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班门:圆
定价:58.00元
作者:《班门》编委会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5960595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关照生活 关注日常以设计为灵魂、有温度的深度阅读
1. 匠心中营造,涉及工艺、材料、技艺、新知,以一种创客精神,用设计打开世界,读懂世界。2. 班门前弄斧,实现深度阅读和求学新知的理想。3. 2017全新改版,兼具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性;德国红点奖得主亲自操刀,借用设计的力量,“营造”全新《班门》4. 内文选用瑞典轻型与雅光纸,用纸与不同内容搭配;全书双色印刷。5.在本书中——我们诉说历史上人类对月球的测绘与幻想也讲述一个“90 后”年轻人从一枚小邮戳开始的收藏故事
我们思考圆形城市的人类乌托邦精神也具体呈现一座现代圆形剧院的建筑过程
你能在一把龚扇的编织过程中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能在草间弥生标志性的圆点中看到现代性的视觉面目
内容提要
在新一年中,《班门》各板块的结构一仍其旧,分“门?内”“门”“门?外”。以“门”为界,门内,向大师致敬、取经、学艺;门,是作品,是被大师加持的“手艺”,是“匠心营造”;门外,是后生的操练、游历、体验。不论是营造,是设计,都是以人的尺度进行的,不论多么宏大的作品,*终是要走向人的生活中去,而我们的文章,将更加关照生活、关注日常。在本期中,我们将诉说历史上人类对月球的测绘与幻想,也讲述一个“90 后”年轻人从一枚小邮戳开始的收藏故事;我们思考圆形城市的人类乌托邦精神,也具体呈现一座现代圆形剧院的建筑过程。你能在一把龚扇的编织过程中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能在草间弥生标志性的圆点中看到现代性的视觉面目。你会看到,这本书的内里流淌着深刻的血液,肌肤上又纹饰着象征未来活力的焰火;它既能切入宏大题材的小局部,也可以从琐碎的日常生活观照出宏大的精神力量。
目录
门?内美与物理学文:杨振宁
送给北京一个月亮:和安德鲁先生合作设计国家大剧院文:胡绍学
门?圆对月遐思文:贝恩德?布伦纳
圆形城市与人类乌托邦文:宋晓冬
万神狂想:穹顶上的人类精神文:王南
团城:小城池的秘密文:般若
草间弥生的圆点:精神深处的战场文:汪徽
龚扇细语文:邓建永
门?外我在故宫修木器文:唐糖
二手记忆:我的邮戳收藏文:贺鹏
韵味“石”足:于家石头村文:黄波
作者介绍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物理学家,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清华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胡绍学,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教授。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数十人,设计作品多次获得国家金奖、银奖及省部级奖项,发表专业著述4本及学术论文数十篇。贝恩德?布伦纳,德国跨领域作家,风趣博学,其作品特色是让科学知识穿行于文化史之中。著有多部历史、科学、文学畅销作品。王南,出生于 1978 年。2001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吴良镛院士。2009年至今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任讲师,讲授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专业课。2013年至今担任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研究中心顾问专家。2016 年任北京市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胡同保护专家委员会负责人。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北京城市规划设计及北京古建筑研究。邓建永,1982 年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大学教师,地质矿产部文学创作室专业创作员。2001年加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团队,任栏目策划,撰稿,并担任策划与撰稿创作的电视特别节目和系列纪录片50余部。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了我,简洁大气的“班门”二字,配合着仿佛蕴含深意的圆形图腾,让人初见便心生好奇。我原本对这类主题的书籍并没有特别的偏好,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许的距离感。然而,当翻开第一页,跃然纸上的并非我想象中的严肃说教,而是如同溪流般自然流淌的叙述。作者(或编委会,我暂且这么称呼)的笔触细腻而富有画面感,仿佛能将读者置身于那个古老而又充满智慧的“班门”之中。文字间弥漫着一种温润的气息,让人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它不是那种需要费力去理解的艰涩文本,更像是一场与老友的促膝长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经意间触及到一些深刻的道理。书中的语言风格多变,时而诙谐幽默,时而又饱含深情,这种变化如同生活本身,充满了惊喜和意外,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很难预料下一秒会收获怎样的感悟。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细节的描绘,那种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洞察力,让人不禁赞叹编委会的用心。
评分说实话,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班门”这个概念仅停留在一些零散的印象中,总觉得它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有些距离。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一些陈旧的规矩或理论,而是巧妙地将这些古老智慧融入到了现代生活的场景之中。编委会的功力体现在他们能够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来解读“班门”的精髓,使得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道理,变得触手可及,甚至让人觉得它们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我最欣赏的是书中那种循循善诱的引导方式,它不会生硬地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任何强硬的灌输都来得更有效,也更能深入人心。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那些曾经困扰我的许多迷茫,似乎都找到了出口。书中的观点并非惊世骇俗,却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它让人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认识生活,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食粮。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沉浸其中的书,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你牢牢吸住,让你不忍心放下。我尤其赞赏编委会的叙事技巧,他们能够将原本可能枯燥的内容,讲述得引人入胜,充满张力。书中并没有明显的章节划分,但读起来却有着清晰的逻辑脉络,前后呼应,层层递进。我曾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抱着这本书,就在落地窗前,伴着阳光,一页页地翻阅。时间仿佛凝固了,我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忘记了外界的一切。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我的眼前。即使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编委会也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类比,让它们变得易于理解。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班门”的,更是关于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追求。它触及了许多普遍性的主题,比如成长、选择、坚持等等,这些都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毕竟这类题材的书籍市场上并不少见。然而,当我开始阅读,尤其是看到编委会对于细节的把握时,我才意识到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它不是那种流水账式的记录,也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文的关怀。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却又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仿佛是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在向你娓娓道来他的人生故事。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看似随意的段落,但细细品味,却能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大道至简”的表达方式,反而更加打动人心。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表达,只是用最真诚的语言,去触碰读者的内心。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的醇厚和甘甜。它并非强求你立刻改变什么,而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思考,开始反省。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读物,与我之前阅读过的同类书籍风格迥异。我原本以为“班门”会是一个严肃甚至有些古板的主题,但这本书的编委会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轻松和灵动来呈现。书中的语言像一阵清风拂过,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阳光的温暖,让人读起来毫无压力,却又收获颇丰。我尤其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它们看似独立,实则巧妙地串联起了整个主题,如同点缀在夜空中的星星,虽不耀眼,却构成了璀璨的星河。编委会的叙述方式非常灵活,时而娓娓道来,时而又充满力量,这种节奏的把握恰到好处,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我曾多次在深夜,独自一人,伴着一盏孤灯,细细品味书中的文字。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这本书并没有给我提供标准答案,但它引导我学会了提问,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在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更让我感受到生活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