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远行译丛:中非湖区探险记I(精装)
定价:59.00元
售价:40.7元,便宜18.3元,折扣68
作者:理查德·F.伯顿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02013503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英国探险家理查德·F.伯顿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中非湖区旅行近三年的记录。
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主导下,伯顿偕同约翰·斯皮克从非洲东海岸桑给巴尔出发,一路向西,前往非洲腹地寻找尼罗河的源头。伯顿在书中巨细靡遗地描绘了中非的风土人情,包括当地的土著种族、宗教、形态、奴隶制度、农村生活、房舍建筑、民俗、医药、动植物等,笔调真切而不矫饰,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也呈现了非洲真实的风貌。
目录
自序
章 礼炮声中告别桑给巴尔岛
第二章 细说桑给巴尔与姆里马
第三章 通过金加尼与姆格塔河谷
第四章 海岸区的地理与人种
第五章 在祖果梅洛歇脚,重整旅队
第六章 越过东非洲山区边界
第七章 论第二区的地理与人种
第八章 成功跨越乌戈果区
第九章 论乌戈果区(第三区)的地理与人种
第十章 旅队进入驰名的“月亮之境”乌尼亚姆韦齐
作者介绍
理查德·F.伯顿(1821-1890),英国探险家、地理学家、翻译家、作家、军人、阿拉伯学家、制图师、民族学家、间谍、语言学家、诗人、击剑运动员、外交官。他以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旅行和探险而闻名于世。
据记载,伯顿通晓亚非欧29种语言。他曾冒着被处死的危险乔装成穆斯林,前往麦加、麦地那朝觐,成为di一个进入圣地麦加的欧洲人,并留下了珍贵记录。
在他传奇的一生中,伯顿对写作孜孜不倦,探险著作达43部之多。《中非湖区探险记》是他精彩的探险作品,他在这趟探索尼罗河源头的旅行中发现了坦噶尼喀湖。此外,他还翻译出版了《一千零一夜》《印度爱经》等。
文摘
序言
这类被冠以“译丛”之名的作品,通常意味着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权威的认可。对我来说,它代表了一种对传统叙事的致敬,也代表着对某种硬核知识的渴求。我希望阅读的过程是挑战性的,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轻松娱乐。我期待看到探险家如何在语言不通、补给匮乏的情况下,通过智慧和毅力去解读一个完全陌生的社会结构。这种智力上的交锋,比单纯的体力跋涉更能打动人。我甚至在想,如果作者在记录中流露出一丝丝对未来文明的预见或者对自然保护的萌芽思想,那会是多么令人惊喜的发现。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把钥匙,去开启理解人类拓展疆界本能的密码。
评分从排版和装帧来看,出版社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这本身就说明了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小觑。我总觉得,一本经典之作,它的物理形态也必须匹配其精神内涵。精装本带来的仪式感,促使读者会更加郑重地对待书中的每一个段落,不敢轻易跳读。我期待它能在细节处体现出那个时代的风貌,比如对地图的引用,或者对当时科学考察方法的描述。探险故事的魅力往往在于那些“不经意间”透露出的时代信息,它们构筑了一个坚实的时代背景。如果这本书能让我暂时忘记自己身处的数字时代,完全沉浸在那个充满马匹、指南针和未知热病的年代,那么它就完全值回票价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种略带陈旧感的米色调配上硬朗的字体,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那个充满未知和野性的时代。我记得翻开书页时,那种纸张的触感,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纹理。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它的内容,但仅仅是阅读那些关于探险家精神的序言和导读,就已经让人心潮澎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张通往遥远国度的船票,让人忍不住去想象那些在赤道阳光下挥洒汗水的身影,去感受那些在浩瀚草原上与未知搏斗的勇气。这种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敬畏感,是现在很多快餐式阅读无法给予的。我期待着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希望它能不仅仅记录探险本身,更能深入挖掘出探险背后的人性光辉与文明碰撞的火花。光是站在书架前看着它,那种沉甸甸的分量感,就预示着一次不平凡的阅读旅程。
评分我之前读过几本关于十九世纪探险家的传记,大多聚焦于他们如何在困境中求生,但这本书的标题和作者的名声,让我嗅到了一种不一样的味道。理查德·F.伯顿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好奇心和对文化融合的深度渴望。我猜测,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可能不会是那种直线型的、单纯记录路线和事件的流水账,而更像是一种融入了大量个人反思与对当地部落风俗深入剖析的田野考察报告。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探险的刺激与人类学的严谨的。如果它能成功地描绘出湖区那片土地上复杂的人际网络和生态系统,而不只是简单地将当地人描绘成“异域风情”的背景板,那它无疑就是一部杰作。精装版的质感也让人感到这不仅仅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阅的书,而是值得在书房里细细品味、反复摩挲的藏品。
评分说实话,这类经典探险文学,最考验作者的文字功底,也最考验读者的耐心。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充满画面感的,能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尼罗河源头的湿热空气和广袤天空下的孤独感。我预想中的情节会是充满了对自然伟力的描绘,那种人类在原始力量面前的渺小与坚韧的对比。更重要的是,我期望它能展现出那个时代欧洲人面对“新世界”时那种矛盾的心态——既有征服的欲望,又有一种对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土地的纯粹向往。这种复杂的情感张力,是阅读这类作品时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如果能捕捉到那种时代特有的局限性与超前视野的交织,那么阅读体验绝对是无与伦比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