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家藏天下:论语 孟子
定价:19.90元
作者:崔钟雷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48401438
字数:
页码: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经典文献集中讲解,传统文化精华荟萃,领略国学之作,共赏华夏锦绣文章。百家争鸣引人入胜,古香古色精品家藏,品读馨香优美文字,承继先贤圣者智慧。
内容提要
《论语 孟子》佳文共赏,于文辞精美处拍案叫绝;传承文化,于书山翰林中博古通今,研习智者训诚,遵循圣者教诲,见贤思齐,从善如流,德才兼备,成就精彩人生!
目录
论语
学而篇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孟子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
作者介绍
文摘
泰伯篇第八
曾子有疾,孟敬予①问之。曾子言日:“鸟之将死,其鸣也②哀;人之将死,其亩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③,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④,斯远鄙倍⑤矣。笾豆之事⑥,则有司存⑦。”
【注释】
①孟敬子:姓仲孙,名捷,武伯之子,鲁国大夫。问:看望,探视,问候。
②也:句中语气助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
③动容貌:“动容貌以礼”。指容貌谦和,恭敬,从容,严肃,礼貌等。
④出辞气:“出辞气以礼”。“出”,是出言,发言。“辞气”,指所用的词句和语气。
⑤鄙倍:“鄙”,粗野。“倍”,通“背”。指悖谬,不合理,错误。
⑥笾豆之事:“笾”,古代一种竹制的礼器,圆口,下面有高脚,在祭祀宴享时用来盛果脯。“豆”,古代一种盛食物盛肉的器皿,木制,有盖,形状像高脚盘。笾和豆都是古代祭祀和典礼中的用具。笾豆之事,就是指祭祀或礼仪方面的事务。
⑦有司:古代指主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这里具体指管理祭祀或礼仪的小官吏。存:有,存在。
【译文】
曾子病危,孟敬子去探望他。曾子说:“鸟将要死的时候,呜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接人待物有三点是可贵的:使容貌谦和严肃,就可以避免别人粗暴急躁,放肆怠慢;使脸色正派庄重,就容易使人信服;说话注意言辞得体和口气、声调合宜,就可以避免粗野和错误。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的官吏去办。”
序言
初翻目录,那熟悉的篇目结构就让我心头一暖,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面对着需要反复揣摩的经典文献。我总觉得,阅读这些跨越千年的智慧结晶,最忌讳的就是功利心过重,像是去完成一个任务指标。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环境,让你能暂时抽离外界的喧嚣,专注地去咀嚼那些字里行间蕴含的哲思。比如对“仁”与“义”的探讨,即便放在今天纷繁复杂的商业社会,依然具有极其深刻的指导意义。我欣赏这种历久弥新的力量,它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着人性的核心价值。我曾尝试阅读一些现代人对古代经典的“白话解读”,但总觉得少了那么一丝韵味和力度,还是得回归原文,去感受先哲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思所想的脉络。这本书显然是为真正想深入研读的人准备的,它的体例和装帧都透露着一种对原典的尊重,让人不敢轻易快读,必须慢下来,用心去体察文字背后的深意。这种需要“慢下来”的阅读体验,在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目前的阅读计划而言,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最近正在系统地梳理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思想,而这两部经典无疑是绕不开的源头活水。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视觉呈现非常成功,它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那种过度现代化的设计,而是保持了一种与文本内容相匹配的沉稳与内敛。这种不张扬的设计,反而更能凸显内容本身的磅礴气势。我常常觉得,阅读古代经典,就像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你需要揣摩说话者的语气、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本书的呈现方式,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载体,让我能以一种相对“纯净”的姿态去接触这些思想巨匠的教诲。我相信,随着阅读的深入,这本书将不再仅仅是一件摆设,而会成为我案头不可或缺的精神伙伴,它所蕴含的关于治国、修身、处世的古老智慧,定会在潜移默化中重塑我的思维框架。
评分这本精装书的装帧实在没得说,拿到手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透着一股老派的讲究,内页的排版疏密得当,阅读起来非常舒服。我个人对这种传统文化典籍的实体书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喜爱,毕竟翻阅时的沙沙声和指尖触碰油墨的真实感,是电子设备永远无法替代的。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品书中的每一个字斟句酌,但光是看着那些熟悉的古文印在眼前,就已经觉得心神安定了不少。很多时候,我们被现代生活的碎片化信息轰炸得无暇思考,而一本厚重的经典摆在那里,就像一个沉默的引路人,提醒着我们精神的归处。我特别留意了出版社的用心,封面上那古朴的字体设计,以及书脊上的烫金工艺,都透露出对这批传世经典的敬意。这样的书,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对自我品味的陈述。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壶清茶,慢慢地与先贤对话。这本书的重量,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文化上的,它承载了太多需要我们去体悟的智慧,绝非三两天可以速成的,这恰恰是我青睐它的原因。
评分这本书拿在手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并非仅仅指重量,更是一种历史的沉淀感。我一直认为,中华文明的精髓,很大程度上就凝练在这些先秦诸子的论述之中。每次拿起与这些典籍相关的书籍,我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敬畏感,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先贤们对理想社会的构建、对个体修养的苛求。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恰到好处地平衡了古典美学与现代印刷工艺,既保留了传统书籍的庄重典雅,又不失清晰易读的现代要求。我尤其关注装帧材料的选择,那种略带纹理的封面纸,在灯光下呈现出微妙的光泽,体现了出版方对文化产品的匠心。读这类书籍,不是为了获取某个即时的答案,而是为了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一种审视自身、反观世界的视角。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精神世界中的不足与迷惘。我期待着在反复阅读中,能从中汲取到更多面对生活挑战的内在力量。
评分说实在的,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一套完整学术体系的向往。古代的典籍往往是成体系、互相印证的,单独阅读某一篇章,总感觉意犹未尽。这本汇集了《论语》与《孟子》的书,无疑是构建中国儒家思想入门的基石。我关注的焦点在于其文本的准确性和注释的权威性,虽然我尚未深入研究细节,但从整体的版式和字号的选择上,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确保阅读体验上的努力。一个好的版本,能极大地降低阅读门槛,让你将精力集中在思想本身,而非纠结于晦涩的文字辨析。我喜欢那种可以随时在旁边空白处做笔记的留白,这对于深度阅读者来说至关重要。书本的装订方式看起来非常牢固,这意味着它可以经受住长时间的翻阅和反复的研习,这是一套“工具书”的价值所在。它不是快餐式的读物,而是需要时间去雕琢、去沉淀的智力投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