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红云、詹炳宏、梁汉昌著的《锦绣广西》一书把美丽的广西用四个方面来展现,分别为:游食、匠艺、民俗、裳识,书中的图片精美有**摄影家梁汉昌先生,跨越了十几年的田野考察中所收集大量的风土民情,以简约的文字进行解读,向读者呈现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服饰特色。
熊红云、詹炳宏、梁汉昌著的这本《锦绣广西》 融入全新互联网数字媒介扩充阅读的方式,向读者呈 现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服饰特色。
《锦绣广西》分为裳识、民俗、匠艺、游食四个 部分。裳识部分以服饰、纹样、织锦、刺绣、配饰为 线索,介绍了广西各少数民族服饰;民俗部分以传统 节庆、民间传说、风俗为线索,记录少数民族地区婚 丧嫁娶、鬼神信仰、风俗传统等方面的内容;匠艺部 分记载广西各少数民族的技艺,包括服饰的制作过程 、服饰原料的采集与制作等方面的内容;游食部分以 广西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居住特色和风味美食为主题, 向读者分享广西的生活与饮食文化。
《锦绣广西》以图为主,简括凝练,整本书可以 作为一份广西礼物,以飨读者。
1 裳识
服饰
壮族围腰|系在腰间的绚彩
壮族背带|母背上的摇篮
壮族绣花鞋|五色丝针绣情意
壮族女子发饰|发间的钿饰葳蕤
壮族蛙纹|稻作文化的密码
壮族花肖衣|丽服熠熠夺春晖
白裤瑶服饰|“两片瑶”的美丽
白裤瑶纹饰|华与美的装饰
蓝靛瑶服饰|深山里的蓝靛情结
金秀瑶族发饰|发间的灵与美
彝族服饰|琳琅满目彝族装
花苗服饰|霓裳浅艳自何从
素苗服饰|粉彩蝶黄 摇曳飞来
苗族女子发饰|耳鬓如剑戟
白苗服饰|百花丛中一抹素雅
清水苗服饰|清水出芙蓉
红头苗服饰|桃花争红色空深
偏苗服饰|虹裳霞帔 钿璎累累
苗族百褶裙|染彩于蓝的优雅
苗族百鸟衣|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诗
锦绣
壮锦|机杼上织出的智慧
壮绣|针尖下的舞蹈
瑶绣|十字排花满乾坤
苗绣|巧施银针天工技
侗族刺绣|花鸟虫鱼身上飞
仫佬族刺绣|低调的美丽
2 民俗
3 匠艺
4 游食
后记
如果你想找一本能带你深入了解西南边陲文化肌理的深度读物,这本书绝对是首选。它不仅仅是罗列了有多少种少数民族,多少种特产,而是真正挖掘了不同文化板块是如何相互渗透、碰撞,并最终形成今天这种多元共生的复杂格局。比如,书中对“粤语文化圈”在广西东部的延伸及其与本地壮族文化的交融,就做了非常细致的语言学和习俗对比。读完之后,我对“广西”的认知不再是一个模糊的地理概念,而是浮现出无数鲜活的个体、独特的方言口音、以及那种独特的、融合了山地与海洋气质的生活方式。这本书读完后,我立刻改变了原有的旅行计划,决定要去探访书中重点介绍的几个鲜为人知的古镇,去亲身体验文字中所描绘的那种“活着的历史”的魅力,这份阅读带来的行动力和启发性是许多快餐式读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锦绣广西(精)》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和对地域文化的那份敬意。封面那种水墨晕染的风格,隐约勾勒出喀斯特地貌的奇绝轮廓,配合着古朴的字体,让人一见倾心。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触感细腻,印刷的色彩饱满又不失雅致,即便是黑白照片的细节也能清晰呈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记录方式,不是简单的图文罗列,而是通过长篇的深度访谈和细致的田野考察,还原了那些手艺人、老匠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传承,那种对“慢工出细活”的执着,透过文字都能深深感染读者。读起来,仿佛不是在看一本地方志,而是在翻阅一部活着的、充满温度的家族记忆录。对于任何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西南边陲风貌有浓厚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品质本身就是一份极佳的收藏品,绝对是物有所值的投资。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书时,我还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学术化,毕竟“精”这个字摆在那里,总让人联想到密集的引文和晦涩的理论。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生动流畅,充满了画面感。作者在描述自然景观时,那种修辞的运用简直是信手拈来,什么“云雾缭绕如仙境”、“梯田如天梯般层层叠叠”,这些老套的描述在这本书里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比如,书中描绘德天瀑布的段落,我能想象出水汽弥漫、雷声滚滚的场景,甚至能“闻到”那股水汽混合着植被泥土的气息。而且,它在历史事件的穿插上也处理得非常高明,不会生硬地插入时间线,而是将历史的转折点融入到地方风俗的变迁之中,读起来就像听一位见多识广的老前辈在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让人欲罢不能,根本停不下来。
评分我最近重温了这本关于广西的书,最大的感受是它在叙事结构上的匠心独运。它避开了传统地理志那种僵硬的板块划分,而是选择了以“一条河流的变迁史”作为主线,将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物产、人物故事巧妙地串联起来。比如,它会用一整章的篇幅去描绘一条支流在不同朝代如何成为盐道或茶马古道的咽喉,然后立刻切入到当地少数民族的祭祀活动和迁徙路径,这种跨越时空的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和历史的纵深感。书中对少数民族服饰色彩学和建筑美学的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深度,它不是肤浅地介绍“漂亮”,而是深入剖析了色彩在不同族群中的象征意义、建筑材料的选择如何呼应了当地的气候和信仰体系。我感觉作者不仅仅是一位研究者,更像是一位带着深厚人文关怀的旅者,用最细腻的笔触,描摹出这片土地上万千生灵的生存哲学。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当代广西社会发展脉络的关注和反思。它并没有沉溺于过去的辉煌和纯粹的田园牧歌想象,而是坦诚地探讨了现代化进程对传统聚落结构和生态环境带来的挑战与冲击。书中有一组对比图集非常引人深思:一边是百年老宅被拆除前的影像,另一边是新型社区拔地而起的新貌。文字部分则冷静地分析了这种变迁背后的经济驱动力和文化认同的挣扎。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发展与保护”这一永恒命题时的审慎和平衡,没有简单的褒贬,而是呈现了多方的观点和无奈。这使得整部作品超越了简单的地域风光介绍,上升到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小尺度空间叙事和文化记忆保存的深刻探讨层面,观点犀利而富有建设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