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讲诗词经典》为康震教授长期浸淫古典诗词的心得之作,全书共收录自先秦至清代的古代诗、词作品一百余首。每一首作品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作者介绍,简要介绍诗词作者的生平行迹;“导读”部分主要介绍诗的出处、诗题含义、诗歌大旨和诗词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注释部分主要对诗词中的重点、难点字词进行的注疏和解释,个别难解的诗句则对整句进行串讲;“延伸阅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诗题相关的文化史知识进行简要的介绍,二是简要介绍古今学者对本诗词的点评,三是古代文人学者与诗词作者的唱和酬答及怀念之作。
康震,陕西绥德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模范教师等。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苏轼研究会、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出版《长安文化与隋唐诗歌》《中国散文通史`隋唐五代卷》、“康震评说唐宋文学家系列”等著作二十余部,荣获、省部级成果奖多项,主持、省部级重大教学、科研项目十余项。
2005 年至今,在《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苏轼》《李清照》《唐宋八大家》等专题讲座;担任《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民歌大会》《朗读者》《汉语桥》等栏目文学顾问与点评嘉宾。
序
先秦魏晋南北朝诗
诗经
桃夭
延伸阅读:三家诗与“毛诗”
燕燕
淇奥
伯兮
黍离
子衿
蒹葭
鹤鸣
汉乐府
陌上桑
延伸阅读:“乐府”和“乐府诗”
白头吟
有所思
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延伸阅读:古今点评
回车驾言迈
西北有高楼
曹操
短歌行
延伸阅读:横槊赋诗
王粲
七哀诗(其一)
刘桢
赠从弟(其二)
曹植
赠白马王彪(并序)
白马篇
阮籍
咏怀诗(其一)
颜延之
五君咏之阮步兵
延伸阅读
左思
咏史(其一)
陶渊明
和郭主簿(其一)
读山海经(其一)
谢灵运
登池上楼
延伸阅读:论诗*句三十首(其二十九)
鲍照
拟行路难(其四)
梅花落
……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诗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典雅的墨绿色调,搭配烫金的字体,初看起来就有一种沉稳厚重之感,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古代文人的书卷气。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微微带着一点点纹理,拿在手里很有分量,翻阅起来也不会有廉价的飘浮感。尤其要提的是,内页的排版处理得非常考究,字体的选择既清晰易读,又兼具古典韵味,行距和页边距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即便是对于初次接触这类经典著作的中学生来说,这样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也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能极大地激发他们深入探索下去的兴趣。光是看着它静静地躺在书架上,都觉得整个房间的文化气息都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体现出出版方在细节上投入的心思和对阅读体验的尊重,这点在当今快餐式的阅读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选篇眼光真是独到且精准,它并没有一味地堆砌那些人尽皆知的“顶流”篇目,而是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在中学教材中略微被边缘化,但其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却不容小觑的作品。我特别欣赏它在篇目选择上的平衡性,既有盛唐气象的磅礴,也有宋词婉约的细腻,更有元曲的活泼跳脱,这种跨越时空的广博视野,能帮助年轻读者构建一个更为立体和全面的中国古典文学图景。更妙的是,每一篇作品的选取似乎都经过深思熟虑,它们之间或形成主题上的呼应,或展现出风格上的对比,使得整本书读下来,不仅仅是零散的知识点积累,而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文学之旅,让读者在比较和参照中,更快地捕捉到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独特神韵与精髓。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化繁为简”,作者的文笔极其老道,能够用最现代、最贴近青少年思维的方式,去剖析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古代意象和复杂情感。我试着去读了几篇对一些拗口名篇的解读,发现作者绝不是那种干巴巴地罗列典故或生硬地进行语法分析,而是采取了一种非常生动的“代入式”讲解。他仿佛站在你身边,用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的口吻,跟你娓娓道来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诗词中那些精妙的“匠心”所在。这种亲和力极强的讲解方式,大大降低了传统诗词学习的门槛,让晦涩的典故和深邃的哲理,如同剥开层层外壳的果肉一般,清晰、可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
评分这本书对于提升阅读自信心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注意到,在处理一些被认为是“难啃”的篇章时,作者并没有回避其难度,而是采取了一种非常策略性的拆解步骤。首先,它会提供一个整体的、宏观的意境把握,让你先建立起对作品的“感觉”;随后,再针对性地对那些容易产生歧义或理解障碍的词汇、典故进行详尽的注释,这些注释的密度和深度拿捏得非常好,既能解决眼前的疑惑,又不会因为信息量过载而让人头晕。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就像是为初学者搭建了一座坚实的阶梯,每登上一级,都能获得一次“我好像真的懂了”的成就感,这种积极的反馈循环,对建立长期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评分令人称道的是,这本书在传统赏析之外,还融入了非常现代和开阔的“延伸思考”模块,这无疑是其超越一般教辅读物的关键所在。它不仅仅满足于告诉我们“这首诗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写,它对我们今天的意义是什么”。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古典文学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生生的、能够回应当代人精神需求的智慧结晶。比如,在赏析一些描写离愁别绪的篇章时,作者可能会联系到现代人社交模式的变化,启发读者思考情感表达的永恒主题。这种鼓励独立思考、构建个人见解的引导方式,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积极作用,这一点我个人非常推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