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学术与传统:学者刘梦溪先生文化巨著 精装全三册 六卷百万言
定价:368.00元
作者:刘梦溪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699101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学者刘梦溪先生文化巨著 精装全三册 六卷百万言
☆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突显中华文化之世界意义
☆记录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熊十力、钱锺书、张舜徽等大家的思想与风范
☆呈现学人与传统,钩沉中国文化的易理哲思,反观国学传承的当代价值
内容提要
《学术与传统》是学者刘梦溪的学术文化巨著,围绕学术与传统的题旨,分上、中、下三卷, 内容则厘为六分卷,共百万言。入选文章取题义至今仍有价值而又不失学问之滋味者。*卷为研究王国维、陈寅恪的专题文章。第二卷是关于马一浮、熊十力、钱锺书、张舜徽等王、陈之外其他现代学者的个案研究,以及中国现代学术的思想通论。第三卷专门论述传统文化与国学,是为著者近年特别关注的课题。第四卷系古典文学和文化史的思想与人物研究。第五卷以阐释“六经”价值论理的《敬义论》、《立诚篇》、《论和同》以及《将无同》为领题,钩沉中国文化的“与人和同”的《易》理哲思,及对传统的反思和前瞻。第六卷为序跋之属,内容取与全书各卷能够承续相接之篇什,从中可窥见著者为学的心路历程。
目录
自序
卷
王国维思想学行传论
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奠立
王国维、陈寅恪与吴宓
陈寅恪的家学渊源和晚清胜流
陈寅恪学术思想的精神义谛
陈寅恪对儒释道三家的“判教”
陈寅恪的阐释学
陈寅恪的“家国旧情”与“兴亡遗恨”
戊戌和陈宝箴之死
第二卷
中国现代学术要略
学术独立与中国现代学术传统
钱锺书的学问方式
熊十力和马一浮
马一浮和“六艺论”
马一浮的“义理名相论”
“花开正满枝”
——马一浮的佛禅境界和方外诸友
学兼四部的国学大师
——张舜徽先生百年诞辰述感
大师与传统
第三卷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及其价值取向
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
如何评价儒家学说的历史地位
儒家话语下的宗教与信仰
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及其消退
论国学
国学辨义
第四卷
为生民立命
——“横渠四句教“的文化理想
“竹柏春深护讲筵”
——白鹿洞书院访学记
唐朝的气象
汉译佛典与中国的文章体制
汤若望在明清鼎革之际的角色意义
史华慈:后发表的思想
《牡丹亭》与《红楼梦》
——他们怎样写“情”
陈寅恪与《红楼梦》
社会变革中的文化制衡
——对五四文化启蒙的另一种反省
第五卷
敬义论
立诚篇
论和同
将无同
——文化融合是人类未来的大趋势
对话是人类的生活准则
——在中美文化论坛后一次圆桌会议上的发言
21世纪的挑战:亚洲价值的反省
思想的力量
——读朱维铮《走出中世纪》和《走出中世纪二集》
学术所寄之人
——在《汤一介文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六卷
《中国文化》创刊词
《世界汉学》发刊寄语
我的一次学术历险
——《中国现代学术要略》后记
切问而近思
——《刘梦溪学术访谈录》题序
《马一浮与国学》自序
20世纪学人的独标与秀出
——《现代学人的信仰》题记
孔子为何寄望狂狷
——《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韩文版序
大观园里和大观园外
——《红楼梦与百年中国》韩文版导言
季羡林先生九十寿序
后 记
引用文献
人名索引
作者介绍
刘梦溪,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化》杂志创办人兼主编,中国文化史和学术思想史方向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为思想文化史、明清文学思潮和近现代学术思想。
文摘
无
序言
无
读到这套书的篇幅(六卷百万言),我便知道这绝非泛泛而谈的读物,而是真正沉甸甸的学术研究成果。能够倾注如此心血和时间去打磨一部巨著,本身就体现了作者对学术的赤诚和对文化的敬畏。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能够读到这样一部详尽、系统的作品,无疑是一种莫大的福利。我设想着,在翻阅的过程中,作者一定会对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从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到社会制度、民俗风情,无一不涵盖。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将零散的文化碎片,编织成一张宏大的知识网络,并从中勾勒出中国文化独有的精神气质和价值体系。这种“巨著”的体量,也意味着它能够容纳更深层次的探讨,解答更复杂的问题,满足我对于深度阅读的渴望。我期待它能成为我案头的常备书,随时可以查阅,随时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质量实在令人惊叹,沉甸甸的,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的学术感。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着一股沉静的力量,让人一看就心生敬意。书页的纸张也非常好,摸起来光滑细腻,印刷清晰,字迹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劳。拆开包装的那一刻,就感觉像发现了宝藏一样,三册书整齐地码放在一起,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这是很多现代快餐式读物所无法比拟的。虽然还没有正式翻开阅读,但单凭这精美的外观和质感,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声地诉说着主人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经典的追求。我甚至有些不忍心去翻动它,生怕破坏了它完美的初 Erscheinung,但内心的好奇和对学术的渴望又驱使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寻其中蕴藏的智慧。这种外在的精致,无形中也为我阅读其中的内容奠定了更加虔诚和期待的基调,仿佛在告诉我,里面将会是怎样一场精神的盛宴。
评分我是一个对中国古典文化充满好奇和敬意的人,但往往受限于自身知识的局限,很多时候只能浅尝辄止。当我偶然了解到这套书时,心中便泛起了涟漪。学者刘梦溪先生的名字,在学术界早已是如雷贯耳,他的著作必然是经过了精雕细琢、字字珠玑。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够引领我深入探究那些我一直想了解但又不得其法的主题。例如,中国的哲学思想是如何演变的?文学艺术的传统又有哪些独特的魅力?历史的长河中,那些被湮没的文化细节是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社会?我期待这套书能够如同一个引路人,为我打开一扇扇通往中国文化深处的大门,让我能够在一个更宏观、更系统的视角下,去理解和欣赏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渴望,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滋养,我希望它能成为我文化视野中一座巍峨的里程碑。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穿越时空,连接古今的著作情有独钟。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常常会感到与传统渐行渐远。因此,我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够帮助我重新认识和理解我们的文化根源,找到那些历久弥新、依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传统。这套书的名称“学术与传统”恰好点明了我的这种需求。我期待它能够以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去解读和阐释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同时又能以一种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重新建立起与自身文化之间的联系,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的深层基因,并从中获得一种归属感和自豪感。这是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期盼,也是一种对自身精神的探索。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找能够系统梳理和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既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基,又要语言通俗易懂,能够让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其中精髓。市面上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真正能达到这种平衡的凤毛麟角。当我看到这套书的介绍时,内心便涌起一股强烈的期待。学者刘梦溪先生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学术界的权威和严谨,而“文化巨著”的定语更是让人对其内容充满了信心。我尤其关注的是它是否能够将那些看似遥远、抽象的传统文化概念,通过鲜活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不仅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发展演变,更能理解其核心价值和现代意义,甚至从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生活和思考。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渴求,更是一种对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追寻,我期待它能成为我精神世界的重要滋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