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于丹《庄子》心得
定价:20.00元
作者:于丹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2-01
ISBN:97878021922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首印100万册,创造近年来出版界畅销图书**纪录! ★CCTV百家讲坛*火人物于丹继《于丹心得》之后又一超人气著作!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做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本书中,于丹延续讲述《论语》的方法,以现代的视角来讲述庄子的思想。在《于丹〈庄子〉心得》中,她将主线放在庄子的“逍遥游”上。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是有效率的,于丹认为,只有真正清醒地认知了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而认识自己,却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这部书里,真正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游里,庄子他看破的东西太多太多。”于丹说,庄子写在书里面的东西,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庄子这个人在天地之间,可以说看破了生死,了名利,看透了这一切一切。”点击查看《于丹《庄子》心得(5DVD)》点击查看《论语庄子:心得(9DVD)(附赠图书于丹《庄子》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点击查看 于丹〈论语〉感悟:于丹《论语》心得(第二部)(4DVD)
内容提要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像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囿。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庄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本书以作者在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
本书主要有以下内容:
庄子何其人: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称为“神人”,二人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化身。庄子思想中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境界有大小: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当你具有大境界时,才能理解什么叫做天生我材必有用,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感悟与:要想真正感悟“逍遥游”的境界,就要能够名利。而有一个淡薄的心态,是名利的基础。
认识你自己: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就会好心办坏事。我们又经常会被外部评价所影响,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在所谓的潮流中迷失了自己。
总有路可走:庄子借用了一个个外表丑陋近乎狰狞的怪人,来表达了自己的一个观点: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谈笑论生死:庄子之所以能够笑谈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那就是,生和死,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
坚持与顺应:“内不化”就是不要受变化万千的外部世界影响,“外化”就是对于外在的社会环境要通达顺应,否则将无法在社会中安身立命。
本性与物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
心态与状态:决定人生成功的,绝不仅仅是才能和技巧,而是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心态。
大道与自然:《庄子》寓言故事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奥秘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
目录
我们的心可以遨游到多远——《于丹<庄子>心得》自序
庄子何其人
境界有大小
感悟与
认识你自己
总有路可走
谈笑论生死
坚持与顺应
本性与悟性
心态与状态
大道与自然
《庄子》原文
作者介绍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影视学概论”、“电视理论思潮”等课程,参与大型理论工程——“北京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科基础教程系列教材”和“中国影视美
文摘
序言
坦白讲,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艰涩难懂的文本,但这本书的作者展现了一种惊人的“翻译”能力。他仿佛拥有某种魔法,能将几千年前的先秦思维,用我们今天最能理解的情感语汇和生活场景重新包装起来。特别是关于处世的智慧那部分,描绘得极其入木三分。比如,他谈到如何看待他人的评价时,引用了《庄子》中的某个故事,但解读的角度却是如此的现代且富有同理心,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拉近了古代智慧与现代读者的距离,使得那些原本被认为是“不合时宜”的理念,反而成了我们在内卷化社会中寻找出口的指南针。这本书的文字中有一种温暖的坚韧,它既肯定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又鼓励人们去拥抱这种不确定性,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去生活。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在“不得不入世”的时候,依然保持一颗“出世”的清醒。
评分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其音乐性和韵律感。作者似乎深谙语言的内在节奏,即便是探讨最严肃的哲学命题,文字的流动性也如同行云流水,丝毫没有滞涩感。这种流畅的叙事节奏,使得即便是对古典文本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跟上作者的思路。我感受到的不是说教,而是一种陪伴感,仿佛作者坐在我对面,用一种娓娓道来、充满生活智慧的口吻,分享他的人生感悟。他对那些“反常识”的论断进行了极为细腻的铺陈,让人不得不去品味其中的微妙张力。这种风格使得这本书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分享价值,它不仅能滋养个人的内心世界,也能成为朋友间高质量对话的引子。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对那些日常的冲突和不快,开始采用一种更加超然的、近乎戏剧性的视角去看待,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情绪韧性。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处理得极其高明,完全跳脱了传统哲学解读的窠臼。它不像一本学院派的注释读本,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个人访谈录,或者说,是一场作者与古代圣人之间跨越时空的深刻对话。作者的语言风格是那种极其凝练又饱含张力的,每一个段落都像是一个精心打磨过的雕塑,线条流畅,寓意深远。我特别喜欢他对于“心斋”的解读,那段文字的节奏感极强,起承转合之间,将那种“虚静”的状态描摹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放下手中的一切,去体验那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宏大寂静。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初读时或许会惊叹于其文采,再读时则会被其思想的深度所折服。它不是那种一口气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快消品,而是需要反复咀嚼、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重新开启的案头珍藏。那些关于生命本质、关于时间流逝的沉思,随着我阅历的增长,会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强烈的反传统,它似乎一直在挑战我们从小到大被灌输的线性思维和功利主义。作者的论述风格是跳跃的、充满类比和反讽的,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和愉悦。他常常会用一种看似散漫实则精准到位的方式,解构掉那些社会强加给我们的“应该”和“必须”。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名”与“实”的辨析,作者的笔法如同外科手术刀般犀利,毫不留情地剖开了现代人对社会标签的病态依恋。这种深刻的批判性思维,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不是在提供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在激活读者的独立思考能力,促使我们质疑那些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教条。读罢掩卷,会有一种精神上的“断舍离”,仿佛卸下了许多不必要的精神负担,让人对世界的复杂性有了更幽默、更宽容的理解。
评分这部书简直是思想的盛宴,作者以一种近乎诗意的笔触,将那些深奥的哲学概念描绘得生动活泼,仿佛能触摸到古人的呼吸。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枯燥,反而像是在跟随一位智者在山林间漫步,他时不时地驻足,指着一片落叶、一朵飘过的云彩,然后引申出关于逍遥与齐物的精妙见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无用之用”那一章时的那种豁达与超脱。他没有简单地罗列古代的典故,而是巧妙地将这些智慧融入现代生活的诸多困境中,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又感到醍醐灌顶。那种从心底里涌出的对束缚的反思和对自由的向往,是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它不是教你如何成功,而是教你如何安放灵魂,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俗中保持一份难得的清明与洒脱。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像是经过了一场彻底的洗涤,看待许多原本棘手的问题,都多了一层雾气般的温柔,不再那么尖锐和执着了。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被遗忘的广阔天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