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漫谈进行曲 一、进行曲的诞生与发展 二、进行曲的演奏形式与类型 三、进行曲的节拍与节奏 四、进行曲的结构 五、进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第I章 中国进行曲介绍 一、中国人民***进行曲(声乐)/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 二、中国人民***进行曲(管乐合奏)/郑律成作曲、罗浪编曲 三、骑兵进行曲(管乐合奏)/李劫夫作曲、晨耕编曲 四、检阅进行曲(管乐合奏)/郑路作曲 五、分列式进行曲(管乐合奏)/罗浪编曲 六、军威进行曲(管乐合奏)/魏群作曲 七、运动员进行曲(管乐合奏)/吴光锐、贾双、李明秀作曲 八、欢迎进行曲(管乐合奏)/中国人民***军乐团集体创作、魏群执笔 九、欢送进行曲(管乐合奏)/郑路作曲 十、团结友谊进行曲(管乐合奏)/魏群、傅晶作曲 第二章 外国进行曲介绍 *一、送葬进行曲(管风琴曲)/亨德尔作曲 *二、加冕典礼进行曲(管乐合奏)/迈耶贝尔作曲 *三、木偶的葬礼进行曲(管弦乐曲)/古诺作曲 *四、第I号威风凛凛进行曲(管弦乐合奏)/埃尔加作曲 五、猎人进行曲(合唱)/韦伯作曲 *六、土耳其进行曲(钢琴独奏)/莫扎特作曲 *七、土耳其进行曲(钢琴独奏)/贝多芬作曲 *八、军队进行曲(钢琴四手联弹)/舒伯特作曲 *九、葬礼进行曲(钢琴独奏)/肖邦作曲 *十、婚礼进行曲(管弦乐曲)/门德尔松作曲 *十一、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老约翰·施特劳斯作曲 *十二、拉科奇进行曲(管弦乐曲)/柏辽兹作曲 *十三、斯拉夫进行曲(管弦乐曲)/柴科夫斯基作曲 *十四、进行曲(选自《胡桃夹子》)(管弦乐曲)/柴科夫斯基作曲 *十五、角斗士入场进行曲(管乐合奏)/伏契克作曲 *十六、狮王进行曲(弦乐与钢琴)/圣一桑作曲 *十七、玩具兵进行曲(管弦乐曲)/莱昂·耶塞尔作曲 *十八、婚礼进行曲(合唱)/威廉·理查德·瓦格纳作曲 *十九、双鹰进行曲(管乐合奏)/约瑟夫·法朗茨·瓦格纳作曲 二十、轻骑兵进行曲(管弦乐曲)/苏佩作曲 二十一、老朋友进行曲(管乐合奏)/卡尔·泰克作曲 *二十二、 二十三、巡逻兵进行曲(管乐合奏)/米查姆作曲 *二十四、波基上校进行曲(管乐合奏)/约翰·奥尔福德作曲 *二十五、三个橙子的爱情进行曲(管弦乐曲)/普罗科菲耶夫作曲 二十六、奥林匹克精神(管弦乐曲)/约翰·威廉姆斯作曲 后记
《世界名曲在线听-进行曲(附盘)》,本书介绍了世界上典型、知名的音乐作品,对每首作品创作的背景、作者生平、艺术特色均作了详尽而通俗的分析。史料丰富、笔调生动。还围绕着欧洲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音乐家及作品插叙了生动的轶事,读起来颇有趣味。本系列经过修订,作了文字上的进一步审定及增加了图片近20幅(每册),并配上音响资料MP3近3小时(每册)。此三大方面的调整与更新,能更贴近广大音乐爱好者的阅读水平,从而用视听结合的方法,通俗易懂的文字,方便音乐爱好者的欣赏。
编辑推荐 狄其安编写的《世界名曲在线听:进行曲》介绍了世界上典型、知名的进行曲,对每首作品创作的背景、作者生平、艺术特色均作了详尽而通俗的分析。史料丰富、笔调生动。还围绕着欧洲进行曲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音乐家及作品插叙了生动的轶事,读起来颇有趣味。 此书是广大音乐爱好者了解音乐知识、扩展音乐视野、提高音乐修养的良师益友。
巨牛图书专营店——专业正版音乐书服务商!
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对“进行曲”这种体裁情有独钟的人,那种整齐划一、气势磅礴的节奏感总能瞬间点燃我的激情。市面上很多介绍进行曲的书籍,要么过于偏重历史背景的罗列,要么就是纯粹的乐谱堆砌,对于我这种想知道“为什么”某些进行曲听起来就是比别的更有力量的读者来说,实在是不够过瘾。这套教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深入剖析了进行曲的骨架——那些驱动人心的节奏型和强弱对比是如何被作曲家精心设计的。它没有仅仅停留在讲解“什么是二拍子”,而是细致地拆解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进行曲在配器上的细微差别。例如,它会对比普鲁士军乐和俄国进行曲在铜管组运用上的哲学差异,这让我茅塞顿开。通过教材中附带的那些经典范例,我能清晰地分辨出不同乐器组在高潮部分是如何协同作用,共同营造出那种不可抗拒的行进步伐感。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雄壮”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科学的分析工具,让我能够带着更专业的耳朵去品味那些耳熟能详的旋律,这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小众爱好者准备的宝藏。
评分老实说,我买这本书之前是有点犹豫的,因为“世界名曲”这个标题听起来太过宏大,我担心内容会过于泛泛而谈,无法深入到我需要的那个层面。然而,当我真正开始研读后,发现这种“世界性”恰恰是它的优点所在。教材的编排极具匠心,它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推进,而是采取了一种主题式、功能式的模块划分,这使得学习过程非常灵活。比如,某一章可能专门探讨“描绘自然景象的交响乐片段”,而下一章则聚焦于“歌剧序曲的戏剧张力构建”。这种结构对我这种业余学习者极其友好,我可以根据自己近期感兴趣的音乐类型随时切入,而不是被严格的课程表束缚。更重要的是,它对一些被过度简化处理的“名曲”进行了深度的乐汇分析,让你了解那些看似简单的旋律背后隐藏的复杂对位和和声进行。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音乐表达差异的探讨,比如探讨了如何通过不同的调式和节奏模式来体现不同地域的民族性格,这种跨文化的视野,让学习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广阔的格局,远超我预期的学术深度。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张通往古典音乐殿堂的VIP门票。我一直对管弦乐队的编制和不同乐器的音色充满好奇,但传统的乐理书读起来枯燥乏味,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完美地融合了理论学习与实际聆听体验。CD里的每一首曲目,都经过了精心挑选和编排,恰到好处地对应着教材中讲解的作曲技法和配器特点。比如,当我读到关于赋格曲那种复杂而精妙的对位技巧时,马上就能在配套的音频中找到具体的范例来印证书本上的描述。这种“即学即听”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深入了解交响乐作品结构和发展脉络的兴趣。我发现,以前听那些宏大的交响乐时,总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听完这套教材的学习,现在再去欣赏贝多芬或者马勒的作品,那种层次感和织体变化一下子就清晰明朗起来了,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对音乐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那些想从纯粹的“听众”转变为“能听懂”的乐迷来说,这套教材简直是量身定做的,它的实用性和启发性都是一流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也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良苦。很多教材,尤其是附带音像资料的,CD经常是松松垮垮地夹在书页里,拿取不便,甚至容易遗失。但这本书将CD设计成了独立的卡槽,既安全又方便随时抽取播放,这体现了对使用者体验的尊重。再说说内容上的细微之处,我发现它在介绍某些特定乐器演奏技巧时,会附带一些非常实用的“演奏者视角”的注解,虽然我不是专业演奏者,但了解这些能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乐曲中高难度段落的精妙之处。例如,讲解法国圆号的滑音技巧时,文字描述配合音频示范,让我立刻就能明白那种“气声”是如何在交响乐的厚重背景中起到润滑剂作用的。总而言之,这不是一本摆在书架上落灰的参考书,而是一套真正“用得起来”的学习工具。它成功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让原本遥不可及的古典音乐殿堂,变得如此亲切和可接近,极大地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和音乐知识储备。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学习西方古典音乐的学生,我深知“交响乐教程”这个领域的水分很大,很多教材要么过于偏重历史八卦,要么就是艰深晦涩到令人发指,真正能兼顾“易懂”和“专业”的凤毛麟角。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非常理解读者的学习曲线。它在引入复杂概念时,总会先用一个非常直观的、与CD音频紧密结合的小例子来铺垫,确保你首先在感性上接收到这个概念,然后再用严谨的术语进行定义和推导。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主题发展”的章节,它没有直接抛出枯燥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定义,而是选取了一首具体的、相对容易上口的交响乐作品,一步步地展示作曲家是如何将一个简单的动机进行拉伸、变形、重组,最终构建出宏伟乐章的。这种沉浸式的教学方法,让抽象的音乐结构变得触手可及。它不仅教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你“怎么想”——如何像作曲家一样去思考音乐的逻辑,这对于提升个人的音乐鉴赏力和分析能力,无疑是巨大的助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