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时墨竹技法
定价:24.00元
作者:苏宗良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305775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由苏宗良编*的《四时墨竹技法》一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将作者的墨竹画原图以步骤图的形式展现用以教学,二是将历代大师和当代名家的墨竹画代表作进行解析。通过对画作的展示,不同程度的表现了苏宗良对艺术的感悟和追求。表现了艺术家思维敏捷、创造力丰富、绘法自然的真挚情怀。
目录
作者介绍
苏宗良,号自在居士,生于山东淄博,现居北京,职业画家。习画三十余载,尊崇传统,变法求新,修艺养德。近年来崇尚自由,向往山水清幽,专心艺术,醉心于竹。写竹不染尘俗,直抒胸臆,将人竹清贤融为一体,为当代知名画家。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尤其痴迷于水墨画。而墨竹,在我看来,是水墨画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题材,它不仅仅是一种描绘对象,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我购买《四时墨竹技法》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墨竹的绘画精髓。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不同季节对墨竹形态的影响,以及如何将这种季节性的变化体现在笔墨之中。例如,春天的竹子如何表现出其生机勃勃的嫩绿,夏天的竹子如何展现其郁郁葱葱的繁茂,秋天的竹子又如何传达出其沉静内敛的气质,冬天的竹子则如何体现其傲雪凌霜的坚韧。此外,我更看重的是对笔墨技法的深度解析,比如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来表现竹竿的立体感和质感,如何用不同形态的竹叶来赋予画面生命力和动态感。如果书中还能涉及一些构图的章法,以及如何通过墨竹的意境表达来传达作者的情感,那我将受益匪浅。
评分说实话,我选择这本《四时墨竹技法》完全是出于一种好奇心。我并不是专业画家,甚至连绘画的基础都很薄弱,但一直对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尤其是画竹,有着莫名的好感。总觉得它有一种宁静致远的美,一种超然物外的气质。我买这本书,主要还是想了解一下,普通人有没有可能通过学习,画出一些像样的墨竹。我关注的点可能比较偏向于“零基础”或者“入门级”的指导。比如,书里会不会讲怎么握笔?墨的浓淡怎么控制?最简单的竹竿和竹叶怎么画?如果有一些简化的步骤图,并且标注清楚每一步的关键点,那就非常友好了。我还想知道,画竹子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禁忌,或者说,有没有什么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这本书能不能提前给我点拨一下。总的来说,我希望能从这本书里找到一条通往墨竹世界的“捷径”,即使不能成为大师,也能画出自己喜欢的、有辨识度的墨竹来。
评分这本《四时墨竹技法》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淡淡的宣纸质感,几杆疏影横斜的墨竹,带着水墨特有的韵味,仿佛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墨香。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水墨画情有独钟,尤其喜欢画竹,觉得它既有君子之风,又有顽强的生命力,但真正拿起笔来,却总是不得其法。市面上关于绘画技法的书不少,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只是简单地罗列笔法,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指导。我希望这本书能从基础的笔墨运用讲起,比如如何调墨,如何勾勒竹竿,如何点染竹叶,甚至不同季节竹子的形态差异,都能有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我还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写意竹法的介绍,毕竟写意更能传达出竹子的神韵。如果能附带一些名家画竹的临摹范本,那就更好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总而言之,我被这本书的标题和封面深深吸引,希望能从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墨竹绘画技艺,画出真正有生命力的竹子。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精美的装帧所打动。纸张的质感很好,翻阅起来很舒服,油墨的印刷也十分清晰,这对于一本绘画技法书来说至关重要。我对国画的兴趣由来已久,尤其对墨竹情有独钟,总觉得它笔简意赅,却能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然而,真正开始练习时,却发现其中的门道颇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最基础的握笔、运笔、墨色浓淡变化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讲解,让我能够掌握墨竹的基本功。例如,竹竿的粗细、弯曲度如何表现,竹叶的聚散、正反如何处理,这些细节都非常关键。我更希望书中能有不同季节、不同姿态的墨竹的画法示范,例如春竹的嫩绿,夏竹的繁茂,秋竹的萧瑟,冬竹的劲挺,这些变化如何通过笔墨来呈现,是我一直很想学习的。如果书中还能介绍一些墨竹的构图技巧,以及如何通过墨竹来表达某种情志,那就太完美了。
评分我一直觉得,绘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情感的表达。而墨竹,恰恰能很好地承载这种情感。我被《四时墨竹技法》这个书名吸引,是因为“四时”二字,它暗示着这本书会从不同季节的角度来讲解墨竹的画法,这比单一的技法讲解要更有深度和趣味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教我如何画出竹子的形,更能教我如何画出竹子的“神”。比如,如何通过笔触的轻重缓急来表现竹子的风骨,如何通过墨色的变化来渲染竹子的意境。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于写意竹法的讲解,因为我更喜欢那种寥寥数笔,却能意态尽显的画风。如果书中还能有一些关于竹子的文化内涵的介绍,例如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历代文人雅士如何通过画竹来寄托情怀,那这本书的价值将远远超出绘画技法本身。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对墨竹有更深的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画得像”,而是能够“画出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