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住宅小区规划》是《新型城镇化规划设计实用技术丛书》中的1个分册;图文并茂,并列举了新型城镇住宅小区规划的典型实例,让读者能够轻松掌握住宅小区规划的有关原理和设计方*;引用*的标准和方*,内容全面。
&xbsp;1&xbsp; 城镇住宅小区的演变和发展趋向1
1.1相关概念界定1
1.1.1城镇1
1.1.2城镇住宅小区2
1.1.3城镇住宅小区环境2
1.2城镇住宅小区的发展演变2
1.2.1住宅小区的历史演进2
1.2.2城镇住宅小区建设的发展概况4
1.3城镇住宅小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
1.3.1城镇住宅小区的现状 5
1.3.2城镇住宅小区存在的主要问题5
1.4城镇住宅小区规划研究的必要性和趋向7
1.4.1城镇住宅小区规划研究的必要性7
1.4.2城镇住宅小区的环境特征7
1.4.3城镇住宅小区的规划研究8
2&xbsp; 融于自然的传统聚落布局意境10
2.1中guo建筑具魅力du树1帜惊世殊10
2.2华夏意匠和人天传统聚落融自然11
2.2.1传统聚落美在环境12
2.2.2传统聚落美在整体13
2.2.3传统聚落美在民居14
2.3弘扬传统聚落的布局特点15
2.4*富哲理和寓意的聚落布局22
2.4.1八卦太*的图式布局23
2.4.2隐涵“牛形”的村落布局25
2.4.3巧*天工的聚落布局25
2.4.4融于环境的山村布局28
2.4.5以水融情的水乡布局30
2.4.6传统聚落空间布局的启迪33
2.5中华文明蕴真谛传统文化启睿智33
2.5.1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继承34
2.5.2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发展34
2.5.3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弘扬34
2.6特色风貌精气神乡魂建筑翰墨耘35
3&xbsp; 城镇住宅小区规划的原则和指导思想37
3.1城镇住宅小区规划的任务与原则37
3.1.1城镇住宅小区的规划任务37
3.1.2城镇住宅小区的规划原则37
3.2城镇住宅小区规划的指导思想38
3.2.1重视节约用地尽可能不占用耕地良田38
3.2.2强化环境保障措施展现秀丽的田园风光40
3.2.3合理组织功能结构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42
3.2.4精心安排道路交通方便居民出行42
3.2.5灵活布置住宅群体空间丰富住宅小区的整体景观43
3.2.6努力完善基础设施*goxg舒适的生活条件43
3.2.7切实加强物业管理创建文明住宅小区44
3.3城镇住宅小区规划的布局原则44
3.3.1使用要求44
3.3.2卫生要求45
3.3.3安全要求48
3.3.4经济要求48
3.3.5美观要求48
3.4城镇住宅小区的规模48
3.4.1住宅小区的人口规模48
3.4.2住宅小区的用地规模49
3.5城镇住宅小区的用地选择49
3.5.1*秀传统建筑文化的环境选择原则49
3.5.2城镇住宅小区用地的选择原则51
3.6城镇住宅小区的构成要素52
3.6.1用地构成52
3.6.2建设内容构成52
3.7城镇住宅小区规划深度和要求53
3.8城镇住宅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53
3.8.1用地分析53
3.8.2技术经济指标内容和计算55
3.8.3建设投资56
4&xbsp; 城镇住宅小区住宅用地的规划布局57
4.1住宅小区的功能结构57
4.2平面规划布局的基本形式60
4.2.1行列式60
4.2.2周边式61
4.2.3点群式63
4.2.4院落式63
4.2.5混合式64
4.3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67
4.3.1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67
4.3.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68
4.3.3院落式的组合方式69
4.4住宅小区住宅群体的空间组织72
4.4.1住宅区户外空间的构成72
4.4.2住宅建筑群体空间的尺度74
4.5城镇住宅小区住宅群体空间组合的基本构图手*79
4.5.1对比79
4.5.2韵律与节奏80
4.5.3比例与尺度81
4.5.4造型81
4.5.5色彩82
4.6城镇住宅小区群体空间组合的关联方式83
4.6.1建筑高度与宽度的关系83
4.6.2结合自然环境的空间变化84
4.7住宅小区规划的空间景观组织实例86
4.7.1温州永中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的空间景观规划86
4.7.2宜兴市高塍镇居住小区的空间景观规划87
4.7.3张家港市南沙镇东山村居住小区空间景观规划88
4.7.4广汉市向阳镇小康住宅小区空间景观规划88
4.7.5福清市龙田镇上1住宅小区空间景观规划90
5&xbsp; 城镇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92
5.1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和内容92
5.2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特点93
5.3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项目指标体系94
5.3.1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模94
5.3.2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95
5.3.3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分集95
5.4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95
5.5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96
5.5.1基本原则96
5.5.2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形式96
5.5.3住宅小区公共建筑项目的合理定位96
5.5.4公共建筑的几种布置形式98
5.6城镇住宅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案例106
5.6.1托儿所、幼儿园106
5.6.2中小学109
5.6.3文化馆113
5.6.4活动站116
6&xbsp; 城镇住宅小区道路交通规划117
6.1城镇住宅小区居民的出行特点与方式117
6.1.1出行特点117
6.1.2出行方式118
6.2城镇住宅小区道路交通的规划原则与组织119
6.2.1城镇住宅小区道路交通的规划原则119
6.2.2城镇住宅小区道路交通的组织121
6.2.3城镇住宅小区动静交通的组织规划121
6.2.4城镇住宅小区交通的安全和多样化设计136
6.3城镇住宅小区静态交通的规划设计142
6.3.1城镇住宅小区停车数量的决定因素142
6.3.2城镇住宅小区停车的技术要求143
6.3.3城镇住宅小区停车的规划布局146
6.3.4城镇住宅小区静态交通与景观设计154
6.4城镇住宅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布局159
6.4.1道路系统的规划布局原则159
6.4.2道路系统的分集与功能159
6.4.3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160
6.4.4道路系统的布局方式160
6.4.5道路系统的设计要求161
6.4.6道路系统的线形设计163
7&xbsp; 城镇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171
7.1城镇住宅小区绿地的组成和布局原则171
7.1.1组成171
7.1.2住宅小区绿地的标准171
7.1.3城镇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规划的布局原则172
7.1.4城镇住宅小区绿化景观的树种选择和植物配植原则173
7.2城镇住宅小区公共绿地的绿化景观规划设计174
7.2.1城镇住宅小区公共绿地的概念及功能174
7.2.2城镇住宅小区公共绿地布置的基本形式174
7.2.3小区集公共绿地的绿化景观规划设计174
7.2.4组群集绿地的绿化景观规划设计181
7.3城镇住宅小区宅旁绿地的绿化景观规划设计188
7.3.1宅旁绿地的类型188
7.3.2宅旁绿地的空间构成188
7.3.3宅旁绿地的特点192
7.3.4宅旁绿地的设计原则194
7.3.5宅旁绿地的组织形态196
7.3.6宅旁绿地的规划设计198
7.4城镇住宅小区道路的绿化景观规划设计198
7.4.1城镇住宅小区道路功能的复合设计198
7.4.2住宅小区道路环境景观规划设计199
7.4.3住宅小区集道路的绿地景观设计202
7.4.4组群(团)集道路的绿化204
7.4.5宅qiax小路的绿化204
7.5城镇住宅小区环境设施的规划布局205
7.5.1城镇住宅小区环境设施的分类及作用205
7.5.2城镇住宅小区环境设施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207
7.5.3功能类环境设施208
7.5.4艺术景观类环境设施213
7.5.5城镇住宅小区环境设施的规划布局216
7.6城镇住宅小区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实例217
7.6.1福清市阳光锦城庭院的景观设计217
7.6.2曲阜市栖庭水岸居住区中心区C区景观设计222
7.6.3某城镇居住区中心区景观设计224
7.6.4北京回龙观F05区景观设计226
8&xbsp; 城镇生态住宅小区的规划与设计231
8.1生态住宅小区概述231
8.1.1生态住宅小区的概念与内涵231
8.1.2生态住宅小区的理论232
8.1.3生态住宅小区的基本类型与特征233
8.2城镇生态住宅小区规划235
8.2.1城镇生态住宅小区规划的zoxg体原则235
8.2.2城镇生态住宅小区的设计理念236
8.2.3城镇生态住宅小区规划与设计的内容237
8.3城镇环境保护和节能防灾措施241
8.3.1环境保护241
8.3.2安全防灾243
8.3.3给水设施246
8.3.4生活节能设备247
8.4城镇生态住宅小区的运营管理247
8.4.1生态管理247
8.4.2全寿命周期管理248
8.4.3物业管理248
9&xbsp; 城镇住宅小区的规划实例250
9.1历史文化名镇中的住宅小区规划250
9.1.1河坑土楼群落整治安置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250
9.1.2龙岩市适中古镇中和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259
9.1.3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峡阳古镇西隅小区规划设计270
9.1.4福建省邵武市和平古镇聚奎住宅小区规划设计271
9.1.5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qiax镇桂花潭小区景观规划设计274
9.2城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278
9.2.1浙江省温州市瓯嗨区永中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278
9.2.2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居住小区规划设计285
9.2.3四川省广汉市向阳镇小康住宅小区规划设计290
9.2.4福建省莆田县灵川镇嗨头村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294
9.2.5厦门市思明区黄厝跨世纪农民新村规划设计299
9.2.6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镇东山村居住小区规划设计306
9.3福建省村镇住宅试点小区311
9.3.1福建省福清市龙田镇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311
9.3.2福建省闽侯县青口镇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317
9.3.3厦门市同安区西柯镇潘涂小区规划设计324
9.3.4明溪县余厝小区规划327
9.3.5明溪县西门住宅小区规划329
9.3.6连城县莲峰镇西康居住小区规划330
9.3.7南安市水头镇福兴小区335
9.4住宅小区规划338
9.4.1福建省惠安县螺城镇北关商住区规划338
9.4.2崇武镇qiax垵村旧村改造规划设计343
9.4.3云霄福锦中心广场方案设计361
9.4.4许昌市观澜佳苑建筑设计406
9.4.5伊拉克南部油田工程师住宅小区规划设计419
9.4.6厦门市嗨沧区某小高层社区422
参考文献426
这本书真让我大开眼界,原本以为这种规划类的书籍会比较枯燥乏味,但《新型城镇住宅小区规划》却用一种非常直观、生动的方式,让我领略到了现代城市社区设计的精髓。它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结合了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绿色生态社区的探讨,从选址、绿化布局到能源利用,都给出了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建议。书中提到的“慢行系统”概念,也就是如何让居民步行、骑行更加安全舒适,让我深思。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社区,不应该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人文关怀的空间。《新型城镇住宅小区规划》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强调了社区的公共空间设计,比如邻里中心、儿童游乐区、老年活动空间等等,这些细节的描绘,让我看到了一个社区如何能够真正地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而且,书中的配图和图表非常丰富,清晰地展示了各种规划方案的效果,这对于我这样非专业读者来说,理解起来更容易,也更能激发我的想象。它让我意识到,住宅小区规划不再仅仅是关于建筑的密度和容积率,更是关于如何构建一个和谐、宜居、可持续的社区环境。
评分读完《新型城镇住宅小区规划》,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把解锁未来城市生活钥匙。它不仅仅是一本规划教材,更是一次关于“何以为家”的深度思考。书中对“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有着深刻的阐述,从微观的户型设计到宏观的社区尺度,都围绕着居民的需求展开。我特别赞赏书中对多元化社区模式的探索,比如如何为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群体提供适宜的居住选择,如何通过社区规划促进邻里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些都触及了当下社会发展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书中对智慧社区的描绘也让我感到兴奋,例如智能安防系统、便捷的社区服务平台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无疑能让居住体验更上一层楼。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规划中的挑战,比如如何平衡开发强度与生态保护,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创造更多的公共绿地。这些现实问题的探讨,使得这本书更加接地气,也更有实际指导意义。它让我明白,一个真正“新型”的城镇住宅小区,应该是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满足居民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又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评分我必须承认,《新型城镇住宅小区规划》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城市建设的刻板印象。它以一种极其现代、前卫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居住空间的意义。书中关于“社区韧性”的章节尤其让我触动,它探讨了在面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挑战时,住宅小区应该具备怎样的抗压能力和恢复能力。从建筑材料的选择,到应急设施的布局,再到社区的自组织能力,都给出了系统的思考。我以前从未想过,一个住宅小区的设计,竟然可以如此深入地关乎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长期的福祉。此外,书中对“共享空间”的强调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指共享的绿地和活动场所,更包括了社区内的资源共享,比如工具共享、技能交换等等,这些创新的想法,真的能让社区的活力大大提升。书中还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居住习惯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提出如何通过规划来尊重和融合这些差异,这对于我们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城市设计师,带领我一步步走进了未来理想社区的蓝图。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相当独特,它没有落入那种堆砌理论、令人昏昏欲睡的窠臼,反而充满了对未来居住空间生动而富有想象力的描绘。《新型城镇住宅小区规划》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真的在思考“如何让生活更好”。书中对“社区营造”的深入探讨,让我明白了,一个成功的住宅小区,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更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载体。作者通过详实的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精心的规划,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共同打造一个温馨、互助的家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适老化”和“儿童友好”的设计理念,这表明作者非常关注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并希望通过规划来为他们提供更有尊严、更便利的生活。书中的一些创新性设计,比如屋顶花园、垂直绿化、雨水收集系统等等,也让我看到了可持续发展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它让我意识到,在追求舒适便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对环境的责任。这本书不仅仅是给规划师看的,更是给每一个关心自己居住环境的人准备的,它让我们看到了社区发展的无限可能。
评分《新型城镇住宅小区规划》的出现,无疑为当前的城镇化进程注入了一股清流。它不拘泥于传统的规划模式,而是大胆地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理念。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去中心化”的社区布局模式感到好奇,它打破了过去那种以大型商业中心为核心的单一模式,而是倡导构建多个功能复合、服务完善的邻里中心,这种设想,能够有效地缩短居民的出行距离,提升社区的生活便利性。书中对“混合式开发”的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它强调了在住宅小区中融入商业、办公、教育、医疗等多种功能,从而形成一个功能多元、充满活力的社区生态系统。这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更是为了创造一个能够满足居民全方位需求的立体化生活空间。而且,作者在书中对于不同地理气候条件下住宅小区的设计策略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使得本书的适用性大大增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住宅小区规划可以更加灵活、更加人性化,并且能够积极地回应社会发展的挑战,创造出真正符合未来需求的居住环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