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剪發技術專業圖解基礎教程
定價:79.00元
售價:51.4元,便宜27.6元,摺扣65
作者:張蓬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11545476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從零基礎起步,基礎剪發技術詳解多重技術延伸,逐步加大技術難度復閤技術應用,打造多種發型高清圖片詳解,步步精準高清定位掃碼同步視頻,邊看邊練簡單易學
內容提要
本書是剪發技術的基礎入門教程。本書通過長發去除重量、去除重量漸變、前短後長漸變、前長後短漸變、短發修剪以及短發推剪修剪共6種基礎發型修剪技術的詳細圖解案例教程,讓讀者熟練掌握剪發的基本技術。讀者通過對基礎剪發技術的學習與熟練運用,從零開始輕鬆學剪發。本書適閤美發培訓學校師生、職業學校師生、美發師、美發助理閱讀。
目錄
剪發的分區知識
發片的持法和取法
章 長發去除重量修剪
1.1 後方
輪廓修剪
左後側發區的輪廓修剪
右後側發區的輪廓修剪
1.2 麵部周圍去除重量
左側去除重量
右側去除重量
1.3 莫西乾發型去除重量
1.4 頭蓋骨上右側去除重量
1.5 麵部周圍右側去除重量
1.6 頭蓋骨上左側去除重量
1.7 後腦區去除重量
1.8 後側發區的頭頂區去除重量
左部去除重量
右部去除重量
1.9 後側發區的中間區左側去除重量
1.10 後腦區左側的頭蓋骨上和中間區的去除重量
1.11 後腦區左側的中間區和下方發區去除重量
1.12 後側發區的中間區右側的去除重量
1.13 後腦區右側的頭蓋骨上和中間區的去除重量
1.14 後腦區右側的中間區和下放發區的去除重量
1.15 濕剪打薄
麵部周圍(左)
側發區→後側發區(左)
後腦區
後側發區→側發區(右)
麵部周圍(右)
濕剪完成效果
1.16乾剪
1.17長發去除重量修剪的完成效果
第2章 在去除重量上的漸變修剪
2.1外輪廓綫和後腦區→耳朵後方
2.2後腦區和頭頂區漸變修剪
2.3後腦區的中間區去除重量
2.4後腦區的下方發區去除重量
2.5外輪廓綫和左側發區修剪
2.6麵部周圍(左)
2.7中間區左側去除重量
2.8將左側的角弄圓
2.9外輪廓綫和右側發區修剪
2.10麵部周圍(右)
2.11中間區右側去除重量
2.12將角弄圓
將右側的角弄圓
莫西乾發型
2.13劉海區
2.14濕剪打薄
2.14.1麵部周圍(左)
2.14.2左後側發區
2.14.3後腦區
2.14.4後側發區(右 )
2.14.5麵部周圍(右)
2.14.6劉海區
2.14.7濕剪完成效果
2.15乾剪
2.15.1後腦區的下方發區
2.15.2後腦區的頭頂區
2.15.3麵部周圍
2.16在去除重量上的漸變修剪的完成效果
第3章 前短後長的漸變發型
3.1外輪廓綫
後腦區→側發區
左側發區
麵部周圍(左)
右側發區
麵部周圍(右)
3.2莫西乾綫上製作導綫
3.3右側頭蓋骨去除重量
3.4中間區右側的漸變
3.5頭蓋骨下右側的漸變
3.6左側頭蓋骨去除重量
3.7中間區左側的漸變
3.8頭蓋骨上部和後腦區錶麵的導綫
頭頂區
去除重量
3.9中間區的漸變
3.10下方發區的漸變
3.11劉海區
3.12濕剪打薄
左
右
濕剪完成效果
3.13乾剪
後腦區下方
後腦區中間
後腦區頭頂
右側側發區
左側側發區
劉海區
3.14前短後長的漸變發型的完成效果
第4章 前長後短的漸變發型
4.1外輪廓綫
4.2後腦區
中間區的漸變(導綫)
下方發區的漸變
頭頂區的漸變
4.3側發區
右側下方發區的漸變
右側頭頂區的漸變
左側下方發區的漸變
左側頭頂區的漸變
4.4麵部周圍
左側
右側
4.5莫西乾的去除重量
4.6頭蓋骨上
右側去除重量
左側去除重量
4.7將角弄圓
4.8濕剪打薄
後腦區
左側發區
左後側發區
右後側發區
右側發區
頭頂區
濕剪完成效果
4.9乾剪
外輪廓綫
後腦區
錶麵
左側發區
右側發區
4.10前長後短的漸變發型的完成效果
作者介紹
張蓬,朋·創作小組創始人。小組由專業造型師及各化妝學校教師組成,以造型設計及發型創意為主要創作內容,作品豐富,廣受歡迎
文摘
序言
坦白說,市麵上關於發型設計的書籍多如牛毛,但很多都停留在炫技和展示華麗成品,對於基礎技術的講解往往一筆帶過,顯得不夠紮實。然而,這本《剪發技術專業圖解基礎教程》的價值恰恰在於它的“基礎性”和“係統性”。它沒有急於展示那些高難度的創意發型,而是將所有復雜發型的根基——基礎的圓弧形剪裁、直綫剪裁以及不同傾斜角度的運用,拆解到不能再拆解的地步。我尤其喜歡它對“分區管理”的強調,這對於控製發片張力和保證兩側平衡至關重要。書中對乾剪和濕剪在不同技術應用中的差異也有深入探討,這在實戰中特彆實用,因為你不能總是在同一種狀態下工作。通過對這些核心基礎的反復刻畫和圖示對比,我感覺自己的操作精準度有瞭質的飛躍,很多過去需要小心翼翼試探的操作,現在變得更加自信和流暢,這完全得益於書中對“根基”的打磨。
評分這本《剪發技術專業圖解基礎教程》真是我近些年來在美發學習道路上遇到的寶藏!我本來是半路齣傢,之前在一些小型沙龍做助理,雖然接觸瞭不少實際操作,但總感覺缺少係統性的理論支撐,很多基礎概念總是模模糊糊的。自從翻開這本書,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簡直太棒瞭。首先,它對頭部骨骼結構和發流走嚮的講解,配上那些精細入微的解剖圖,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清晰。我以前總是憑感覺下刀,現在纔知道,原來每一個角度的細微變化背後都有著嚴格的幾何學原理在支撐。特彆是書中關於“基準綫”和“分區”的示範,圖文並茂,步驟分解得極其細緻,即使是初學者也能立刻上手理解。我嘗試按照書中的指示,重新審視瞭自己過去剪的那些經典基礎款——鮑勃頭和層次剪,立刻發現瞭自己過去忽略掉的關鍵點。這種從理論到實踐的無縫對接,極大地提升瞭我對發型結構力的理解,讓我的操作不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有瞭清晰的邏輯可循。對於那些想打好基本功的同行來說,這本書無疑是必備的內功心法。
評分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它對工具的認知和保養講解得相當到位,這一點往往被很多基礎教程所忽略,但對於我們這些需要長期依賴工具的專業人士來說,簡直是太重要瞭。張蓬老師在開篇就花瞭大量的篇幅來介紹不同類型剪刀的特性,比如直剪、牙剪(退剪)的刃口設計如何影響最終的發尾效果,這可不是簡單地告訴你“用這個剪刀”,而是深入到瞭材料科學和人體工程學的層麵。我以前覺得剪刀就是貴的好,現在明白瞭,不同的技術手法需要匹配最閤適的工具,否則事倍功半。更細緻的是,書中對剪刀的日常清潔、潤滑以及磨刀的頻率和注意事項都有非常實用的建議,甚至連如何判斷自己的剪刀是否需要重新校準角度都寫得清清楚楚。我按照書中的方法保養瞭我用瞭很久的一把剪刀,感覺手感都迴來不少,鋒利度也提升瞭一個檔次。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充分體現瞭作者作為一名資深教育者的專業素養,讓我感覺學到的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種對待專業工具應有的尊重和科學態度。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圖解質量,完全達到瞭我能想象到的最高水準。作為一本技術教程,如果圖片模糊或者示意圖難以理解,那簡直就是災難。但這本書的每一張插圖都像是精密儀器拍攝齣來的照片,綫條清晰,重點突齣,顔色區分明確。很多復雜的角度和層次交疊處,作者甚至使用瞭三維透視效果圖來輔助說明,這對於理解空間結構非常有幫助。此外,書籍的裝幀質量也很耐用,我經常需要帶著它在工作室和學習室之間往返,翻閱次數極高,但書本的騎馬釘裝訂依然牢固,紙張的質感也很好,不易被油汙或藥水沾染而損壞。這說明齣版方在製作過程中也是秉持著對專業學習者的尊重,提供瞭一本能夠長期陪伴成長的參考資料,而不是那種很快就會被淘汰的快消品。這種對閱讀體驗的重視,也反嚮激勵著我更願意去深入研讀其中的每一個技術細節。
評分我特彆欣賞這本書在“溝通與設計轉化”環節的處理方式。很多技術書隻關注“如何剪”,而這本書卻把“如何聽”和“如何想”放在瞭非常突齣的位置。張蓬老師用生動的案例說明瞭,顧客口中的“自然蓬鬆”和發型師理解中的“自然蓬鬆”可能存在巨大的認知偏差。書中提供瞭大量的圖錶和問答模闆,教導我們如何通過提問引導顧客說齣他們真正的需求,如何將抽象的需求轉化為具體可執行的剪發方案。特彆是關於臉型修飾的章節,它沒有簡單地羅列“圓臉剪什麼”、“方臉剪什麼”,而是基於對發量、發質和顱骨特徵的綜閤分析,教導讀者如何通過剪裁的綫條和層次來達到視覺上的優化效果。這部分內容極大地拓寬瞭我的服務維度,讓我從一個單純的“手藝人”嚮“形象設計師”的角色轉變,真正做到瞭以顧客為中心進行造型設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