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通书:张载集:二程集 9787552804638

周子通书:张载集:二程集 978755280463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敖 著
图书标签:
  • 宋明理学
  • 张载
  • 程颢
  • 程颐
  • 哲学
  • 思想史
  • 古典文献
  • 中国哲学
  • 学术著作
  • 文化典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4638
商品编码:29831882541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周子通书:张载集:二程集 作者 李敖
定价 66.00元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52804638 出版日期 2017-03-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6”选录了周敦颐的《周子通书》,张载的《张载集》,程颢、程颐的《二程集》和胡宏的《知言》。《周子通书》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张载集》是张载一生著述的合编,是研究张载儒学思想全面、重要的参考资料。《二程集》是思想家程颢、程颐的著作集。《知言》是中国宋代胡宏的哲学著作,初稿系论学语录和随笔札记,后经多次校订而成书,此书“言约义精,为道学之要枢,制治之耆龟也”。


   作者简介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目录

周子通书

导读 / 002

太极图说 / 003

通书 / 005

诚上章 / 005

诚下第二章 / 005

诚几德第三章 / 006

圣第四章 / 006

慎动第五章 / 006

道第六章 / 006

师第七章 / 007

幸第八章 / 007

思第九章 / 007

志学第十章 / 008

顺化第十一章 / 008

治第十二章 / 008

礼乐第十三章 / 009

务实第十四章 / 009

爱敬第十五章 / 009

动静第十六章 / 010

乐上第十七章 / 010

乐中第十八章 / 010

乐下第十九章 / 011

圣学第二十章 / 011

公明第二十一章 / 011

理性命第二十二章 / 012

颜子第二十三章 / 012

师友上第二十四章 / 012

师友下第二十五章 / 013

过第二十六章 / 013

势第二十七章 / 013

文辞第二十八章 / 013

圣蕴第二十九章 / 014

精蕴第三十章 / 014

乾损益动第三十一章 / 014

家人睽复无妄第三十二章 / 015

富贵第三十三章 / 015

陋第三十四章 / 015

拟议第三十五章 / 016

刑第三十六章 / 016

公第三十七章 / 016

孔子上第三十八章 / 017

孔子下第三十九章 / 017

蒙艮第四十章 / 017

进呈本周子遗文并诗 / 024

爱莲说 / 024

养心亭说 / 025

拙赋 / 026

碧落石汝砺书篆 / 026

邵州新迁学释菜文 / 026

又告先师文 / 027

〔附〕邵州新迁州学记 / 027

彭推官诗序 / 028

〔附〕彭推官宿崇圣院诗 / 029

〔附〕度性善跋 / 029

与傅耆伯成书 / 030

慰李大临才元疏 / 031

与二十六叔等手帖 / 031

与仲章侄手帖 / 031

回谒乡官昌州司录黄君庆牒 / 033

贺傅伯成手谒 / 033

书仙台观壁 / 034

游山上一道观三佛寺 / 034

喜同费君长官游 / 034

呈谢签判殿丞宠示游山之什琦 / 035

和前韵 / 035

〔附〕李悦斋跋 / 035

剑门 / 036

万安香城寺别虔守赵公 / 036

同石守游 / 037

江上别石郎中 / 037

忆江西提刑仲容 / 037

治平乙巳暮春十四日同宋复古游山巅至大林寺书四十字 / 038

题寇顺之道院壁 / 038

题浩然阁 / 038

题酆都观三首刻石观中 / 038

按部至潮州题大颠堂壁 / 039

按部至春州 / 039

题惠州罗浮山 / 040

赠虞部员外郎谭公昉致仕 / 040

濂溪书堂 / 040

思归旧隐 / 041

夜雨书窗 / 041

石塘桥晚钓 / 041

书舂陵门扉 / 041

东林寺留题 / 042

澹山岩扃留题 / 042

连州城西大云岩留题 / 042

德庆府三洲岩留题 / 043

肇庆府星岩留题 / 043

任所寄乡关故旧 / 044

春晚 / 045

牧童 / 045

张载集

导读 / 048

正蒙太和篇 / 049

正蒙参两篇第二 / 059

正蒙神化篇第四 / 063

正蒙动物篇第五 / 067

正蒙诚明篇第六 / 071

正蒙大心篇第七 / 076

正蒙乾称篇第十七上 / 082

正蒙乾称篇第十七下 / 086

经学理窟周礼 / 092

语录 / 095

性理拾遗 / 098

〔附〕张横渠先生行状 / 100

文集佚存 / 101

答范巽之书 / 101

与赵大观书 / 102

与吕微仲书 / 103

贺蔡密学启 / 104

庆州大顺城记 / 105

女戒 / 106

策问 / 107

边议 / 108

与蔡帅边事画一 / 111

泾原路经略司论边事状 / 112

经略司画一 / 114

始定时荐告庙文 / 116

张天祺墓志铭 / 117

杂诗 / 118

鞠歌行 / 118

君子行 / 118

送苏修撰赴阙四首 / 119

别馆中诸公 / 119

圣心 / 119

老大 / 120

有丧 / 120

土床 / 120

芭蕉 / 121

贝母 / 121

题解诗后 / 121

诗上尧夫先生兼寄伯淳正叔 / 122

〔附〕邵雍和凤翔横渠张子厚学士 / 122

二程集

导读 / 124

答横渠先生定性书 / 125

论王霸之辨 / 128

论十事札子 / 131

颜子所好何学论 / 136

与吕大临论中书 / 139

答杨时论西铭书 / 141

河南程氏遗书

?端伯传师说 / 145

第二上?元丰己未吕与叔东见二先生语 / 156

第二下?附东见录后 / 187

第三?谢显道记忆平日语 / 196

第四?游定夫所录 / 204

第五 / 210

第六 / 214

第七 / 227

第八 / 231

第九?少日所闻诸师友说 / 234

第十?洛阳议论 / 239

第十一?师训 / 246

第十二?戌冬见伯淳先生洛中所闻 / 262

第十三?亥八月见先生于洛所闻 / 265

第十四?亥九月过汝所闻 / 267

第十五?入关语录 / 270

第十六?己巳冬所闻 / 297

第十七 / 298

第十八?刘元承手编 / 306

第十九?杨遵道录 / 366

第二十?周伯忱录 / 383

第二十一上?师说 / 384

第二十一下?附师说后 / 390

第二十二上?伊川杂录 / 393

第二十二下?附杂录后 / 412

第二十三?鲍若雨录 / 419

第二十四?邹德久本 / 425

第二十五?畅潜道录 / 430

知言

导读 / 442

知言 / 443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
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囊括!
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
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文摘

   序言

《周子通书》:宇宙本源与道德修养的哲思之旅 《周子通书》,是北宋理学奠基人周敦颐的哲学思想结晶,也是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理学思想形成的关键著作。本书篇幅虽不长,却蕴含着深邃的宇宙观和一套完整的道德修养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部哲学论著,更是一部人生智慧的指南,引领读者探索宇宙的终极奥秘,并实践于日常的道德实践中。 一、 宇宙的本源:太极与阴阳 《周子通书》开篇便提出了“太极”的概念,这是理解周子哲学体系的钥匙。在周敦颐看来,太极并非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宇宙万物生成、运动、变化的根本原理,是“无极”之上,万物之始。“无极”代表着无限、无形、无象的本体,是超越一切概念的终极实在。而“太极”则是“无极”生发万物的起点,是天地未分、阴阳未判之前的混沌状态,是万物之所以可能的根据。 从“太极”出发,周敦颐阐述了阴阳的生成过程。“太极”生“阴阳”,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孕育出万物。阳气上升,化为天;阴气下降,化为地。天地之间,阴阳交感,便生出了人。这一过程,描绘了一幅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的宇宙演化图景,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色彩。 周敦颐的“太极图”更是将这一宇宙生成论形象化地呈现出来。这幅图并非简单的图腾,而是对宇宙本源、阴阳相互依存、生生不息的深刻揭示。图中的圆代表太极,内部的黑白两部分分别代表阴阳,两者相互缠绕,相互包含,体现了宇宙万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动态过程。他认为,宇宙万物无不遵循阴阳变化的规律,这种变化并非随机,而是有着内在的秩序和规律。 二、 德性的根源:心与性 在探讨了宇宙的本源之后,《周子通书》将目光转向了人类的德性根源。周敦颐认为,人的“性”是天生的,是禀受自“太极”的“天命”。人的“心”则是接受和认识“天命”的载体,是连接“天”与“人”的桥梁。 他提出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观点。人的本性是善的,是纯粹的,但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人的心中会产生各种私欲和杂念,从而偏离了本性。因此,道德修养的关键就在于“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性的根本。它体现为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而“人欲”则是指不合乎天理的私心杂念,如贪婪、嗔恨、嫉妒等。周敦颐认为,要达到道德的完善,必须将“人欲”消灭干净,让“天理”得以充分显现。 三、 道德的实践:静与诚 《周子通书》为如何实现“存天理,灭人欲”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其中“静”和“诚”是两个核心概念。 “静”是内心的平静,是排除杂念、回归本真的状态。周敦颐认为,人心如同水面,杂念过多时便浑浊不清,无法清晰地映照出“天理”。只有达到内心的宁静,才能体悟宇宙的真理,认识到自己的本性。他强调,静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一种主动的精神调适,是通过克制欲望、反省自身来达到的。 “诚”则是真诚、真实,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品德。周敦颐认为,“诚”是“天理”在人心的体现,也是达到道德境界的重要途径。他说:“诚者,天之道也。”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诚”,就能与“天道”相契合,从而实现自身的道德完善。诚不仅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更是一种外在的行为准则。要达到诚,就要诚实对待自己,不欺骗自己;诚实对待他人,不欺骗他人;诚实对待万物,不妄加评判。 四、 《通书》的结构与价值 《周子通书》的结构精炼而富有条理,开篇“太极图说”奠定了宇宙论的基础,随后通过“通书”的各章节,逐步阐述了阴阳、五行、性、命、诚、仁、义、礼、智、信等一系列哲学范畴,最终落脚于具体的道德修养方法。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深刻的哲学洞见和实践指导意义。它首次将宇宙的本源、人性的本质以及道德修养的方法系统地结合起来,为后来的理学发展开辟了道路。周敦颐的“太极”思想,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宇宙观的集大成,更是对万物一体、相互联系的深刻认识。他对“心”与“性”的区分,对“天理”与“人欲”的界定,为后世的道德哲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尤为重要的是,《周子通书》并非高高在上的抽象理论,而是强调将哲学思想落实到日常生活中。通过“静”和“诚”的修养方法,他引导人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清明,如何在待人接物中体现道德的原则。这使得《周子通书》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人生哲学,至今仍能为现代人提供宝贵的启示。 总而言之,《周子通书》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之作。它以宇宙本源为起点,以人性德性为核心,以道德实践为落脚点,构建了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哲学体系。阅读《周子通书》,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一次深入探寻,更是对生命意义、道德追求的一次深刻反思。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通往真理与智慧的道路,激励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不断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道德的完善。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这段时间,我的生活节奏有些快,需要一些能让人静下心来的东西来平衡一下。这本书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我发现自己每次拿起它,总能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从外界的喧嚣中抽离出来。它的文字,那种特有的凝练和节奏感,就像是一种缓慢流淌的溪水,冲刷着我思维中的浮躁。我不是每次都能坐下来完整地阅读很长时间,但哪怕只是翻开随机的一页,读上几段,也能感受到那种绵延不绝的思绪流。这种感觉不像是在“赶进度”,更像是在“做客”,拜访一位智者的书房。每一次的停留,都有新的领悟。它不急于告诉你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提问,去感受那个时代思想家们思考世界的维度和深度。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为我的日常带来了难得的稳定锚点。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典雅的气质,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初拿到手的时候,厚重的手感和纸张细腻的触感,就让人感觉到这并非是那种匆忙付印的普通读物。我特别喜欢它在版式上的处理,字体的选择非常考究,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透露出一种对传统的敬意。每一个章节的标题排布,都显得井然有序,让人在翻阅时有一种心平气和的仪式感。虽然我还没能完全深入到内容的哲学思辨中去,但仅仅是抚摸着书页,看着这些精心排布的文字,就仿佛已经开始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外在的精美往往预示着内在的厚重,我期待着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希望能和这本书的物理形态一样,带给我持久的愉悦和深思。书脊上的烫金字样在灯光下微微闪烁,更是增添了一份收藏的价值感,对于喜爱实体书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级别的著作。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经典,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历史地位,更在于它能对当代生活提供某种启示。这本书中的论述,虽然源自古代的语境,但在探讨“如何立身处世”、“如何认知天理人伦”这些永恒命题时,那种穿透时空的洞察力,真的让人感到震撼。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心性修养”的部分印象深刻,它不像某些心灵鸡汤那样提供速效的安慰,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严谨的方法论,去面对内心的困惑和外部环境的变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着书中的某一句进行反复咀嚼,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自身行为逻辑中的瑕疵和可以提升的空间。这种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进行自我审视的阅读过程,是我认为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它强迫你思考,并提供思考的框架。

评分

从纯粹的收藏价值和装帧工艺的角度来评价,这套书的制作水准简直可以用“匠心独运”来形容。书的开本选择得非常合适,既不会过于庞大以至于笨重,也比一般口袋书更具气势。更让我惊喜的是油墨的质量和印刷的清晰度,即使是对光线要求较高的宋体字,也表现得极其干净利落,没有任何拖沓或模糊的现象。这表明出版方在生产环节上投入了极大的关注。我甚至注意到,在一些页眉页脚的处理上,也体现出了一种细微的美感平衡。对于一个爱书之人来说,拥有一套印刷精良的古籍整理本,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享受。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感到物有所值,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对阅读这种行为本身的尊重与致敬。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被归类为“古籍整理”的作品是有些敬畏的,总担心晦涩难懂,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逐字逐句地考证。然而,这次的阅读体验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在保持原著精髓和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似乎在注释和校勘方面做了非常人性化的处理。我注意到,有些地方的引文出处标注得非常清晰,这对于我们这些希望追本溯源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那些复杂的概念,虽然其内核依旧深邃,但编者似乎非常巧妙地通过旁注或导读的方式,为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搭建了一座通往原著思想殿堂的阶梯。这让我感觉,原来与这些千年前的智慧对话,并非是高不可攀的壮举,而是可以通过细心的引导,逐步领悟的亲身体验。这种既尊重历史,又面向现代读者的编辑态度,非常值得赞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