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不可思议的行为怪诞心理学
神奇的体验:预见未来
“2012”预言为何有人相信
人类会被机器人所取代吗
度日如年和白驹过隙
为什么会有巧合
为何波利菲尔大桥会成为埋骨之地.
有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
“笔仙”的真正玄机
令人不寒而栗的“鬼压床”
恋童癖产生的原因
如何看待洁癖行为
对未达成的心愿会“耿耿于怀”
第二章 消费怪诞心理学
第三章 职场怪诞心理学
第四章 生活怪诞心理学
第五章 情场怪诞心理学
第六章 家庭怪诞心理学
第七章 饮食怪诞心理学
神奇的体验:预见未来生活中总会有一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
,你可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场所,却有一种似曾熟悉的感觉;或者,我们正做着某件事情,忽然一个微小的动作、表情或物件使我们愕然,似乎也
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好像我们预见到了此刻发生的事情。这种时空错乱的感觉,让人总觉得自己有些与众不同。但是和朋友聊起这种感觉时,朋友却不以为然。
同样的事情也在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身上发生过,在一次打猎中,他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令他感到诧异的是,他立刻产生了错觉,似
乎自己的前世也在一次打猎中从马背上摔下来。
那么,我们为什么能有这种“预见未来”的感觉?
据科学研究发现,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似曾相识的错觉,其实是人体大脑中的“海马回”在作怪。
海马回是位于脑颞叶内的某个部位的名称,大脑有两个海马回,分别位于左右脑半球。它是组成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担当着关于记忆以及空间定位的作用。它的名字来源于这个部位的弯曲形状貌似海马。海马回位于控制学习和记忆活动的中枢,主要负责形成和储存长期记忆。其实,记忆是被强大的化学作用联系在一起的脑细胞群。唤起某种记忆相当于找到特定脑细胞群并激活它。海马回可帮助我们根据现在的经历,在记忆中寻找相同或相似的回忆。找到后,就将现在的印象认定为已经发生过的、
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是我们回忆以往经验的一般过程,但海马回并不总是像机器一样忠于职守,有时候它也会出差错。而当它将某一段记忆误记为“还没有发生过”的时候,错觉就产生了,我们的脑中闪过这一段回忆的画面,却认定它没有发生过(因为海马回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就像我们在过去预见到这一刻的发生,又像是前世的记忆突然在今生闪回。然而,这只不过是我们的身体跟
我们开的一个神奇的玩笑而已。
“2012”预言为何有人相信玛雅人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在那,世界将陷入永无止境的黑暗,而滔天洪水也会淹没整个地球。而2012年12月,世界各地突现反常的气候变化,比如出现天坑、地震等。这一切似乎成了世界末日的先兆,越来越多的人陷入恐慌之中。原来非常“淡定”的人随着
“末日先兆”不断上演,也开始惴惴不安。甚至有报道,某地区疯狂屯粮,银行里的钱被取空,商店里的蜡烛被买断……为什么人们会如此深信2012的预言
呢?
从心理学解释,人都有一种投射心理,也就是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特征,不自觉地反映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也是人格结构对感知、组织及解释环境的方式发生影响。通俗来说,就是在人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一种概念,然后人就会戴上有色眼镜去解释或评价某些人、某些事物。正因为人的大脑里有了“2012是世界末日”的概念,所
以在观测判断遇到的灾难时,都会带上“末日”色彩。当有了观念上的联系,会自发地找“证据”,以使之吻合自己的主观臆测。
玛雅人不仅预言末日,也预言了末日先兆。比如
会发生战争,会有人失眠。于是当埃塞俄比亚发生战争时,人们认为它是先兆;当那几天,有很多人都处于失眠状态中,也认为是先兆。不过现在仔细想一想,石油国战乱是常有的事情,伊拉克和美国发生战争,如果不知道“玛雅人预言”,那几个国家打成一团几乎都不会受人关注。至于很多人失眠,那是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已经注入了“末日”既定概念。由此总想着末日发生的事,搞得自己忧心忡忡,所以终会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现在如果事情多,压力大,也不能睡安稳觉,也会失眠……所以,当我们以“有色眼光”去看人或事情的时候,往往是错误的,有偏差的,也是不全面的。会把坏人看成好人,会把好人看成坏蛋。其实无论看人或看事情,我们都要用系统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多考虑事情客观
的因果联系。别让“某某人认为”、“谁谁谁预言”欺骗你而左右了你的思想。
人类会被机器人所取代吗科技日新月异,不断发展,机器人也越来越先进,使人类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可以使人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更高级的脑力劳动。人们在惊叹机器人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开始担心人类是否会被机器人取代,从而葬送
自己?!其实很难。不妨我们从人类与机器人的本质区别来讨论。
人类与机器人的本质区别有两点:生命和思想(有感情,会思考)。
首先,生命。生命有八大特征:人类的生命有形状、有意识、有灵性、
有活力、有诞生、有新陈代谢、有死亡、有转化。生
命寄生于一定生物体中,是有形的,能够被人感知。比如花、鸟、鱼、虫,你能感受到它们,用肉眼看到它们。另外,人通过感官(眼、耳、鼻、舌、身、意),进行感觉然后上升到思维,形成思想。人会憧憬未来生活,会奉献他人及社会。人还会进行劳动创造。人从母子宫中诞生后,在内部结构、细胞、系统运作中获得能量和排除垃圾,人体能够新陈代谢并经历生、
老、病、死几个阶段。
但是机器人就没有人类的生命特征,它们拥有的只是冷冰冰的机器零件,如果要替换损坏的零件则由人来完成。
另外,思想。人会思考,有思想,有感情。人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晚饭要吃什么,我这样做对不对、要是完不成作业会怎样?大脑中产生的问题会经过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比如,对于雅安地震,除了自然原因,谁应该为逝去的生命负责……而且,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感受世间的情、友情和爱情。会和妈妈聊家长里短,会和好朋友逛街八卦,会和男朋友吵架斗嘴。这些都是机器人无法做到的,就是和其他“同伴”合作,也要通过人的操作。
所以机器人取代人类的可能性为零,因为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都得靠人来输入命令继而由它们来完成。除非人类“自寻死路”,不然人类怎能会毁
灭在自己创造并支配的机器人手中呢?
P4-8
本书共分为七章。而本书的特色就是用精美、生动的手绘图作更透彻的补充解析,使文字内容更通俗化、趣味化、形象化。该书记录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选编了时下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消费、职场、生活、情感、家庭、饮食等。其中不乏经典理论,又有时下热点。语言风格幽默、滑稽、时尚。
《图解怪诞心理学(全方位图解美绘版)》由唐译编著,用心观察生活的人,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而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充满谜团和思考。有些事情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充满玄妙,有迹可寻。在每件平常的或不平常的事情背后,都隐藏着一些“大道理”。就让我们精心编写的《图解怪诞心理学》为大家解密吧!
这本书绝对是那种能够让你“一口气读完,然后回味无穷”的书。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个有趣的心理学探险指南。作者巧妙地将那些复杂的心理学理论,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怪诞”实验和案例,变得通俗易懂,甚至充满趣味性。我被书中关于“认知偏见”的分析深深吸引,它让我意识到,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经常会走“捷径”,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偏见,而这些偏见,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书中的例子非常贴切,比如在谈判中如何利用“互惠原则”,或者在营销中如何运用“稀缺效应”来增加吸引力。这些技巧和原理,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商业世界的运作,也让我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陷阱有了警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观察,如何去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带着一种神秘而又引人入胜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翻开书页,我立刻被它独特的视角所吸引。它不像传统的心理学教材那样死板,而是用一种轻松、幽默甚至带点“怪诞”的方式,来解读那些隐藏在人类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我尤其欣赏它对于那些“反直觉”心理现象的深入剖析,比如“认知失调”如何让我们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借口,以及“从众效应”如何在群体中悄无声息地改变个体的判断。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活泼,常常会穿插一些有趣的 anekdotes(轶事)和鲜活的例子,让原本可能让人望而生畏的心理学理论变得亲切无比。我曾经对某些行为感到困惑不解,读完这本书之后,很多谜团都迎刃而解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所谓的“理性”行为,很多时候都是被潜意识里的各种偏见和认知偏差所左右。它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理解他人,为我的人际交往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评分我是一个对心理学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但很多时候,市面上的心理学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浅薄。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的“图解”形式非常直观,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通过精美的插图和图表清晰地呈现出来,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而且,书中精心设计的“怪诞”实验,不仅有趣,更能引发读者深入的思考。我记得其中有一个关于“眼见不一定为实”的实验,通过视觉错觉的设计,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感官信息的欺骗性,以及大脑如何加工和解释这些信息。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体验,让我对心理学的理解更加深刻和牢固。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怪诞”的心理学,更是一种科学严谨的探索精神。它鼓励我们质疑常识,挑战固有观念,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周围的世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也更加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评分终于收到了这本期待已久的《图解怪诞心理学》,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开,印刷质量相当不错,纸张也很有质感,色彩丰富,图文并茂的设计让原本枯燥的心理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我一直对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充满好奇,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心理世界的大门。书中的实验设计巧妙,结果分析通俗易懂,即便是没有心理学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特别是关于决策偏差和认知错觉的部分,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每天都在被各种看似微小的心理机制影响着,而我们却浑然不知。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理论融入到日常生活的例子中,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反而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锚定效应”和“损失厌恶”的章节,结合了非常贴切的案例,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我们在购物时容易被价格误导,以及为什么我们对失去的恐惧远大于对获得的喜悦。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每一个选择和判断。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是被书名里的“怪诞”二字吸引过来的,总觉得这本书会揭露一些不为人知的心理“秘密”。读起来后,发现它确实有许多出人意料的地方。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心理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里,让你在哈哈大笑的同时,也能够有所领悟。它不只关注那些“不可思议”的心理操作,更在于解释这些操作是如何发生的,以及背后隐藏的普遍性规律。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动机”的部分,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各种复杂而又微妙的动机,有的是为了获得奖励,有的是为了逃避惩罚,有的则是出于更深层的心理需求。这种对人性深度的挖掘,让我对自己的行为动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身边人的行为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流畅,语言幽默风趣,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像是在听一个经验丰富的心理学达人在和你聊天,分享他多年来的观察和感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