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碟
第-片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01 1热情的快板
02 2行板
03 3活泼的快板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04 1不太快的快板
05 2柔板
06 3快板,高兴的;但不过于活泼
第二片
维尼亚夫斯基升f小调第-小提琴协奏曲
01 1有节制的快板
02 2小广板
03 3快乐的快板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04 1有节制的快板
05 2很慢的柔板
06 3快板,但不过分快
第三片
莫扎特D大调第四小提琴协奏曲
01 1快板
02 2如歌的行板
03 3优雅的行板;快板,但不太快
普罗科菲耶夫g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04 1有节制的快板
05 2确切的行板;小快板
06 3快板,很强调的
伴奏碟
第四片
第五片
第六片
小提琴(violin)是一种超擦奏管弦得鸣提乐器。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
现代小提琴的出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本身是一门小提琴为精致的工艺技术。小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在乐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为人们所宠爱。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乐器的“王后”了。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作曲家写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经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家在这种乐器上发展了精湛的演奏艺术。小提琴既可以合奏,又可以进行独奏。
小提琴是一种四条弦的弓弦乐器,是提琴家族中的主要和高音成员(该族系中的其它成员是: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现代小提琴起源于意大利的克瑞莫纳,在1600-1750年间成为小提琴制作中心。有:NicolaAmati(尼古拉·阿马蒂),AntonioStradivari(安东尼奥·斯特拉底瓦里),及GiuseppeGuarneri(吉塞浦·瓜奈里);他们制造的乐器至今都是无价之宝。小提琴的五度定弦为:g,d1,a1,e2,音域超过3个半组,是所有管弦乐团必不可少的正规乐器,也是乐器之后。
哇,最近刚拿到手这本《XX教程》,说实话,初看的时候还有点小小的失望,感觉内容有点……怎么说呢,太平铺直叙了。我本来是冲着“入门”这个词来的,希望找到那种手把手教我从零开始的秘籍,结果发现它更像是一本知识点的罗列。比如对基础持弓的讲解,虽然讲得很专业,但对于一个完全没接触过乐器的新手来说,那些术语和图示真的有点晦涩难懂。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把第一课的运弓动作弄明白,期间不得不去网上找了大量的视频辅助学习。而且,我感觉教材的进度安排得稍微快了一点,还没等我完全掌握一个技巧,它就已经跳到下一个知识点了,这让我不得不经常停下来反复练习,甚至要倒回去重读前面的内容。如果能增加更多针对初学者的、循序渐进的练习小贴士,或者提供一些常见的错误分析和纠正方法,那体验感绝对会好很多。现在感觉自己像是在啃一本教科书,而不是一本“教程”。
评分我必须要吐槽一下这本书的“配套”部分。既然号称是“配套教材”,那么教材内容与伴奏曲的匹配度应该是重中之重吧?然而,我发现很多练习曲在配套的伴奏CD里找不到对应的版本,或者找到了,但速度和风格与教材中要求的练习目标完全不符。比如,教材里要求用慢速来巩固琶音练习,但CD里的伴奏曲节奏感太强,反而让人容易急躁。这让我很困惑,到底我该听教材里的指导,还是听CD里的伴奏?这中间的割裂感非常强烈,导致我经常需要在“练琴”和“听伴奏”之间来回切换,效率极低。如果配套资源不能紧密贴合教材的教学进度和意图,那么这个“配套”的意义何在?我宁愿自己找一些更合适的伴奏来练习,也不想被这些名不副实的资源干扰。
评分这本书的选曲口味实在是太……单一了。我理解作为“入门”教材,需要选取一些经典的基础曲目来建立扎实的技巧框架,但是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把“经典”等同于“老套”。从头到尾,都是那些我们从小听到大的、几乎在所有教材里都会出现的练习曲目,缺乏一些能真正激发学习热情的“新鲜血液”。我希望教材中能融入一些近现代或者不同地域风格的音乐元素,哪怕只是在后面的进阶部分稍微提一下也好。音乐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如果一开始就用如此局限的曲库来引导学习者,很容易让人觉得学习小提琴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很难长期坚持下去。对于那些对古典音乐不那么狂热,但对世界音乐有兴趣的年轻人来说,这本书的吸引力真的不太够。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处理得非常微妙,简直是“蜻蜓点水”。它在讲到音阶和指法的时候,只是简单地给出了图示,却几乎没有深入解释背后的乐理原理。例如,为什么某些把位需要进行这种特定的指型转换?这背后的和声逻辑是什么?对于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学习者来说,这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方式非常令人抓狂。学琴不只是机械地模仿,更重要的是理解音乐的结构。我期待看到更深入的乐理知识穿插在演奏技巧讲解中,而不是把乐理部分简单地塞到书的最后几页,让读者自己去啃那些晦涩的符号。如果能把演奏技巧与背后的音乐结构分析结合起来,我的学习会更有方向感,也能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意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粗糙了,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灾难现场。我特别看重乐谱的清晰度,毕竟我们练琴的时候需要频繁翻阅,如果谱子印得模糊不清或者字体太小,那简直是折磨。不幸的是,这本书的纸张质量明显偏薄,而且油墨似乎有点晕染,有些音符边缘都看不清楚,尤其是那些需要快速阅读的段落,简直是“找茬”游戏。更要命的是,作为一本配有CD的教材,它的CD包装竟然是用那种最廉价的塑料壳装着,我第一次尝试取出光盘的时候,生怕一用力就把那个脆弱的卡扣给掰断了。说实话,花这么多钱买一套教材,至少在硬件质量上应该有所保证吧?这简直是对学习者体验的极大不尊重,希望出版社能重视一下印刷和包装的细节,这直接影响了我们学习的心情和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