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栽培新技术 9787511608659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无公害蔬菜栽培新技术 9787511608659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远平,张栋岩,马彩云 著
图书标签:
  • 无公害蔬菜
  • 蔬菜栽培
  • 农业技术
  • 园艺
  • 种植技术
  • 绿色农业
  • 农作物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9787511608659
  • 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11608659
商品编码:2988408904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无公害蔬菜栽培新技术

定价:15.00元

作者:宋远平,张栋岩,马彩云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11608659

字数:151000

页码:17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宋远平、张栋岩、马彩云主编的《无公害蔬菜栽培新技术(新型农民农业技术培训教材)》作者长期从事蔬菜栽培、育种、植保、采后处理、加工等方面的工作,大家在总结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应用大量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素材,同时参考了其他文献资料编著了此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绿色生命的守护者: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承诺 在我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今天,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这不仅关乎我们口腹之欲的满足,更承载着对生命健康的尊重与守护。本书旨在深入探讨无公害蔬菜栽培的全新技术体系,引领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迈向一个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未来。 何谓无公害蔬菜? 首先,我们需要清晰地界定“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它并非指完全不使用任何肥料或农药的“有机蔬菜”,而是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使得蔬菜产品在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有害微生物等方面,均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无害。这意味着,我们并非提倡一种极端化的生产方式,而是强调一种负责任的、科学的、可持续的生产理念。这种理念要求我们,在保障产量和效益的同时,将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将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规避到最安全水平。 无公害蔬菜栽培的意义深远 推广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其意义体现在多个层面: 保障公众健康: 这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意义。通过控制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滥用,减少对蔬菜的污染,有效降低因食用受污染蔬菜而引发的各类健康风险,如农药残留中毒、慢性疾病等,为亿万家庭的餐桌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 保护生态环境: 传统的高强度、粗放式农业生产方式,往往对土壤、水源、空气造成严重污染。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提倡的是生态平衡、资源节约的生产模式,例如测土配方施肥、精准灌溉、生物防治等,能够显著减少化学物质的排放,保护土壤肥力,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提升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无公害蔬菜不仅安全,其内在品质也往往优于普通蔬菜。由于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植株的生长发育,科学管理,蔬菜的风味、营养成分、耐储存性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同时,获得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能够卖出更高的价格,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的良性发展。 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它要求运用科学的生产管理体系、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智能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为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掌握并应用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有助于中国农产品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市场,提升中国农业的国际形象。 突破与创新:无公害蔬菜栽培新技术 本书的核心在于“新技术”,这意味着我们不再固守传统的生产模式,而是积极拥抱和推广那些经过科学验证、效果显著、易于推广的创新技术。这些新技术涵盖了从种质资源的选择到农产品收获后的处理等各个环节,力求实现全方位、系统性的改进。 1. 种质资源优化与选择: 抗病虫品种选育与应用: 选用天然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是减少农药使用的基础。这包括利用传统的育种技术,如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以及现代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快速筛选和培育出对常见病虫害具有高抗性的品种。例如,针对黄瓜的枯萎病、番茄的早疫病等,选用抗病品种能显著降低发病率,减少农药喷洒次数。 适应性强的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最适宜当地生长的品种。这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减少因环境不适宜而引发的病虫害,降低管理难度。 2. 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农业防治: 这是最根本、最经济的防治手段。包括: 轮作与间作套种: 合理安排作物种类,打断病虫害的生命周期,减少土传病害和虫害的发生。例如,水稻与油菜轮作,可以有效控制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 清洁田园: 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病株残体和落果,减少病虫的越冬场所和繁殖源。 耕作栽培措施: 如深耕、晒田、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加强通风透光等,都能改善植株生长环境,提高其自身抵抗力。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手段阻碍或消灭病虫害。 诱捕技术: 设置黄板、蓝板、性诱捕器、食诱捕器等,捕捉害虫,监测虫情,为精准施药提供依据。例如,蚜虫对黄色有趋性,设置黄色粘虫板能有效诱杀蚜虫。 防虫网与防虫膜: 利用物理屏障隔离害虫,如温室大棚覆盖防虫网,地膜覆盖等。 电光诱杀: 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利用光、声、色等吸引害虫并将其杀灭。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的某种活动来防治病虫害,是无公害生产的核心技术之一。 天敌保护与利用: 保护和引入捕食性、寄生性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等,以虫制虫。例如,在番茄和辣椒上施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 微生物农药应用: 使用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病毒杀虫剂等生物农药。这些农药对人畜无毒,对环境友好,且具有高效、专一的特点。例如,Bt对鳞翅目幼虫有特效。 植物源农药应用: 提取植物体内的天然杀虫、杀菌物质,如印楝素、鱼藤酮、除虫菊酯等,用于防治病虫害。 化学防治的科学运用(在必要且符合标准的情况下): 低毒、低残留农药选择: 优先选择毒性低、易降解、对非靶标生物影响小的农药品种。 精准施药: 严格按照用药剂量、浓度、施药次数和安全间隔期进行。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结合物理和生物防治技术,实现“治大病、少治病”。 农药替代技术: 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并配合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植株抗逆性。 3. 科学施肥与土壤健康管理: 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检测结果,精准施用化肥和有机肥,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的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有机肥的推广与应用: 鼓励使用腐熟的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绿肥等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为作物提供持久、均衡的养分。 生物肥料的应用: 推广应用微生物肥料,如固氮菌肥、解磷菌肥、解钾菌肥等,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减少化肥用量。 土壤改良技术: 针对土壤板结、酸化、盐碱化等问题,采用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如增施有机肥、使用石膏、种植绿肥等,提高土壤的健康水平。 4. 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节水灌溉: 滴灌、喷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相比传统的漫灌,这些技术能够显著节约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流失,并能与施肥结合,实现水肥一体化。 雨水收集与利用: 建设集雨设施,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依赖。 智能灌溉系统: 结合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根据作物需水情况和土壤湿度,精准控制灌溉时间和水量,实现智能化管理。 5. 环境友好型栽培模式: 设施化栽培: 温室、大棚等设施能够创造可控的生长环境,有效隔离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并能延长蔬菜的生产季节。 水肥一体化技术: 将灌溉和施肥系统集成,通过滴灌或喷灌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精确控制养分供给,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将种植业、养殖业、沼气工程等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如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和有机肥,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生产成本,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 6. 采后处理与品质控制: 科学采摘: 在蔬菜的适宜成熟度采摘,减少机械损伤。 预冷与保鲜: 采摘后及时进行预冷处理,降低蔬菜的呼吸作用,延缓衰老,延长货架期。 无公害包装: 使用环保、安全的包装材料,避免二次污染。 可追溯体系建立: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从生产、加工、流通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记录和管理,确保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和食用。 从田间到餐桌的承诺 无公害蔬菜栽培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消费者健康的承诺。它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精神,去对待每一片土地,每一棵蔬菜,每一个环节。本书所介绍的各项新技术,都旨在帮助生产者以更高效、更环保、更可持续的方式,生产出真正安全、健康、美味的无公害蔬菜,让绿色生命的阳光,真正照耀到每一个家庭的餐桌上。 我们相信,通过广泛推广和深入应用这些无公害蔬菜栽培新技术,我们能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美好的食品未来,让“无公害”真正成为我们餐桌上最可靠的标签。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对家庭园艺颇有兴趣,尤其关注健康饮食,所以最近入手了这本《无公害蔬菜栽培新技术》。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插图所吸引。虽然我目前还只是一个园艺新手,但从书中的内容来看,它似乎能为我这样的初学者提供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操指导。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土壤改良和病虫害绿色防治的部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能否种出真正“无公害”的蔬菜。书中提到的“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这些概念,听起来就很有科技感,希望能在我家的小菜园里得到实际应用,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而且,它还涉及到一些关于种植密度、间距以及光照、水分、养分的科学管理,这些细节的讲解,让我觉得即便是专业人士也能从中受益。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一种“专业、全面、易懂”的感觉,相信它能成为我家庭园艺之路上的得力助手,让我种出的蔬菜既健康又美味。

评分

我是一名在乡镇工作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经常需要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这次拿到《无公害蔬菜栽培新技术》,我抱着学习和借鉴的心态仔细翻阅。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都相当不错,尤其是在无公害种植的各个环节,例如选择优良品种、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采后商品化处理等方面,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我比较看重书中关于土壤健康管理的部分,因为它强调了有机质的培肥和微生态的调控,这对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蔬菜品质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不同蔬菜品种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也进行了分类介绍,这对于我们因地制宜推广技术很有帮助。我尤其对书中提及的一些新型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的应用,以及它们在实际生产中的效果和使用方法很感兴趣,这为我们替代传统高毒农药提供了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实用性很强,内容也比较新颖,相信对我们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来说,是一本值得参考的工具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服务农民。

评分

我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农学专业学生,正在积极寻找能够巩固课堂知识、拓展实践技能的书籍。《无公害蔬菜栽培新技术》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生态农业”理念在蔬菜栽培中的具体应用,比如如何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构建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来达到防治病虫害、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书中对于“绿色生产过程”的强调,让我对无公害蔬菜的定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如,它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生物测定、环境监测等手段,来评估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风险。我还发现书中对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策略有着细致的分析,这对于我未来从事病虫害研究或生产管理工作,都将是宝贵的财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严谨,但又不失清晰明了,很多概念的解释都非常到位,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很好地理解。

评分

最近我因为想在家里的阳台上种点新鲜蔬菜,所以特意找了一本关于蔬菜栽培的书来看。《无公害蔬菜栽培新技术》这本书,虽然名字听起来有点学术,但实际上对于我这样的家庭种植者来说,也很有参考价值。我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能种出健康、放心的蔬菜,所以这本书里关于“无公害”的理念和具体做法,正是我所需要的。书中可能有一些内容是我用不到的,比如大规模生产的模式,但其中关于土壤的改良,如何让我的阳台盆土变得更肥沃,如何通过一些天然的方法来预防虫子,这些我都觉得特别实用。我还对书中提到的关于如何科学地给蔬菜施肥,以及如何给蔬菜提供充足的光照和水分这些基础性的知识,很感兴趣。虽然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阳台菜园,但能学到这么多关于蔬菜生长的科学知识,让我对自己的“小农场”充满了信心。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使是业余爱好者,也能通过科学的方法,种出健康的蔬菜。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园艺爱好者,我一直追求的是更加自然、健康的种植方式。接触到《无公害蔬菜栽培新技术》这本书,我感到非常欣喜。我发现书中对于“生态平衡”在蔬菜栽培中的应用有着独到的见解。它不仅仅是关注单个作物的生长,而是将整个农田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对待,强调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对自然力量的合理利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介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耕作方式来促进这些有益微生物的繁衍,从而提升土壤的健康度和蔬菜的抗病性。书中对于不同气候条件下,无公害蔬菜栽培的适应性策略也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我这样的多季栽培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经验。另外,它关于节水灌溉和有机肥料的科学配比,也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能够在保证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总的来说,这本书的视角更加宏观,理念也更加先进,让我对无公害蔬菜栽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