄直录 黄修易录 黄省曾录 钱德洪录 钱德洪序 黄以方录 钱德洪跋
王阳明先生图谱
作者介绍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代表作有《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大学问》等。
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苏州人。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初次拿到手里,那朴素的封面纹理就给我一种沉静而厚重的感觉,仿佛触碰到了时间的印记。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有考究,米白色的纸张,触感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刺眼,这对于我这种习惯在夜深人静时沉浸书海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排版布局更是体现了用心,字里行间留有的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不失典雅,让人在翻页时总有一种期待感。特别是那些细微的细节处理,比如页眉和页脚的设计,都透露出一种对传统美学的尊重和现代印刷工艺的完美结合。能感受到编辑团队在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匠心,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件阅读材料,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这种对外在形式的重视,无疑为接下来的精神探索做好了铺垫,让人在尚未进入内容之前,就已经对即将开始的旅程心怀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在我看来,是一种近乎于透明的清澈。作者的笔触极其凝练,每一个词语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摒弃了所有不必要的雕饰与浮华,直抵事物的核心。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很少需要停下来反复推敲某个晦涩的句子,相反,思想的河流是顺畅地向前流淌,清晰而有力。这种文字的“度”把握得极妙,既有古文的韵味和历史的厚度,又不失现代读者的接受度,真正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它不卖弄学问,而是以一种近乎坦诚的姿态向读者敞开,引导我们进行内心的反思和审视。读完一个章节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难以言喻的,仿佛心中积郁已久的某些困惑,被这清澈的文字轻轻拂过,便烟消云散了。这种朴素之下的力量,才是真正令人敬畏的。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上的安排,展现出一种高超的逻辑推进能力。它并非是零散观点的堆砌,而是一步步精心构建的阶梯,引导读者从表层现象深入到内在的本质。每一部分的过渡都显得自然而然,前因后果清晰可辨,仿佛是精密计算过的路线图。我尤其欣赏它处理复杂概念时的耐心,它不会跳跃式地抛出结论,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证,让读者“自己”得出那个结论,这种参与感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理解的深度。有时,即便是一些看似日常的叙述,也暗含着深远的哲理铺垫,为后续更宏大的主题做好了坚实的基石。这种结构的美感,让阅读变成了一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每一次翻页都像是打开了新的视野,充满了发现的乐趣。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触动,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宁静感,与我日常生活的喧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噪音所裹挟,心神不宁。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锚点”,让漂浮不定的思绪能够暂时停泊。它不是那种让你热血沸腾、急于行动的作品,而是鼓励你慢下来,向内观看。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对得失的看法。那种被时间洗礼过的智慧,带来的不是教条式的说教,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改变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如何”去看待你所做的一切。读完后,那种精神上的放松和充实感,比任何娱乐活动都能带来更持久的慰藉。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价值,我会选择“经久不衰”。它显然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时尚读物,而更像是可以放在手边,随时取阅的工具书,只不过它的工具性指向的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我几乎可以预见到,在未来我人生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心境去重读它时,都会有全新的领悟。初读时可能只看到表面的逻辑,中年时或许能体味到其中的隐忍和权衡,年老时可能才会真正理解那种超然物外的淡泊。这种多维度的解读空间,正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魅力所在。它不与时代潮流逐波,而是以不变的姿态,去涵养每一个时代读者的内在定力与心性修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