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托尔斯泰和中国古典文化思想 文化 书籍 |
| 作者: | 吴泽霖 |
| 定价: | 68.0 |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出版日期: | |
| ISBN: | 9787108057778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大32开 |
| 内容简介 | |
托尔斯泰对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接受和共识,基本上是对儒家思想的接受和共识。他对道家、墨子等也有所涉及,但是都融合在对儒家思想接受的基础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考察托尔斯泰对中国儒家思想的借鉴、认同和共识关系,能够引发国内学者对中国儒家文化思想价值的反思。本书原是中国社科基金项目成果,2000年北师大出版社出版1000册。早已脱销。2003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2等奖。 |
| 目录 | |
| 引 言 对研究托尔斯泰和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关系问题的思考 / 1 上 编 托尔斯泰精神探索的东章 托尔斯泰精神探索的民族文化思想基础和社会历史背景 / 3 第二章 青年托尔斯泰精神探索从西向东的转向 / 11 第三章 《战争与和平》——天道的显现 / 31 第四章 精神危机中的抉择——走入另一个“共同” / 47 第五章 托尔斯泰直接接触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开始 / 60 第六章 托尔斯泰的新生命观和他“无为”说 / 78 一、新生命观的奠立和儒家思想的渗透 / 78 二、托尔斯泰的“无为”说——儒道思想的融合 / 90 第七章 托尔斯泰的晚年和中国古典文化思想 / 101 一、对中国文化的执着译介和宣说——托尔斯泰晚年的“中国热” / 102 二、从托尔斯泰译述《大学》和《中庸》看他对儒家思想的取舍臧否态度 / 116 三、寻求全人类共识的宗教思想——托尔斯泰接受中国古2 托尔斯泰和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典文化思想的式 / 133 下 编 托尔斯泰思想和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章 托尔斯泰的“”和中国的“天” / 149 一、中国的“天” / 149 二、托尔斯泰的“”的演化 / 154 三、托尔斯泰对的祈祷和孔子的反省 / 164第二章 托尔斯泰的“人”和中国的“人” / 173 一、中国的“人”和基督教的“人” / 174二、从基督教的“人”走向中国的“人” / 178 三、对中国人的生命之福认同 / 191 四、走中国人自力提升、“内在”的道路 / 205 五、托尔斯泰的人的“禁欲主义”和中国人的“淡泊明志” / 227 第三章 托尔斯泰和中国儒家知论 / 239 一、托尔斯泰和中国儒家知论在认知目的和界限方面的共识 / 241 二、托尔斯泰对中国儒家知论的知之客体的认同——对“德性之知”和“闻见之知”的褒贬 / 245 三、托尔斯泰对中国儒家知论的知之主体的认同 / 252 四、托尔斯泰对中国儒家知论的认知方式的认同 / 259 五,对托尔斯泰认同中国儒家知论的评价 / 269 第四章 托尔斯泰与中国古典文艺观的对话和共识 / 273 一、托尔斯泰的文艺情感说和中国古典文艺思想 / 276 二、托尔斯泰的艺术境界和中国的意境说 / 289 三、托尔斯泰与中国儒家伦理化审美观的共识 / 301 结 语 托尔斯泰东方走向的精神探索的当代意义 / 311? 目 录 3附 录一、中国文化视野和托尔斯泰经典的重读 / 319 二、从托尔斯泰的“艺术情感说”,说到托尔斯泰对音乐的酷爱 / 339 三、托尔斯泰进入20世纪中国所伴随的一场论争 / 353 四、托尔斯泰在中国现代文化演进中的命运 / 371 五、托尔斯泰的反和托尔斯泰的 / 398 六、教育家托尔斯泰和至圣先师孔子的邂逅 / 407 托尔斯泰译述中国所用名词术语的汉俄对照表 / 419 主要参考书目 / 423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厚重而沉静的感觉,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仿佛承载了历史的重量,又似中国水墨画中晕染开的远山。我一直对托尔斯泰这位俄国文学巨匠的作品充满敬意,他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等经典,早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然而,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开这本《托尔斯泰和中国古典文化思想》,我立刻被它所提出的独特视角所吸引。一直以来,我总觉得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某种隐秘的联系,但却很难找到清晰的脉络去梳理。这本书似乎正是致力于揭示这种联系,尤其是托尔斯泰这样一个西方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深处,是否也曾悄然映照着古老中国的智慧之光?我充满了好奇,想要探究这位伟大的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是否受到了儒家、道家、佛家等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影响,或者说,他是否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不自觉地触碰到了与中国先哲相似的思考维度。这本书的题目本身就充满了探索的张力,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走进作者构建的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文学与哲学的交叉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当这种交叉涉及到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时,更是让我着迷。提起托尔斯泰,我的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他对人生意义、道德伦理、社会改革等宏大议题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思想的盛宴。而中国的古典文化,尤其是儒家的仁爱、道家的顺应自然、佛家的慈悲与解脱,这些思想体系博大精深,贯穿古今,影响了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一座桥梁,连接了这两者看似遥远却又可能息息相关的精神图谱。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人生哲学与中国古典文化思想进行对比分析的。他是否会从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找出与中国古代圣贤思想相契合的论点,亦或是探讨托尔斯泰思想中可能存在的、与东方智慧暗合的痕迹?这种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无疑能够拓展我们对文学经典和哲学思想的理解深度,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角。
评分我一直认为,伟大的思想是具有普适性的,无论它诞生于东方还是西方,其核心的精神内核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托尔斯泰,这位以深刻洞察人性、批判社会弊端而闻名的俄国文豪,他的思想深度和广度,早已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在我以往的阅读体验中,总能感受到他作品中蕴含的对真理的追求,对个体良知的拷问,以及对社会公正的渴望。而中国的古典文化,尤其是那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哲学典籍,比如《论语》、《道德经》、《庄子》等等,同样也在探寻着人生的终极意义,思考着个体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这本书的题目,像是一道引人入胜的谜题,让我忍不住去猜测,作者是如何解读托尔斯泰的思想,并从中挖掘出与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联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在一个全新的维度上去重新审视托尔斯泰,发现他思想中可能存在的、与我们东方智慧相呼应的脉络。
评分我一直对文学评论中那种细腻而富有洞察力的分析特别欣赏,尤其是在涉及到跨文化比较的时候。托尔斯泰的作品,在我看来,早已超越了国界和时代的限制,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他的对于人生、道德、信仰的探索,总是能引起我内心深处的共鸣。我一直觉得,虽然东西方文化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异,但在对人类共通情感和普世价值的追求上,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本书以“托尔斯泰和中国古典文化思想”为题,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好奇作者会如何去剖析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哲学思考,并将其与中国儒、释、道等古典思想进行巧妙的连接。他是否会从托尔斯泰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中,看到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求实精神?或者在他对个体精神自由的探索中,找到与庄子“逍遥游”的某种共通之处?这种深度的文化对话,无疑能极大地丰富我们对文学巨匠和东方智慧的理解。
评分在我看来,一部伟大的作品,其价值往往体现在它能够引发读者跨越时空的思考,并且能够与其他文明的智慧产生奇妙的呼应。托尔斯泰,这位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他的作品中蕴含的深刻人性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早已深深地影响了世界。一直以来,我都对东西方文化之间的潜在联系感到好奇,尤其是当这种联系体现在两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师的思想碰撞时,更是令人神往。这本书的题目,《托尔斯泰和中国古典文化思想》,无疑勾起了我极大的阅读兴趣。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托尔斯泰那些宏大的人生思考,与中国古典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智慧相融合的。他是否会从托尔斯泰对精神解放的追求中,找到与中国禅宗思想的共通之处?亦或是在他对于家庭、社会关系的描绘中,发掘出与儒家伦理的微妙联系?这种跨文化的对话,定能为我带来全新的思想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