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零基础学琵琶 |
| 丛书名: | 零基础学音乐丛书 |
| 作者/主编: | 舒芳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66078 |
| 出版年份: | 2015年3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161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23元 |
| 实际重量: | 395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舒芳,青年琵琶演奏家。
首篇 认知
章 初识琵琶
节 基本介绍
第二节 琵琶的制作工艺及购买
组三节 琵琶的用弦
第四节 假指甲的种类
第五节 琵琶的保养
第二章 了解琵琶
节 琵琶的构造
第二节 琵琶的系弦与定弦
第三节 假指甲的使用
第四节 琵琶的流派与演奏名家
第五节 琵琶的考级情况
第三章 琵琶基本乐理知识
节 琵琶的把位划分
第二节 琵琶的调式讲解
第三节 琵琶的把位、弦序、指序符号说明及图解
第四章 琵琶演奏的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
节 演奏时的持琴姿势与方法
第二节 琵琶的演奏技法及标注符号
第三节 学习琵琶须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合理地安排练琴的时间和内容
中篇 起步
第五章 右手基本技法练习
节 空弦“弹、挑”练习
第二节 I把位“弹、挑”练习
第三节 Ⅱ把位音阶、“过弦”练习
第四节 双音“弹、挑”练习
第五节 “摭、分”练习
第六节 “扫、拂”练习
第七节 “半轮”练习
第八节 “滚奏”练习
第九节 “长轮”练习
第十节 “临、挂”练习
第十一节 相把位练习
第十二节 高把位练习
第十三节 “双音轮”练习
第十四节 “摇指”练习
第十五节 人工泛音练习
第六章 琵琶左手基本演奏技法及组合类指法联系
节 “吟、揉”练习
第二节 换把练习
第三节 “推、拉”练习
第四节 “绰、注”练习
第五节 “打、带”练习
第六节 泛音练习
第七节 “带轮”练习
第八节 “扫轮、拂轮”练习
第九节 “夹弹、夹扫”练习
第十节 “三摭、三分”练习
第十一节 “满轮”练习
第十二节 “三指轮”“七指轮”练习
第十三节 “拍、提、扣、摘、弹”面板练习
第十四节 “煞、断、捂”音练习
下篇 演奏
第七章 经典民歌
十送红军
山歌好比春江水+多谢了
在那遥远的地方
茉莉花
康定情歌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龙船调
摇篮曲
新疆民歌联奏
第八章 怀旧、流行歌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葬花吟
映山红
红梅赞
知音
问情
铁血丹心
北国之春
我的中国心
我爱你,塞北的雪
大海啊,故乡
一剪梅
敢问路在何方
哆啦A梦
天空之城
玛丽
菊花台
美丽的神话
落花
红颜劫
忐忑
在心里从此永远有个你
第九章 琵琶经典演奏曲
旱天雷
金蛇狂舞
阳春白雪
大浪淘沙
送我一支玫瑰花
浏阳河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唱支山歌给党听
彝族舞曲
天山之春
火把节之夜
《零基础学音乐丛书:零基础学琵琶》全面综合地讲解琵琶基础知识、乐理知识和演奏技法,可以从零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演奏这种被誉为“民乐”“弹拨乐首座”的弹拨乐器。全书分认知、起步、演奏三个篇章,以图示解,教你演奏一些耳熟能详的曲目,适合初、中级琵琶爱好者作为自学用书,也适合相关琵琶作为培训教材或教学参考用书。
这本书,哇塞,简直是为我这种音乐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之前对传统乐器完全是零概念,脑子里浮现的都是那些高深莫测的大师范儿,觉得琵琶这种乐器离我十万八千里远。结果翻开这本教材,那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真是让人安心。首先,它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从最基础的手型、指法开始,每一个动作都有图文并茂的详细解析,看得我这个连五线谱都看不懂的“文科生”都能大致摸到门道。我尤其欣赏它那种循序渐进的节奏,不是上来就给你一堆复杂的练习曲让你望而生畏。而是像一位耐心十足的老师,一步一步引导你,让你在掌握基本功的同时,还能立刻体会到弹奏带来的乐趣。那种拨动琴弦后发出的清脆声响,哪怕只是几个简单的音符组合,都足以点燃我心中的那团“我想学好”的火苗。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用心,字迹大方,留白恰到好处,长时间看下来眼睛也不会觉得特别累。对于一个抱着“试试看”心态的初学者来说,这种详尽而又温暖的引导,远比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书籍来得管用得多。它成功地将一门看似高冷的艺术,拉下了神坛,让我觉得,嘿,原来我也可以做到。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是带着一种怀疑态度的。毕竟市面上的“零基础”教材多如牛毛,很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要么内容浅薄到只够玩几天,要么就是内容深度不够,很快就卡壳了。但这本教材,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它不是那种为了凑页数而堆砌内容的“注水猪肉”,而是实实在在的干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乐理基础的融入方式。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巧妙地将乐理知识点嵌入到具体的练习和曲目解析当中。比如,当我们学习到某个把位或某个和弦组合时,教材会很自然地解释为什么这样按,这样弹出来的声音会更饱满、更有韵味。这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过程,极大地激发了我对音乐结构的好奇心。而且,它对于一些常见错误指出的纠正部分,写得非常到位。我经常在练习中遇到某个音色不够干净的问题,回头翻看教材对应的讲解,总能找到一针见血的提示,告诉我可能是哪个手指的力度或角度出了偏差。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我感觉就像身边真的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时刻监督和指导我的练习,避免了我在初期就养成错误的习惯,这对于后续的学习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在文化底蕴的传达上,做得非常出色,这超出了我一个纯粹的“技法学习者”的预期。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纯粹教你如何拨弦、如何按弦的工具书,但它更像是一扇通往中国传统音乐世界的窗户。在介绍一些经典练习曲或小段落时,教材会穿插一些关于该曲目风格、历史背景的简短介绍。比如,学到某些特定的音阶组合时,会提及这种旋律在古代乐府中可能代表的意境——是表达边塞的雄浑,还是闺阁的幽怨。这种“带着故事去学琴”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兴趣。我不再只是机械地重复手指动作,而是开始尝试去理解和模仿那种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色彩。这让琵琶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指法训练,而变成了一种艺术的再创作过程。每一次成功弹奏出一个有“味道”的音符时,我都感觉自己离那位创造这些旋律的古人又近了一步。对于追求深度学习的读者来说,这种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呈现,是这本书相比其他技术手册最大的亮点。它培养的不仅仅是演奏者,更是懂得欣赏和传承这门艺术的人。
评分从实际操作层面上来说,这本书的配套资源设计得极其人性化,这对于自学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刚开始学的时候,最大的困惑就是“我弹出来的声音到底对不对?” 很多书面教材无法解决这种听觉上的反馈问题。但这本书似乎预料到了这一点,它在关键的练习环节,都提供了清晰的音频或视频参考(虽然我在这里只评价书本本身,但配套的完整性体现了编者的用心)。即便抛开这些外部资源,书中的节奏标记和速度指示也做得非常清晰。例如,它会用非常直观的方式来区分“慢练”、“中速进行”和“正式速度”,而不是仅仅用一个模糊的数字来标注。更棒的是,它对力度变化的标记非常细致。比如“推”、“拉”、“扫”这些基本功,书里都会用不同的字体粗细或者特殊的符号来强调力度上的细微差别,这直接关系到最终演奏出来的音色是否具有层次感。这使得我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对自己的演奏质量有一个相对客观的判断和自我修正。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每一个练习都充满了目的性,而不是盲目的重复。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突出优点在于其内容的“适配性”——它真的能随着学习者的成长而“成长”。我用了几个月时间,已经基本掌握了教材前三分之一的内容,正当我担心是不是要马上换一本更高级的书时,我发现接下来的章节开始难度平稳过渡,并且开始引入一些更复杂的指法组合和节奏型。它似乎有一种魔力,总能在你感觉自己“够得着”的时候,轻轻地把下一个挑战摆在你面前。比如,刚开始学习的曲子可能只有三到四个音的变化,但很快,它就开始介绍如何运用轮指技巧来延长音符的连贯性。而且,它在不同阶段引入的曲目选择也非常巧妙,都是经典且具有代表性的,保证了学习者在掌握技巧的同时,也接触到了不同风格的范例。这种持续的学习动力,是很多教材无法提供的。很多书要么一开始太简单,学几天就没东西了;要么一开始太难,让人还没看到未来就放弃了。这本教材就像一个设计精良的攀岩墙,每块把手都为你下一个动作做了充分的准备,让你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持续感受到进步的喜悦,真正做到了“零基础”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