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历代辞赋鉴赏辞典
yuanjia:78.00元
作者:霍旭东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801037305
字数:1310000
页码:142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标识:22472668
本辞典收录200余位作者的300余篇辞赋。这些辞赋上自战国,下至近代,包括诸如屈原、宋玉、贾谊、司马相如、张衡、曹植、左思、江淹、庾信等人的代表作。所选作品风格多样、形式丰富,充分反映了辞赋这种文学体裁的无穷魅力。所选辞赋由霍旭东等百余位中国古代文学专家逐篇进行了注释和分析鉴赏,以帮助读者提高对古典辞赋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凡例
说“辞赋”——《历代辞赋鉴赏辞典》前言
篇目目录
正文
附录:历代辞赋书目举要
后记
古典辞赋是zui具我国民族特色的文学体裁,是诸多文学形式的源头之一。但辞赋因其典故多、语言古奥,对一般读者有一定的阅读难度。而辞赋鉴赏是帮助读者欣赏这种独具魅力的文学体裁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目前市场上辞赋鉴赏类型的辞书相对来说比较缺乏。而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以及各种典礼等仪式的流行,古典辞赋开始引人注目。相信本书的出版能引起读者对此类图书的兴趣。
这本书简直就像一本浓缩的文学宝库,每一次翻开都能获得新的启示。它在内容的选择上非常具有代表性,几乎涵盖了辞赋发展的各个重要时期和代表作家,让读者能够对整个辞赋文学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于赋文中的典故和用词的解释。很多古文中的词语,如果只是孤立地去查字典,往往难以理解其在特定语境下的精妙之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会解释词语的本义,还会结合赋文的具体内容,深入分析其在这里所起到的修辞效果和情感表达作用。这种“溯源而上”的解读方式,让我对古人的用词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而且,书中对于一些意象的解读也十分到位。比如,在赏析某些描绘山川景色的辞赋时,它会详细阐述作者是如何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怀,如何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巧妙地融为一体。这种“移情于景”的解读,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到文字背后所蕴含的诗意。 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对比性的鉴赏,比如,将不同作者对同一题材的辞赋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各自的风格特点和艺术追求。这种“比较阅读”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鉴赏能力,让我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作品的细微差别,从而做出更具深度的评价。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将文学鉴赏局限于“高冷”的学术层面,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它会时常提醒读者,文学是情感的载体,是心灵的交流。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为作者的才情所折服,为他们的情感所动容。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古老的辞赋,依然能够触动我们现代人的心灵。
评分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仿佛参加了一场盛大的文学沙龙,与历代文人墨客神交。它的编排设计非常巧妙,既有宏观的整体介绍,也有微观的细节品析,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开篇对于辞赋这种文体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为读者建立了一个扎实的认知基础。 我尤其欣赏它在鉴赏部分的处理方式。对于每一篇重要的辞赋,不仅提供了权威准确的文本,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透析”作品的内在肌理。作者会从多个角度切入,比如,分析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甚至还会挖掘作品中可能存在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这种深入骨髓的解读,让我对那些曾经望而生畏的古老文字,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书中对于一些艺术手法的讲解,更是直观而生动。比如,在解析赋文的铺陈和藻饰时,它会引用大量的精彩语句,并进行细致的比对和分析,让我深刻体会到“言不虚发,情理兼至”的妙处。它教会我如何去“听”赋,如何去“看”赋,如何在文字的洪流中捕捉到那些闪烁着智慧和情感的珍珠。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辞赋的趣闻轶事,以及历代文人创作辞赋时的心路历程。这些“幕后故事”的加入,让冰冷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也让我更能够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情感共鸣。感觉自己不再是孤立地阅读文本,而是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着文人的悲欢离合。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丰富的辞赋文本和详尽的鉴赏,更在于它培养了一种文学鉴赏的“方法论”。它鼓励读者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引导我们去发现作品的独特之处,去感受文字的力量。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常备案头的良师益友。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本以为辞赋这类文学体裁离我生活有些遥远,枯燥难懂,没想到在这本《历代辞赋鉴赏辞典》中,我却发现了别样的韵味。它不像很多文学鉴赏类的书籍那样,上来就抛出晦涩的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平易近人的方式,引领我一步步走进辞赋的世界。 书中对历代经典辞赋的解析,不仅是对原文的解读,更像是对作者创作心境的一次深度访谈。我特别喜欢它对于一些名篇的赏析,比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上对其铺张的描绘进行赞叹,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所蕴含的时代背景、政治意图以及作者个人的情感寄托。这种多维度的解读,让我看到了辞赋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历史的缩影,是时代的呐喊。 而且,书中对于辞赋的体例、语言特色、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非常细致的讲解,但丝毫没有让人觉得是在听枯燥的学术讲座。它会用生动的比喻,或者结合当下我们能理解的场景来解释,让我这个文学“小白”也能轻松get到其中的精髓。比如,讲解一些比喻手法的巧妙之处时,会联想到生活中某个形象的描绘,一下子就觉得豁然开朗。 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收录了一些相对冷门但同样精彩的辞赋作品,让我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它并没有局限于耳熟能详的篇章,而是挖掘出了一些被埋没的瑰宝,让我看到了辞赋体文学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学寻宝之旅。 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点燃我对传统文学兴趣的启蒙读物。它让我明白,文学欣赏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有好的引导,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价值。即使是从未接触过辞赋的人,也能在这本书的陪伴下,逐渐爱上这个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文学形式。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对辞赋文学的刻板印象。它以一种极其亲切和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将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古老篇章,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 在鉴赏的细节处理上,这本书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不仅仅是对作品的表面解读,更是深入到作品的“骨髓”去挖掘其精髓。例如,对于赋文中出现的那些华丽辞藻,它不会简单地罗列,而是会细致地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含义,探讨这些词语是如何服务于整体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的。这种“解剖式”的鉴赏,让我对作者的匠心独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书中对于篇章结构的分析,也非常到位。它会带领我一步步梳理赋文的起承转合,分析作者是如何构建篇章,如何层层递进地展开描写,如何将不同的段落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浑然一体的整体。这种对“形”的把握,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赋文的“神”。 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意象”的解读。很多时候,一篇好的赋文,其精妙之处就在于对意象的运用。这本书会详细讲解作者是如何选择和运用意象,这些意象背后可能蕴含着怎样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是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这种对“意”的体悟,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无穷魅力。 而且,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趣味。它不会用过于晦涩的术语来吓退读者,而是用一种流畅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复杂的文学理论娓娓道来。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反而会让人越读越有兴趣。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点醒”读者的书。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欣赏,如何去感受,如何去品味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这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
评分这本书无疑是一次绝佳的文学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辞赋的“百科全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在古老的文学海洋中遨游。 在鉴赏方面,这本书的表现让我耳目一新。它并非生硬地翻译和解释,而是更注重挖掘作品的“灵魂”。例如,对于一些描写女性形象的赋文,它会深入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内心世界,以及其所处的社会地位。这种“走心”的解读,让我能够真正地走进作者笔下的世界。 书中对一些象征手法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会详细阐述作者是如何通过一些具象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这些象征是如何与整篇作品的主题紧密联系的。这种对“隐喻”的理解,让我看到了文字背后更深层的含义。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转折”的分析。赋文的篇章结构往往是复杂多变的,而一些关键的转折之处,往往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集中体现。这本书会准确地捕捉到这些转折点,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让我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来达到更强的艺术效果。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古朴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活力。它在引用古文时,能够适时地进行解释和注释,让读者不会感到生疏。同时,它在分析时,又会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容易理解。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书。它让我看到了辞赋文学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这是一本真正能够提升文学素养的书,值得反复研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